一、董遇读书有三余名人名言?
①
读书无嗜好,就能尽其多。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
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二、三余读书为没有时间而苦恼的原句。?
董遇论“三余”【原文】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从学者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魏书》
三、三余者的原句?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由是诸生稍从遇学。
古人说的“三余”,指冬天、夜间、下雨天三个时间。
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注释;对《左氏传》也下过功夫,根据研究心得写成了《朱墨别异》。
有个跟着董遇学习的人,董遇不肯教,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很多遍。
”董遇的意思是:“读书多读几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的空余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多余时间,下雨的日子随时有多余。
”
③
董遇论“三余”
【原文】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
1、苦渴:苦于。渴:急迫;迫切。
2、无日:没有时间。
3、或:有人。
【翻译】
有个想向董遇求教的人,董遇不肯教他,却说:“必须在这之前先读百遍书。
”又说:“读书一百遍,它的意思自然显现出来了。
”求教的人说苦于没有时间(读书)。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来读书)”。
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夜晚是白天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阴雨天是农事劳作剩下的时间(可以读书)。
四、董遇的三余读书法简单介绍30字?
董遇“三余”勤读,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指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董遇,字季直。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五、与董遇读书有三余意思相同的名言?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 -朱熹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
--席勒 ◎谁对时间最吝啬,时间对谁越慷慨。
要时间不辜负你,首先你要不辜负时间。
放弃时间 的人,时间也放弃他。
◎人生有一道难题,那就是如何使一寸光阴等于一寸生命。
◎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
--郭沫若
六、读了《董遇读书有三余》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以董遇为榜样,充分利用时间来学习和工作。
七、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原文及译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ú shū bǎi biàn,qí yì zì xiàn 。
〖解释〗见:知道,古同“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用法〗作定语、分句;指导人读书。
〖出处〗《魏略·儒宗传·董遇传》(三国魏郎中鱼豢所著)
成语出处
原文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①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②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1质讷:质,质朴。讷,口齿不流利。
2渴:有急切之意
译文
董遇字季直,性格敦厚老实而且很好学。
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
”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
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
冬天,没有多少农活。
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相关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选自宋代朱熹《训学斋规·读书写文字》
读书要三到
宋 ·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
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
我曾经说过,读书要专心一致,必定要三者到位,即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八、有人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的出处和译文?
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
”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从学者云:“苦渴无日.” 遇言:“当以‘三余’.” 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附近的读书人请他讲学,他不肯教,却对人家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教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有人问“三余”是什么?董遇说:“三余就是三种空闲时间.冬天,没有多少农活.这是一年里的空闲时间;夜间,不便下地劳动,这是一天里的空闲时间;雨天,不好出门干活,也是一种空闲时间.”
九、董遇三余读书启示?
董遇读书有三余告诉我们对读书要有所感想,要在利用好业余时间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才能发表自己的见解的道理。
读好书要抓紧一切闲余时间。
董遇“三余”勤读,又名“董遇劝学”,出自鱼豢的《魏略·儒宗传·董遇》。
董遇性格质朴,不善言辞但又好学。
汉献帝兴平年间,关中李傕等人作乱,董遇和他哥哥便投靠朋友将军段煨。
董遇和哥哥收集捡拾野稻子卖钱维持生计,每次去打柴董遇总是带着儒家的书籍,一有空闲,就拿出来学习诵读,他哥哥嘲笑他,但董遇还是依旧读书。
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验证了一句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它总是有的。
即我们要想作好一件事或学习好文化科学知识,不要以没有时间为借口。
十、读书百遍而已自见是论语哪一章?
不是论语里的。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指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出自《魏略·儒宗传·董遇传》(三国魏郎中鱼豢著):“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