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 验
一位老人临终前告诉儿子:“如果你能用自己的劳动挣来钱,我就把遗产留给你。”儿子是个懒汉,从来不干活,于是向母亲要钱,骗父亲说是自己挣的。老人说:“这钱不是你挣的。”便随手丢进了火炉。儿子笑了笑走开了。第二次还是这样。儿子只好真的去干活,他给人家扛木头,吃了不少苦,挣了一点钱。可是老人又把铜钱丢进火里。这下儿子真急了,硬是从火里把铜钱抢了出来。老人说:“这回我相信了。只有自己劳动挣来的钱,你才会这样心疼。”
哲理点
学习也是这个道理。我们把小时候学的许多功课都忘了,而那些偷偷看的课外书、曾经苦苦思考的问题却刻骨铭心,因为,前者是老师教的,即从老师那儿“借”的,已经“还”给了老师;后者是自己抓来的,是融进了生命之中的东西。有人说:“什么是素质?素质就是当你把老师教的东西都忘光以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剩下来的东西便是经过自己理解、吸收、内化后积淀在人格、情感层面的东西,是自己抓来的东西,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富。
只有自己真正体验过的,才能刻骨铭心,才能珍惜生命的价值。
生命在于奉献
1912年春天,居里夫人的两个女儿养了一些蚕。病中的居里夫人有暇观察蚕儿如何吃桑叶,又怎样吐丝、结茧。她看了好久好久:蚕有求于人的只是几片绿叶,而贡献给人的却是精美纤柔的丝;它们极细心极耐心地朝着一个目标——结茧的方向努力,一直到吐完自己的最后一根丝。看着,看着,居里夫人感动极了,恍惚觉得自己也化作了一条春蚕。
第二年,在写给外甥女的一封信中,居里夫人还将自己与春蚕引为同类。
她说:“我也是永远耐心地向一个极好的目标努力。我知道生命很短促而且很脆弱,知道它不能留下什么,知道别人的看法不同,而且不能保证我的努力必然成功,但是我仍旧如此做。我如此做,无疑地是有使我不得不如此做的原因,正如蚕不得不作茧。”
哲理点
执著地奉献是美丽的。
均等的月光
古印度有个故事,说佛陀为了消除人间的疾苦,就从人间选了100个自认为最痛苦的人,让他们把各自的痛苦写在纸上。写完后,佛陀说:“现在,把你们手里的纸条相互交换一下。”
这100个人交换过手里的纸条后,个个十分惊奇,都争着从别人手里抢回自己写的。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因为看问题的角度、人生观等等不同,所以每个人的痛苦都不一样;再一点就是,别人的痛苦比你的更多更大,相比之下,你的那点痛苦就显得很微小了。只是,你以前为什么没有意识到呢?为什么老要张开眼睛羡慕别人呢?
哲理点
有句话说:“上天散布给人间的苦难与月光一样地均等。”是的,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活得容易,更没有一个人是整日为鲜花和掌声所包围。知道了这一点,就不要再抱怨命运的乖蹇和不济了。安于自己所处的境地,努力着,抗争着,让时间去慢慢地将心中的苦痛化解。
抢救良知
一个淘气的小孩在河边玩耍,不小心掉进了河中,他拼命挣扎、呼救。附近的行人匆匆赶到河边,却大都袖手旁观。几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更是互相推托,振振有词:
小孩未必聪明,舍命相救,不值得。
即使聪明,将来也不一定有出息。
再有出息,能有我们创造价值多吗?
喋喋不休……
湍急的水流,险要的地势,更增添了形势的危急,小孩气息渐弱,危在旦夕。这时,只见一个人拨开人群,一个猛子就扎到河水中。
小孩得救了。人们这才看清勇敢的救人者,原来是本地最有名望的教授。一时,岸上寂静无语。教授不比别人更热爱生命吗?不比别人更聪明吗?创造价值不比别人更多吗?比起教授,素不相识的小孩毕竟是次要的。可是教授说,良知是最重要的。救落水的小孩,就是救良知。
哲理点
不管什么人,即使满腹经纶、身价百倍,失去良知,都一文不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