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这篇哲理短文,寥寥百字,却道出了人生真谛,值得细品

发布者:明湖映柳 2023-12-25 15:14

苏轼,字子瞻,北宋大文豪、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被后人誉为“东坡先生”。他一生墨宝丰富,文章气韵连城,对中国文学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轼这篇题为《游松风亭》的小品文,只有短短一百字,却蕴含着极深的人生哲理。全文描写了苏轼外出游历途中,路遇一座松风亭,体力不支欲在亭中小憩,但亭宇残破不全,难以停留。这时苏轼想通了,人何必执着于外在环境,内心得过且过才是真正的安逸。

情景描写:松风亭下足力疲乏

苏轼在文字开头先是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行程,他当时正寓居在惠州嘉祐寺,出门游览途中。然后具体描写见到松风亭的景象时的情形。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

此时正值他在惠州的流放生涯,或许是闷热的天气,又或许是漫长的行程,总之当他经过松风亭时已是体力不支。“足力疲乏”四字描写出他此时的疲惫之极。

松风亭所在地不详,但从亭名判断,极可能座落在松林当中。松树耸立,风吹松枝,令人异常舒畅。亭下树影婆娑,微风徐来,正是歇脚小憩的好地方。所以当苏轼一踏入此地,疲惫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期待着停下来,在这松风亭中歇一歇脚步。

心路历程:望亭宇尚在,意谓是如何得到

可就在苏轼打算歇脚之时,他望向松风亭,却发现亭宇破败,难以停留。“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他望向松风亭,只见亭宇残破,所剩无几,已然到了无法使用的地步。这无疑是一次打击,打破了他原本安逸舒畅的期待。

一望之间,苏轼的心路历程可谓变化无常。开始是期待,然后是失望。面对眼前残破不堪的松风亭,他不禁在心里感叹,我如何才能停歇在此亭下呢?失去了歇脚处,下一步该如何是好?

这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无疑增添了疲惫之上的失落,我们似乎都能感同身受。外在环境的改变,直接影响到了他内心的舒适度。这也很能反映出,人的情绪是多变的,轻易会被外界因素牵动。

顿悟人生: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在纠结和失落了一阵后,苏轼的内心发生了质的飞跃。“良久,忽曰:‘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他自问自答,原来在这山林当中,又何处不是可以停歇的好地方?

这一刹那的顿悟,打开了他原本被松风亭所局限的视野。其实山林万木,每一处都适合小憩。他原来执着于松风亭,也许只是因为亭宇建造精美,与其他地方相比更惬意。但其实每一片树荫,每一处坐台,都可以让人停下来歇息。

失去了松风亭后,苏轼的心境由局限转向了开阔。这是他在外在环境改变的冲击下,内心世界发生的蜕变。由一叶障目转变为浩瀚无垠,由執著松风亭转变为歇不得处无所在。逆境让苏轼发现,其实歇脚的地方无所谓,只要内心舒畅就好。

悟透真谛: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接下来,苏轼用一个比喻生动地表达了他此刻的顿悟:“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挂钩之鱼原本被鱼钩困在水中挣扎,这时忽然钩子脱落,鱼儿便重获自由。

这正如苏轼原本执著于松风亭的舒适与安逸,而失去后一度失落。现在他突然顿悟,原来大山里处处都是歇息之地,于是心中大石落地,顿时解脱。

这一比喻形象生动,传达出失去松风亭的苏轼,其实就像失去鱼钩的鱼,抛开外在一切干扰,重新获得了内在的自由自在。这种顿悟足以让他超脱出原有的情绪泥淖,提升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去。

升华境界:兵阵相接,亦可以熟歇

最后苏轼将这一智慧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拓宽到人生的更广阔领域。他说如果人们都能体悟到这层真谛,即使是在战乱中,也能安然入睡。

“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正值北宋末年时代动荡,战事不断,苏轼也曾历经动荡多次,甚至在战场上写就了千古绝唱《水调歌头》。

所以他在这里设想,就算是最惨烈的战场,如果人能照此去悟透人生,亦可泰然处之。因为兵荒马乱,也只是外在形式,内在的平静是可以维系的,这才是立足之本。正如松风亭的失去,不影响到山林中处处都是歇息之处的本质。对苏轼来说,若能保持内心的超然与澄明,则任何环境都无法动摇。

通过上述五个层面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出,苏轼这篇小品文蕴含了极其宝贵的人生智慧。

一方面它反映出人情世事的无常与变幻莫测。我们常为外在条件所迷惑,而忽略了内在本质。松风亭的破败让苏轼一度动摇,但很快他便悟出了万物平等的真谛。这启示我们,不应过分依赖外在,要树立内在的定力。

另一方面它启示我们超脱浮世,保持超然的境界。苏轼能在失望后迅速转变心态,由執著到超脱,并进而升华到宁静看待一切,正展现了一个智者的胸襟与气度。这种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保持内心澄明,才是面对人生风浪的正确打开方式。 任何外在环境的改变,都不应超越内在,碎片化了我们的整体。

苏轼这篇小文只有短短百余字,却蕴含无限。它启迪我们要超越外在,悟透真谛;要升华境界,面对一切狂飙。人生处处都有歇不得处,这才是整全而宁静的生命之道。

诗词揭秘:

记游松风亭

苏轼

余尝寓居惠州嘉祐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退则死法,当恁么时也不妨熟歇。

缘分未尽,再次相会可好~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