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管,五不惯,孩子长大有出息

发布者:溱湖之恋 2022-7-7 03:21 原作者: 儒风君来自: 儒风大家

《逊志斋集》中写道:“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

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

如何管教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

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01

三不管

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管

父母爱子女,这是人的天性。

可一旦过于溺爱,反而会把一个原本健全的孩子“养废”。

龙应台在《目送》中写道: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要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协助者,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

过度包办,只会让孩子从小就丧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

孩子自己的决定,不要管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是独立的人。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孩子也是。

父母要是强行干预,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感。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和教育家。

他本可凭借渊博的学识,为儿女提供人生指导。

却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支持儿女追求自己的理想。

次子梁思永,投身冷门的考古专业。

梁启超自掏腰包,支持儿子参加实地考古工作。

次女梁思庄,听从父亲建议学习生物,但兴趣不大。

梁启超知道后,允许她凭自己的爱好,重新选择专业。

听过一句话:“带你看世界,路你自己选。”

好的父母,可以做孩子的人生导师,但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孩子该受的挫折,不要管

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做马牛。”

人这一辈子,吃多少苦、享多少福,都是有定数的。

父母只能为孩子遮挡一时风雨,不如趁早教会他们自行抵御风雨的能力。

路在脚下,终究要靠孩子们自己去走,做父母的终有一天要学会放手。

有意识地让孩子从小吃点苦、受点罪、跌几个跟头。

不但能培养孩子百折不挠的精神,更可以让孩子从挫折中学习、锤炼。

长大后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失败,拥有积极的心态和不惧失败的勇气。

02

五不惯

没有规矩,不能惯

淮南子曰:“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

规矩是界限,是孩子的“行为准则”。

对于孩子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说过:“规则给人自由。”

很多家长惯着孩子,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讲道理当作独立自主。

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重新接受教育。

你不舍得给孩子立规矩,就会有人给孩子长教训。

无视规矩的人,在社会上注定寸步难行。

懂得了规矩,就知道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不能做;

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更好地与人相处。

不敬长辈,不能惯

敬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相声界讲究论资排辈,郭德纲就教育儿子:

见了长辈,要称呼“您”;

长辈还站着,绝对不能坐;

长辈递过来的东西,要用双手接;

一张桌子上吃饭,要等长辈先动筷子。

多少“星二代”,都养成了目中无人的性格。

郭麒麟却规规矩矩,自带一种看得见的教养。

尊老爱幼不是嘴上说说,又或者做给别人看。

有礼貌的孩子,走到哪里都受欢迎。

太过懒散,不能惯

百善勤为先,万恶懒为首。

父母太勤劳,反而养成了孩子的惰性。

在家里好吃懒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产生依赖心理。

郭晶晶和霍启刚的孩子,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

但他们会带着孩子,去农村下地插秧,体验劳动的艰辛。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整日不事劳作,这样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懒散的毛病,千万别惯,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不知感恩,不能惯

朱熹曾说:“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

父母可以不图孩子的回报,但也不能无条件地付出。

孩子习惯了接受和索取,觉得一切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得到。

萌生了贪念、滋长了惰性,从来不感激他人,把所有的给予当成理所当然。

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感恩,其他方面再优秀也难以弥补。

教育孩子懂得感恩,并非做父母的希求孩子回报。

而是为了让孩子知道,自己正享受着别人的付出。

撒泼耍赖,不能惯

“大衣哥”朱之文成名后,儿子朱小伟就开始耍赖。

他说:“上学的时候烦得慌,不想上。”

朱之文就拿钱哄着他,让他去学校。

可一旦拿到钱,朱小伟就跑去打游戏了。

父亲这样惯着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也管不了。

朱小伟14岁,就已经辍学在家。

面对孩子撒泼耍赖,父母没有原则地妥协。

长此以往,会把孩子惯坏,最终与社会脱节。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