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暮年的归宿,是人情熟络的老家。
千余年前,陶渊明发出诘问: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要归,却不是现在。
随着年纪增长,更明白身上的责任,要工作、照顾家庭孩儿,要努力加餐饭,满足世俗普通的欲望。
唯有走过红尘岁月,看尽人世繁华后,行之暮年才能回老家。
等到老了,就做一个幸福的人吧!
回到老家,种豆养花,放牛劈柴,关心粮食和蔬菜,关心四季和自己。
有个老宅子,面朝南山,春暖花开。
01
你我暮年,回去老家。
暮年时老家有房,是一件幸福的事。
有一位六十多岁的阿叔,退休后就即搬家,离别日他很开心地说:“我要退休养老了。”
他的老家在湖南,一个长满竹子的小山村,回去时正是竹笋最鲜嫩的时候。
越是年纪大了,才明白人为什么会有落叶归根的愿望。
人生如浮萍,年轻时无论怎么奔波,老了有个老家,就有了归去。
那里能回到最初的自己,唯有那里能找到自己。
中国人暮年的归宿,是人情熟络的老家。
那个老宅子,墙不必高,这样清晨太阳还没上来时,在灶台上准备早餐,抬头就可以望见东边的红霞。
熬好了粥,做了煎饼,新鲜热乎地,就冲着墙边的邻家一喊:“吃早餐没?要不要来!”
老了东家串,西家走,来来往往是老头们老姐妹们的欢聚。
互相分享各自的饭菜,分享曾经的“辉煌”人生;
也叨叨几句谁家的菜绿,谁家的花红,谁家的儿子女儿回来了。
也别看有矛盾的时候,争得面红耳赤,狂风暴雨把玉米吹个东倒西歪的时候,一堆人便一齐一边声叹气,一会儿骂骂咧咧“这鬼一样的天气”,把玉米收拾,把玉米加固。
不必再为工作、生活奔走,也放下对儿女孙辈的忧心,只为自己交往、欢聚、吃喝担忧,是人生最后最美的一件事。
等你我老了,就回去老家吧。
那里有孩提时的乐趣,有青春的记忆,有左邻右舍熟悉的老友。
在老家,所有的面对都没有惶恐,只有平静的细水流年。
02
种菜得菜,四季自在。
等我老了,时间不必按“秒”过,坐车不必赶,购物不用抢,走在路上不用跑。
老房子里挂上一本“农民历”,一天撕去一页,一页代表一天。
等我老了 ,就按天过、按季过。
遵循着农民历上的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开辟一块菜园子。
在春天松动泥土,买来堆肥和种子,有番茄、油麦菜、草莓、黄瓜,洒在松软又肥沃的土地上,斜风细雨一吹一落,就冒出了新绿嫩芽,一道道菜畦碧绿鲜活。
在那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还要种点大蒜、葱、姜,因为中国人做菜随时要用点配料。
想要时,掐几段青葱,切段浇上几滴酱油,喷香的葱油拌面可以“嗦”一大碗。
夏天的菜园就热闹了,翠绿的小丝瓜们长出来了,荡着秋千;
苦瓜、黄瓜顶着它的小黄花朵闲挂架上,随风飘扬;
豆角沿着竹竿已爬得老高,青绿饱满。
红通通的番茄也正到了季节,掐下来,切成薄片,撒上白砂糖,冰镇后再吃,酸甜冰爽。
正像有人说:“只要每天吃一颗番茄,就能愉快一整天。”
秋天更不得闲,南瓜、玉米、红薯要成熟,许多叶菜、菠菜、油菜、菜心也都绿油油。
冬天把最后一波白菜收好了,整理完院子,就可以好好猫冬。
一年一年,着手种菜,播种、施肥、除草、收获,看着它发芽、开花、结果、荒芜。
任岁月,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老了的人生,在自然中安身立命,足矣。
03
侍花弄草,闲散余生。
年轻的时候受够了城市里被修剪得齐齐整整的花圃,和充满人造痕迹的公园,等我老了,就在房前屋后的角落种满花草。
不拘什么花,杂花生树也罢,或是碧绿的菜畦周边种攀爬的牵牛花,或把篱笆缠绕上铁线莲。
也不一定要打理得特别精细,但要像鲁迅的百草园一样生机勃勃。
再是门前必须种一棵花树,梨花、桃花、玉兰树、西府海棠都可以,春天的时候,就像杜甫的成都草堂,“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给自己,也给往来的老友一条花路。
余下院子的角落,便可以摆一些喜爱的花盆,春天的牡丹与芍药,夏天的昙花与睡莲,秋天的菊花,冬日的兰花。
虽然花草会自己会奋斗,但若置之不理,多半还是会死。
必要的时候,像好朋友似的关心它们。
绣球结束冬眠,要松土撒肥;多肉可挪出来换盆换土晒太阳;月季要及时修剪坏枝。
平日里,要时刻留意天气。
若天气突变,赶上狂风暴雨,就算累得腰酸背痛,也要把花花草草全搬进屋,一刻也不能耽搁。
这样看,侍花弄草一点都不容易,但是我愿意这样老去。
有闲有忙,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不需要介怀得失、劳累、成败,只把养花当做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只要开花,我就高兴。
我愿意这样老去,回去老家,种菜养花。
回去老家,如春生夏长,在白发苍苍之时,和自然好好相处;
回去老家,如花有花香,在步履蹒跚之时,还有一颗高高兴兴的心。
只要高兴,暮年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