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在网上看到这句话:“闲,要有滋味;忙,要有价值。”我十分赞同。
年轻总想着快马加鞭地拼搏,以为人生都该调到加速档。
走过半生才知道,操之过急,或者停滞不前,都不是生活最好的节奏。
有一种智慧,叫忙时不慌,闲时不废。
在自己的节奏里,平静地对待生活,人生方能走得更从容。
01
忙时不慌
《史记》中说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这是一种修养,更是一种气度。
生活总是杂乱无章,遇到的人、发生的事,都是无法预料的。
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冷静从容,没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
《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当一个人在忙乱中还能保留一份冷静,会发现没有过不去的坎。
急躁必然乱心,从容才能生智。
康熙在他的《庭训格言》中,有这样一段记载:三藩之乱时,清军主力和吴三桂的部队决战,半个月了还没有前方的消息,北京城里人心惶惶。
在这种情况下,一向勤政的康熙居然一反常态,把公务扔在一边,带着身边的人跑到景山上去玩儿了。
有人提议,如今形势危急,军国大事那么多,皇帝怎么能这么荒疏政事呢?
后来康熙借这件事情告诫自己的儿子们:做大事要有静气。
当时的局势确实很危险,北京城里,忠诚的人都没了主心骨,心怀叵测的人跃跃欲试,这个时候大家都在看康熙。
结果康熙根本就不着急也不害怕,还有心情娱乐,于是忠诚拥护的人就心里有底了,想作乱的人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同时,这种镇定自若对于稳定军心、鼓舞士气都会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身为统帅,遇事如若表现出一丝的慌乱,都会带来军心的动摇。
在人生遭遇骤变打击之时,能做到方寸不乱,需要的是大智慧。
一个遇事不慌乱的人,必定有一个稳定的心态,才能在大起大落时保持清醒。
02
闲时不废
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
其意是说,人吃饱了没事干,闲下来就荒废自己的时间,就难有成就。
看过这样一个小故事:
有个地主,去拜访一位禅师:“我感到头昏脑涨,浑身无力,吃补药也没见效,我是不是得了怪病?”
禅师问他:“你每天都干什么?”
地主说:“家里的事老婆做,外面的事儿子做,我一直闲着。”
禅师说:“这个病很好治,你每天上山砍一捆柴,然后背回家,连续砍30天,病就好了。”
过了一个月,地主又来拜访禅师:“你让我天天去砍柴,我现在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禅师说:“其实你得的是懒病,都是太闲给闹的。”
《劝民》中说:“闲也过一日,劳也过一日。不见闲人精力长,但见劳人筋骨实。”
人生很长,你现在偷的闲,就是你未来生活的苦。
很多时候,不是你在打发时间,而是时间在打发你。
曾国藩在翰林院任职时,曾有过一段悠闲的时光。
他常感叹无事可做,一度只顾玩乐。
散漫一段时间后,他发现自己再这样下去会废掉。
于是,曾国藩痛定思痛,利用闲暇的时间去做了三件事:
第一件是寻师访友,广结善缘。
曾国藩与唐鉴、倭仁交流理学,让自己的学问精进不少。
不仅如此,他还结识到了一帮有识之士,成为他日后人生的一大助力。
第二件,曾国藩给自己定下读书计划。
他每日必须完成“日课十二条”,并且时时提醒自己发奋用功。
最后一件事,叮咛关切家人,写家书。
爱因斯坦有句话说:
“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
人活着,有闲是福。
当生活的节奏慢下来,有的人在放松,而有的人在放纵。
到头来,越闲越废,越闲越累,从前积攒的力量都被消磨殆尽。
老话说:“闲中不放过,忙处有受用。”
真正厉害的人,都把闲时当成增值期。
在这段美好的日子里,放慢脚步,悄悄拔尖,为明天的起跑做足准备。
03
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一生
前段时间有句话很流行:
废掉一个人最隐蔽的方式有两个,一个是让他一直闲着,一个是让他忙到没时间成长。
人一旦太闲,无所事事,便容易胡思乱想。
人如果太忙,生活便如同一团乱麻,难以洒脱前进。
真正智慧的人,都懂得在忙时冲锋、闲时蓄能。
日子每天都不相同,有忙亦有闲,只有找准自己的节奏,才能从容生活。
有些时候我们觉得生活不如意,可能并不是因为世界多么复杂,也不是问题多么棘手,而是我们没有“因己制宜”,没能找到合适的节奏。
就像一艘在海上行驶的船,过快过慢都不好。
快了难以控制,遇到障碍很难避开;慢了随波逐流,到不了想去的地方。
只有找到适宜的速度,才能进退自如。
生活可以匆忙,但不要慌乱;日子可以清闲,但不能荒废。
忙时认真工作,闲时提升自己。
生活瞬息万变,只有稳扎稳打才能攒足砝码与生活博弈,脚下的路也才会越走越顺。
能成事者,并非一定要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无需日日三更起五更眠,以适合自己的节奏笃定前行,也能满载而归。
控制好生活的节奏,我们就把握了自己的人生。
▽
《菜根谭》有言:人太闲,则别念窃生;太忙,则真性不见。
工作不必推进太猛,给自己留喘息的机会;休息时可以放空,但不能迷失。
人活一世,忙时守心,闲时修心。
点个在看,愿你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动时奔腾不息,静时沉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