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内耗,你的工作就顺了

发布者:小桥流水 2022-6-1 05:30 原作者: 洞见ciyu来自: 洞见

停止向自己发起的战争,铆足全部精力与目标死磕。

看过一张寓意深刻的图。

一个人想要努力地向前走,另外一个自己却在拼命拖后腿,只能干耗在原地。

这形象地道出了许多人的问题:因为精神拉扯,事业与工作裹足不前。

如同《黑天鹅》里说的一句话,“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

我们唯有停止内耗,做有价值的事,才能抵达人生的新高度。

01

作家李筱懿曾谈过她人生中最后悔的一件事。

24岁时还是记者的她参加了一次行业会议。

有一位猎头过来问她,愿不愿意去一家知名的公司,做总经理的秘书。

李筱懿纠结了很久,最终还是退缩了。

她还没有面试,就把自己从头到尾否定了一遍。

从身高上不台面,到外语还差点火候;从性格不合适,到专业不对口……她严重怀疑自己是否能胜任。

那位二十几岁的猎头,特别不理解地对她说:

“在别人否定你之前,请你先不要自我否定可以吗?没有任何机会会对你三请四邀的。”

然而,李筱懿还是没有去那家公司,按部就班地去当记者。

5年以后,李筱懿恰巧有一个机会去采访这家公司的创始人。

彼时,这家公司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着。

在采访结束之后,李筱懿开玩笑对老总说,“哎,五年前我差点成为你的秘书。”

老总马上说:“你现在依然可以啊,要试一下嘛?”

她结结巴巴地说,“那我再想想吧……”

老总摇摇头说,“机会不会等你第三次的。”

老总还顺便提到了一件事,当年劝她“不要否定自己”的猎头男孩,现在已是领域里最牛的人之一。

在群体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内耗效应”。

可以理解为,公司内部因不协调或矛盾等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无谓的消耗而产生的负效应现象。

其实,这种内耗也普遍存在于每一个职场人身上。

我认识一位学弟,在一家新媒体公司实习了大半年,每天都在暗地里跟自己较劲。

一篇稿子明明已经写完了,却一直担心文章质量不达标,迟迟不肯上交;

每次和领导对接工作,总是战战兢兢,反复思索自己的措辞是否欠妥。

被批评的时候,他会质疑自己适不适合这份工作;被表扬的时候,开始担心下次会辜负领导的期待……

他会很在意一些细枝末节,别人的一句嘀咕、一个眼神,都能在心里上演一出大戏。

最后的结果是,他顶不住压力,自己辞职了。

在工作中,我们都会遇到无数障碍,但内心产生的自我否定,才是一个人痛苦的根源。

若每一个想法的执行都拖泥带水,每一件事的发生都一直反刍,这人必然一事无成。

02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说:“所谓人生困境,不过是你胡思乱想,自我设置的枷锁。”

人生难免疾风起,与其瞎操心、乱担忧,不如积极锚定好方向,笃定地扬帆逐浪。

一直以来,张一鸣就是一个反内耗的高手。

上大学的时候,张一鸣去帮一个女同乡修电脑,回来后就决定要追这位女生。

张一鸣花了很多心思,可当他开口表白时,却被毫不留情地拒绝了。

这个结果会让很多人顾影自怜,陷入胡思乱想。

但张一鸣十分平静,“就感觉这件事跟你说了一下而已,然后你有不同意见,我们接着来。”

他继续追这个女生,后来女生成了他的妻子。

在工作中,张一鸣也恪守着“反内耗”的准则。

很多人评价张一鸣是“一台行走的精密机器。”

他追求极致的理性,遇事时情绪极为克制,他专注于自我的成长,工作中发现问题,只会立刻调整方向。

正因为张一鸣的这些特质,张磊在《价值》中给予极高的评价:

“我们无法想象(字节跳动)这家公司的边界。”

我喜欢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提出的一个概念——钝感力。

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迟钝的力量,即在生活中,对周遭事物不要过于敏感。

在工作中,“钝感力”是一种非常稀缺的能力。

当我们懂得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埋头于自身的发展,方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03

看过一则贴切的比喻: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人,都当成路上飞奔的汽车。

如果你的能量有80%用于内耗中,只有20%的能量用于前进,自然跑不远。

可如果你的能量100%都转化成动能,就会远远甩开其他的车。

在硅谷圈流传着一句话也印证了这个道理:“失败如影,速速前行,才能做那个最后站着的人。”

如果你想让工作有所起色,不妨借鉴以下三种“反内耗”的方法:

1. 修炼被讨厌的勇气

作家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引发许多争议。

他却淡定自若地说道:“我希望你们能耐心地读一下我的书……即便你们读了我的书,我也不期望你们能改变对我的看法。毕竟世界上还没有一个作家,能让所有的读者都喜欢他。”

无论外界如何恶语相向,莫言不闻不顾,一头扎进他的文学创作里。

太在乎外界的评价,就会埋下自我怀疑的种子,容易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实在工作中,得罪人也是一件不可避免的事。

但要记住的是,不管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我们都不必介怀。

最重要的是,用自己的眼睛望远处的山巅,看脚下的路。

2. 学会“奥卡姆剃刀原则”

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奥卡姆提出一个哲学定律: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当今时代,每天会接触大量的信息,我们的心神容易迷失。

因此,要学会删繁就简,过滤掉无用信息,聚焦在有价值的事情上。

从时间维度上,我们可以明确一下当天最重要的工作。

像扎克伯格一样,每天早上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现在做的,是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吗?”

从事件维度上,我们可以先拎出最关键的几个要素,避免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耗费大量精力,却收效甚微。

将军赶路,不追小兔。

活得通透的人,都会把工作调成极简模式,全力以赴于20%的要事。

3. 谨记“卡瑞尔公式”

威利·卡瑞尔曾经是美国水牛钢铁公司的一名工程师,一次他受命安装瓦斯清洁机。

让他没想到的是,机器虽然投入使用了,却总出现一些故障,具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他,开始担忧:

老是出故障,影响了我的声誉该怎么办?

可以弥补吗?难道把机器全部拆除?

这一系列的想法,搞得他寝食难安。

为了消除当前的焦虑情况,卡瑞尔开始进行思想建设。

第一,最坏情况是,机器坏掉,老板把我开除。

第二,我做好会发生最坏结果的准备。

第三,既然已经接受了最坏的结果,那就全心全意做好当下的事情。

这就是卡瑞尔公式的由来,它告诉我们对待工作困境的三个步骤:

换而言之,无论做什么工作,我们都要做最坏打算,持最好心态,尽最大努力。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37岁失业在家,压力巨大,超级痛苦,怎么办?”

有一个叫“沧海”的网友回答:

假如说,上帝在你眼前放了十个盲盒,并告诉你有一个里面装的是你想要的,你会怎么办?

你应该一个一个地去打开。不要再浪费时间,赶紧去试错,想太多是没用的。

一个字,干。不行,换。再干,不行,再换。

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停止向自己发起的战争,铆足全部精力与目标死磕,这就是你强大的开始。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