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悦别人,不如修行自己。
人之所以活得累,是因为总去讨好别人、取悦别人,而忘了修行自己、取悦自己。
取悦自己,并非自私自利、自以为是,而是让自己活得更温馨、生命更丰盈。
人这辈子,唯有好好修行,才能好好悦己。
01
接纳缺憾,在和解中取悦自己。
老子有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做人最难得的,不是能够了解别人、认同别人,而是善于了解自己、接纳自己。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真正活得开心的人,都懂得接纳自己的缺憾、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三国时期,徐州是兵家必争之地,曹操、袁术、吕布等垂涎已久,皆欲得之而问鼎天下。
刘备作为徐州的最高长官,因战略意识不强,所以是屡战屡败,被打得鼻青脸肿,最后丢了徐州,不得不逃到新野刘表处。
此时的刘备已经40岁,一次与刘表喝酒时,他感叹自己人到中年一事无成,非常悲哀。
好在,刘备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坦然接受失败、修正不足,重新振作起来,三顾茅庐请诸葛,东联东吴战赤壁,西控巴蜀称豪雄。
最后,60岁的刘备,于成都称帝。
从刘备身上,我们应当明白,身处低谷、遭遇失败也好,平凡渺小、痛苦缺憾也罢,都要学会接纳自己、叫醒自己、提升自己。
季羡林曾说: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美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美的人生是没有的。”
不完美,本来就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其苦苦追求那些所谓的得不到的完美,搞得自己身心疲惫、苦不堪言,倒不如坦然接受所有的缺憾与痛苦,让自己活得潇潇洒洒、开开心心。
学会接纳缺憾,能与自己和解,便是最重要的修行、最有效的悦己。
02
有所爱好,在趣味中取悦自己。
袁宏道说:“余观世上言语无味,面目可憎者,皆无癖之人耳。”
人生在世,要有所爱好,才会对生命满怀热忱,才能在琐细庸碌的生活中找到乐趣。
若言爱好,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一个特别有趣的老头儿,他就是今年已经98岁的“全才鬼才”黄永玉。
提起黄永玉,人们不仅钦佩他的超人天赋,而且更羡慕他的有趣生活。
黄永玉的爱好很多,绘画、篆刻、文学、荷花、盖房子、音乐、收藏、书、喝酒朋友、摆龙门阵、本地戏、打沙袋、养狗养猫、骂人怼人等等。
黄永玉的生活很有趣,80岁当模特、91岁撩林青霞、93岁开法拉利……
香港词作家黄霑,失恋、投资失败,可谓负债累累、四面楚歌,唯有黄永玉去安慰他:
“失恋算什么呀,你要懂得失恋后的诗意!”
黄霑火冒三丈地怒骂:“都想上吊了,还有诗意?”
后来,黄霑在词里如此写黄永玉:“眉飞色舞千千样,你是个妙人,是个少年狂。”
黄永玉是妙人,更是高人,他之所以活得随性随心、快乐有趣,是因为他爱好广泛、童心未泯,心中有诗意和远方。
诚如杨炯所说:“闲之以博奕,申之以咏歌,陶陶然乐在其中矣。”
人无爱好,就会活得了无生趣、寡淡无味;人有爱好,则专注专一、乐在其中。
人活着,不求都像黄永玉那样爱的广泛,但读书、绘画、旅游、写作、养花养草、养猫养狗等等,只要是真正地爱上一两样,皆能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活得温馨。
做人有爱好,生活有趣味,便是最随性的修行、最随心的悦己。
03
看淡得失,在放下中取悦自己。
庄子说:“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洞察天地万物,要明白有盈有虚、有得有失、变化无常的道理,得到了不要沾沾自喜、失去了也无需悔恨忧愁。
正所谓,提起千斤重,放下二两轻。
许多时候,只有顺应自然、看淡得失,才能放下负累、身心愉悦。
网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故事:
火车开动了,一个人因为上车时太心急,所以一只鞋被夹掉在车门外。
于是,这个人快速脱下另一只鞋,用力地将其扔到之前那只鞋所掉的地方。
身旁的人奇怪地问:“你把这只鞋也扔掉,岂不是一双鞋都没有了?”
这个人笑着说:“剩下一只鞋有什么用呢?倒不如让别人能够捡到一双鞋!”
看淡得失,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学会放下,是灵魂的自我救赎。
《小窗幽记》有言:“达人撒手悬崖,俗子沉身苦海。”
活得通透的人,通常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止步悬崖、远离祸患。
凡夫俗子,往往想不开、看不透,拿得起、放不下,总是沉于苦海、不能自拔。
生而为人,最好的心境莫过于:想开看淡、坦然释然,得而不喜、失而不悲。
凡事放得下,心灵无挂碍,便是最自在的修行、最释怀的悦己。
▽
余秀华说:“我的诗歌,只是为了取悦我自己,与你无关。”
是的,痛苦是自己的,快乐也是自己的,确实与他人没有多大关系。
人生短暂,苦乐自知,想要取悦自己,就得接纳缺憾、提升自己,有所爱好、随性随心,看淡得失、减负心灵。
往后余生,愿你我都能好好修行、好好悦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