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学界有一种调侃,北京是王朔的,上海是王安忆的,香港是亦舒的,南京则是毕飞宇的。
毕飞宇被圈内誉为“写女性心理最好的男作家”。
冯牧文学奖给毕飞宇这样的评语:
“他的小说优雅而锐利地分析了人生布满梦想和伤痛的复杂境遇,呼应和表现着社会生活与内心生活的矛盾、焦虑。”
《青衣》是毕飞宇对人性探索最深入的作品之一。
全书讲述一位极具才华的京剧女演员筱燕秋,年轻时曾因出演《奔月》一举成名,但因狂傲犯下过错而跌落神坛。
二十年后奔月复出,她奋力拼争,最终败给了无情流逝的岁月,从而彻底走向崩溃。
初读《青衣》时年少衣衫薄,尚未理解剧中人物筱燕秋的真正悲苦。
如今,当历尽沧桑后的我,重读毕飞宇的原著《青衣》,感悟颇有不同。
筱燕秋如此溃败的人生,归根结底还是自身心魔作怪,缺乏女性的智慧和涵养,凄凄苦苦,半生不得安宁。
原著篇幅虽然不多,但蕴意深远,触人心弦。
《青衣》告诉我们,女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必须放下三样东西。
放下狂傲,懂得谦逊。
筱燕秋从戏校毕业后,来到剧团工作。
在剧团领导眼里,“19岁的筱燕秋天生就是一个古典的怨妇,她从运眼、行腔、吐字、归音到甩动的水袖都弥漫着一股先天的悲剧性,对着上下五千年怨天尤人,除了青山隐隐,就是此恨悠悠。”
筱燕秋极具天赋,在李雪芬老师的指导下,她唱活也唱红了《奔月》里的嫦娥。
筱燕秋成了当时戏剧界最轰动的人物,著名的将军书法家看完《奔月》后豪情迸发,提笔作诗并制作成一条横幅,亲自送到了筱燕秋的手上。
自打《奔月》唱出名后,筱燕秋名利心开始膨胀,想着法子横在李雪芬老师的面前,独霸着舞台,一场都没有让过。
虽说嫦娥的戏份很重,但她总是说自己“年轻”,“没问题”,“青衣又不是刀马旦”,“吃得消的”。
筱燕秋心气实在是太高了,领导一找谈话她就噘嘴变脸耍大牌。
俗话说得好:“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了,后边就有祸事。”
果不其然,真出事了,谁也没料到筱燕秋后面会出那么大的乱子。
《奔月》剧组到军队慰问,李雪芬好不容易争取到演出机会,台下军人给予如潮的掌声,筱燕秋却冷冷地注视着戏台上的李雪芬老师,压根儿心里不服气。
演出后,李雪芬老师兴致颇高地和筱燕秋探讨台上的动作,而作为学生,筱燕秋却嗤之以鼻,公然嘲讽老师,活脱脱把嫦娥演成一个女战士。
两人互撕中,筱燕秋拿起滚烫的热水浇到了老师脸上。
李雪芬被送进了医院,筱燕秋也因为犯错,被贬到艺校去教书,永远地告别了心爱的舞台。
一杯开水,让筱燕秋这个“嫦娥”沉寂了二十年,其艺术生涯的黄金岁月就这样流逝殆尽了。
筱燕秋但凡谦虚收敛点儿,也不会落得这般下场。
路易莎・梅・奥尔科特在《小妇人》中写到:“最具魅力的力量是谦逊。”
谦逊,不仅是我们平日里为人处世的准则,更是每个女人一生都需要修炼的智慧。
越是涵养高的女人,越懂得谦逊低调。
因为这种人,谦和有礼、虚心待人,总是能觉察到他人微妙的情绪变化,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无论是生活中还是事业里,都能积累到好的人脉,赢得好的口碑。
相反,越是狂傲的女人,越是一副趾高气扬的姿态。
不尊重他人意见,不顾及他人感受,处处与人为敌,处处去排挤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不得人心,自毁前程。
一辈子不长,女人在逐梦前行的路上,如想获取幸福,获得成长,当懂得谦逊,放下狂傲,修炼自己,达到一种不动声色的涵养。
放下执念,随遇而安。
闯下祸的“嫦娥”一下子从天宫落入了凡间,筱燕秋被贬入艺校教书,匆匆嫁人生女。
筱燕秋的老公面瓜憨厚老实,是一个居家的好丈夫,但他只是个粗俗之人,没有任何艺术细胞,夫妻二人完全活在两个世界。
面瓜用力去讨好,却没能融化妻子内心的冰冷。
筱燕秋执迷自己的理想,眼里心里都是嫦娥,哪在乎过其他人,她也压根儿没把老公女儿放眼里。
她不食人间烟火,依然活在那个缥缈天宫里,终日郁郁寡欢,一身本领无处施展,一肚子委屈无人能懂,满腔怨恨却又无处发泄。
憋久了,愈发让人捉摸不透,喜怒无常,不讲道理,以至于戏校食堂的师傅们都说,“吃油要吃色拉油,说话别找筱燕秋”。
30岁生日那天,酒后的筱燕秋把厨房里的围裙剪成两块,她把两块白布捏在手上,权当了水袖,她挥舞着油迹斑斑的围裙,跌跌撞撞,油盐酱醋罐子碎了一地,她的手被碎片刮破,鲜血湿红了水袖。
嫦娥又灵魂附体,她人戏不分,半疯半癫,半痴半狂。
母亲不像个母亲,妻子不像个妻子。
家里守着这么一个精神异常的偏执狂,人不人,鬼不鬼,生活哪有幸福可言,这样的家庭,这样的人生注定是场悲剧。
女人到了中年,大多数人的梦想终究会被现实泯灭,每天的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生活的常态。
而总有人怀揣着那遥不可及的“梦想”,跋涉在那条苦行僧似的路上,一念执着,一生痴想,耗尽毕生心血,归来依然是迷茫惆怅。
《小窗幽记》中说:“生命真正的悲剧,源于自己内心的偏执。”
女人到了中年,一旦内心偏执,很容易陷入怪圈,念着、想着、纠缠着;苦着、累着、悲恸着。
内心若偏执,帛衣玉锦的富足中事事皆不顺心;
内心若圆融,粗茶淡饭的匮乏中也能过出人生的曼妙和诗意。
女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当放下偏执,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为名利所累,不被尘世所扰。
如此,才能在岁月荏苒中静听花开,静看花落。
放下纷争,豁达从容。
筱燕秋远离舞台一晃二十年了,教了那么多学生,却没有一个能唱出名堂的。
学生春来的出现让筱燕秋看到了希望。
烟厂老板出资重拍《奔月》,重新启用筱燕秋,这是个千载难逢的登台机会。
为了演出,“嫦娥”抵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去陪睡老板,玷污了高高在上了半辈子的自尊。
筱燕秋早已不是二十年前那个玉肌伴轻风,盈盈挂绮罗的嫦娥了,她拼命地减肥、美容,近乎残暴地对待自己的身体。
女人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和自己斗、和女人斗,争斗似乎是女人之天性。
《奔月》重拍以来,筱燕秋和春来这对师生成了嫦娥的AB角。
春来天生就是一个风姿绰约的女人,一个她看你一眼就让你百结愁肠的女人。
筱燕秋对春来是莫名喜爱,同时又是莫名嫉妒的。
几年前,筱燕秋曾经不惜一切代价,把春来从其他系抢过来,全力以赴栽培她,希望春来能继承自己的艺术梦想。
然而公演当天,筱燕秋却不顾身体的不适,甩开水袖,毫不含糊地登上舞台,一口气演了四场,竟然不给春来一点机会。
她要牢牢抓住上台的机会。
二十年前她霸占着舞台,不给老师李雪芬一点机会,二十年后她怎么会容许别人成为嫦娥呢?
“不要说自己的学生,就是她亲娘老子来了也不会让,她是嫦娥,她才是嫦娥,舞台就是她筱燕秋的,谁劝都没用。”
筱燕秋带着满腔贪婪和愤恨,带着对青春逝去的无奈与不甘,拼尽所有去争一个再演嫦娥的机会。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人,终于在第四场演出时,因伤口感染发起高烧被紧急送往医院。
医院里,筱燕秋昏睡过去,待醒来赶到剧院时,化妆师正在给春来上妆。
上了妆的春来,美得无与伦比,筱燕秋看呆了。
她依旧和平时一样,请化妆师给她吊眉、包头、上齐眉穗、戴头套,穿上一身薄薄的戏装。
剧场内,19岁的春来站在舞台中央光彩夺目,台下观众不断地喝彩。
剧场外,40岁的筱燕秋在北风呼啸的雪地里边舞边唱,鲜血沿着裤管向下流淌。
这是一场筱燕秋和春来的博弈,也是她和自己的博弈,更是她与命运的博弈。
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命,一场戏有一场戏的命。
谁又能躲得过那悄无声息逝去的青春年华呢?
谁又能争得过命运多舛逃得过人生的劫难呢?
挤不进去的世界,就不要挤了;争不过来的人生,就不要争了,碍了别人的眼,堵了自己的心。
杨绛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水不争,自由自在;天不争,百鸟尽归;人不争,一片清净。
不争不抢的女人,人群中独自美丽,她气定神闲,自带光芒,守着淡淡的人间烟火,在时光的素静中开满欢喜。
即便眼前尽是布衣粗履的无奈,心里亦有星辰大海的光彩。
▽
稻盛和夫说:
“世界上最大的监狱,就是人的内心,走不出自己的执念,到哪里都是囚徒;
人生实苦,唯有自渡,放下执念,放过自己,心若快乐,世界无苦,心若有光,世界处处是光明。”
有些事情,即便我们竭尽全力,也达不到想要的结果时,放下也是一种选择。
只有当我们学会放下,懂得和自己的内心和解,和过去的执念告别,在最平凡的生活里谦卑而努力,在平凡的日子里不争又不抢。
总有一天,你会活成自己渴望的模样,从命运的枷锁中挣脱出来,获得幸福的力量。
女人想要过好这一生,必须学会放下。
放下狂傲,谦逊低调,是一种不动声色的高涵养。
放下偏执,随遇而安,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大格局。
放下纷争,豁达从容,是一份怡然自得的大智慧。
点个在看,愿你我此生,活在当下,学会放下,在各种遗憾中,学会与自己和解,让生命之花幸福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