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皮囊》才明白:人这一生,需经三次和解

发布者:江南少侠 2022-5-19 05:44 原作者: 片片飞红来自: 推么推

看蔡崇达的书有什么感觉?

刘德华说,就如点亮了心中一盏明灯,于是主动为他写序;

韩寒说,不想那么快读完,因为这些有生命的故事,值得细细品味。

更有读者这样评价:“每一篇都是一颗催泪弹。”

这些“催泪弹”,收录在《皮囊》这本书中,出版至今已突破420万册的销量。

主人翁黑狗达,也就是作者本人,在书中为读者讲述了14个他亲身经历、亲耳所闻的故事。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与命运的周旋和搏斗中:

有人胜出,活出了优秀的自己;有人失败,一蹶不振,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模样;而更有人承受不了命运的重击,最终选择结束生命。

从他们的经历中,蔡崇达看清了现实,也认清了自己。

就如他在《皮囊》里所说的:

路过我们生命的每个人,都参与了我们,并最终构成了我们本身。

这些人和故事,不仅影响了蔡崇达的一生,也让读者从中明白到,人这辈子,需经历三次成长,也要有三次和解。

与过去的执念和解。

黑狗达十一岁那年,有段时间十分抗拒与外界接触。

父母觉得黑狗达只是缺少玩伴,于是把邻居家的小孩请回来。

这小孩叫文展,他一来就安慰黑狗达:“不要让一辈子就这么过去,我们要创造生活。”

一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的男孩,居然说出这么矫情的话,黑狗达难以置信地看着他,这一看发觉他竟是个兔唇。

从那时开始,黑狗达就对文展有种莫名的崇拜感,这种崇拜源于他强烈的自信,这种自信完全降服了他的缺陷。

而更重要的是,文展对自己的未来有着十分清晰具体的规划,这恰恰是黑狗达所缺失的。

在文展的影响下,黑狗达逐渐走出了迷茫,又重新努力学习。

但越相处,黑狗达越发觉不愿再和文展深交,因为文展对“优秀”有着太强的执念,他一直自认是“天才”,常常会居高临下看待周围的人和世界。

他觉得这些人不配与自己玩,而且更讨厌这个生他养他的小镇,他深信自己能离开小镇,闯进大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

后来,文展真的如愿考入了福州的重点中专。

但在那里,他的缺陷成了耻辱,他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排挤和歧视。

他跟嘲笑自己的同学打架后,变得越来越敏感易怒,就像刺猬竖起周身的刺,随时准备反击一样,他不断想着怎样将质疑自己的人打败,让他们刮目相看。

但最终他并没打败谁,反而被那个偏执的自己打败了。

毕业后,泯然众人的他无奈回到了小镇,在广播站当了一名普通的电工。

在工作中,他看不上那些粗俗的同事,融入不了他们的圈子,在单位的日子也越发过得难受。

他觉得以自己的才能,不应该过这样庸俗的生活。

他不甘心,始终不能与自己的执念和解,最终他不堪屈辱,再次黯然离开了小镇。

一禅小和尚说过:

背着昨天,追赶明天,会累坏了每一个当下。

一个人深陷执念的泥沼中,放不下过往,那些看不开和看不透,就像束缚着他的枷锁,只会让他更寸步难行。

唯有接受生命中发生过的一切,与过往的执念告别,才能以更好的心态、用更轻盈的脚步迈向未来想要的生活。

与现在的失败和解。

黑狗达大学时的一个室友,叫厚朴,他的名字源于英文hope(希望)的译音,这名字是他的骄傲,因为他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成为世界的希望。

他为此还组建了一支 “世界乐队”,随即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

他不断做着自认是追求理想的事:

在校外打架滋事,经常换女朋友,还会在上课时突然把老师轰下讲台,只为唱他自己写的歌。

但他却从没为理想做深入的努力,歌依旧唱得不好,乐器仍然弹得不怎么样,他完全让理想凌驾于现实之上。

所以当身边的人终于看清了他的不学无术、不切实际时,都逐一果断舍他而去,他的“世界乐队”也被逼解散。

从云端跌至深渊,突然的挫败使厚朴一蹶不起,他想尽办法逃避现实,甚至更加放纵自己的生活。

在毕业前半年,因常年挂科,行为不检点,厚朴最终被勒令休学,他的理想彻底破灭。

黑狗达多想跟厚朴说:

或许能确切地抵达梦想的,不是不顾一切投入想象的狂热,而是务实、谦卑,甚至连你自己都看不起的可怜的隐忍。

但厚朴终究没有听到,因为一直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不能与失败和解,最后他用最激烈的方式对抗现实,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厚朴的悲剧,其实正反映了我们当下有些人,在面对人生的失败时,缺乏了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听过一句话:“失败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一直能伤害你。”

人的一生,避免不了遭遇各种失败,而失败之所以会伤人,是因为总有人把它们当成结果,而非过程。

当一个人低头在失败的深渊中苦苦挣扎,他看到的只会是无尽的绝望。

只有学会抬头仰望,勇敢站起来,他才会找到逃生的出路。

人生没有绝对的失败,一个人有从失败中站起的勇气,他才能有从失败中胜出的希望。

与真实的自己和解。

跟文展和厚朴不同,黑狗达从小就没什么长远的规划或者宏伟的理想,如果说有,就是他只想拼命赚钱。

因家庭的债务、父亲的病情,他很早就要靠自己赚钱撑起这个偏瘫的家。

他逼着自己努力学习去拿奖学金,因为生活费都从那儿来;

上大学后,他开始精打细算每天的时间,因为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他要完成学习、实习、打工等一系列事情;

而去北京当记者,拼命写作,写了二百七十万字的报道,也是为了赚更多的钱。

但当他攒够钱可以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时,父亲却离世了,这让蔡崇达突然失去了人生的方向。

他开始对工作提不起兴趣,他不明白自己苦苦坚持写作究竟有何意义。

他索性从北京辞职回去陪母亲,在家乡这半年里,每天他只是漫无目的地到处游荡。

走在青翠的石板路上,站在一个个熟悉的角落,看着被雨水润湿的红砖头房,他不禁又忆起了那些从自己生命中走过的人……

于是他开始动手写下这些人、这些故事,那一个个用键盘敲打出来的字句,就像从自己的骨头里抠出来似的,那种直达心扉的痛楚,终让他领悟:

原来,写作不仅仅是糊口的技能,也是一种表达情感的路径,通过写作,可以整理自己的思绪,看见最真实的自己,他发现真的爱上了写作。

在书中他就这样写道:“真实的生活要过成什么样的,是要我们自己完成和回答的。”

最终蔡崇达没有再苦寻写作或人生的意义,他与自己达成了和解,决定用一生的时间,在写作中寻找这个答案。

简媜在《私房书》一书中有句话:

人缠不过自己的性格,常常在万籁俱寂的时刻,以刀铤与自己短兵相接。

一个人要真正战胜的人是自己,不断纠结,自我内耗,只会让自己越加迷惘,到头来伤害的还是自己。

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接受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即便暂时不知道走向哪,但只要在喜欢的事上再坚持一下,自然能走出属于自己的路来。

《皮囊》收录的这14个故事,讲述的是蔡崇达关于亲情、故乡、青春、理想的往事。

从这些故事中,我们或许看清了生活的诸多真相。

其实这也是蔡崇达想告诉读者,希望更多人能坦然接受当下的一切,从而去更喜欢这个世界。

作家曹又方说过:

所谓成长,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发生的状况,即使是不幸的,不好的,也要去面对它,解决它。

人这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会接受,就是成长的一部分。

面对命运的给予,无论好坏,都要勇敢面对,试着和它们握手言和。

与过去的执念和解,才能重新踏上幸福的旅程;

与现在的失败和解,积极改变终会与成功相拥;

与真实的自己和解,时间自会给你想要的美好。

愿各位能在各自的人生中,拥有与生活和解的勇气,也怀揣希望迎接未来,重新拥抱生活,依然热爱我们活着的世界。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