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智慧叫:唐僧扫塔(醍醐灌顶!)

发布者:臻言臻语 2022-5-13 02:19 来自: 诗词天地

《西游记》中,唐三藏曾有一个承诺: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其中两回,详细描述了唐三藏扫塔经历。

原著是这样写的:“涤垢洗心唯扫塔 缚魔归正乃修身”、“二僧荡怪闹龙宫 群圣除邪获宝贝”。

扫什么塔需要这么长的篇幅?

更为奇怪的是扫塔为什么自下而上,而非自上而下?这一点似乎于理不合。

百家讲坛的赵玉平老师曾解释过,这里蕴含佛道两家自我提升的最高智慧,总结成十二字,即:

起点低、当下净、回头脏、平常道。

01

起点低

唐三藏取经路上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才最终修成正果,扫金光塔的时候也是从第一层开始,一步步登高。

起点低,也是芸芸众生的真实写照,大多数人起点都很低,出生就在罗马的终究是少数人。

老子道德经有句话: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一沙一石能堆积成巍巍高山,一砖一瓦也能盖出高楼大厦。

人生也是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大家比较熟悉的曾国藩,天赋不高,年少时,在家读书,一位梁上君子潜伏在他家,想乘机捞点好处。

可是左等右等,等的黄花菜都凉了,曾国藩还是翻来覆去在读一篇文章。

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

语罢,将那篇文章背诵了一遍,之后扬长而去。

可是曾国藩并没有灰心,仍然刻苦学习。

后来终成晚清名臣。

只要方向是对的,起点低,起步迟,也没什么。贵在持之以恒,今天比昨天好一点点,明天比今天好一点点,就是进步。

02

当下净

唐三藏扫金光塔的时候,由下往上,这必然会出现一个问题,扫过的台阶,又会落一层灰。

这岂不是白下功夫了?

这里蕴含另一层意思,当下净,当下的立身之地是干净的。

提醒人们,要更加注重当下,不要总是回首过去。

人活在当下,而非过去,也非未来。

让过去的过去,是一种智慧。

过去的一直没过去,当下只会徒添更多烦恼。

李白曾感叹,昨日之日不可留,今日之日多烦忧。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诉说未来的人,是在骗别人;沉湎过去的人,是在骗自己。

无论是开心的、难忘的、难以释怀的还是刻骨铭心的,就让往事都随风而去。

过去我们已经无法改变,当下才更应该好好把握,不要让过去的遗憾重新上演。

放下过去,是对自己的一次次救赎。

03

回头脏

随着扫的台阶越来越多,唐三藏在金光塔中层层登高而上。

回头再看,之前扫过的台阶也脏了,这段是告诉我们:因为你站在了更高的地方,有了更广阔的眼界,回头可清晰看到过去的不足之处,此谓回头脏。

你境界提升了,就能发现过去的问题所在,看到“脏”,也就是不好的地方。

如果境界不变,即便回头,也很难发现过去自己的不足、问题所在。

这一点是告诉人们,回头脏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过去的辉煌、一些成就蒙蔽了双眼。

回首往事,如果全是光荣、精彩,说明今天可能退步了。

有位画家,画人物的时候习惯只画一只眼睛。

许多人不解。

画家意味深长地说道:“人性的弱点之一,就是双眼都喜欢看向外界,却很少自检。所以我们要用一只眼看世界,留另一只眼来审视自己。”

人这辈子,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

回头看,反思自己,是一个人变好的开始。

04

平常道

唐三藏扫塔之前,最开始有一段是这样描写的:

“当晚,满天星月光辉,谯楼上更鼓齐发。四壁寒风起,万家灯火明。三藏沐浴毕,穿了小袖褊衫,束了环绦,足下一双软公鞋,手里拿一把新苕帚,对众僧道:“你等安寝,待我扫塔去来。”

逢庙烧香,遇寺拜佛,见塔扫塔。

一路上,唐三藏拜了不少佛,烧了不少香,自然也扫了不少塔。

取经路上,扫塔是再也寻常不过的小事。

每次都这样一丝不苟的虔诚,从细节上足以发现唐三藏的重视和认真。

真正的修炼正在于此,以平常心对待每一件小事,此乃平常道。

平常道,修平常。

佛语讲:平常心即是清净心。平常心为道,空空为道。

一步一台阶,一层一扫,步步登高,再高的塔,也能登顶。

其实这和道家的道法自然有相似之处。

道法自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以平常心去做平常事。

平常事做好了,自然不会被万物萦绕,烦心事也会减少。

人生路上,未必会一帆风顺。

静下心来,沉淀自己。

无论大事小事、急事慢事,都能认真对待。

不因失误而悔恨,不因遗憾而抱怨。

最后,愿你不惧怕起点低,拥有当下净的心,从容笑看回头脏,修一个平常道。

*作者:哲学君·一木,来源:哲学人生网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