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境界: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发布者:叶子飘飘 2022-5-4 03:13 原作者: 京博国学来自: 京博国学

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人生,都要经历从稚嫩到成熟,从青涩到老练,从张扬到内敛,从浓烈到淡雅的过程。

红尘的历练,也在不断丰富和提升着人生的境界。

周国平说:“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人生的境界,就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而不言,笑而不语,迷而不失,惊而不乱。

01

苦而不言,是一种修行。

网络上有一句话很火的话,“不要向任何人诉苦,因为80%的人不关心,剩下20%听了很高兴。”

这话说得虽然很绝对,不过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倾诉是有底线的,同情是有时效性的。

在面对苦难时,很少有人真的想要了解你的苦难,苦而不言才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一个人的心要足够深,才能装得下一些事。

心若浅得像一个碟子,什么都装不下,稍微有一点苦闷,都会流淌出来。

孔子在论语中这样评价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有智慧的人不轻言悲苦,而会去牢牢抓住那一二分的如意,而愚蠢的人却会执迷于自己的不幸。

凡尘即是苦,吃苦,化苦,不言苦。其中,不言苦,最是修行。

不言苦并非是自我压抑,而是看透了人生,是一种不徒劳挣扎的智慧,是一种与苦难厮杀的勇敢。

苦而不言不是要“打断牙和血吞”,什么亏都吃下去,而是少抱怨,学会吃一点无伤大雅的亏。

总有一天,我们会感激始终坚韧的自己,没有被苦难打倒的自己,淡然面对苦难的自己。

苦而不言,是让我们静静地蜕变,待到时运际遇,一鸣而天下惊。

02

笑而不语,是一种豁达。

笑而不语是不炫耀。花宜半开,酒宜微醉,做人最宜低调收敛,韬光养晦。

张爱玲曾有一个好友炎樱,本来二人感情要好,但后来张爱玲受不了炎樱的无心炫耀,以至于绝交。

张爱玲去美国后,经济困难,炎樱却时常夸耀自己如何赚钱;

张爱玲孀居多年,炎樱却大谈自己与丈夫的甜蜜恩爱。

张爱玲受不了,为此绝交,断绝来往。

笑而不语,不是说高兴不能分享,而是不能为了自己高兴,而让别人不痛快。

《菜根谭》中说:“淡泊之士,多为浓妆者所疑;检饬之人,多为放肆者所忌。君子处此,固不可少变其操履,亦不可太露其锋芒。”

笑而不语,说的更是一种洒脱和豁达。

相比起睚眦必报、针锋相对的人,笑而不语的人能按捺住内心浮躁,不轻易出口伤人。

不管是面对恶意中伤还是流言蜚语,总能圆融地把握住分寸,相逢一笑泯恩仇,多了一番容人之量。

生活从来都是智慧的较量,伤痛和误会都会随时光流逝,唯有盈盈的微笑会雕镂在岁月的年轮上。

03

迷而不失,是一种智慧。

《钱塘湖春行》中白居易“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虽然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但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

这世间的事情大抵如此,我们常常因为走得太快、太远,渐渐迷失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而忘记自己当初从何出发、为何出发。

庄子说:“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空的房间才显得敞亮,如果房间堆满了东西,有光亮也透不出来。

人心如果清除了杂物和垃圾,把蒙蔽心灵的尘埃扫空,那么心中就会充满阳光,结果当然是一派清净安详。

虚寂生智慧,空旷生明朗,这就是“虚室生白”。不迷失,需要的是向内心寻求自我。

人生,要懂得放下繁华,放弃无意义的忙碌,静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有限的生命里,不能只是被名利填满,而忽视了健康、快乐、家庭等等,不管如何匆忙,还是要找空隙放慢匆匆的脚步,给心灵留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

疲惫的心灵需要一段留白给心灵放假,以保持一份清净和淡定,才能不迷失自己,才能游刃有余、褪去浮躁。

04

惊而不乱,是一种强大。

“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是一种从容不迫、应付自如的心态。

越是有突发的紧急状况,越不能惊慌失措,要镇定沉着;

越是在面临利害冲突的紧要关头,越不能患得患失,要保持平常心。

唐代宪宗时期,裴度任中书令的职位。

一次,他因公务在中书衙门里大宴宾客,热闹之时,一名属下径直来到裴度身边,低声向他禀报说,他们发现存放大印的盒子还在,可大印却不翼而飞了。

做官的人都知道,官员丢失自己的印信可是大罪。

可裴度听了以后,没有显露出一丝紧张的样子,手里端着酒杯,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情,酒宴也丝毫没有受到影响。

结果不久,手下又报告说,大印在原来的地方找到了,裴度似未听见,闭口不应,一副早已知悉的样子。

属下很疑惑,裴度解释说:

“印信不仅不能买卖,而且一旦被官府查到还是个大罪。这一定是衙门里的人私下里书写契券,然后偷偷盖上大印。

如果急于追查,此人为证清白必然把印信毁掉,只要不动声色,则必然把印又放回原处。”

大家这才恍然大悟,不禁佩服裴度的见识和胆量。

冯梦龙在评价这件事时,由衷地赞叹说:“不是矫情镇物,真是透顶光明。”

惊而不乱,需要的是强大的内心和定力。

曾国藩说:“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遇事就紧张,临事就大惊失色,失了方寸的人,难成大事。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