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01
《西游记》中,孙悟空常常呵斥猪八戒“呆子!一边去!”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议论某人呆头呆脑的,总觉得别人少根筋似的。实则,差已。
《庄子·达生》中,记载了一个小故事的:
周宣王喜欢斗鸡,他听说纪渻子是斗鸡高手,就请他来训练斗鸡。
10天后,周宣王问斗鸡训练好了吗?纪渻子答:
“还不行,你看它表面上斗志昂扬,其实内在虚浮不堪,这样的鸡放出去就得打败仗。”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来问。纪渻子答:
“还是不行,听见响声就叫,看见影子就跳,太过浮躁了。”
又过了十天,周宣王再问,纪渻子依然摇头:
“还是不行,仍然是斗志昂扬,眼神锐利,意气太过强盛了。”
又过了10天,周宣王又来了,看到这只斗鸡木木呆呆的,纪渻子却对他说差不多可以了,让周宣王特别不解。
纪渻子解释道:
别的鸡即使打鸣挑衅,它也不为所动,看上去像木鸡一样,毫不起眼,其实很厉害。别的鸡看到它不敢应战,掉头就逃跑。
这等就叫“不战而屈人之兵”,甚至比百战百胜的“常胜将军”更高一筹。
你且观察世人百态,凡锋芒外现、骄态毕露者,未必是最厉害的;反那些貌似木讷,纹丝不动,实心有成竹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手。
老子曰:“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为人处世,不锋芒毕露,懂得收敛,大智若愚,方是人生大境界。
02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在江湖上,归根结底,靠功夫说话。
金庸笔下的郭靖又笨又傻又呆,虚竹也是天资愚钝,最后却往往是这呆头呆脑的人悟得一身真功夫。
真正的高手,不看表面上的花拳绣腿,不比外在上的声势气高,而是观内功心法的修炼。
王阳明正是把精力都投入到自身内功心法的修炼上,终成一代圣人。
他年少时也曾锋芒毕露,意气强盛,不懂收敛。他曾说:
“吾少时事,有许多抗厉气。此气不除,欲以身任天下,其何能济?”
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先生平宁王、除匪患,百战百胜,立下了不世之功。
弟子钱德洪便问先生:“您用兵如神,是否有什么心法?”
王阳明说:“养得此心不动,乃术尔。”
心定了,境界就不一样。外界震天动地,我心如如不动,奈我何?!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过:心定,则万物莫不自得。
心定之人,才会清楚自己内心的需求,自有一份战略定力。
审时度势,胸有成竹,势如破竹,自能闯出自己的一片江湖。
03
国学大师梁漱溟一辈子阅人无数,他将人生修炼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没有什么底气还气势汹汹,像无赖叫嚣的街头小混混;
第二阶段,紧张好胜,俨如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年轻人;
第三阶段,虽然好胜的迹象看上去已经全泯,但是眼睛里精光还盛,说明气势未消,容易冲动;
到最后,呆头呆脑,不动声色,身怀绝技,秘不示人。
人生,能修炼到最后第四阶段,定是不凡。
周武王在跟姜子牙请教制胜之道时,姜子牙只说了八个字: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菜根谭》里也有此智慧教导:
“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圣者无名,大者无形。鹰立如睡,虎行似病,贵而不显”。
人们行走于世,不妨也学学动物的处世哲学,藏锋不露,身安如磐石;藏器于身,行不动声色;藏巧于拙,运天下之势。
《周易》中有言:“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再好的剑,锋芒露得多了,也会随风钝化。
文以拙进,道以拙成。
待时而动,藏器于身,藏巧于拙,不显山露水,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事中周旋有术,立身有谋,处事有方。
藏,是保全之道,亦是破局之法。
藏而后露、蓄而后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乃是人生的大智慧。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非愚非拙而为大智大巧也。
点个在看,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