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庄子曰:“大辩不辩。”
也就是说,辩论的最高境界是不辩。
跟一个聪明人争辩,让他认输是很难的;
而跟一个笨蛋争辩,让他认输是不可能的。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层次不同,无需相争。
克制与他人争论对错的欲望,是一个成年人最顶级的自律。
01
认知不同的人,不要和他争辩。
俗话说:“宁与同好争天下,不与傻瓜论短长。”
认知相同,争辩擦出思维的火花;认知不同,争辩只是浪费口舌。
作家李尚龙讲过这样一段经历:
他在北京三里屯附近上班,平时开车总是停在自动计时的地下车库,一个小时15元。
一次中午和朋友吃饭,朋友建议停在路边,因为人工收费便宜,第一个小时10元,第二个小时才15元。
他们11:50停到那里,12:50准时回来,收费的小伙要停车费25元,硬说他们是11:45到的,已超过一小时。
朋友与小伙争论,说我们很确定11:50到的,小伙却又说现在11:52了,还是超过一个小时了。
结果朋友越争论越生气,为了快点结束对话,只好掏出25元钱缴费了事。
李尚龙告诉朋友,不停在路边,是不想每次都因为十几块钱跟那些人议价,浪费了时间,影响了心情。
和不同认知的人争辩,他会把你拉到同一水平线上,然后用他的逻辑打败你。
生活中一定要远离这种人,不争辩,省下的是时间,愉悦的是心情。
02
立场不同的人,不要和他争辩。
“白鹭立雪,愚人见鹭,聪者见雪,智者见白。”
不同的人,处境不同,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的看法也不尽相同。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古代某日,长安城突降大雪,天气骤冷。
一个秀才见此情景,诗兴大发,脱口吟出:
“大雪纷纷落地”,恰逢一个刚刚升迁的官员路过,有感于皇恩浩荡,随声附和:“尽是皇家瑞气。”
旁边一个卖棉衣发了财的商人心花怒放,也来凑热闹:“再下三年何妨。”
一语激怒店铺旁边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放你娘的狗屁。”
故事中的四个人处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所见所感自然也就不同。
你能说谁对谁错吗?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立场不同,不必强求,我们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
不跟立场不同的人争论,是一种修养,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
03
成年人最需要克制的是,与他人争辩的欲望。
人际关系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过:
“天下只有一种方法能得到辩论的最大胜利,那就是像避开毒蛇和地震一样,尽量去避免争论。”
在卡耐基看来,与人争执不休是愚蠢的。
争赢了对方没面子,争输了自己不痛快。
人与人之间本就不同,认知层次不一样,一味争辩,说什么都如鸡同鸭讲。
与其浪费时间争辩,不如努力提升自己。
每个人身处的位置、立场不同,很难理解对方的想法,更不要说感同身受。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永远都是片面。
只有懂得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遇事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一想就通了;总想从别人身上找原因,一想就疯了。
《人生三修》中讲:智慧成熟的人,会清醒地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所以,不会与人争辩。
正所谓: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要记得,不是所有的鱼儿都生活在同一片海中,不懂你的人不必要解释,懂你的人无需解释。
点个在看,当你经历的越多,越会发现做好自己,不改变别人,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