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说:“这个世上没有不带伤的人,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相信真正能治愈你的,只有自己。”
上半生,杨绛历经战乱动荡岁月的冲击,尝尽了生活的苦;
下半生,终于苦尽甘来,却又面临女儿、丈夫去世的绝望。
但她却始终乐观豁达,在跌宕起伏中,活出从容和风采。
人生,就是历事练心,自己治愈自己。
那些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1
无怨
《荀子》有言:“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人这辈子,都要经历磨难和苦难,但抱怨改变不了什么。
相反,抱怨是一剂毒药,它会摧毁你的意志,干扰你的心绪。
遇到挫折,只有不去抱怨,生活的苦,才能成为你向上的路。
结婚后,杨绛放弃学业和钱钟书出国留学,几乎包揽了家中所有的杂事。
她从不抱怨,还在钱钟书不知所措时安慰他:“没关系,有我呢。”
回国后,抗战爆发上海沦陷,杨绛就职的学校被迫停办,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不得已,杨绛一边做家教,一边去离家很远的小学代课,在公交车上困得直打盹。
她不曾抱怨,甚至将沦陷区的水深火热和人情冷暖写进了戏剧里。
六十年代特殊时期,杨绛被下放,剃阴阳头。
她仍然没有抱怨,不仅自学西班牙语,还完成了译著的巅峰之作《堂吉诃德》。
杨绛笑着说:“我们还年轻,有的是希望和信心,只待熬过黎明前的黑暗,就能看到云开日出。”
一片乌云挡不住所有的阳光,一花凋零也荒芜不了整个春天。
无论现实多残酷,不去抱怨,尽力改变,终将迎来光明与美好。
2
独处
听过一句话:“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
人生是一段孤单的旅程,孤单的来,孤单的走。
或许有人会陪你一程,但很少有人能陪你走到生命的终点。
我们终要一个人尝遍所有的离合悲欢,撑过生命中那段最漆黑的路。
1994年,钱钟书生病住院,身体每况愈下。
1997年,女儿钱媛因脊椎癌病重,撒手人寰。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杨绛,不得不藏起伤悲,照顾重病的钱钟书。
然而1998年底,钱钟书与世长辞,留下耄耋之年的杨绛,孤零零一人走完剩下的路。
可是她不怕孤单,不畏路长,一个人将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
18年里,杨绛深居简出,整理钱钟书的文稿,潜心写作。
有记者去采访,以为她会很孤单,但她却幽默地说:“我现在是‘绝代家人’,要做的事很多,我不去做就没人能做了。”
晚年时,她还陆续出版了《我们仨》《走到人生边上》和《杨绛文集》等作品。
就像杨绛说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孤单可以压垮一个人,但是打败不了一颗强大的心。
不怕孤单,享受独处,在心里修篱种菊,就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3
沉淀
古语有云:“河沙裹流,非沉淀不能清澈。”
人心如水,欲望如沙,我们常常被欲望搅动得心浮气躁,茫然不知所措。
唯有向内求,努力沉淀自己,澄澈心灵,才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模样。
曾经有个年轻人十分敬仰杨绛。
高中毕业时,他给杨绛写了一封信,表达自己的仰慕,并且倾诉了他的人生困惑。
杨绛给他回信时,只写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人生中很多问题,其实都是庸人自扰,想得多,做得少,才会感到迷茫和焦虑。
不如沉淀下来,好好读书,方能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活出无悔的一生。
杨绛就是如此,她带着对事业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在静处沉淀自我。
她藏起伤痛,咽下委屈,坚持读书写作,把最好的时光留给自己,也把人生的启迪奉献给他人。
所以,杨绛才被后人尊称为“先生”,受人敬仰。
其实很多时候,所谓的人生困境,只是你的能力不足以支撑你想要的生活。
你要做的就是,沉淀自己,潜心修炼,让内心澄澈清明,让人生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