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看《白鹿原》,被书中如史诗般恢弘壮阔的历史所吸引。
如今已略经世事,再回头看白鹿原上的那些恩怨纠葛,竟然隐藏着亘古不变的真理。
作家陈忠实以深沉厚重的笔触,展示了白鹿两家祖孙三代人,在古老的渭河平原上各自不同的命运。
其中描写的一副副贪嗔痴爱的众生相,帮我们看透人生,悟透人性。
读懂书中最经典的9句话,渡过人生众多迷茫。
办法都是人谋出来的,关键是要沉得住气,不能急急慌慌草率从事。
白鹿原承载着岁月变迁的苦难,不过是短短几十年的岁月,人们就经历了干旱、瘟疫和饥荒。
很多人在灾难里放弃了挣扎,白嘉轩却没有被困难裹挟,而是提醒自己:
“要沉得住气,不能着急慌慌,草率了事。”
干旱时,白嘉轩带着人们用隆重的祈雨仪式来鼓舞人心。
瘟疫之后,他又带着族人清理家园,开荒种庄稼。
正如白嘉轩所说:“想要在原上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刀。”
他用实际行动,带着白鹿原上的老百姓熬过了黑暗,让生活一点点步入正轨。
人生,就是一场修炼自己的修罗场。
沉得住气的人,懂得洞察全局,也能真正成大器。
亏心事不能做,没道理的锣不能敲。
白鹿原上有两位风云人物,他们因为不同的做事方法,走向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结局。
白嘉轩是德高望重的族长,他在原上办学堂、立乡约,带着人们戒赌戒毒,把村里治理得风清气正。
他在族长的位置上恪守德行,一生都活得坦坦荡荡,也因为品行端正,活成了白鹿原上的“脊梁”。
鹿子霖表面上是兢兢业业的乡约,背地里却嫉妒族长的位置,经常用阴招打压白嘉轩。
他不仅挑动族人闹事,让白嘉轩背造反的黑锅,还指使人勾引白嘉轩的儿子,趁火打劫了白家的土地。
鹿子霖以为自己坏事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人易骗,天难瞒”。
一生精于算计的鹿子霖,目睹同党被枪毙后精神崩溃,最后被活活冻死在柴房里。
他们的不同结局,也验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
“人在做,天在看,举头三尺有神明。”
一个人行走于人世间,做事不愧对良心,才能活得心安理得。
没有经过多少周折而顺利地达到目的取得胜利,反倒使人觉得意犹未尽不大过瘾。
曾经看过一个“篮球架”原理:
篮球架设定的高度,就是让人既不会轻易地进球,也不会永远都进不了球,那个高度正好是努努力就能进球的高度。
也正因为篮球架高度设置的合理,它才吸引了更多的人参与。
所以,目标并不是越容易达到越好。
像篮球架一样,“跳一跳,够得着”,才是最能激发人积极性的目标。
设置的目标太低,会让我们在舒适区躺平,丧失了前进的动力。
用合适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打破局限,超越自己。
能享福也能受罪,能人前也能人后,能站起也能圪蹴得下,才活得坦然,要不就只有碰死到墙上一条路可行了。
前不久看过一个热搜,一位英语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却干着摩的的活,风吹日晒。
很多人质疑他大材小用,摩的小哥这样回应网友:
“开摩的散散心没什么大不了,作为一个有知识的人,去各行各业都会有更多的可能。”
很多人在迷茫时,就会陷入思维定局。
无法前行和后退时,思维转个弯,才不会直撞南墙。
生活中有鲜花怒放,就一定会有大雨倾盆。
生命是一场随遇而安的旅行,并不是非要一路高歌才算无悔。
人世间从没有迈不过去的坎,灵活变通,才能天地皆宽。
世间一切佳果珍馐都经不得牙齿的反复咀嚼,咀嚼到后来就连什么味儿也没有了:只有圣贤的书是最耐得咀嚼的,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己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
《白鹿原》中的黑娃是长工的儿子,起初他当过土匪,砸过祠堂,坐过大牢,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
但他始终觉得内心空虚,正如他在书中所说:
“我闯荡半生,混账半生,糊涂半生,现在想念书求知,活得明白,做个好人。”
黑娃就这样接受了招安,成为了德高望重朱先生的得意门徒。
在诗书的熏陶下,黑娃的内心一步步觉醒,从鲁莽无知的土匪头子,蜕变成为整个宗族的荣耀。
黑娃的经历,恰恰印证了那句话:
“读书,你可以体验1000种人生,而不读书,你只能活一次。”
我们无法延续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宽生命的厚度。
读书,永远是改变自己的最好方式。
世事你不经它,你就摸不准它,世事就是俩字:福祸。
有人说《白鹿原》是女人的悲剧史和男人的野心史,我却觉得它更像一幅描摹世间福祸的浮世绘。
人生本就是福祸相依,得失相随。
就像鹿子霖如愿当上乡约,本以为谋得一官半职之后,就能够斗得过白嘉轩。
却不曾想,他在欲望的沟壑里迷失了自己,最终落了个惨死的下场。
年轻时的白嘉轩经历过六娶妻六丧妻,一度被乡邻视作瘟神。
然而第七房妻子终于打破了“丧妻”这个魔咒,为白嘉轩传宗接代,白嘉轩也逐渐成为白鹿原上的圣人。
福祸两个字,半边是一样,半边不一样。
就像书中的一句话:
“凡遇好事的时光,甭张狂,张狂过头后面有祸跟着。遇到祸了,不乱套,忍过了受过了,好事就跟在后面了。”
顺境时不张扬,逆境时才能不迷茫。
朋友之交,宜得删繁就简。
茫茫人海,并不是所有遇见的人都能成为朋友。
和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之后,才会发现真正的朋友,并不需要刻意的维护。
与其花费力气去迎合别人,不如和简单的人一起舒舒服服做自己。
少一点利益纠葛,多一些真情相待。
少一些虚情假意,多一些真心实意。
正如《庄子》中:
“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朋友之间,简单一点,才能经得起时光流转。
人往往就是这样,一个人的时候是一种样子,好多人聚到一起时完全变成另外一种样子。
这是一个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时代,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跟着人群的声音随波逐流。
迎合了别人,也失去了自己的初心。
《白鹿原》中的朱先生就是忠于内心的人,他一生都不曾受他人影响,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朱先生是关中有名的大儒,只要他愿意,就能求得功名。
然而他却没有随波逐流,选择隐居在乡间开办书院。
很多人被名利搅得家破人亡时,朱先生始终陪同在家人身边,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悠闲日子。
不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就能不被外物侵扰内心。
无论何时,在人群中保持思辨能力,才能活成人间清醒。
活着就要记住,人生最痛苦最绝望的那一刻是最难熬的一刻,但不是生命结束的最后一刻;熬过去挣过去就会开始一个重要的转折,开始一个新的辉煌历程;心软一下熬不过去就死了,死了一切就都完了。
人生无常,任何人都不会成为例外。
生活对白嘉轩从未仁慈过,他的一生,经历过很多至暗时刻。
妻子在瘟疫中丢掉性命,女儿在革命中牺牲,就连他在白鹿原上挺直了一辈子的脊梁,也被土匪给打断了。
历史的车轮滚滚而去,生活还是要继续,活着的人还要继续好好活着。
他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进了厨房,往锅里添水,往灶下塞柴,想喝茶得自己动手拉风箱了。
就像一句古话:
“人活着没有受不了的罪,只有享不了的福。”
那些绝望难捱的时光,咬着牙挺过去,就会有希望。
人生苦短,磨难很长。只要不放弃,阳光总会有照进来的时候。
▽
《白鹿原》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更是一部生存哲学指南。
命运像一个无情的刽子手,百般凌迟原上的人们。
那片贫瘠大地上的恩怨和悲喜,写满了人性的进阶与思忖。
书中形形色色的小人物在命运漩涡里的抗衡,何尝不是红尘中普通人摸爬滚打的缩影。
如同季羡林在《悲喜自渡》中的那句话:
“人间万千光景,苦乐喜忧,跌撞起伏,除了自己,他人爱莫能助。”
真正的智者,总会在认清人性之后,直面生活赠予的狂风暴雨。
领悟了书中的这9句话,就能拨开生活的重重迷雾,收获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
点亮在看,与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