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

发布者:欸嘿嘿 2022-1-30 06:12 原作者: 不有趣灵魂来自: 玩你自己

我们都是闰土,也都在学阿Q。

读书的时候,我是不喜欢鲁迅的,因为他的文章难读懂,考试还特别容易考到,实在不讨喜。

正所谓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后来再去读鲁迅,还是不喜欢他,因为他的笔太刻薄了,国民的麻木和无知,都被他写尽了,他的笔少有温暖,多是冷冷的,像手术刀一样剖析人的内在和灵魂。

他写的“孔乙己”、“阿Q”、“祥林嫂”、“闰土”都让人觉得悲哀:

人活成了这样;同时也让人愤怒:人怎么可以像这样活着。

而今再读鲁迅,渐渐觉得鲁迅是慈悲的,他的笔固然是在骂人和嘲讽,可是那嘲讽之中却含有莫大的温柔。

鲁迅是用笔作战的战士,他想用他的笔去唤醒他的民,为此,他就不得不让他的民看见他们身体里的那些真实的东西,他想让他们醒来,就要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

不懂他的人,觉得他太冷酷,而读懂了他,说明我们真正读懂了生活和人性。

01

小时候读《少年闰土》,读到闰土和鲁迅在雪地里捉麻雀,自己也仿照过,只没有捉到。

读到他们在西瓜地里守猹,又觉得很羡慕,虽然没有家乡没有一片西瓜地可以让我仿照,但是心里却为这一对亲昵的玩伴欣喜,大户人家的鲁迅和穷人家的闰土,没有一丝芥蒂。

分别那天,闰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鲁迅也急得哭了。分别之后,闰土还给鲁迅送了漂亮的羽毛和贝壳。

那时候不懂得生活是个什么东西,只是为这分别也分明难受了几分。

后来读了完整的文章,才知道他们这一别,就是30年,闰土成了一个扛着一家人生活的中年人,鲁迅也成了“老爷”。

对于30年后再次相见,鲁迅很高兴,他向闰土打招呼:“阿!闰土哥,——你来了?……”

他想到了他们少年时的那些东西:角鸡,跳鱼儿,贝壳,猹……期待着和这个少年时的玩伴好好叙叙旧。

然而,面对着鲁迅这个“老爷”,闰土脸上也出现欢喜的神情,但马上又转换成恭敬和凄凉。最终,态度恭敬地叫道:“老爷”。

他们之间,终于隔了一层很厚的隔膜,这层隔膜,叫生活。

面前的是一个被生活折磨得死去活来的闰土,六个孩子的父亲,受过饥荒的折磨,又经过苛税、兵、匪、官、绅的压迫,他终于把少年时的天真稚气全部丢掉了,而被很多“规矩”所束缚。

面对眼前这个有钱有势的老爷,他不敢不恭敬,当鲁迅的母亲说起少年一起玩的事时,他还要解释:“ 那时是孩子,不懂事……”

他终于变成了一个卑躬屈膝讨生活的大人。

曾几何时,我们也不懂什么是“规矩”,不懂得什么是自卑和等级,我们不知道谁是当官的孩子,谁是贫(屁)民的孩子,不知道谁家有钱没钱,只知道一起玩得好不好,我们什么也不在意,唯一在意的就是好不好玩。

成年人才讲“规矩”,因为他要在规矩里生活。

天真好玩的闰土,被生活这头野狼吃掉了,同时吃掉他的,还有社会和传统。

02

我一直觉得,如果不是生活艰难,谁都会是生活优雅、自尊自爱自重,都不愿意干着苦活委屈着内心,更不会愿意出卖自己的灵魂。

可有时候,为了生活,其他的都是能放弃则放弃,而生活教人的,无外乎就是做减法,幸运的,最后减下来剩余自己自由自在,不幸的,最后减下来剩余生活,酸甜苦辣。

鲁迅搬家,要送他一些不用的东西,他选了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幅香炉和烛台、一杆抬秤,还要了所有的草灰。

后来,有人在草灰中发现十几只碗碟,说是闰土藏的,这样就是趁着运草灰的时候,一并拿了去。

生活是什么呢?是五分迫不得已,再加五分无可奈何,最终,所有人都要沿着时间这条道走下去,直到死,在死前,为了生活,苦和累自然是不必说的,有时候连灵魂也是可以不要的。

闰土虽然没读多少书,但是小偷小摸这种事情是怎样的可耻,相信他不会不知道,然而他还是为了那十几个碗碟,做了这样的事情,不知道那时候他又是怎样说服自己的,一切都是为了生活?

确实,成年人的生活里,就没有容易二字。

为了家庭,为了孩子,为了生活容易一点,只能选择出卖自己。

说实话,现实里很多人,言不由衷是为了生活,委曲求全是为了生活,迫不得已是为了生活,说到底,是生活让人活得不像一个人的。

但生活,也成了我们安慰自己最好的理由。

03

当生活难以改变,受委屈受压迫成为既定事实之后,我们需要一点阿Q精神。

这时候,中年的闰土或许也会在心里安慰自己说:

唉,都是为了生活啊。然后便接受了自己的一切行为。

生活,成了人说服自己的理由,也是一个最强大的理由。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精神胜利法。

在《阿Q正传》里,阿Q被人打了,不能反抗,说是“儿子打老子”,于是自己心里也高兴了;

输了钱,他自己打自己几个大嘴巴,脸上火辣辣地疼,他认为被打的是别人,于是又胜利了;

阿Q被捕后“抓进抓出”,他想“人生大约有时候不免要抓进抓出的,也就心安理得了”;

阿Q在纸上画押,画了一个圆圈,他开始懊恼自己画得不圆,但他马上想到“孙子才画得很圆的圆圈”。阿Q不是孙子,是爷爷,又胜利了;

阿Q无论何时,也是不会失败的,现实里已经一败涂地,但是总能找到安慰自己的法子,不管遇到什么事情,他都总有法子让自己心安理得并且是胜利者。

然后,现实的我们,很多时候,不也是这样安慰自己的吗。

有次和朋友聊天,他说很讨厌现在的生活,工作每天加班,自己也不喜欢做。

我也说了自己的颇多烦恼,生活,工作,情感。

最后他说,这就是人生,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

有时候遇到一些烦恼的事情,也会安慰自己说大部分人都会经历,遇到解决不了的事情,还是说大多数人没有解决这些问题也照样生活。

当我告诉我的父母说,我不想一辈子呆在一个地方的时候,他们总是告诉我说,那么多人一辈子去的地方还没有你现在去过的地方多,他们不也是活得很好,我突然明白,如果我也能像他们说的那样生活,那么我应该会比现在更开心。

正所谓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阿Q精神胜利法,大概也就是这样了。

04

以前读阿Q,觉得他可悲,麻木,一直当奴隶,还当得那么开心。

后来不敢那么想了,因为阿Q那样一个人,如果被打的时候,他不懂得精神胜利法,而是悲痛欲绝,知耻而后勇,是要报仇雪恨,那么大概他遭打的次数会更多吧。

他在生活面前,本就已经无可奈何了,剩下的都是迫不得已,他还能怎么办呢?他的精神胜利法,让他过得还算开心,还算心满意足,那么,这有什么不好的呢。

阿Q最后死了,连死的时候,他都在用精神胜利法使自己获得胜利,他没有怨恨别人,也没有怨恨自己,当他使用精神胜利法的时候,他就是胜利者,他不否认别人的胜利,但是也要找到自己的胜利。

常说井底之蛙,其实在井底的青蛙,看见的天空只有簸箕那么大,不是青蛙的错,也不是井的错,只能说那个试图告诉井底蛙的鸟,过于天真了,其实,它所看见的天空,也只是一个更大一些的“天井”罢了,并不比地上的一口井好多少。

每个人最后都会明白,生活是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你只能用自己理解的世界去看生活看别人,别人也只能用他眼里的世界看你,谁好谁坏,终究是说不清的。

阿Q是他自己,但阿Q也是我们,阿Q精神也是某些时刻我们的心情,因为不少时候,其实我们都需要自我安慰。

当你面对不听话的孩子,那时候你能怎么办?就算你很难受被折磨,还不是只能告诉自己这是自己生的,所有罪自己都得受着。

当你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劳累奔波时,能怎么办呢?难道不活了吗?还不是要告诉自己,都是为了活着。

当你在计划裸辞再想到房贷孩子后说“算了算了”时,那一刻你无师自通了社畜们的“精神胜利法”,于是又能笑着迎接明天。

从这一点来看,鲁迅是很慈悲的,他的慈悲是意在启迪人的灵魂,觉醒人的心智。

因为如果我们觉得,阿Q是可悲的,那么我们就要为生活探索一种不可悲的道路;

如果我们觉得,阿Q是可怜的,那么我们也要想想,自己究竟凭什么去可怜他。

鲁迅说: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如果我们觉得某种生活是不应该的,那只能说明,我们正走在另一种生活的路上。

05

成年人的艰难,从突然读懂鲁迅开始。

少年时的闰土,是天真自然的,中年大叔闰土,是生活塑造的,而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许是在反抗一万次无果之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今天的我们,未尝就不是闰土和阿Q的现实版,如果还有一点不同,那是因为时代变了,如果还有一点相同,那就是因为,都是人,都在经受生活的拷打和塑造。

假如有人觉得自己从来不曾使用精神胜利法自我安慰,假如有人觉得自己从来没有因为生活而做自己不愿意的事情,那么恭喜你,你是这世界少有的幸运儿。

但假如你也曾自我安慰,你也曾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做一些不愿意的事情,那不就是闰土吗?那不就是阿Q吗?

我觉得,我们都是闰土,也都在学阿Q。也许不用学,我们本来就会精神胜利法。

06

关于鲁迅的评论,我记得有一种观点是这样的,鲁迅在剖析根植于人性之中的那些卑劣的东西时,其实他就是在剖析自己。

就像他在《狂人日记》里说,他们是靠吃别人活着的,然而我自己,也未尝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吃别人的肉,喝别人的血。

他的作品很多,选入课本的也很多,很多人因他而痛苦,也有很多人因为他而更努力地成了一个独立的人。

他用灵魂的刻刀刻下一行行文字,告诉我们,人的本性里那些东西,是悲哀的,但是他也在愤怒之中呐喊,要醒来,要做自己,不做传统的奴隶,也不做奴隶的传统。

作家余华说:“我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十分天真地认为:全世界只有一个作家名叫鲁迅。”

诺贝尔奖作家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同是诺奖得主的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巴金说:“他的作品伟大,他的人格比作品还要伟大。”

郁达夫说:“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这就是鲁迅,有一天我们懂了他,那是因为我们已经懂得了生活,那是我们的幸运,也是我们的悲哀。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