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两座重要的城。
一座是钱钟书的《围城》,一座是沈从文的《边城》, 前者写尽了现实波折,后者写出了田园牧歌。
但《边城》并不是全然梦幻的。
在作者用优美笔触所勾勒出的宁静生活背后,其实一直缠绕着悲而难言的忧愁。
特别是女主人公翠翠和傩送之间的爱情故事,从他们相遇之初,就已经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正如书中有句话所写:凡事都有偶然的凑巧,结果却又如宿命的必然。
《边城》的美丽与隐痛,既浸润着独特的湘西风情,也是在告诉我们一个普世的道理:
人生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恨,所遇之事皆因你而生,所遇之人皆因你而来。
你是谁,就会遇见谁。
故事发生于四川至湖南交界处的一个名叫“茶峒”小山城里。
翠翠和她的船夫爷爷,就住在入城口的小溪旁。
祖孙俩靠给来往的船客撑渡船为生,过着相依为命却也安然自得的日子。
直到13岁那年,翠翠在端午的龙舟节上与爷爷走失,慌乱中遇见了船总顺顺家的二儿子傩送。
当时天色已黑,傩送担心翠翠的安全,提出让翠翠去自己家里等她爷爷。
在被翠翠误会拒绝后,又特地交代家里的伙计要把翠翠送回家。
自这次邂逅,开朗的傩送就在翠翠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此,她再也不是那个无忧无虑的少女,而是开始有了抹不去的相思与牵挂。
后来,傩送的哥哥天保也对翠翠一见倾心,还请他父亲出面,直接找翠翠的爷爷提亲。
年逾古稀的爷爷,一直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将孙女嫁给一户可靠的人家,而船总一家在茶峒有公认的好名声。
对于这门亲事,爷爷自然是很乐见其成。
然而在翠翠心里,只对傩送情有独钟。
她不知道的是,这个决定将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
如果她喜欢的人是天保,一切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发展下去,爷爷也能了结心愿,安享晚年。
可惜,她会爱上傩送,又几乎是注定的事。
因为在傩送身上,有着和翠翠相似的天真热烈。
从他得知哥哥和自己一样看中翠翠后,提出要以唱歌的方式来公平竞争,就足以看出这一点。
他与翠翠虽然真正接触的次数并不多,但所言所行就是能轻易地吸引翠翠,投其所好。
其实看翠翠对傩送的爱意,不难联想到她母亲的命运。
翠翠的母亲也是被一位生性浪漫的军人所吸引,与其发生私情后,又没有勇气面对现实,只能双双付出生命的代价。
翠翠身上,显然继承了母亲对浪漫爱情的渴望与追求。
对于这一点,爷爷早有所觉,他努力撮合翠翠与天保的婚事,就是不想看到孙女再重复女儿的悲剧。
遗憾的是,终究还是难遂所愿。
相遇就是这样,看似没有道理,其实早有安排。
老话常说:缘份天注定,半点不由人。
人与人之间是有磁场的。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所有遇见,都是躲不掉的宿命,都是今生难逃的天意。
你缺失什么,就会经历什么。
有人说,翠翠和傩送的悲剧只要用四个字就能解决——有话直说。
翠翠直接表明自己喜欢的人是傩送,傩送也直接问清楚翠翠的心意,他们就可以有个圆满的结局。
其实这就像旁观者看问题,好像总是可以很简单。
但对于当局者而言,他们所做出的选择,就是他们在当下能力范围内所能做出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翠翠在面对爷爷关于婚姻问题的追问时,只知道避而不答;
为什么明明心里思念着对方,但每次难得有机会见到傩送了,她却又总是避而不见?
答案就在于,她真的还太年轻稚嫩了。
在遇见这段爱情之前,她才13岁,虽然从小失去了父母,但一直被爷爷用心保护着长大。
如果说茶峒是民国乱世中一处桃花源,那么翠翠可以算是这世外桃源中最纯真的一个姑娘。
如画的山水和淳朴的生活,带给她的都是最简单的人生体验。
就像作者文章中所形容的那样:
“人那么乖,如山头黄麂那样,从不想到残忍的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怒。”
此时的翠翠,即不谙世事,也未经风雨,自然无法具备应对现实难题的能力。
至于傩送,与翠翠相比,他的见识和阅历当然会更丰富一些。
但身为船总的儿子,他的人生也一直顺利无忧的。走到哪里,得到的都是赞美和认可,从未有过任何受挫的经历。
两个人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会因心灵的交汇相互吸引,这很正常。
可理想与现实从来都是两回事。
如果他们真的就这样无风无浪地相爱了,然后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那是童话,不是现实。
在真实的世界里,不会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更不会有唾手可得的幸福。
每个人的成长,都需要走过一段漫长而艰辛的旅程。
而当你修行不够,就必然会遇到许多困境与考验。
正如有句话所说:
“你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一堂课,是命运在教会你面对,教会你沉着,也教会你淡然。”
经验,是在吃过的苦中,慢慢摸索来的;智慧,也是从对痛苦的承受过程中,慢慢领悟到的。
凡所经历,皆为必然。
经历过该经历的一切,才能拥有获得幸福的资格。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小说中,翠翠命运的真正转折点,是天保遇难事件的发生。
天保原本同意和弟弟傩送一起到碧岨溪旁唱歌,看谁能用歌声赢得翠翠芳心。
可当傩送先开唱腔之后,天保自知不是对手,就此黯然退出,并在心灰意冷之下决定离开茶峒,外出做生意。
也就是在驾水船出行的过程中,天保出了事,掉进河里淹死了。
天保去世后,傩送孩子气地把责任归结到爷爷身上,对待翠翠的态度开始变得消极冷淡起来。
而傩送的父亲船总顺顺也对此心怀芥蒂,不愿再接纳翠翠做自己的二儿媳。
虽然爷爷做了很多努力,却都没能消除两家人之间的隔阂与误解。
傩送还是带着对兄长的愧疚感,和对现实的无力感,远走他乡。
故事的最后,在一个惊雷的夜晚,辛苦操劳了一辈子的爷爷于无奈中悄然病逝,只留下孤身一人的翠翠。
没有人知道,未来岁月里,等待着翠翠的将会是什么。
傩送会不会忘了她,让她陷入无尽的等待,还是会在某一天突然回到她的身边,给她想要的幸福?
文章结尾处,作者写下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就回来。”
这个结局,多少让人有些悲伤之感。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翠翠来讲,未必是件坏事。
翠翠迟早是要长大的,她不可能一直生活在爷爷的羽翼之下,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人可以一直护她周全。
与其说,她与傩送之间的际遇充满遗憾,不如说,这段感情本身的意义,就不在于结局。
因为翠翠的人生缺少历练,所以傩送的出现,就是来帮助翠翠更好地成长。
无论他们以后能不能再相见,至少现在,彼此都还需要等待。
等到翠翠变得成熟独立了,强大到足以应对生活的风风雨雨时,真正属于她的爱情才有可能来临。
世间一切,皆有因果。
那些让你难过的事,是为了修炼你的毅力与勇气;
那些离开你的人,是为使你懂得世事的无常与缘分的珍贵。
每一件事都有意义,每一个人都不会白来,都有它出现的缘由。
茨威格说过:
“将偶然和命运视为同一,只是年轻时的想法,久了以后自然会发现,生命的轨迹是由自己造成的。”
有自己种下的因,就有必然要承受的果。
既然是注定要发生的,何不坦然面对一切。
用心走好以后的路,也许有朝一日就会发现,所有的失去,都在以另一种形式归来。
《边城》中,爷爷在临终前曾这样安慰翠翠:
“怕什么?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不必怕。”
简单的一句话,却蕴含着处事的大智慧。
生命中所经历的种种,没有偶然,皆为必然。
该来的总会来,该得到的与该失去的,冥冥之中也皆已注定。
所以,不管你在当下面临什么难题,都不必过于介怀,也无需过于担忧。
我们该做的,是把每一段经历都当作一场修行,直到让自己在岁月历练中,活出淡定与从容。
点个在看,与朋友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