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婚姻,是遇到成长合伙人

发布者:懵了个 2021-12-7 06:27 原作者: 听风等雨来自: 樊登读书

昨天刷到一个关于婚姻的获奖短片《静音》,忍不住连看了三遍,代入感太强了!

女人刚生完孩子就急着恢复工作,只为了减轻丈夫一人养家的负担。

但身体的疲惫和生活的繁琐,令她陷入产后抑郁,只能一个人默默消化情绪。

男人进家门,脱掉鞋袜躺在沙发玩手机。

女人独自洗碗、洗衣服,又疲惫地挤出母乳。

为了不吵醒熟睡的孩子,两人几乎零交流,但女人的情绪已经压抑到极点。

没想到男人一伸手,打翻了刚刚挤出的母乳,连一句道歉都没有转身接电话。

女人瞬间崩溃,一把夺过手机狠狠摔在地上,“离婚”两个字脱口而出。

那一刻,是绝望也是解脱。

有人说,婚姻是爱情最好的归宿。

可当爱情进入婚姻,爱却变得越来越奢侈。难道婚姻走到最后,只有“离与不离”两种选择吗?

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史蒂芬·柯维说: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压力与争执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认同“非此即彼”的两种选择。

但实际上,我们可以拥有“第3种选择”。

史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一书中指出,超越偏见的“第3选择”是解决人生棘手问题的一把钥匙。

01

妥协,从来不是好的选择。

很多人觉得,幸福的婚姻全靠妥协与隐忍,就像《再见爱人》中那对看起来无比恩爱的夫妻,佟晨洁与魏巍。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魏巍从不做饭、从不做家务,却有一大堆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是我不做饭,我如果把饭做了她做什么?我让她感受到,没有她我活不下去。

不仅如此,当自己的观点遭到旁人嫌弃时,魏巍更是一言不合就摔门而去,留下众人尴尬不已。

他的自私、不负责任、情绪失控,都让现场嘉宾和观众忍不住吐槽。

可奇怪的是,佟晨洁明明希望魏巍能够改变,但每一次却依然主动妥协,担心魏巍生气。

就这样,一个无限包容,一个无比任性,他们的婚姻在看似恩爱的妥协中走过了七年。

直到“要孩子”这个问题,彻底打破了婚姻中伪装的平静。

想要孩子的魏巍,却依然酗酒发脾气,很难让人相信他会成为一个好父亲。

而有童年阴影的佟晨洁,更希望给孩子一个健康稳定的家庭环境。

两人的婚姻,也在纠结与矛盾中徘徊。

一味妥协,并不能换来伴侣的担当。但由此就全盘否定婚姻,选择离开,显然也不是人生最优解。

其实,在婚姻的妥协与放弃之外,还有一种“第3选择”,叫做“协同”。

协同不同于妥协,妥协时双方都有损失,即使暂时平息了冲突,但问题依然存在。

而协同是双方一起面对冲突,放弃个人成见,追求共赢的局面。

放在婚姻矛盾中,协同不是“听我的”或“听你的”,而是“商量我们共同的办法”。

婚姻的本质,并不是爱和不爱,而是夫妻双方是否能够从这段关系中,获得精神成长和自我满足。

因此,夫妻双方协同的程度,决定了婚姻的幸福指数。

02

协同,无处不在。

潘石屹和现任妻子张欣,当年刚认识四天就闪婚,很多人表示不理解。

但张欣说:

我觉得这个婚可以结,退一万步说,即使失败了,我也会从这个婚姻中收益。

其实促使张欣进入婚姻的关键,是当时潘石屹的身份和能力。

一直在国外生活的张欣,对国内的一切都了解甚少,想要回国发展,她就需要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

而彼时的潘石屹,已经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且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企业家。

张欣正是看中了这一点,白捡了一位现成的人生导师,并在以后的岁月里共同打造了创业神话。

《简爱》里有一句话:

爱是一场博弈,必须保持永远与对方不分伯仲、势均力敌,才能长此以往地相依相惜。

婚姻说到底是一种互利,我们需要付出感情和时间,当然也渴望回馈与成长。

但婚姻从来不是独角戏,它需要两个人的参与,更需要两种思维的协同合作。

在纪录片《人间果实》中,有一对相伴了65年的夫妇感动了无数人。

90岁的修一和87岁的英子拥有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惯,但两人却没有一天不感觉到幸福。

修一最爱的食物是土豆,而英子对土豆完全无感,但英子经常为修一做土豆,只为了看到对方享受美食的满足。

英子平时大大咧咧总犯迷糊,用过的东西也不记得放回原位。

但修一从来不埋怨,只悄悄地跟在英子身后整理,或者写一张可爱的便签提醒英子。

幸福的婚姻,不是改造对方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而是在陪伴彼此的漫长岁月里,发现对方的好、接纳彼此的差异。

珍惜的前提是协同,求同存异才能一起成长。美好的婚姻,无外乎相互尊重、相互扶持、携手同行。

03

学会协同,距离幸福更进一步。

有一部叫作《婚姻故事》的电影,女主角妮可为家庭放弃了自己的事业,为婚姻包揽了一切琐碎。

但长时间牺牲自己成全丈夫的结果,并不是幸福,而是丈夫的忽视甚至无视。

“我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我只是让他变得越来越有活力。”

其实,妮可的无助何尝不是大多数婚姻的真实写照?

没有协同、没有合作,过度付出与单方面的隐忍,只会让婚姻中的一方陷入自我贬值的恶性循环,婚姻关系最终分崩离析。

在《第3选择》一书中,作者提出了达到协同状态的“第三选择思维”,从认知到行为,彻底颠覆了过去“要么对抗、要么逃避”的两种选择思维。

1. 我看到自己

诗人鲁米说:“世人从不审视自己,他们只会责怪他人。”

在婚姻关系之初,我们往往会带着滤镜看向伴侣。但随着时间流逝,伴侣身上的缺点渐渐显露出来,我们的目光也随之变得尖锐起来。

可我们没意识到,当我们审视伴侣身上的缺点时,已经完全忽略了自我。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的喜怒哀乐不应该只依赖于伴侣的表现,而应该从自我认知上寻找问题的答案。

觉察自己,“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2. 我看到你

既然每个人都独一无二,伴侣间的差异就是永恒的存在,千万不要试图改造对方,让伴侣活成自己意愿中的样子。

两个人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个性天赋,不是正好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乐趣?

刘嘉玲与梁朝伟性格迥异,但一冷一热、一动一静的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30年。

被问及爱情保鲜的秘密,刘嘉玲坦言,最重要的就是相互尊重和支持。

她从不要求梁朝伟改变什么,因为她喜欢的,就是那个人最本真的模样。

珍惜彼此间的差异,学会欣赏并接纳,不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样子!

3. 我找到你

婚姻不仅是两个人的磨合,更是两种思维的碰撞,朝夕相处之下难免磕磕碰碰。当分歧产生,我们可以提醒自己,也许这就是协同的开端。

盛怒之下话不投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有同理心,倾听对方真实的内心。

《再见爱人》中正处于离婚冷静期的王秋雨夫妇,就是最典型的一对。

妻子想要一分钟拥抱,老王真的掐着表计算时间。妻子想要一起逛街看风景,老王以没提前预约而拒绝。

妻子是在无理取闹吗?其实妻子真正想要的,不过是老王的陪伴和在乎。

但那些看不见的委屈,最终累积成了厚厚的失望,让两人渐行渐远。

4. 我和你协同

协同是家庭的本质,因为家庭本身就是第三选择。

两个独立的人、两种完全陌生的背景相结合的婚姻,在尊重自己尊重伴侣并具有同理心的基础上,产生全新的相处模式,这就是协同思维。

当然,协同的前提是发自肺腑地愿意改变,找到当下比“你的方法”或“我的方法”更好的第三种选择,那就是“我们的方法”。

第三选择思维,不是简单地谁赢谁输,而是夫妻之间的双赢。

04

有人说:

在婚姻里你需要的是展现在对方心里独一无二的价值,而非你的情绪。

聪明的伴侣不会任由情绪发泄,令婚姻陷入挣扎的边缘,而是从自身开始,一步步寻根究源,找到那个能让婚姻更加稳固的状态。

就像《静音》中那对夫妻,说完离婚后,虽然绝望,但反而像是按下了情绪“暂停”键,彼此都冷静了下来。

两人不再抱怨对方,而是尝试理解。

男人体谅妻子的辛苦,拿出妻子早就中意却一直舍不得买的面霜。

妻子理解丈夫的不容易,心疼他顶着工作压力依旧不让家人担心的体贴。

重归于好后,两人只会更加珍惜彼此。

协同不仅适用于婚姻,其实更是大自然中冥冥存在的自然规律。

大雁排成V字形飞行,是因为拍动翅膀形成的上升气流,可以保证雁群飞得更快。

两块木头叠放在一起,可以承担比单块木头更多的重量。

单人的音乐演奏远没有乐器合奏来得震撼。

协同的力量远不止如此,因为协同不止是1+1>2的效果。

一旦把自身的力量与他人的力量相结合,最终的成就往往超乎想象。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