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和看不见的真相

发布者:晒太阳的牙刷 2021-11-13 02:09 原作者: 文心来自: 读者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不经意带火了一部作品——美国影片《传染病》。

影片自2011年上映以来一直不温不火,在豆瓣、百度等平台上的评分也不高。如果这场疫情没有发生,也许很多人都像我一样,意识不到它的深刻。

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什么呢?

真相——关于人性的真相。

影片的叙事是“冷冰冰”的。到中国香港出差的美国女高管贝丝,回家后不到一天,突发怪病,死了;然后,她年幼的儿子克拉克出现同样的症状,死了;前来调查病情的疾控中心女医生也很快染病,死了;与此同时,相同的病例在美国的其他州,日本,中国香港、澳门……越来越多。疫情似从天而降,死亡可能突然降临,不容分说。

这是一部恐怖片吗?有点像。但瘟疫和死亡绝非片中最恐怖的部分。真正恐怖的是人自身的脆弱。对于这一点,如果没有瘟疫,我们似乎永远看不到,或视而不见,大多数人都更愿意展示强大。而影片最令人称许的“冷酷”,就在于毫不留情,又极其准确地揭示了脆弱。

来看看吧,面对瘟疫,人会怎么样。

最开始,是愤怒、不知所措、惶惶不安,随着感染者越来越多,病毒的性质依旧扑朔迷离,疾控中心慌了:究竟是什么病毒?感染源在哪?是否能够预防和治愈?州政府和美国当局慌了:新型病毒的感染力到底有多强?是否构成公共卫生事件?应否采取紧急措施?一旦公布疫情,将导致怎样的后果?市民们更加恐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和家人会有危险吗?

然后,怀疑铺天盖地而来。官方疾控中心质疑民间研究机构,强行暂停他们的研究,在后者宣称成功培育病毒后,又怀疑他们要以此牟利。市民不信任政府,认为政府刻意隐瞒、疾控中心与商家联手获利;不安的民众需要有人来承担責任,以证明自己的怀疑。不仅如此,隔离病毒的措施,很快导致市民之间的疏离,曾经的亲密友善,似乎在几天内消失殆尽,人们的目光中充满了陌生和警惕。

还有人在利用这种怀疑,煽动更多不安。这些人,原本就是沉迷于“博关注”的人,终于在灾难里找到机会。他们中的代表,是裘德·洛饰演的大V博主艾伦。此人不受主流媒体待见,疫情暴发后,开始扮演一名“战士”:“揭发”政府,“揭露”疾控中心,甚至为吸引眼球,扮成感染者以证明连翘的功效。他成功了,成为意见领袖。在艾伦们的率领下,观众很快看到:社会疑云遍布,市民人人自危、怒火中烧;超市横遭洗劫,高速公路陷入瘫痪,出售连翘的药店惨遭打砸……剧中人物,形形色色。无论哪种角色,在面对灾难时都是受害者,每个人自身的生活逻辑都可能发生错乱。而人性的复杂与多面性,恰恰在此时此刻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观众眼中——无论善良,还是邪恶;无论卑微,还是崇高。

人何其脆弱?无论人们曾经伪装得多么坚强,到了危急关头,都难免方寸大乱,且各怀心事,每个人都受自身欲望和判断驱使。人啊,有时候真像一群横渡马拉河的角马,看上去秩序井然,实则战战兢兢,一旦狮子现身,当即四散奔逃……当瘟疫来时,也许病毒可以杀死1%的人,但盲目的恐慌、无尽的欲望却足以摧毁更多的人。正如电影《传染病》的编剧斯科特·伯恩斯所说,“更为重要、更为准确的是社会反应、恐惧的蔓延以及由此带来的连锁反应”。在他看来,社会恐慌比传染病更可怕。

电影《传染病》的编导人员无疑是深谙人性的,其洞察力令观者叹服。

抛开背景故事,影片还有一层洞见值得玩味,即关于“因果”的思考。既有小循环:艾伦造假,吹嘘连翘的功效,他的一位朋友原本健康,却在抢购连翘时被感染,影片安排了奄奄一息的她与艾伦在一片废墟的街头四目相对,艾伦惶恐而失语……一次恶行的危害,可能超出个人控制并完全背离初衷;凡有所因,必有结果。

也有大循环。影片最后“轻描淡写”地揭示了病毒成因:在东南亚的一片森林里,伐木正火热地进行,惊起一群蝙蝠,其中的一只在飞行中将病毒携带至养猪场,并进入小猪之口;小猪被屠宰送进后厨,厨师恰在操作时被打断,未及洗手便与贝丝握手,于是贝丝成为病毒的第一个感染者;而细心的观众已然发现,之前伐木的机车,车身上的logo显示,它正属于贝丝的公司……地球上,人类绝非万物灵长,只是自然界的成员之一。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中,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肆无忌惮地攫取资源,一旦灾难来临,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疫情终将被战胜。但我们关于疫情的反思,不能停止。

(仲 村摘自《解放日报》2020年2月27日)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