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不责备,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发布者:素颜浅语 2021-11-13 02:05 原作者: 京博国学来自: 京博国学

每个人的意识里都深藏着嗔怒的种子。当出现矛盾和问题时,我们会倾向于相信,事情是由别人所造成,而将所受的痛苦都发泄到别人身上。

但是如果深入地观察就会明了,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其实是内心那颗嗔怒的种子。

遇事不责备,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不责备的第一境界:忍

《坛经》云:“忍则众恶无喧”。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若是能忍会忍,那么一切的恶言恶语、恶意恶行,最终都会自动平息。

俗话也说:“吃亏人常在,能忍者自安。”

人在气头上的时候,气血上涌,失去冷静,什么冲动的事都能做得出来。

这个时候,如果如果以忍制怒,待到情绪稳定以后再去处理事情,才能使事情得到妥善处理。

刘邦当年和项羽争天下,处于下风。这个时候,韩信攻占了山东,派人过来对刘邦说,山东这个地方的人不服管,一定要有个大官镇场子才行,请大王封我个假齐王吧。

刘邦一听,火冒三丈,老子正被项羽打得焦头烂额,你不赶紧过来帮忙,反倒要起官来了。一拍桌子,怒不可遏。

旁边的谋士陈平见状,赶紧在桌下踩了他一脚。刘邦不愧是个厉害角色,马上醒悟并冷静下来,大声说:“封什么假王?要封就封个真王!传我命令,封韩将军为齐王。”

如果刘邦没有忍住怒气,而是大发雷霆,恐怕天下不姓刘可能姓项了。

忍是不舒服的、不容易的。

明代思想家薛文清,号称用二十年治一“怒”字而不尽,“是知克己之难。”人的情绪之难控制,可见一斑。

修养高如林则徐、曾国藩这些人,也难免有动怒之时。

但没有其他办法,唯有像曾国藩所说“咬牙做去”。当碰见任何不顺心的事情,就强迫自己,停顿三十秒再说话。

每当心海翻起波澜,一定要忍住发泄的欲望,并对自己说:“冷静,冷静,不冷静不说话。”

忍,不是怂,而是找回理智这张护身符。

不责备的第二境界:恕

吕坤在《呻吟语·慎言》中说,“责人到闭口卷舌、面赤背汗,犹刺刺不已,岂不快心!然,浅隘、刻薄甚矣!故君子攻人,不得过七分,须含蓄以养人之愧,令其自新,则可。”

不留情面地责备别人,直到对方哑口无言、无地自容,仍还不止不休,这样做尽管能够逞一时之快,其实却暴露了批评者自己心地狭窄刻薄。

对别人的错误横加挑剔指责,对自己的错误选择饶恕,这是人的本能之一。

《增广贤文》中说“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

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用原谅自己的私心去体他人的难处,自然就容易理解和宽容。

老子说“不自见故明”,就是告诫我们,不要总把思维局限在自己所见的角度,才能看明真相。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考虑问题,也就是换位思考。

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待同一件事情也会有不同的反应,所以不妨试着站在对方的位置,用对方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这样我们才能更加容易理解、包容对方的行为。

网上曾经有一段很火的话:

你开车时讨厌行人,你走路时讨厌车。

你是顾客认为商家太暴利,你是商人觉得顾客太挑剔。

你有一个儿媳,你嫌儿媳不懂事;你有一个女儿,你希望她掌管婆家大权。

你打工时觉得老板太强势太抠门,你当老板后觉得员工太没责任心没执行力。

《论语》中记载:子贡曾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复:“其恕乎!”意思是说,“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

恕己恕人,对事对人皆以“恕”字待之,凡事多换位思考,理解别人的难处,从而化解掉内心的怨气,这也是比忍住和克制怒气,更高的一种境界。

不责备的第三境界:慈悲

慈悲,是最好的相处,也是最高的智慧。

对人与人的相处而言,懂彼此的苦,念对方的好,想自己的错,这就是慈悲。

龙猛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解释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也就是说,“慈”是给一切生命带来快乐,“悲”是让一切生命远离痛苦。

慈悲,是我们共同的财富。因为有了慈悲,人世间才充满了温暖和喜乐,人生才有了充盈的意义。

亦舒曾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而你未必能够理解他们的生活。不理解别人,只是因为我们的本能是以自我为中心,只知道自己内心的失落,不知道对方心里积淤的苦伤。

同样,我们也不要因为一点错,就忘记对方所有的好。

很多夫妻吵架时,会恶语相向,把对方多少年的陈年错事都会“翻出来重新晒一遍”。又有多少曾经亲密无间、并肩作战的合作伙伴,最终闹得不可开交,分道扬镳。

人生在世,要面对两个课题,一个是外部的,一个是自己的。

事实上,越是层次高的人越是内求,越是层次低的人越是外求。

我们无法决定外部的事情,但能通过反思自己来发现不足,通过改变自己来消除不足。

当我们愿意向内看自己的缺点,我们就拥有了自我超越的勇气;当我们愿意向外看别人的优点,我们就拥有了慈悲众生的胸怀。

如此,便可动静从容,出入无碍。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