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的“餐桌大外交”

发布者:印象的奇遇 2021-11-13 01:54 原作者: 蔡子强来自: 领导文萃

有人搞政治,讲的是伟大的理想;有人搞政治,讲的却是实际的利益。如果你问老谋深算、在国际政治舞台叱咤风云两百多年的英国人,他们的答案,准会是后者。

事实上,“政治上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这句名言,便出自两度出任英国首相、三度出任英国外相的19世纪政治家帕默斯顿爵士之口。

帕默斯顿于1848年3月1日在英国下议院发表演说,道出以上一番话,为国与国之间外交的本质,作出淋漓尽致的阐释,成了日后多少外交家的金科玉律,丘吉尔便是其中之一。

丘吉尔大半生与共产党政见不同,但到了纳粹这个大敌当前时,他却不惜打倒“昨日之我”,与斯大林结盟。当被人质问时,他说:“我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摧毁希特勒,我的人生因此单纯得多了,如果希特勒入侵地狱,我也会在下议院为撒旦讨救兵。”

这样的政治和外交的极大弹性之外,丘吉尔更擅长在餐桌上进行他的大外交。他曾说:“如果我能跟斯大林每周吃一顿饭,那什么麻烦都可以解决。”

餐桌是丘吉尔办好外交的场所。他认为只要能与对方面对面吃饭,在较为轻松的气氛下,他就可以用自己的魅力和口才说服对方,达成外交任务和目标。最经典的、在历史上影响深远的,要算1941年圣诞期间他到访美国一例。

当时纳粹席卷大半个欧洲,西线只剩英国在艰苦对抗;在东线,纳粹铁蹄则踏至莫斯科城外,红都危城告急。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把美国拖进战争,形势开始改观。大家或许以为丘吉尔可以暂松一口气,但事实刚好相反,当时美国举国上下都在咬牙切齿,想着如何向日本复仇,丘吉尔的艰难任务,是说服罗斯福和美国政界,“欧洲优先”而非“太平洋优先”,把美国大部分军力和资源,投入欧洲而非亚洲战线。

在战火漫天的日子,哪怕长途跋涉和冒险,丘吉尔也毅然决定亲自飞美国一趟,因为他相信只要能面对面,他更有机会去说服罗斯福。罗斯福本想婉拒丘吉尔到访,不想在这个千头万绪的时刻,花时间和精神去应酬他,但丘吉尔坚持成行,罗斯福最后只能应允。

此行扣除中间到访渥太华,以及在佛罗里达州小憩,丘吉尔在白宫逗留了近两个星期之久,破了那里到访政要的纪录。他首先争取到一间与罗斯福相邻的临时办公室,以便两人随时会面。期间,两人共进了13次晚餐,以及几次午餐,丘吉尔有大量机会,可以在餐桌上和轻松气氛下,与罗斯福增进友谊,更重要的是,以其滔滔口才和个人魅力,说服对方接受他的建议。两人都爱杯中物,餐前往往有一个小鸡尾酒会,两人都喝得异常投契。

这还不止,在很多个晚上,丘吉尔和罗斯福摸着酒杯抽着烟,无所不谈,一直聊到凌晨两三点,即使罗斯福的悍妻伊莲娜过来暗示、明示,说罗斯福该上床睡觉,丘吉尔也装作懵然不觉,依旧与总统谈个不亦乐乎。

在圣诞节当日,丘吉尔又和罗斯福及其家人,一起出席弥撒,这又为两人添了一重有宗教意义的亲密关系。到了晚上,罗斯福邀请丘吉尔出席家里的圣诞晚餐聚会,分享佳节的喜悦与温馨。

就这样,两位政治巨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友谊成了英美两国在外交和政治上共同进退的稳固基础。

当然,丘吉尔的慑人魅力,更在于他演讲里的滔滔雄辩,所以访美重头戏,就是到国会发表演说,当面说服和赢取国会支持。在这次著名演讲里,除了那句著名的“给我们工具,好让我们完成任务”之外,还有那句一下子拉近彼此距离的开场白:“我不得不想,如果我的父亲是美国人母亲是英国人,而非像现实般掉转(略停),我准能夠凭自己的能力,跻身这里(即选上美国国会议员,丘吉尔的母亲是美国人)。”

结果,丘吉尔完成任务,满载而归,为两国在战时缔结了一个钢铁同盟,共同进退。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