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姨妈打电话跟我妈抱怨,说我妹不愿意考教师资格证,她怎么都说不动,现在两个人在家里谁也不理谁。
我妈挂了电话跟我说:想让你帮着劝劝呢。
然后我不知道说什么:这有啥好劝的啊?人家不想考就不考嘛,我妹根本就不想当老师。事实上,不仅仅是不想,她在自己微博里写了,“我这辈子怎么可能当得好老师???”。
妈妈说:你姨妈就觉得当老师稳定,起码是条容易的路。也是为你妹好。
我当然理解,但她们不懂,那条路对当事人本身而言,根本算不上路,将来把她放到那个位置上,所有外人都松一口气,只有她自己知道,这一次,她算是输了。
我一边安慰妹妹,让她好好考研,一边思忖着,对于“成功”的定义,可能在父母心中和我们眼里,完全是两回事。
大力有一天说,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人说,“跟父母大吵了一架,因为他们觉得我的人生太失败了,我怎么都无法让他们不这么想”。
那个人什么职业呢,作家及编剧。
这么浪漫这么好不容易才能做的职业,是“父母眼里的失败”。
不是第一次了,这种感觉。我跟大力认识这么久,一直不掩饰我对她的羡慕:名校、有才、赚钱多,二十代还没到一半,已经过到了大多数人三十岁的理想生活。我就说你爸妈一定很以你为荣吧,结果她露出个有点为难的表情:不是,我爸妈很怕我做自由职业,他们觉得赚得再多也永远没有坐办公室让人安心。
▼
你们觉不觉得,父母眼中的成功人生跟我们眼中的太不同了。
我有朋友开公司年入千万,我佩服得不行,但在父母眼里他是那样的——累,不稳定(公司可能会垮),至于年收入:
“几千万怎么了?以后亏了怎么办?”
父母眼中的成功人生的关键词:早。早点儿成家——为了这一点,最好留在生活成本低但周末没有多少娱乐活动的小城市。稳。同一份工作做三四十年(工资和工作内容不变)是他们对工作的基础认识。轻。不买任何奢侈品,不要有任何经济负担,稍微贵的东西,就是“不是我们该买的”。
很多人都体会过吧。
而其实长期以来,我们跟父母都缺少对自己真实想法的沟通,多少人真的跟父母聊过“我想过什么样的人生”这种问题?想一想,父母是不太懂“你到底是谁”的,他们可能会觉得你依然不过是个需要他们提醒“不要忘带作业”的孩子。
他们不知道你经历过一些什么,尤其是读大学后,你的世界观的成形他们几乎没有参与,等你突然展示出来,他们自然惊讶。
导致这个结果的,是中间漫长的疏忽。漫长的缺乏沟通。不管以什么为开头的家庭争吵,最后都能汇成一句“你们根本不懂我”,我们平时呢,一是害羞,二是每次尝试沟通确实都很麻烦——“说了他们也很难一下子懂”,我们就很懒散地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
所以讨论人生是否成功这个问题时,当然会出现很难相互理解的分歧。
而且年龄所致,身份所致,不同年龄需求不同,不同身份立场不同,父母总希望子女走最稳妥的路。让你未雨绸缪到“20岁就规划好60岁的人生”,是为了限制你发展吗?不是,他们只是非得图个心安。
在放你自己飞这件事上,你能想到最好的,而他们总想替你兜着最坏的:“别飞太高,再高了我接不住你啦”。
他们只是常常忘掉,我们永远是子女,但并非永远是小孩,我们会长大,会成熟,会像他们当年一样,手可担肩可扛,成为结结实实的大人。我们也会吃苦,但我们完全ok的,他们需要放心这一点。
要提醒他们,让父母意识到,我们已经是成年人了,可以自己做决定了。
▼
去年暑假我到北京上课,放学后跟北京的同学去西单玩,晚上八点起我爸就开始给我发微信:你怎么还没回酒店?几点了怎么还在外面?
八点钟,商场都没关门,好多饭店还排着队呢。
我多待了一小会儿,还是乖乖打车回了酒店。
室友听我打电话报平安那架势,憋不住笑,我忍不住脾气,提醒我爸:我大学毕业了,爸。
但是静下来一想,又后悔没和和气气地跟他说话。他把我当小孩,也得怪我没能让他信服。他要替我做一些决定,是因为他不觉得我自己做得够好啊——我以前自己扛下繁重的项目时,他们也不知道我经历了怎样的成长。我没让他们知道,好像也不能一股脑地怪他们多担心。
我想,如果沟通很难,就带着你做出的成绩去沟通,告诉他们你的想法,告诉他们为什么你认为的那个“成功”才是解决方案。
告诉他们打电子游戏也能收入优厚,告诉他们专业不对口还可以当斜杠青年,告诉他们自由职业不是被动失业,是我有勇气选择什么时候工作、给谁工作。
你要仔仔细细跟他们说一遍,然后去努力地实现自己乐意的那个“成功”。最终为你的人生负责的,是你自己。
父母是你的后盾你的铠甲,他们永远关怀你,也会帮助你。
但他们不是你。
他们不代替你过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