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知 不由子

发布者:虹云 2021-11-13 01:44 原作者: 汪强来自: 领导文萃

王密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县令,尽管他不是流芳百世,也不是遗臭万年,但毕竟他的故事被司马光写进了《资治通鉴》,好歹也稱得上一个历史名人即历史书上有其名字的人了,连我们这些千年之后、千里之外的人也知道了他的大名,知道了他的一段故事。

然而,他希望人们知道他的故事吗?他的故事被写进历史他高兴吗?这个无从查考,不过依据人之常情,他大约不会喜欢《资治通鉴》,特别不喜欢司马光的这段描述:

王密为昌邑令,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

可见,对王密而言,给杨震送金子并非易事,既要做好防范工作,避免让不相干的人得知,又要打消杨震的顾虑,让杨相信他的防范工作是万无一失的,收下他的金子是毫无风险的。不难看出,在王密所处的那个时代,下级官员给上级官员送大额金钱、上级官员接收下级官员的大额金钱都是不光彩的、甚至是犯法的行为,轻则可能受到舆论的谴责,重则受到法律的惩罚。

还有,王密并非故事的主角,写他只是反衬杨震。写他送金子,是为了写杨震不收金子。杨震的“天知,地知,我知,子知”是千古名言,但没有王深夜送金,能有杨的这四知说吗?

总之,在司马老先生的笔下,王密就是一个行为不光彩的人,是一个为陪衬杨而存在的可怜又猥琐的角色。假如王密在地下有知,应该不愿以如此面目出现在历史书中。当然,百人百性。也可能有人以为不管如何,能在历史书上抛头露面,总是值得高兴的事,恶名骂名总比无名好。不过,王密好像不是这种人。若是这种人,怎么会从杨那里“愧而出”呢?

若问,王密既然不愿意别人知道他给杨震送金子事,为什么又要送呢?不送不是什么事都没有吗?回答是他过于相信自己了,以为只要小心防范,就一定不会有人知道他给杨送过大块金子。再说,这样一个巴结与讨好高官的机会,他舍得放过吗?这是十斤金子呀,不是十两金子,也不是十斤银子。只要他能收下,就一定能……

想当初,王以为自己做事谨慎,他送金子没有知者,可万万没想到此事被写进历史名著,不知让多少人知道了王密这个人,知道了王密所做的这件事。那么最初是谁将此事说了出去呢?我以为首先可以考虑杨震。他说出此事,可能是借此说明自己清廉,也可能是出于公心,为了不让这种人占据官位而如实介绍了王的品德。也可能是王密自己透露出去的。《通鉴》中说,他离开杨那儿时是“愧而出”。既然愧,难免慌。此时若有人问他的话,就可能慌中出错,说出真情来。此外,据野史说,那天,王白天先去打探了一下,晚上再去送的,对一个路过此处的官员来见两次,这也容易让人生疑,从而对他特别关注。还有其他可能,但没有纸包住火的可能。

最后对文章的标题做一下解释:你所做的事情别人知道不知道,不是由你决定的,你想决定也决定不了。要得人不知的唯一办法就是己莫为。

(摘自《杂文月刊》)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