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迷茫开始从青春期特有的小情绪成为了人生标配,无论年龄多大,身在何处,做着什么样的工作,都难逃过午夜梦回时的灵魂三问:我选择的是对的吗?我到底该做什么?我现在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又往往因为苦思无解而更加焦虑,陷入一个失落且烦躁的恶性循环。
作为十八线鸡汤博主,我常常被提问这样的问题:我特别迷茫,完全找不到方向和动力,我该怎样摆脱这种情绪,跟其他人一样去奋斗去生活呢?
言辞间避之如水火,仿佛迷茫和好好生活是一对生死不相见的仇敌。
我能理解那种深陷迷茫的无力感,但有时也正是因为我们太过关注“摆脱迷茫”,才将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
在不确定的人生中去追求“确定”,就像是公牛在追红布。我们试图让自己相信,只要撞到了那块红布,一切就OK了,但结果往往却是撞到了另一场空。
我一位朋友总结出非常精辟的一句话:这世界上没有人能摆脱迷茫,只有被打败的,和还在与之作战的人。
这场战斗的溃败,又往往是从三个迹象开始的。
很多鸡汤文会这样安慰迷茫中的你:
不要管别人怎么生活,过好自己就行;你只需要做自己,就是最好的生活;以及,不用羡慕别人,你是独一无二的。
这些看上去很有道理的话往往会起到快速止痛的效果,就像一剂强力麻药,立刻让你找回平静和安心。
可麻药劲儿过去之后又如何呢?同龄人的优秀依然会让你相形见绌,老板给的年終奖也不会因为你的佛系而得以与部门的精英们持平。
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处处有比较的世界,就连去超市买苹果,也是个大皮薄色泽鲜亮的更受欢迎。你会因为一个苹果长得与世无争而喜欢上它的干瘪青涩吗?
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与苹果间根本的不同,只在于比较的维度更加多元。
你腹有诗书,我能说会道;你长袖善舞,我过目不忘;你明眸善睐;我纤腰一握。
比较不过是一个人寻找自己的过程,正是有了不断的比较,你才能觉察到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逐渐去完善它,建立属于自己的个人优势。
而这些优势,才是你不必去用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势死磕的底气。
真正可怕的不是比较,而是未战先降。
我曾经收到一位读者留言,来自一个毕业于985高校的姑娘。
她各方面都蛮优秀的,但因为开始时准备要考研错过了很多校园招聘,可后来她发现自己其实更想早点进入职场,又放弃了考研开始找工作。
并不很顺利,大企业的校招差不多都已经结束了,她一直没能拿到满意的offer。越拖心越慌,对理想职位的要求一删再减,最后索性找了一份前台的工作就匆匆入了职,美其名曰职场历练。
本以为心中的一块石头能就此落地,可却无端生出更多幽暗的小情绪:
在校成绩远不如她的舍友都进外企做了管培生,而她只是一家小公司的前台。
不敢跟家人朋友说自己真实的工作,每每被问起都忍不住撒谎,又难过又心虚。
因为不喜欢,工作常常做不好,屡屡被经理批评,一开始是委屈,到后来陷入“我是不是真的不行”的自我怀疑。
她讲得痛苦不已,我听得哭笑不得。
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那就接着找啊,错过了当年的招聘季,也还会有下一年,用这一年的时间学点技能充充电,也总好过匆匆将就之后的意难平。
为了解决最初那个简单的问题,她给自己布置了一个异常复杂的局。
像是一个努力躲避大雨的孩子,又慌不择路地跑进了瀑布。
我们做了太多事来摆脱迷茫。
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随便做一份凑合着;
遇不到心动的人,随便拉一个也能将就;
过不上理想的生活,就索性用“我也过不惯那种人生”来自欺欺人。
能吞噬一个人的,其实并不是迷茫,而是对迷茫的恐惧。
类似迷茫、焦虑等情绪,只是我们行囊中不可拆卸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要先解决它才能继续行走。
人是为了目标而活的,而不是仅仅为了解决问题。
我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陷在写作的瓶颈期里,什么也不想写,不知道自己今后想要往哪个方向发展,该如何才能不断精进。于是跑去跟群里的一位大神私聊,倒了一大通苦水之后,她只回了我一句话:加油!看不进去书,就去看更多书,写不出来东西,就更努力地去写东西。
讲真,我当时还蛮生气的,本希望她能传授给我一些克服瓶颈的心得,或者调整心态的经验,就算最不济给一针鸡血也是好的,可她除了给我这样一句鸡肋的敷衍,居然多一个字也没有。
得不到大神帮助的我,只好自己苦苦渡劫,给自己立了死规矩每天必须读两个小时书,无论写出来的是什么鬼东西,都得写满一千字保持笔感。
折腾了大概三四个月后找回了状态,然后忽然明白了她的那句话。
我们并非生活在那个动动手指就能将六十年内功传授给另一人的神话世界里。
你遇到的每个坎,其实都得靠自己一步步打怪来积累经验值,而他人所能做的,也不过是隔河相望喊声加油而已。
并不是所有目的地都有捷径可走,想要扛过迷茫,没有任何现成的经验可以帮你快速长大,有的只是你咬紧牙关死磕,去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向。
或许会摔跤,或许会走错路,或许会碰得一鼻子灰。但那些勇气和经验会扎根于你的骨血,成为你的武器与拐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