欸乃一声山水绿

发布者:落花幽梦 2021-11-13 01:37 原作者: 朱小毛来自: 智慧少年

欸乃,是桨橹在水中摇起划动的声音。水随着船行,这激荡起的水波之声似一种乐声。

欸乃,在现代人的汉语词汇语境里,是那么生疏孤僻,好像是我们隔着十万八千里的亲戚,不到万不得已,难得见上一面。即使有缘相见,一时半会儿,也难以相认。

可是,在古汉语的语境里,欸乃却显得灵动、跳躍、飞扬,活力四射,充满了勃勃生机。

唐代诗人元结(公元719-772年)最早将“欸乃”一词纳入麾下。自他始,“欸乃”从此入诗。《系乐府十二首·欸乃曲》诗云:“谁能听欸乃,欸乃感人情。不恨湘波深,不怨湘水清。所嗟岂敢道,空羡江月明。昔闻扣断舟,引钓歌此声。始歌悲风起,歌竟愁云生。遗曲今何在,逸为渔父行。”

从此,文人们一发不可收拾,对“欸乃”竞相拥趸。听渔家之桨橹欸乃之声,成为文人生活之一大情趣。他们在山水中游憩,听桨橹之音,感悟天地之阔、神思自然之宏。

继之,柳宗元的《渔翁》不甘落后:“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大意是说,渔翁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上汲取清澈的湘水,以楚竹为柴做饭。太阳出来云雾散尽不见人影,摇橹的声音从碧绿的山水中传出。回头望去渔舟已在天边向下漂流,山上的白云正在随意飘浮,相互追逐。

这首诗中,柳宗元把“欸乃”一词写得淋漓尽致,姿态倍出。是欸乃声声的呼唤或催促,把山水从梦中惊醒,让山水纷纷披青挂绿,衣着光鲜,气象万千,从而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春风又绿江南岸”,宋代王安石想必继承了这个光鲜的衣钵,春风同样能让江南绿起来,与“欸乃一声山水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真不愧唐宋八大家,二人都是同路上的人。

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九曲棹歌》中的五曲:“五曲山高云气深,长时烟雨暗平林。林间有客无人识,欸乃声中万古心。”山林里的高人,“躲在深山无人识”,但是船夫用力摇船的声音,却能读懂他的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万古之心。

欸乃能读懂古人的心,且能一路与古人长久相随相伴。

清人赵翼的《阳湖晚归》有:“诗情澄水空无滓,心事闲云淡不飞。最喜渔歌声欸乃,扣舷一路送人归。”

欸乃有心,方显山水之绿,真意难得,置身喧杂污浊外,天地之清幽尽现无遗。

现代文人将“欸乃”传承光大的当属茅盾。他在《大地山河》中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总有点难以构成形象的罢?”“橹声欸乃”在河流交错密布的水道江南和缺水多旱的高原西北之间划了一个清晰鲜明的界线。西北,是苍凉高阔的;江南,却是狭窄拥挤的。河汊漫布自然要与橹声欸乃相匹配相呼应。相辅相成,相生相护,才能成就彼此。

欸乃,愿我们能读懂它包蕴的一切。

(木木摘自《思维与智慧》)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