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些偏心爸爸 三国就不是三国

发布者:三居士 2021-11-13 01:27 原作者: 张明扬来自: 领导文萃

公元189年,弥留之际的汉灵帝刘宏将蹇硕等宦官叫到病榻前,口授传位次子刘协的遗诏。

汉灵帝生前,一直纠结于立储的问题。嫡长子刘辩本是理所当然的储君,奈何汉灵帝认为他举止轻佻而不喜欢他;次子刘协因为长相似父而成为汉灵帝心中属意的太子。

一边是立嗣以嫡长为先,一边是受宠爱的小儿子,就这样,汉灵帝时期的太子之位在各种纠结中迟迟未定。直到弥留之际,汉灵帝似乎是遵从了内心的原始召唤,最终决心废长立幼,但又担心招致何皇后及其兄大将军何进的反对,便以托孤宦官的方式进行了秘密立储。从忠实于遗诏的角度而言,蹇硕算得上忠仆。蹇硕本计划在何进入宫时将他杀掉,而后立刘协为帝,但有所觉察的何进称病不入,并迅速召集兵马,武力拥立外甥刘辩即位,是为汉少帝。

其后,何进在袁绍等人的怂恿之下,召外臣董卓带兵进京,想一劳永逸地武力解决宦官问题,熟料死于宦官的抢先动手。随后,宦官势力虽然被恼羞成怒的袁绍等人一举诛除,但董卓的进京打开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潘多拉之盒。不管从哪方面讲,董卓都算是乱臣贼子,但在废掉刘辩,改立刘协,也就是著名的汉献帝这件事上,算是绝对忠实于先帝的遗愿了。

可以说,正是汉灵帝此次失败的废长立幼,打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

而纵观整个三国时代,主君在立储问题上,屡屡陷入夺嫡之争的魔咒,多次陷入废长立幼而引发政争的模式,改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格局。

如果说喜欢幼子是三国时代的某种普世价值的话,袁绍的突出表现足以使他成为偏心界的代言人。

袁绍有三个儿子,相比长子袁谭,袁绍更喜欢颜值高的小儿子袁尚,袁绍为了顺利传位给小儿子,还自作聪明地搞起了“分封”,任命大儿子袁谭做青州都督,作为某种政治补偿,这遭到了谋士沮授的强烈反对。沮授认为“祸其始此乎”,让袁谭拥兵一方必将导致未来兄弟间的大动干戈。而袁绍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爸爸,他拒绝了沮授的谏言,将三个儿子送进了兄弟相争的火坑。

袁绍生前,其麾下的部属便已暗中分作拥兄派和拥弟派。袁绍去世之后,沮授的预言应验了,袁谭和袁尚在外有大敌曹操的险恶情况之下爆发了激烈的内战,被曹操各个击破,袁氏兄弟均未逃脱败亡的命运。试想袁绍生前如果安排好继承问题,袁家兄弟得以戮力同心一致对曹,即使无改于最终结局,但至少曹操统一北方的时间表将大大延迟。

按照曹操的进军路线,在北方肃清袁家势力之后,就轮到了江东的刘表家。曹操是如此幸运,若不是刘表废长立幼深陷于继承危机,曹操又岂能兵不血刃地拿下荆州?

据说刘表一开始因为长子刘琦的相貌与自己相像,十分宠爱他(三国男人似乎很吃儿子像自己这一套),但自从娶了继室蔡夫人之后,被蔡夫人所影响,逐渐疏远刘琦,偏爱小儿子刘琮。

刘表逝世后,刘琮被拥立为荆州牧。镇守江夏的刘琦闻讯后,本欲借奔丧的名义起兵讨伐刘琮,谁料曹操已出兵荆州,遂避走江南,陷入内乱危机中的刘琮而后就投降了曹操。

虽说吃了不少红利,但曹操本人也是兄弟相争的受害者。与汉灵帝、袁绍、刘表这些人如出一辙的是,曹操一度也动过废长立幼的心思,在曹丕和曹植之间长期摇摆不定,所幸在去世前几年悬崖勒马,明确了曹丕的储君之位,才没有落到袁绍身后诸子“亲寻干戈”的地步。

但问题是,曹操生前对立储的摇摆不定已严重伤害了诸子之间,特别是曹丕和曹植的关系。曹丕即位后,曹植、曹彰虽被封王,但实际情况无异于充军软禁,且不说曹植七步成诗相煎太急的传说,就说疑云丛生的曹彰之死,曹丕也脱不了干系。

对曹魏政权而言更糟糕的是,曹丕对兄弟的过度防范,对宗族问题的过度焦虑,导致了防内甚于防外,曹氏宗族缺乏皇权之外的其他权力支撑点。

平心而论,曹丕固然是心胸狭窄,但若无曹操当年立储时的摇摆不定,曹家兄弟又岂会反目成仇?曹操的爱子心切不仅撕裂了兄弟之情,还赔上了曹魏江山。

而在东吴那边,孙权在立储上的糟糕作为比曹操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孙吴政局的由盛转衰。

孙权一开始倒是立了长子孙登为皇太子,孙登既是长子,又很贤良,本是件众望所归的事。但孙登在33岁那年突然病死,吴国的立储一下子成了问题。按照长幼顺序,由于孙权的次子也早死,三子孙和被立为太子。但问题是,孙权对四子鲁王孙霸表现出了非比寻常的宠爱,给予了他与太子孙和类似的政治待遇。孙霸由此生出了夺太子位的心思,朝中更是形成了“太子派”与“鲁王派”对立的政治态势。

两派相争的结果是,孙权先是大力打击太子一派,連伟大的陆逊也被逼死,最后废掉了孙和,并将其软禁了起来;而孙霸那边就更惨,直接被赐死。

公元250年,孙权立年仅8岁的小儿子孙亮为太子。仅仅两年后,孙权驾崩,将吴国江山留给了10岁的孙亮。

孙权驾崩第二天,吴国就发生了宫廷政变,辅政大臣孙弘被杀,诸葛恪和孙峻联合掌握了政权。一年半后,诸葛恪又被孙峻所杀,吴国军政大权落入了孙峻一人之手。其间,孙权立幼子为帝的弊端暴露无遗,年幼的孙亮基本就如傀儡一样,眼睁睁地看着大权旁落,政变连连。

孙峻掌权了三年,病死前将权力移交给了堂弟孙琳。孙琳在任上干了件堂兄都不敢干的大事,废掉了年已16岁、不甘心做傀儡皇帝的孙亮。

孙权死后仅六年,他钟爱的幼子便被拉下帝位。生前任命的辅政大臣也已在历次政变中全数不存。吴国政局在此前后陷入了“君杀臣、臣废君、君主相残、臣僚互杀”的血雨腥风中,国势每况愈下,深究其原因,孙权的立储昏招当负全责。

在三国之中,唯一在立储上没出纰漏的当属刘备。刘备有三个儿子:刘禅、刘永、刘理,虽然都资质平庸,太子刘禅在历史上更是以愚钝闻名,但由于在立储上早早确定了立长子的原则,三兄弟之间几乎未产生任何芥蒂,更没有出现兄弟争权的局面。

作为三国时代的终结者,晋武帝司马炎的立储决定让这整个故事变成了一则黑色幽默。或许是吸取了三国时代各家废长立幼的教训,司马炎一共有20多个儿子,明知道长子司马衷智商有缺陷,却还是勇敢忠实地遵守了立嫡立长的规则,让司马衷当上了太子。所以,这篇文章算是白写了,“废长立幼”算得上什么历史教训,坚持立长的晋武帝一样也让傻儿子赔掉了半壁江山。

听过很多历史教训,看过很多《资治通鉴》,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这可能才是历史中的大概率事件吧。正是有了那些失败爸爸,司马家才有机会吞食了天下,但可能就是害怕重蹈失败爸爸的偏心覆辙,司马家又丢掉了江山。

无论如何,如果没有这些失败的爸爸们,三国还会乱得如此波诡云谲吗?

(摘自《百家讲坛》)

上一篇:陈云与萧劲光

下一篇:时穷不丢气节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