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兴自蜀汉。”——司马迁
武王克商、周公东征是中国的第一次大一统。周人是从陕西崛起,东土是靠五侯九伯镇抚。五侯者,齐、鲁、晋、卫、燕。如果加上孔子周游的宋、曹、郑、陈、蔡,还有西方的秦,南方的吴、楚,就是《史记》的十二诸侯。
秦灭六国和东西周是中国的第二次大一统,还是从陕西征服中国。
历史上的统一,成事者皆以西北伐東南,只有项羽的反秦复楚和朱元璋的反蒙复汉是例外。项羽麾师北上,一把火把咸阳烧了,定都彭城(徐州),一心想的是衣锦还乡,不足成大事。刘邦兴于蜀汉,以长安为都城,才是明智之举。朱元璋取天下,从安徽起事,定都南京,但燕王朱棣发动政变,还是迁都北京。
南京是六朝古都,在南方,位置突前,守着长江天堑,对江浙很重要,对东南沿海很重要,从孙权起就是南方最重要的古都。朱元璋之后,洪秀全、孙中山、蒋介石都曾把首都定在南京,但没有一位真正统一过北方。
古人说金陵有天子气,被始皇东巡镇住,500年后才能抬头。500年后,正好是晋室南渡,定都建康。南京不能统一北方,这不是因为秦始皇把它镇住了,而是因为中国的重心,早期一直在西北,周秦汉唐都是从陕西、山西取天下。它的北方有个非常广阔的骑射游牧带,时刻威胁着整个中国,离它太近不行,离它太远也不行。宋以来,中国的经济中心不断朝南方(南京、苏杭)转移,但政治中心反而往北挪,最后竟然挪到长城线上。此不可不察也。
中国革命是年轻人的革命,小的十几、二十岁,大点儿三四十岁,短短28年间,身经百战,现在很难想象。
毛泽东《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是写1927年春的武汉。“茫茫九派流中国”,这是长江。“沉沉一线穿南北”,这是铁路。今京广线,过去分两截,北平到汉口叫平汉路,武昌到广州叫粤汉路。1927年,平汉路早就修好(1905年修黄河大铁桥,第二年通车),但粤汉路还不通,只能从武昌坐到长沙,汉口、武昌间还横着长江天堑,没有铁路桥。武汉长江大桥建于1957年,有了这座桥,才有京广线。
历史上的大十字,渭水、南河一线是横线,大同、荆州一线是纵线。现代的大十字,长江是横线,京广线是纵线,重心已经偏离,向东移,向南移。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干线,除了京广线,还有京沪线。京沪线早先分两截,平津路(北平到天津)和津浦路是一截(天津到南京浦口),沪宁路(南京到上海)是一截。蒋介石的地盘主要在华东,政治中心是南京,经济中心是上海,上海南面有杭州。淞沪抗战失利,就是被日本人从钱塘湾登陆,抄了后路。上海到宁波有沪杭甬线,可通蒋介石的老家奉化。蒋介石最最看重,主要是长三角。
这条大干线,一傍京杭大运河,二靠海岸线,对蒋介石来说,比连接北平、武汉和广州的大干线更重要。但南京的浦口、下关之间,原先没有铁路桥,南京长江大桥是1968年才建成。
北伐也好,抗战也好,这两大干线最重要。上海、南京、南昌、武汉都在长江上,对外国人最重要,对蒋介石最重要。
共产党取天下,大体上也是从西到东,从北到南。
1949年1月31日,解放北平;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
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说“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与他的《菩萨蛮·黄鹤楼》形成强烈对比。
这样的结果,当初想不到。
解放战争重复了日本占领中国的路线:东北—华北—华南,蒋介石再次退守西南,希望从西南打回老家,像抗战中一样。但这回不一样,他被彻底赶出中国大陆。
新中国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关键是华北背后有东北,东北背后有苏联,苏联对美国有威慑力。共产党是依托北方,从北方统一中国。
中国革命是一场南北战争。革命从南方到北方,又从北方到南方,转了一大圈儿。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卢汉起义。国民党在西南也守不住了。12月10日,蒋介石离开成都,从飞机上往下瞧,万水千山,不胜依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蒋介石去台湾,大陆说要打台湾。蒋介石怕台湾守不住,曾考虑流亡菲律宾或日本(在日本他有很多战犯朋友),宋美龄劝他上美国或瑞士,他觉得丢不起这个人。朝思暮想,还是踩着东南沿海的小岛,有一天打回老家去。
国民党迁台,不是一两个人流亡,而是军警宪特一大批,连同他们的眷属,约200万人出逃,除了台湾,没一个地方可以收留这么多人。
抗战中,蒋介石不听话,丘吉尔和罗斯福就想干掉他。现在大势已去,失了人心,丢了江山,美英等国不可能支持他。宋美龄求杜鲁门,被拒绝;求马歇尔,也被拒绝。现有档案材料为证,美国中情局策划的孙立人兵变,原定动手时间是1950年6月底。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他才绝处逢生,前后只差三五天。
现在,蒋介石仍端坐在台北的中正堂里,面朝北方,脚下刻着他的遗嘱,念念不忘反攻大陆,但他再也没有踏上大陆的一寸土地。
辛亥之后,山河破碎,中国的再统一,竟然还是从北方统一南方,再次应了司马迁的话。
常任侠先生有诗:“东南王气沉幽冢,西北浮云隐玉关。”
徐悲鸿先生有诗:“山河百战归民主,铲尽崎岖大道平。”
(摘自《我们的中国·思想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