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是一本由《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主创团队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精选点评:
●共读团2020年第二部共读作品。每次都忍不住感叹造物之奇妙精巧!
●好棒!
●不知道在哪里看纪录片,只好先看书一睹为快了 很多内容介绍得太浅了,可能深挖一些东西会更好吧。感觉每种植物都能写一本书呢,如何被人类发现,怎样参与人类的生活,怎样被人类改良品种等等,比如竹子、柑橘家族、月季。 在微信读书上看的,有几处很明显的内容重复错漏的地方
●新的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和植物有关。纪录片还没有看过,单说这本书。 前半部分很赞,后半部分差强人意,从“水果”部分开始,行文有太多多余的修饰词,显得很拖沓。有些地方又太含糊,没有把问题讲清楚。 不过,确实让我增长了不少关于植物的“冷知识”。
●“农耕文明中人与植物的关系,不是剥削与索取,而是与天地共存,与万物共生。”来自大自然的美好馈赠~
●同名纪录片的3个不同版本同名书之一。基本上是解说词全文,略有增删。没有逐字逐句地读,但还是瞄到了严重的编校错误。没有画面的解说词变得形散神也散。莫名其妙的煽情文艺词藻。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读后感(一):雅鲁藏布,植物的故乡
1. 一亿多年前,桑树诞生在雅鲁藏布江流域。至今,仍有许多野生桑树生长在这里。这里是桑树的故乡。
南迦巴瓦峰下,一棵大树静静矗立。它已经在高原上度过了1600多个春秋,是迄今为止地球上最古老的桑树,当地人把它称作“桑树王”。
看来我也曾经和桑树的家园邂逅。桃的祖先也在雅鲁藏布江大峡谷,这就是林芝桃花啊,哈哈。
2. 柑橘家族有三大元老,也就是它们的祖先。第一位元老是香橼,皮厚肉少,味道酸涩;第二位是橘子,果皮宽松,果肉多汁饱满;第三位元老是柚子,个头大,果肉呈淡黄色。
这个家族中的水果,任意两个都能杂交出新的物种。在自然界中,并非所有植物都具有这样的能力。柑橘家族却不受限制,种类因此越来越多。
早期,橘子和柚子杂交出了橙子,还和另一位元老香橼杂交出了莱檬和粗柠檬。后来,橙子又和祖先香橼杂交出了柠檬,和祖先柚子杂交出了葡萄柚。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读后感(二):顺应天道
我很喜欢花草,特别是那些药用植物,自然就选了这本书,根据记录片而来的解说词自然是不错的,时不时还会有一些惊人之语,图片也是精美,但是不得不吐槽一下,这个味道真是太大了,一直到我读完,那个刺鼻的味道还没散掉。我不知道这对于一本提倡自然和谐的书来说,是不是有点小讽刺。
所有的生命都在一个大太极里面,植物比人类更能感知天地之气,用它小小的身体和世界交通,据天地之气而改自身,配合着生命的脉动,延续着生命的精彩,而人类如果不顺应天道,一味改造自然而没有敬畏之心,最后自然也一定会反噬,或早或晚而已。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读后感(三):感谢自然界的馈赠…
感谢自然界的馈赠…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这是一本由同名纪录片主创团队编写的图书,首先要说有兴趣的这本书可以结合大型自然类纪录片《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来看。 这本书在精编了纪录片的解说词的基础上,增加丰富的历史资料,更加吸引人的是300多幅高清图片,对于讲述的中国境内的影响了世界的一些代表性植物起到了直观直接的效果。 书中跨越了46亿年的历史长河,在中国境内行成了独特的,异彩纷呈的,植物图景。纪录片有十集,书中的章节基本与之类似,系统,完整的讲述了水稻,茶叶,竹子,桑树,大豆,柑橘,杜鹃等数十种植物,对于这些植物是如何塑造了中国文明,影响了中国,进而影响世界进行了阐述。 可以说,作为大自然的馈赠,植物养活了动物也养活了整个地球,而每一个区域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独特却又重要的植物谱系,这方面领域的研究和讲解并不单单是一种地域边界意识的向内解构,更是一种对外延伸的前提。 总的来说,图像,是佐证经典的方式,文字,是经久不衰的艺术,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对中国的植物进行一次朝圣,既是对于我们祖国大好河山的一次描摹,也是对于我们文化的根源的一次探究,我们可以从植物那里看到过去,看到现在,看到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过去人类与植物的亲密无间,我们可以看到现在人类对于植物的渐行渐远,我们希望未来人们也不要不应该忽视植物在构筑整个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全书系统全面,对于想要了解中国植物的人来说,是一本值得一看的佳作,实体书收藏价值也挺高,个人评分9.1分,推荐指数四星半。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读后感(四):恩赐与回报——人类自救的终极“诺亚方舟
全书呈现了据说共计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有的低调隐忍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世界,有的则以轰轰烈烈甚至决绝悲壮的姿态来提醒世界它们的存在。无论何者,各自精彩。 无论是花样百出的防御机制,还是别出心裁的传播机制,种种叫人叹为观止的“行为”背后,是植物们的终极目标——生存与繁衍,这也是生命的永恒主题。 谁说植物们没有谋略与思想?它们趋利避害、谋求生存与繁衍的本能下,隐隐带着纵横家的味道。而它们回馈自然、回归大地的命运,又符合能量守恒的定律。 大自然是伟大而公平的,植物尤其继承了大地母亲的品格。它们获得恩赐,也给予回报,遵循着那种平衡的美感。 也正是这种“公平”,使得看完全书的我,被一股沉甸甸危机感压得胸闷不已。 我不愿深思水稻的“返祖”是否是一种警示,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建立“国家作物种质库”,但这种“诺亚方舟”式的未雨绸缪,让我深觉人类可能会步上一些物种的灭绝之路——当植物们都知道回馈大自然时,人类却在有进无出地大肆破坏,是否真有那么一天,当人类带给地球的负荷过重了,就会被大自然剥夺生存和繁衍的资格。 但愿这本书以及纪录片能为自然保护贡献一份力量,让人类行动起来,以便未来能够理直气壮、毫不愧疚地与包括植物在内的物种们一起守望相助、对抗危机。 【P.S. 说实话,开局的“植物之美”不错,稻、茶、竹、桑确实写得挺热血沸腾,水果也还凑合。到了末四章,实在是叫我失望不已。大豆、本草本该震撼登场,实际上都显得绵软无力。至于园林植物和花卉,不知道是写得太敷衍了还是本身分量不够,读完“了无痕”,连“哦,有种***”的感慨都没有,甚至觉得不应该出现。本书的虎头蛇尾程度也是少见了。4⭐鼓励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