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演员池子发表了一篇告别长文《皆大欢喜》之后,就注销了自己的微博账号,估计会就此重归线下。很奇怪的说法,不是么?感觉是除了微博之外,大家就没什么地方去了,只能回到线下生活。至于说微信,微信就是今天线下生活的一部分。
曾经的互联网不是这样的。榕树下不想待了,可以去故乡论坛。故乡不想呆了可以去天涯去猫扑,还是不想呆可以去西西河、凯迪论坛,一个人总有得选,总能找到一堆气味相投的人,聊聊大家都愿意聊的事。现在的互联网要比以前方便发达,但是人们却没有了多少选择。当人们说到上网的时候,意思是有限的三两个App。之外还有什么?大概是时间和空间的尽头,只有星云在那里诞生。
在那么多离开微博,离开互联网的人里,我最怀念两个人。一个叫灰鸽子银水,一个叫纳兰性急。两个人都是极有趣的人,但是前后脚都从网络上消失。灰鸽子偶尔还有他的朋友们截屏,报告他在朋友圈里的发言。纳兰性急则是在某个图片社交App上发布了几张照片之后彻底不见,连一点响动都没有。灰鸽子银水曾经说过他想成为瑞典王妃,这些年来我因此很是关注瑞典王室的消息,希望能看到他的好消息,然而终究是没有。
应该这么说,池子和灰鸽子他们子字辈都有点和今天的互联网世界格格不入。具体哪里格格不入,我说不大上来。有点像是在一群穿着校服的人群里,出现了两个穿拖鞋裤衩T恤的人。我自己觉得没什么,但是他们两边可能都觉得不舒服,不自在。所以,他们选择离开之后,就可以继续整齐划一的广播体操了。有他们在,整整齐齐的队列里总像是有几个豁口。
我不会说什么劣币驱逐良币,又或者是翻出发黄变脆的《乌合之众》来。我待在互联网上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所以我有一点不一样的观察。在我看来,互联网世界经历了从村镇到城市的转变。那些我喜欢的ID,那些我称许乃至有共鸣的网友,都是小村里当时最靓的仔/女。
小村,小村,意味着人口结构单一,大家彼此存在共识,甚至还拥有共同经历。所以靓仔靓女层出不穷,换来换去,其实都相差不大。灰鸽子银水算是稍有不同,因为他所能提供的信息量极丰沛;池子也类似,算是脱口秀演员里的思想家,摇滚歌手,赛博庞克,但不能和灰鸽子比,因为我看喜剧演员给其他嘉宾写的稿件里分明是有思想的,而且并不缺乏深度。可见这帮孙子就是在装傻,单独落下池子一个人站出来皆大欢喜,他们都躲在边上与民同乐。
现在的互联网是一座大城,大城里的人都是功能性的。你是开公交车的老张,他是办公室PPT天王Alex,都市生活如同巨型机械不断运转,每个人都是机械力彼此啮合的齿轮。小村里不一样,农民不是个职业,农民在自己的土地上劳作、生息,祭拜先祖的灵魂,完全是自给自足之人。扛起锄头出门就是农夫,回家关上院门就是国王。青菜是自己家的,玉米是自己家的,鸡蛋和腌肉也是自己家的,不大需要旁人支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今天互联网上的网友都是功能型的,我看到有些人在很专业地用视频记录吃饭,还有些人在很专业地抄书写历史掌故,一些妹子在很专业地教其他妹子如何化妆如何美容,总之,都是有用之人。包括那些被网友骂得很厉害的营销号,如果他们产出的所谓“文字垃圾”并没有任何读者,达不到一枚齿轮的标准,这多年来他们又是怎么活下来的?当然是有需求,这就是大城市的生活,去餐厅吃小炒固然人人点赞,人们对方便面边骂边吃,销量依然还是第一。
村里的靓仔靓女发现自己在这样的大都市网络世界里无所适从,我觉得只是个时间问题。村里有常识,城里没有。村里有共识,城里没有。村里有事实,城里只有另类事实。在村里,你只需要生活就行了。在城里可不行,除了生活,你还必须得有用。知道《地震逃生的36项诀窍》吗?知道《齐白石为什么不欢迎访客探望师母》吗?不知道的话,你说什么麦哲伦星云下的海滩让你免于支离破碎呢?你在说什么?
城市化的互联网世界就是这样,人们来了又走,我也都能理解。只是偶尔会去想,这些人后来又都去了哪里?和什么人待在一起?对着什么树洞说了怎样的话?我希望他们在线下生活中找到幸福,我也希望他们在线下生活里找寻到意义。一方池塘可以铺上漂亮的瓷砖,安装上亮晶晶的扶手,做成一个人来人往的游泳池。但也可以保持着野趣,周围是一圈泥土的埂,水面飘着铜钱大小的瘦弱浮萍,有水黾随时踏波而行,从池塘的这一头飞快地跑到另外那一头去,而周围一个可以见证的人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