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们在剡溪见识了“剡溪茗”和“剡纸”。今天,我们离开剡溪向东走,到宁波市慈溪桥头镇的上林湖去看看。
上林湖位于栲栳山下,群山之间。湖面沿岸蜿蜒,水流清澈幽静,四周景色秀丽,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适宜隐居的地方。
不过,上林湖最出名的并不是它自身的环境优势,而是它的特殊身份——我国越窑青瓷的发祥地和著名产地之一。
了解青瓷的朋友应该知道,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越窑青瓷胎骨薄脆、施釉均匀、色彩莹润,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的一大珍品。
自汉朝至五代,青瓷的烧制技艺愈发纯熟,于是,闻名中外的“秘色瓷”开始出现。上林湖窑场所烧制的最出名的青瓷,正是这种备受陶瓷学术界注目的秘色瓷。
秘色瓷釉色青绿、釉质莹澈,如冰玉一般,是青瓷中的上乘品。
唐朝诗人陆龟蒙有一首《秘色越器》,在现有文献中最早提到了秘色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意思是说:在秋天的晨风露水中,成千上万的越瓷堆放在山壑沟渠里,颜色如青黛,与周围郁郁葱葱的翠色融为一体。
除了《秘色越器》,五代诗人徐夤(yín)也著有一首《贡余秘色茶盏》,夸赞秘色瓷“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可见秘色瓷的确是精美之极。
不过你知道吗?秘色瓷曾一度非常神秘。人们能从书上读到它,却从未能在生活中见到它,也无从知晓它的制造工艺。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秘色瓷一直被埋在地底下,像一个谜,穿梭于历史长河之间。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它的谜底才终于被揭开。
1981年8月,连绵数日的雨将陕西省法门寺的宝塔冲垮了一半。轰然倒塌的宝塔没有伤及周边居民的生命,反倒把埋葬了两千多件文物的唐代地宫砸出了一丝裂痕。
1987年4月,法门寺修缮事工逐步开展。修复工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白玉石板,石板后面隐藏的正是进入地宫的洞口。就这样,包括秘色瓷、琉璃器在内的诸多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越窑秘色瓷八棱净瓶
五瓣葵口凹底斜腹秘色瓷碟
越窑秘色瓷葵口碗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上述秘色瓷均出土于法门寺宝塔遗址。虽然只是照片,但我们依旧能看出这些瓷器造型精致端庄,外表光滑剔透,如冰如玉。仅仅观赏,都是一种令人身心愉悦的视觉享受。
法门寺秘色瓷的出土,对我国陶瓷考古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它为专家们鉴定秘色瓷的生产时代和颜色特点提供了更为准确的量尺,同时,消除了关于秘色瓷的颇多争议。
当然,秘色瓷实物的出现不仅有助于专家们研究历史,也能给予他们范本,从而依靠现代化技术逐渐摸索烧制秘色瓷的最佳工艺。说不定,五代时期那复杂高超的烧制技术,会在未来某一天被精准复刻。
大家如果有兴趣,不妨亲自到上林湖越窑遗址博物馆去看看秘色瓷的真容。
关于秘色瓷,除了今天讲到的内容以外,还有很多可以供我们探究的话题。譬如:
为何秘色瓷看起来都如此精致,难道一件瑕疵品都没有吗?
秘色瓷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有什么含义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