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是一本由朱石生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页数:16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精选点评:
●这一套书越读到后面越觉得,这些大神真的是太聪明了,也非常努力和执着。能在漫长的医学发展史上留下自己的辉煌篇章,太厉害了。
●那时候做手术,每四个病人至少有一个术后伤口腐烂,接着出现高热、谵妄等全身衰竭症状,然后死去。一些大型医院里,出现这种悲惨局面的病人能占半数,但那个年代,从医生到病人都没觉得这有什么不对。那时人们看到手术之后有半数病人死亡,就如同现今人们看到患肝癌的人会有半数治疗失败,大家都觉得这属于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世界上只有两种手术:李斯特之前的手术和李斯特之后的手术
●我为什么看个医学传记都被撒狗粮了呢?我还是蛮喜欢李斯特夫妇的相处方式的。
●又一个了不起的李斯特
●这些人之所以被称为“医学大神”,是因为他们在医学领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们以一己之力推动了医学领域的种种进步,他们的发明与发现拯救了世界各地的人。李斯特的消毒术让无数的人免于死于术后感染,给无数的家庭带去了光明与希望。他投入研究的精力与热情感染与激励和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他们是在努力让人们更好生存下来的人。现如今国家和人民也要尊重与保护好像之前的大神们一样我们现代社会中的“大神”。李斯特的性格也决定了他晚年的写照,如果不是妻子早逝对他的打击,或许他们还能好好享受一下晚年的生活,读到内心触动还是很大的。❤❤❤
●2020-NO.21 世上只有两种手术,李斯特之前的手术和李斯特之后的手术。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读后感(一):学者
最近一直在忙考试,于是搁置了很久的医学大神系列,当我再次打开一本轻薄的小册子开启一段医学之旅时,其实距离上次已经过去两个月了 李斯特的一生放在这14位里面其实并没有什么亮点,没有莫顿令人印象深刻的性格,更没有菲尔绍一心只想“投错行”的执拗,他的一生只是为实验奉献的一生。如果一定要说这个人本身有什么令我印象深刻的其实就是他那绅士的性格,不善交际,拥有一身学者的“书卷之气”又有着恰好的执拗,应有的认真谨慎谦虚 他给我的感觉没有“大师”般的强烈冲击,有的只是透过文字看到的一个拥有温情的“平凡人”,认真对事业,忠于家庭忠于妻子。 我能看到他们夫妻间特有的“小情趣”一起去博物馆的蜜月旅行,一起去收集各种植物标本的轻松假期。我想他和他的妻子都称得上是一名“学者”,对科学的热爱充盈在字里行间,即使没有孩子他们的生活依旧“诗情画意,谨慎前行”
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点时间,如同积沙成塔一般堆积成现在的历史,发展至如今的高度,当我们回首来路,别忘了脑海里的每一个常识都曾经是一个时代一段历史一个领域中的“顶峰”
灭菌手术诞生的重要性自是不用我多说,无菌手术的基础,直接关乎死亡率的举措,打开了微生物学的一扇窗,不仅把临床医学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也把理论基础往前推进了一大步
在李斯特之前,血管结扎术和麻醉术解决了手术操作的难点,但这两个技术跟死亡率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李斯特的消毒术解决了术后感染问题,也就直接拯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历史上只有过两种手术:李斯特之前的手术和李斯特之后的手术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读后感(二):灭菌手术里程碑
在医学史上有三大难题困扰一代又一代的医生,止血、麻醉止痛和细菌感染。前两个难题已经找到了应对办法,只有感染还没有良策。那时候的人们,只要做了创面手术,就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鬼门关,能不能活下来,全看运气。
而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对世界最大的改变在于,他验证了巴斯德的细菌致病学说,并找到了灭菌的方法,从他开始,病人术后存活的概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李斯特的灭菌消毒术,在英国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英国的医生很抵触这种说法,导致消毒术并没有在英国推广开来,反而是欧洲的其他国家,如德国,在早期就引入了李斯特的消毒术,到后来竟被人们认为,消毒术是从德国引入的。
李斯特意识到,要想让英国的医生接受自己的消毒术,必须去伦敦大展身手,于是他来到国王学院教学,他的学生对新理论接受很快,并且毕业后在各地宣传消毒术,用实际的效果展示消毒术带来的极大生还率,这才使得消毒术被人们认可和接受。
好像医学大神们的婚姻都特别美满幸福,李斯特与夫人十分般配,两人蜜月旅行去了欧洲十几个文明、唯美的城市,但是他们没有参观一处风景名胜,去的都是医院拜访医生,或者参观博物馆。李斯特的生活起居全有夫人一人照料,夫人去世后,李斯特悲痛万分,哪种看这心爱的人一点点被病毒侵蚀,却无能为力的滋味肯定特别痛苦。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读后感(三):死亡率和灭菌术
#李斯特和李斯顿
李斯顿是英国外科快刀手,初初知道快刀手,以为外科追求炫技,了解后才知道,“快”是非如此不可,当时的外科手术如若不够快,病人往往疼痛到休克而亡,因为需要快,所以外科所能做的有限。
于是乎,麻醉术非常重要。病人少受苦。医生多做事。
李斯特观摩了李斯顿在英国首例麻醉外科手术,这里涉及到了第5册(莫顿)的乙醚麻醉,这场手术后外科医学接受了这个麻醉术,外科手术有了更多时间去对病灶操作处理,病人得到了更多生存机会。
#李斯顿和巴斯德
然当时外科手术并不只麻醉这个问题,因为术中开刀易感染,死亡率巨高,以至于不到万不得了没人愿意上手术台。
由巴斯德的消毒法启发,李斯顿将消毒法延伸到了手术台,两者基础在于大家认同细菌无处不在的基本事实(感谢显微镜,说到显微镜好像也有一本书的故事可以说。、
李斯顿遇到的事情和塞麦尔维斯有点像,都是搞清洁,看上去没啥用,又十分麻烦,医生能不做就不做,就算做极有可能也是形式过场,没效果后反倒还印证说看吧消毒术没啥用。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所幸李斯顿没有顺利在本国推行,倒是先在德国、俄国推行,而后影响英国的医学界。
#死亡率和灭菌术
灭菌术是在1868年左右渐渐成为习惯,在之前,人类因为细菌感染而死亡的数据可说瞠目。
消毒真的很重要,毒消不尽,消术不断进步,预防预防预防,预防在前治疗在后,预防不好治疗的机会成本很大了且不说有无治疗的办法,回看疫苗这件事,得了病必死无疑,难怕九死一生难说也过不好一生,看看看这生活预防多重要啊兄弟姐妹。
在当前肺炎疫情面前,一百多年前人类社会所遇到事情的处理方式,与当前异曲同工,不过大家知识高了一点点,然而也掩盖不了人性无知。
昨晚非常搞笑,某机构说双黄连口服液对肺炎有效,扯出什么广谱抗菌,原本我应该是本能排斥这事儿,不信就是不信,然在看完了这书后,我表示不信:首先请论证抗了哪些菌,再者哪些中药成分抗的,最后请问该机构做了啥实验咋论证出来的,可不能连一百多年前都不如,现代社会胡说些神马以为有逻辑没有事实数据的鬼扯蛋,这还仅仅是搞,笑还在后面,新闻出来后半夜人们去药房买空了双黄连,智商税在生命面前可劲儿交吧。
《里程碑处(医学大神09)》读后感(四):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
现代人已经难以想象迟至19世纪中期,外科手术居然还是在毫不讲究的肮脏环境下进行的,连基本的洗手都仅仅因为个人习惯。尤其难以置信的是,当李斯特已经用扎实的死亡率数据证明手术消毒的价值之后,仍然有那么多医生不信,尤其是伦敦的医生。要知道,那可是如日中天的维多利亚时代。
李斯特的从医生涯经历了伦敦、爱丁堡和格拉斯哥三个时期,伦敦学医,爱丁堡成名,格拉斯哥发明了手术消毒术,地方越来越偏,条件越来越差,成就则越来越大。当然,李斯特并不是故意去磨练自己的,作者如实记录,就是为了找个收入更好、前途更好的工作。手术消毒术已经给他赢得了国际声誉,德国、俄国都已经在普及了的时候,伦敦的医生们还在嘲笑他。当时德国已经是医学最发达的国家了,但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强大却不接受新事务,也许是这个原因吧。因为当时还没有找到微生物引起疾病的直接证据(这个要等到十几年后科赫的研究成果),更不清楚微生物引起疾病的原因,所以,手术消毒其实还只能算是一个经验方法,但这个经验方法相对于传统医学中大量的经验,最大的区别就是基于数据的统计证明。我猜测伦敦的医生们正是因为非常严谨而不接受这种统计结论,当然英格兰人对苏格兰人(其实李斯特出生于伦敦东郊)传统的蔑视可能也发挥了一定作用。新兴国家往往乐于尝试新技术,对于技术背后的原理或危害没那么在意。而格拉斯哥简陋的医疗条件可能反而会给他尝试新技术提供条件。
为什么是李斯特而不是别人发明了手术消毒术,也是有点讲究的。首先,李斯特爱好外科手术,作为一个没朋友的内向人,对接受手术的人50%以上的死亡率非常难受。一般而言,当时的外科医生都得是粗人,书中提到的李斯顿、塞姆给人的感觉都是如此,但李斯特却心细而敏感,对别人的痛苦有很强的同理心,于是他才会去探索解决手术感染这个在当时多数人看来稀松平常的现象。而且,李斯特也非常谦虚,并没有因为自己在外科手术上的成就而忽略他所不擅长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当时做临床的看不起做实验的是常态,医生看不起化学家也是常态。巴斯德的果汁发酵理论(严格地说还只能算是一种规律性现象描述)也不是他自己看论文看来的,而是格拉斯哥一位化学教授同事偶尔告诉他的。自始至终他都对巴斯德的这个发现的启发意义保持着尊重。
最后,李斯特也和其他几位医学大神一样有个无微不至、毫无怨言照顾他起居的好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