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粹与理发师》是一本由[德] 埃德加·希尔森拉特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41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粹与理发师》精选点评:
●有的书看进去了才觉得好看,比如这本。
●舒尔茨不是一个真实的人.或者作者压根就没打算写逻辑.
●注释用心,译文流畅。看了那么多二战题材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仍然能有眼前一亮的感觉,作者大大手。结尾的拷问恰到好处,让我想起永远里那个从西班牙逃亡到法国的老太太。目睹神父枪杀反动派后,她再也不信上帝。
●重复的话真多
●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看出译者的心意,但是我觉得有点难为她了……
●整本书充斥着荒诞 感触颇深的是两位女士 为了生存而相互利用的霍勒夫人 在得知君特死后毫不犹豫的投入马克斯的怀抱 希望逃出困境 却被抛弃 最后被炸弹炸死在街头。另一位是米拉 马克斯的妻子 侥幸从集体屠杀中得以生存 却从此因惊吓而变成一个用食物来填补内心的胖哑巴。处处充满了悲剧。
●这是一本关于赎罪、良心谴责和自我救赎(如果可以当做贬义)的作品。主人翁马克斯·舒尔茨是一个纯种雅利安人(一个娼妇的非婚生子),从小受到继父和母亲的虐待,虽然他自称是纯种雅利安民族的血统,但是却长着青蛙眼、矮鼻梁和黑皮肤,就像和他的犹太人好朋友伊茨希·芬克尔施坦掉了个个一样,他反而更像人们影像中的犹太人。随着纳粹在德国的崛起,掀起了对犹太人的疯狂的迫害,舒尔茨加入了党卫军,并在集中营中杀害了他的好朋友伊茨希·芬克尔施坦一家,战后他从集中营流亡逃窜回德国,却发现自己正被通缉,于是他拾起好朋友伊茨希·芬克尔施坦的身份,躲避到了巴勒斯坦,从此以犹太人身份生活,并获得了不错的生活和地位。但是却始终逃逃脱不了自我罪行的谴责,“我,伊茨希·芬克尔施坦,或者说集体屠杀犯马克斯·舒尔茨”是他用的最多的自我定义
●尼玛的,这种搅基小说多来几本。。。。。
●三天时间看完,这本书充满了悲剧与黑色幽默以及自讽,作者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以至于写的东西是那么的自然真实,战争让一个人马克斯一次又一次变形,马克斯不反犹只是他选择站在强者这边,译者有句话说的很好“只要恃强凌弱的生存逻辑仍然存在,大屠杀的恐怖就会再度发生”。
●用看似粗野和通俗的文字构筑了人类永恒的命题——罪与罚。通过主人公几次角色的转换一方面对于纳粹德国时期的罪恶进行了控诉另一方面也反思了那个时期德国民众在纳粹时期的跟从和战后的理性的赎罪。
《纳粹与理发师》读后感(一):谴责,反思
历史背景不是很了解,没能力好好理解里面很多内容。但是在看的过程还是学到了不少。最起码想到,在苦难也要活下去,生存不是可耻的,任何所谓的恶人都有美好的一面,能反思自己。无论何时,或许后一瞬间,人,也是在评判自己的过程里不断生存的~
《纳粹与理发师》读后感(二):可行的戏剧性
相当辛辣讽刺的一本书,作为受害者的他在书中以一个纳粹的口吻讲述了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用黑色幽默描绘了黑暗的时代。
“200000人。一共包含5个零的数字!你能想象人们怎么划掉0吗?或者两个零?三个零?四个零?…你能想象人们如何让那些0销声匿迹吗?最后连2也没了!”
《纳粹与理发师》读后感(三):不同的角色
书中的主人公无疑在扮演角色上是有很好的天赋的,从小时候开始他就能够很好的驾驭好自己的角色,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能够变得很自如。但是在书的结尾,主人公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个很难扮演的角色那就是他自己,自从从红军的手下逃脱或者说在纳粹失败了之后他就开始潜心准备把自己装成一个犹太人,然后在这一切发生的同时他也一直在收集犹太屠杀犯审判的报道,从各种各样的途径,在自己在以色列成功的开了一个自己的理发店之后,他还特意订阅了德国的报纸,不停的收集了关于屠杀犯的报告,或者说是关于自己的报告,他估计自己罪行在很长时间都会被当局通缉,但是最后他和地方法官的“游戏”中失望的发现自己在德国已经死了,这样一个看似很好的结局,他却无法面对自己的过去,感觉自己不被审判是不能被接受的。这也让他自己始终做不了他自己,而迎来了最后的结局。
《纳粹与理发师》读后感(四):停笔合书
思虑很久才决定买来读,却不得不中途放弃。本质上是嘲讽与邪恶让我难以适从,露骨的描写,刻薄的文字和污秽的叙述让人不由得产生恶心之感。
二战期间的德国、犹太和苏联,落到具体人物所体现的卑微与狂热,无不显示出纳粹主义与犹太复国主义的可耻。只是主人翁似乎是个悲惨而畸形的德国人,借用了犹太好友的身份想逃过战争审判,终逃不掉罪恶惩。
书籍像一部底层社会或者说是贫困地带的百科全书,挖开了国度小人物的凄凉与疯狂。理发师、妓女、马车夫、屠夫、门卫和农夫,顺带提起了黑市交易、集中营屠杀和残害犹太人……不过更多的是一种自述性的心态描写,所体现的依旧让人觉得肮脏。
抛开书中露骨的描写,从侧面至少反应出了民族性的矛盾与纠结、战争的残酷与冷漠和战后的余毒与欺骗,让人反思种族优劣理论的可笑之处。只是600万犹太人已一去不复返,战后的苏联已经解体和剩下没有民族歌曲的德国。悲痛,从未离开过胜利者和失败者。
《纳粹与理发师》读后感(五):不算超级好,但也值得看一下
这小说跟很多欧美系的小说一样,都是粗线条的描写,但能很准确地交代故事和人物心理了。
剧情很荒诞,却似乎是有理的,而且有一篇迟来的“新”闻可以为这个荒诞的故事加以标注:这是一个有可能的故事,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新闻出来的时候,这书已经出版了。
也许大多数人看到的是对犹太人和纳粹屠杀犯的讽刺,但我看到的是。马克斯居然能代入犹太人的角色,这可是非常难以想象的,一个曾经沾满了犹太人鲜血的人可以给一个贵妇人布道,讲述犹太人的伟大。到了最后,他已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犹太人,在沙龙里面慷慨激昂的演讲最后使他有可能参加犹太复国组织。最后即使自己受伤还是想到前线去战斗。如此成功的转变,除了要有惊人的适应能力还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能力,过得了自己,就过得了所有人了。
当然,如果马克斯到了最后算是一个英雄,一个偶像。那么这本书就是讽刺偶像崇拜最好的小说了,它赤裸裸地揭露了偶像不堪的一面,在卡车上拉屎,给一个老妇人强暴,被家里的仆人看不起等等。犹太人反对偶像崇拜,这就他们的精神,也就是他们厉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