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 第一季》是一部由雪梨·道比什 / 哈利·布拉德比尔 / 耶菡·妮珍儿 / 拉米·执导,拉米·尤素夫 / 阿马尔·维克德 / 穆罕默德·阿米尔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拉米 第一季》精选点评:
●好适时 好深刻 好好玩。。。居住埃及及美国的人才联合出品 // 剧中、现实中Ramy阿拉伯语真好,为我打气。 // 第一周出来的时候就和W看完了 他和我都从中获得了一些反观 虽然我和他的角度不一样 但一起看别人的故事 然后讨论分享 也是成长的一部分。酸甜苦辣人间冷暖,Ramy自知。
●哈哈 蛮不错的 A24
●对穆斯林了解和接触都比较少,所以这个视角蛮有意思的。虽然是宗教这种偏沉重的背景,但叙事风格还是喜剧的轻松+黑色幽默
●Holy shit. We need more shows like this!!!
●A-,整体布局有待提高,母亲那集最佳。
●好诚恳的故事~身份认同的路上,每个人都在迷失,都在做选择。but I wanna know your story behind your body.
●看到第四集弃了,第一集节奏很好,后面嘛……
●Game changer!
●有真诚的种族思考,但大部分时候只是uninspired comedy的假外衣。
●太棒了
《拉米 第一季》影评(一):我们,漂泊的“穆斯林”
在时间序列上,我父母属于第二代城市移民,但思想上,他们远远滞后了。从世纪初我降生,至今近20年,工作,社交,娱乐,他们都停滞在城市边缘的这一个小小的房间里。母亲最好的朋友是楼下大她十余岁的老邻居,父亲唯一的事业是消遣时间,而我,随着升学的水流,缓缓地激烈地从这个静止的世界剥离。
我继承于母亲的敏感多疑,让我在平庸的人生轨迹中偶遇了“知识”这潭幽泉。除了同龄中产孩子热于关注的敏感话题,我不自觉地痴迷于“宗教”和“边缘”。从购买一本圣经,到高三自习与同学讨论王明珂汉藏边缘理论的美妙。我学着用“他者”的眼光观察,结果得到的是痛苦和麻木反复。一天天发现自己身上的堆积的社会印记,身份印记,记忆的担子越来越沉重。
“边缘”的祛魅始于自我身份的认知。而当我与片中的拉米共鸣时,恍然醒悟,我向往犹太教,企图成为基督徒,希望生来是一个穆斯林的根源。我心中充满了碰撞,紊乱的禁忌准则,他们陈腐过时,他们又维系着若有若无的“美好”。没有明文戒律,没有箴言,我们每一个个体的为自己锻造了独特的枷锁。身份感的自我约束与现代性的道德破坏力打破了我们的虚假的外壳,我们像一群嬉皮一般,挂着鼻环、舌环,人人各异,又相互疏离。所以,我在寻觅一个家园,它约束我们,又让我们互相依靠。
无限制的外在解放带给了我们什么?当我们高举后现代的旗帜欢呼时,我们将前往何方?
《拉米 第一季》影评(二):別用你的刻板印象跟歧視來評論任何人 。
如果你已經看過《SKAM》,且對穆斯林感興趣,你會喜歡這部美劇。
它,就是一部徹底說明穆斯林在當今美國的日常。
Ramy自編自導他的生活日常,他是一個在埃及出生,在美國長大的千禧穆斯林。
劇情輕鬆愉快,每一集只有25分鐘左右,你可以看到圍繞在他身邊的故事。
宗教信仰如何深植他們的內心、他們如何在信仰與開放的社會中拿捏分寸(劃線)、男女之間的差別對待更加明顯、許多事情都沒那麼肯定,更顯得生活及人性。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面貌,每件事情的理解都像瞎子摸象。
像是很討人厭帶有歧視女性跟猶太人的舅舅,一副暴發戶樣,面對路上有女性被男友施暴時卻下車制止男友,一下子讓Ramy跟我們都傻眼了。
Ramy說 "你改變不了什麼事情,那個女生還是上車了那個男生的車。" 舅舅說 "At least we did the right thing. 我們之所以保護女性,不是因為我們不信任女性,而是因為我們不信任男性。" 再次令人驚訝。
劇中不少令人反思的對話,衝擊著我的大腦,刺激我們去思考。
非常有趣。
每個人都跟你想像中的不一樣。
不要貼別人標籤。
在21世紀的今天,戰爭一樣持續發生,套一句《SKAM》中的話 "戰爭不是因為暴力才爆發的,而是因為誤解和偏見。"
《拉米 第一季》影评(三):单口喜剧
看完第三集才明白男主演员的名字就是Ramy,一个单口喜剧演员,电视剧讲的也是他本人的故事。因为剧贴着喜剧的标签,但是真的不好笑,我甚至觉得只是你很难说清楚它究竟算什么类型,而主创又是做单口喜剧的,干脆说这就是喜剧。
想到他的单口喜剧怎么也得比剧好笑一点,打开第四集前我先去看了feelings,剧里用到了很多段子元素,“girl, no boys; boy, no boys”,以及展开讲了叔叔“我们保护女人是因为不相信男人”的经典台词。这几天逛社会性死亡小组,里面所有提及性的女孩都被猥琐男豆油骚扰,跟他的段子也算是前后呼应了。
看完911对还在上学时的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回头再看第四集,一种前三集都没法让我入戏的真实感砸到我脸上。因为在Youssef描述他的对讲机之前,这集还是个虚构故事,我用不着去共情一个明显不是白人长相且一无所知的小男孩。
那集用了跟单口喜剧一样的手法,轻描淡写,避重就轻,落点居然放在了jerk off上,歧视者霸凌他的手段是靠逼他去小树林里jerk off,荒诞得令人想笑,从合格喜剧的角度来讲,又悲哀极了。他噩梦里成熟、阅历广、恐怖的“叔叔”在发表完那么一段演说之后拿“你根本没有jerk off过”收尾简直是艺术。
草莓那段讲得好极了,拿最浅显的语言向一个孩子讲述了某种深刻的本质,他把这一切最终都怪在美国头上(当然跟美国脱不了干系),但还有很多别的原因,总有什么更多的因素,我观看途中在想。但我再次打下草莓这两个字时,我想到墨西哥的大麻田,哥伦比亚的古柯碱。墨西哥在几十年里都宛如地狱,我也能把视线从美国移开吗?当然,他讲笑话,只用向大家指出来房间里确实有头大象——Angela的妈妈不该死,Fatima的妈妈也不该死。
爸爸在房前挂上美国国旗,12岁的男孩在成人聊天室被灌输对Muslim的仇恨看得人心里好难受。
读Trevor的born a crime也一样,听到他每天生活着的那个南非、他和母亲的相处、对教堂的体验,才醒悟过来:他在单口喜剧里讲的原来不是段子。
那是真的。
(这剧在某种程度上好像娃娃脸…面对朋友又怂又蠢的主角、自我探索…)
《拉米 第一季》影评(四):《拉米》:什么?穆斯林也有喜剧?
主题/领域:
说起穆斯林你会想到什么——是锱铢必较的恪守传统,还是歇斯底里的呼唤信仰?是“安拉胡阿克巴”,还是笑话里的“温和穆斯林”?有点政治不正确的说,不论大众有多了解穆斯林,在大众舆论的语境里穆斯林从来都很难代表什么褒义。 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国,这个上层建筑政策越保守,经济基础的思想就越自由的神奇土地;还好这个世界上还有美剧,还有着拍不完的主题来供我们观察了解那些离我们[email protected]:“不承认平等的文化,我们也就不承认其平等,不承认的自由的文化,我们也就不承认其自由。”同样是少数族裔,黑人有《黑豹》,有……太多了,黄种人有近期的美剧《战士》,有《疯狂的亚洲富豪》,而穆斯林好像从来没什么作为正面主角形象的影视作品面世。 于是,这样一部给大众对穆斯林“消除好奇,打消误解”的新剧虽然迟到,但还是没有缺席。 Hulu台的新剧《拉米》终于就是一部为数不多的——即使你愿不愿意都得承认——以穆斯林角色为主角的单镜头喜剧,带我们去了解主人公拉米,一个埃及裔住在新泽西的穆斯林废柴,如何在生活的不断考验中接受美国文化同穆斯林信仰的双重洗礼。
剧情/编剧:
当我们第一眼看到拉米时,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青年废柴:没有正经工作,要靠啃老过生活,甚至连女朋友都要死乞白赖要求父母安排相亲。 尽管他反戴鸭舌帽拒绝任何穆斯林传统服饰,尽管他在伊斯兰教堂礼拜都敷衍了事几乎渎神,尽管他对信仰的态度是“不合作不抵抗”——可是明眼人(也就是我们)眼里,穆斯林教条传统早就深入他的骨髓。他因为穆斯林出身而逃不出斋月,清规戒律的条条框框,为了叛逆传统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背叛内心,甚至在奇葩相亲时都要把信仰的心思自然而然摆在情欲之上。 于是拉米只好一边不停地去感受生活,在信仰传统与现代世界的分歧对撞中,不知所措地继续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 作为为数不多的穆斯林主题喜剧,诚然《拉米》的确为我们带来了不少崭新的视角,带领观众了穆斯林不一样的生活风貌。自编自导自演的拉米尤瑟福拿自己真实经历拼起来故事,再平和丧笑着把“人生何处不尴尬”娓娓道来,挺难不令观众感受信服。如果要把风格拿哪个剧来作类比,最好的例子肯定是同样自编自导自演的《路易不容易》。 不过这种展示最终还是没跳脱出对罕见事物猎奇的展示的范畴,“消除好奇,打消误解”也只是做到了前者。我们在跟随穆斯林家庭遇到一桩桩糟心事儿的时候,这些抓取的困惑往往很难只是代表穆斯林,甚至好多在我身边这样的亚裔文化家庭中也时有发生。“丧喜剧”的精华从来都不只是在于“丧”,而在于因何而“丧”的智慧光辉。说到底,拉米不是路易,我们总不能要求这个年轻人拿出老油条路易CK那么才华横溢的点子对吧。
演员/表演
而在配角端,最知名的演员就是饰演虔诚伊斯兰阿訇的莱斯纳克里,这个严肃毒舌的虔诚穆斯林就像是活的种族歧视,夸张幽默地演绎出一个你我心目中的穆斯林所有反面形象。当然莱斯也算是这个剧最大牌的演员了吧,虽然也几乎都是客串,他的简历上有《黑道家族》,《12勇士》,《生死之墙》……这些大家喜闻乐见的作品。
《拉米 第一季》影评(五):虽然每集只有30分钟,但信息量可能超越了大部分讲述宗教冲突的美剧
hulu家最近几年比较红的电影,莫过于带点儿人类社会科幻元素的《使女的故事》,和HBO宏大叙事背景,以及涵盖面广泛且高产的奶飞相比,hulu实在是一个做作不单纯的文艺电视台。今年年初的时候看了hulu家的《第二十二条军规》(影评传送门: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211785/ )加上《拉米》颠覆了对hulu那种沉闷压抑刻板的印象。
原来在追求深度的时候,并不一定要用沉闷压抑的方法来展示
诙谐轻松也可以把宗教冲突、文明冲突、身份认知,以及大部分人对穆斯林的刻板印象演出来。在这个剧集里面,宗教的条条框框,埃及的革命,近亲情愫,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世仇,都成为主线故事的佐料,用诙谐又充满矛盾的方法展现出来。
男主角拉米,”虽然我喜欢堂妹,我睡别人的老婆,我和犹太人做买卖,我也喜睡犹太姑娘“,“但我是个虔诚的穆斯林”,美国几乎格式化的年轻人生活以及人们对穆斯林的刻板印象这种严肃的主题和诙谐的生活现状成了这部剧最大的笑点,再配合某些亦真亦幻的pov场景,就让这部剧的逼格拔高了一大段。对标《第二十二条军》这种类型的作品,确实是“严肃的事儿不正经来讲”的hulu作风。
男主角经历了创业公司倒闭没有收入的状况,在不情愿下被妈妈安排到舅舅的地方和犹太人做生意,没钱没姑娘,美国loser和中国屌丝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差别;父母安排相亲,在后座上就被对方要求重口味的性行为;因为是穆斯林从小被孤立,只有残疾人同学作伴,还得开车送他去和未成年人发生不可描述的事情;和犹太拉比的女儿暧昧,却因为不肯服用迷幻药,想反悔来不及却只能看她去骑其他男人;意乱情迷和别人的老婆发生关系,却因为打算送她孩子一个指尖陀螺被踢下床;父亲被告知他的儿子拉米正在睡他的老婆,和拉米深谈,拉米听到在埃及的爷爷对父亲说的话,相信爷爷有对这些问题的终极答案,毅然前往埃及,历经千辛万苦之后见到爷爷,爷爷卒,
也许在阿甘这种简单的人眼中,生活是一盒巧克力,而在拉米的眼中,生活明显不是那么简单,需要他在宗教,家庭,生活,钱,姑娘面前做无数个选择,而让他做选择的先决条件”我是谁“他自己都不清楚,朋友不知道答案,父母明显也不知道答案,唯一一个也许知道答案的爷爷也在和他长谈之前去世。
最终拉米也没有搞清楚这个剧的终极问题,在拉米积极寻求答案的时候,他身边人则作出了“活在当下”的生活选择,让拉米对这些问题的追寻成为一种荒诞。信仰和环境,宗教和生活,种族的世仇,近亲爱情的火花,刻板印象和现实的强烈矛盾。在《拉米》当中可以说是淋漓尽致。
这无疑是一部打碎传统刻板印象的剧,不但是美国人眼中的”穆斯林“,更是美国人眼中的”埃及“,甚至还是埃及人眼中”美国人“的刻板印象。
世故圆滑又有着穆斯林大家长做派的舅舅,很难想象他见不得男人大女人甚至拔枪相向,并且说出“我们保护女人,并不是我们不相信女人,而是我们不相信男人”;拉米眼中极具英雄主义浪漫色彩的革命,在埃及人眼中则是丧失自由经历镇压甚至失去亲人的苦难; 传统的穆斯林母亲形象的妈妈做起了uber司机,还引发了自己法语口音带来的一段浪漫;拉米的妹妹尝试跨种族的性爱,却以失望告终;而拉米自己就更复杂,他既不是恪守传统的第一代移民穆斯林,也不是印象中滥交的美国年轻人,他一边恪守着教规戒律,另一边内心躁动不安屡屡在信仰和世俗双重道德观的边缘疯狂试探。
相信拉米最后在和堂妹接吻的时候,脑袋里一定还响着哲学的终极三问:
“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
尽管《拉米》是个欣赏门槛比较低的轻喜剧,但要完全体会这个剧的深刻,还是需要一些阅读成本的,推荐书单如下:
《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
《耶路撒冷三千年》
《耶路撒冷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