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麻菜籽》是一部由万仁执导,柯一正 / 陈秋燕 / 李淑苹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油麻菜籽》精选点评:
●真蛮好。日式影响下的台湾腔调,悠悠倒出一番家长里短人间味道。前后段判若两剧。哪里有混混的丈夫,只见纯正爱女隐忍做事养家的好丈夫;以及儿媳熬成婆的中年女人。人生的命运,真是如此
●我个人很喜欢,传统价值观中,所谓华夏女儿的坚韧表现的淋漓尽致
●大一性別課看的,女人要有自覺。and...不要加諸精神暴力給任何人!
●童年录像带记忆之一。印象深的是,阿雄穿着父亲那身被剪碎的西装,舞起剑来。看这部片子的时候我大约十一二岁,一同看了的还有《半生缘》。对于《半》,当时只知道黄磊。PS:谢谢阿随同学推荐的资源。
●今天听蔡琴的老歌的时候,有个朋友告诉我有个同名电影的。还真的就在土豆上找到了来看,然后就不知道为什么差点哭背过气去。如果能够重新选择,还有人会选择继续做女人吗?
●拍得非常仔细认真,陈秋燕演得很好,有层次,化妆、道具也做得精细,比较起来柯一正的表演一般,太木讷。父女关系的几个细节挺好。从一个家庭的变化,也带出台湾社会几十年的变迁。节奏稍慢。李淑桢、颜正国,是80年代初台湾电影中最常见的童星,非常灵动可爱的小演员。
●男一号竟然是庹宗华
●家族之苦,属于不能被批评的电影,但是母亲这个角色硬得看到伤肝。
●女孩童年所见她母亲的手被刺,那道伤口成为了她跳不出去的”枷锁“,长大了当她终于决定做自己的时候,真心为她高兴。
●如此坚强温婉的女孩,必然不会如油麻菜籽般飘散,看得甚为动情,诸多细节颇有泪点。四星半。
《油麻菜籽》观后感(一):求场景图片或动图
妈妈给女儿整理婚纱的那个场景想!要那张截图或动图,循环听着蔡琴唱着这首歌,满脑子都是那个场景!做过女儿、做过妻子、做过妈妈,从国内到国外,还是痴迷这部电影,这首歌!
想知道被抱个满怀是个怎样的感觉!中国的妈妈真能对已成年的孩子,那么自然地“抱个满怀”?不是不愿,是不会吧?!最真切的关怀就是:“想吃什么?”“缺钱么?”一旦闲下来,到很尴尬,不知道该说点儿什么、做些什么才好!历史决定了?传统决定了?
《油麻菜籽》观后感(二):感情族谱
女儿看着满地捡钱如接受施舍般的妈妈,与歉疚懦弱的爸爸对视的时候,女儿对妈妈从小时候的依赖爱慕转到了怜悯可怜,这是传说中的“孩子懂事了”,其实是多了一份理解,可是爱也不再单纯。女孩子多数是和妈妈脱不了干系,不管她是深爱她还是想着要摆脱她。可能是因为理解而深爱,也可能是因为理解而痛恨,千方百计地要“不像妈妈”,可是骨子里还是悬在一起。也许可以比喻成一种虐恋般的爱恨交织。女儿和爸爸有一个共同的小秘密,这在整体灰暗的小市民生活里有了人情味,在强势的妈妈淫威下,女儿和爸爸都是弱势脓包,很容易站在共线上。一种知识分子间的知己之情。。。妈妈这个女人的转变写得非常好啊,从怯生生的大家小姐,嫁错了人,硬生生给生活逼成了个市井悍妇。因为自己被男人弄得心灰意冷,也就对儿子有种崇拜,对女儿却是刻意冷淡,也要把女儿的心给弄冷,像是一种女子间的嫉妒似的。(这点很像金锁记里的七巧。)可你想想,爱不一定是刻骨的,恨却是,说到头母女关系真是复杂巧妙。
人物间的感情脉络清晰,都是典型,表现得又真实到位。唯一的缺点是这片子故事性太重,好似是苦情电视剧,不免让人误解。如小津的秋刀鱼,也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写父女,故事简单,淡淡道来,掀起波澜却是不小。
《油麻菜籽》观后感(三):不要成为风中的油麻菜籽
短评塞不下,简单标记个“长评”。
对我来讲,这样的家庭片由于过于相似和逼真,会比恐怖片还让我不寒而栗。
其实导演还是不太会拍,不过剧本好,整个家庭的发展线条很简明,以少女的成长为主视觉来看待这个家庭的变化,不过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妈妈这个角色,她是整部戏的重点。
母亲的转变始于婚后遭到感情的背叛,又被家庭的形式捆绑着无法抽身,逐渐失去对自己人生的控制。这个过程,首先她是一个受害者,但是正所谓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受害者更容易成为加害者。感情碎裂导致个性扭曲,性格变得愈发狂躁,由于无法把握现实,所以她在唯一触手可及的孩子身上施加了变态的控制欲,而受到重男轻女的观念影响,这个受苦的孩子主要就是她的女儿。
后来孩子长大了,她逐渐失去控制力,就开始各种歇斯底里:“我辛辛苦苦把她养大,她居然不听我的话,我死了算了。反正这个家没人在乎我。”但是,养大一个人当然不能成为发泄的借口,只懂埋怨的苦大仇深之人换不来家人的亲近是肯定的,可她就是不能换位思考,问问自己,大儿子一向溺爱受宠,长大做生意到处赔钱都没人真的怪他, 可是女儿兢兢业业,这么多年处处以家人为先,结果又换来了什么?然而,事实也不是单一的,她确实也关心女儿,只是,很多时候事实上看起来就是:她很关心你,因为她也只有你。
而在女儿小时候,她的确是更亲近妈妈的。因为爸爸从前是个坏人,出轨,家暴。但是在后期,爸爸又变成老好人的角色,变得平易近人,一心为家人着想,而且同有文艺细胞,所以女儿的沟通都是跟他进行的,剧本这么写,是爸爸占了便宜,而我不敢相信现实里会有这样的转变,即便有,我也知道,一个家庭的创伤如果是他当年亲手造成的,苦果就必须有他的一份,谁也不能说漂亮话来为自己狡辩和诉苦。而且,即便是情节进行到后期,他看似变得温柔体贴了,实际上,依我看他还是一个懦弱无比的人,往往以沉默应对事情,时刻当隐形人,一幅事不关己就最好的样子,有时他还会为了避免更多麻烦事出现而成为妈妈的帮凶开始对女儿进行各种无理的劝说,种种行径是让人瞧不起的。
唉,其实说那么多就是一句话,婚姻不和谐就应该及时离婚,不要害了下一代,而女人的命就不应该是油麻菜籽,不应该落到哪儿就是哪儿。逆来顺受从来不会给我们的故事带来好结局,而假使真的有命运一说,那也让我们尽量将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吧。
《油麻菜籽》观后感(四):谈谈这个存在于你我身边的传统家庭
毫无疑问,就年代来看,阿惠是一个处于旧时代传统女性与新时代独立女性之间的角色,母亲是名副其实的“油麻菜籽”命,在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听父命嫁给一个“老实”人,在漫长日子里随夫沉浮。而阿惠则有了自己事业并因为爱情选择了自己婚姻。
现在看这部胶片残影,大部分人都会因为粗糙的画面和缓慢的剧情而忽视这部电影本应该带来的细节感动,其实电影里描述的这样一个“传统”的家庭,正是我们父母辈的真实生活写照。
这里面的父亲、母亲在女儿阿惠的心中都有着两种矛盾的感受,父亲有着酗酒赌博、打骂母亲“坏”形象,但也有偷偷送阿惠洋娃娃的暖心举动,当“重男轻女”的母亲要阿惠辍学做女工时,父亲毅然反对,并攒钱支持阿惠读书,父亲出国工作后,与阿惠通过书信来沟通和互诉烦恼,跟母亲比较,父亲和阿惠像是一对互相支持和互相理解的朋友。而母亲呢,从小就把阿惠当成自己苦水“倾泻”对象,阿惠很小的时候就心甘情愿地帮母亲分担各种家务事,当哥哥在玩的时候,她在劈材擦地,当弟弟出身后,她就是弟弟的保姆,但母亲将自己对男人的不信任以及女人“油麻菜籽”命的抱怨强行灌输给阿惠,总是以一种“扭曲”价值观限制着阿惠,在赶走了阿惠的早恋对象后,剪掉了阿惠的头发,当成年后的阿惠再次遇到早恋对象后,母亲又“苦苦相逼”阻拦两人,但最终阿惠选择爱情决定了自己婚姻,阿惠表现了一种既传统又独立的女性形象。
再来说说父亲和母亲,前边提到的他们与阿惠之间的事情,可以感觉到他们是有着性格缺陷的人,一个家庭的磨合没有“谁对谁错”的事,只是属于父辈们的旧时代更容易将没有爱情,以为“合适”其实性格并不合适的两个人拉扯在一起,并且可能就“必须”这样一起过一辈子了。父亲喜欢画画,有着慢条斯理的性情,母亲欣赏不了这些所谓的“特质”,一味地埋怨父亲赚不了钱,年轻时还保有“小姐脾气”的母亲口无遮拦,肆意践踏着这个男人的尊严,时间一长,男人选择晚归买醉,酒后乱性作为发泄的事屡见不鲜,母亲用传统女性的观念“死死”操守着这个家,逃避家庭在外浪荡的男人也总归因为触碰了某个极限而到了不得不“重新来过”的时候,这个时候依然不和睦的父母被时间消磨得连吵架的精力都没有了,随着子女的成家立业,再到回首审视自己的时候,这样一辈子也就快过去了。
作为子女的我们,没有资格去评定他们的对与错,他们不完美,但他们都从自己的角度给予了你“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爱”,小时候的你会因为某件事的“对与错”埋怨自己的父母,但是随着你的年龄增长,你会感受到时间的不可逆性,宿命的复杂性,在历史的潮流面前,我们都是渺小的,他们的过去我们无法改变,而他们在时间里消磨的一切已经“造就”了现在的我们,我们应该对他们抱有敬畏之情。
《油麻菜籽》观后感(五):时代变迁中的美与痛
文/陈令孤
1982年,《光阴的故事》拉开了台湾新电影运动的序幕,紧接着第二年就迎来了创作高潮。这一年相继出现了陈坤厚执导的《小毕的故事》、万仁执导的《油麻菜籽》和侯孝贤执导的《风柜来的人》,都是新电影的代表作。
作为新电影主将的侯孝贤,也参与了前两部电影的编剧工作,并双双获奖。《小毕的故事》获得1983年的金马奖最佳剧本,《油麻菜籽》获得了1984年金马奖的最佳改编剧本。
这两部电影都涉及到儿童的成长,时间跨度大,往往由好几个演员扮演同一个角色。《小毕的故事》让钮承泽一炮成名,而他在国光艺校的学长庹宗华扮演了成年后的他。同时,庹宗华也在《油麻菜籽》中扮演了阿惠的男朋友沈明伟。钮承泽的同班同学张世、孙鹏也以配角出现在两部电影中。可见,国光艺校当时为台湾新电影贡献了不少人才。
《油麻菜籽》的原著作者是廖辉英,虽长相一般,但是当时著名的才女和财女,既能写作,又能经营商业,影片中的阿惠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经历,本身就有她自己的影子。这几年,廖辉英还经常上《康熙来了》节目,很接娱乐圈的地气,表现出睿智的风采。
影片的题目来自于闽南语的一种俗语,就是把女人的命运比喻成油麻菜籽,落在哪里,就在哪里成长。既隐喻着女人的苦难,也颂扬了女人的坚强。
柯一正是新电影时期著名的忧郁王子,高大疏朗,一表人才,但他在片中扮演的丈夫却喝酒出轨打女人,有着让人迷惑的混蛋行为,与他的气质不是很契合。后来,遭遇大祸之后的他,开始听从妻子的话,在陋室中作画、鼓励女儿上学、藏私房钱等行为,表现出一个儒雅男子的细腻温情,颇让人感动。
影片虽然讲述的是一个家庭的岁月变化,其实是表达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扮演秀琴的陈秋燕在前半段显得沉默无助,让人可怜,但是当她掌控家庭权力之后,其斤斤计较、重男轻女的言行却又可恨。陈秋燕很好地诠释了遭受苦难的家庭妇女的内心和面貌,她本来是影片故事的核心,但最后获得了金马奖的最佳女配角奖。
台湾新电影的作品大多以青年的成长为题材,在表现儿童的思想行为上很见功底,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如今张作骥的《暑假作业》,片中的孩子都非常天真可爱,让人无限怜惜。《油麻菜籽》中的阿惠小时候就很漂亮乖巧,长大后也没有变残,由气质清新脱俗的苏明明扮演。之后,苏明明就成为万仁的御用女主角,并在1996年嫁给他,淡出了演艺圈。
当时的台湾电影很重视配乐和主题曲,出现了不少经典之作。《油麻菜籽》的主题歌是由刚进入乐坛不久的李宗盛创作的,由蔡琴演唱,歌词很契合影片故事,曲调沧桑悠长,极富感染力。
新电影之新除了叙事的真实、语言的精练外,就在于他所营造的那种极富诗意的氛围,真正传承了中国美学的情景交融原则。《油麻菜籽》中,山上孤独矗立的日式房屋、芦苇掩映的小径、月下扶子归来的醉人、轻叩柴门的惆怅、海边的漫步等画面,都有一股透彻心扉的美感,尽管画面中的人处于暴躁痛苦中。
我们应该庆幸有这样一块净土,保持了我们的文化和美学。2015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