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就买单读后感摘抄

发布者:胡冬儿默 2021-11-12 21:15 来自: 文章吧

《喜欢就买单》是一本由闻珺里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页数:24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喜欢就买单》精选点评:

●感叹笔者对于人性的洞察和精准的分析,现实主义题材,绝不装腔作势。社会大变革造就的一代,福祸相依。

●为欲望买单 中老年人的生活真tm乱 读完感觉脏脏的 我还年轻 还是去谈我的理想了

●可能不是同个时代的人,完全无法理解这些情欲和现实。

●“买单”在书中的两层意思:1.付出代价2.Check out走人

●不是中产,理解不了他们做事的风格,除了乱搞没看出有什么焦虑,想表达的点在哪?

●「人是非常复杂的。人除了个人的资质,也是处境的产物,就是人不到某种境地,有时不知道自己的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的接受能力,也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或者是绝对不能忍受什么。人类处境在变化,人也在变化,对正在发生的事情保持敏锐,比得出结论更让我感兴趣。」

●除了两段混乱又不幸的感情关系,并没有读出来什么

●嗯,这书应该叫“荷尔蒙在燃烧”。作为处女座,完成的可以。作者文笔好,不愧4A的文案。前四十页很抓人,令我几乎以为是我今年读的最好的青年作家的小说。读到后来,发现文本太直线了。小说应该是曲线,起起落落。

●“即便开了换妻趴体,也不会让生活变得更容易”。年轻人应该多看看这些真正的爱情故事端正一下恋爱态度!

●故事流畅 却不是我预期的那么通透

《喜欢就买单》读后感(一):在优越感和自觉虚伪的矛盾中拉扯

文图 / 左叔

《喜欢就买单》对于我而言,是一本被推荐序吊足了胃口的书。

不知是何方神圣的曹寇,推荐序写得很“深刻”。

他分析了“中产阶层”这个群体身上自带的“悲剧色彩”,表面上可能会被视为“成功人士”“民间力量”“体面的代言人”,但真实状况并非想象得那么光鲜。

“他们有他们的苦,有他们的罪,他们自视为某种遗孤”。“这个国家稍有风吹草动,他们比拿不到钱的民工都缺乏安全感”。还有一些内容,我觉得审查机制如果再严一些,未必能过得了审。

关键吊胃口的部分是曹寇认为,以往读到的无非是“依托文学概念,阅读经验的胡编乱造、咬文嚼字,对这个大师那个大师的致敬之作,此外就是那些‘回忆性’写作,不厌其烦地陈述其美好或苦难的过去”。

言下之意,《喜欢就买单》是有别那些“花花草草”的作品。

奥美及WPP大中华区董事长T. B. Song的推荐序写得“悲情”。

他说,“我们这个行业经常自嘲,做不成导演或写不出小说就先来广告公司待一阵子。大概因为拍电影或写小说的理想时间未到”。

“毕竟我们的行业是要透过故事,以文字或影像去打动人心,改变行为,这与文学艺术有些接近,最大的差别在于目的和内在动力,是自设还是为商业目标服务。”

潜台词是,不是为“商业目标服务”的这本小说《喜欢就买单》,是情怀的寄托。这话说得太艺术,实在是对得起4A广告公司的招牌。

那么吊足胃口之后,这本书到底怎么样呢?

老实说,还行,是有“硬底子”的写作者,有“科班训练”的印迹,尤其是细节、情绪上的捕捉,是有独道的细腻感。在两性情感上的互动,写作者明显对书中“夏致”的内心世界多些偏爱,反而“中产阶层”的“李红卫”“雷帐”相对在“结构上”失重了一些。

书中会有左右情节走向的“天外飞仙”式的角色安排,比如就因为隔壁桌蹭了句话而缘起的“麦当娜”,后来居然介入“雷帐”“夏致”的恋情,还意外怀孕生下“小石头”,还有“加州不睡”也是推动情节的“意外”关键人物。

原先以为“李红卫”的婚姻危机是整本书的主轴,因为一开始的铺陈还挺足的,尤其是以“李红卫”为视角的“深圳”“北京”两地差异,其实是对婚姻内外情感的暗喻,结果却出人意外地把“落脚点”收在“雷帐”“夏致”“加州不睡”等人荒淫的“男女混合双打”上。

可能现实生活中,充满着无数的“意外”,然而在一个作品中,一旦“意外”过多,就显得“毛糙”,缺乏对整体文本的“驾驭感”,我觉得这个故事的走向常给我一种“失控”的感觉,这难道就是T. B. Song 所言的“理想时间未到”吗?

也许吧,但很多时机是要先试才知道我们与“理想时间”的距离。这个作品的价值并不在我所在意的这些细枝末节处,而在于写作者闻珺里其实已经剥到了着笔的这个社会阶层的“关键点”。

无论是叫他们“城市中高收入群体”,还是叫“中产阶层”,他们身上有种明确的拉扯,这种拉扯就是他们所在的这个阶层在“财富上”的优越感以及“自我审视后”的自觉虚伪之间的矛盾。闻珺里对这个东西,捕捉得很准确,处理得很动人。

2020.05.31 @ 苏州

《喜欢就买单》读后感(二):生活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很少读都市生活类的小说,因为离自己的生活太近了,很容易看出写得是否真实。写得太假自然看不进去,没有情感共鸣;写得太真实,又看着难受,仿佛生活中经历的那些不堪被放大了、剖开了展示在自己面前,让人不舒服。

最近读到一本描写都市生活的小说,叫《喜欢就买单》,是同类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本。书中讲述了几位中产人士的中年危机——或者说不能叫危机,叫困惑更合适一些。

我没有用“中产阶级”来概括书中的人物,因为不喜欢用“阶级”这个词来给人分类。作者在后记中也讨论了关于中产阶级的问题。我更愿意去思考书中人物所代表的时代意义,包括他们成长的时代,各自的生活,遇到的问题,解决(或逃避)问题的方法,对待生活的态度,形成这种态度的时代背景……而并非他们的阶级属性。

作者显然也是有这样的野心,但是作为处女作,作者很谨慎,没有费力去构建一个复杂的故事,包含众多人物和千丝万缕的人物关系,而是深入挖掘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和情感。书中人物不多,人物故事之间也是平行的,没有太多交集,而大量的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展示了作者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他对书中人物的行为多少有一些批判,可是又不否认,这些人的生活方式是所有奋斗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的目标。看起来似乎是在写“有钱人也有有钱人的烦恼”,事实上表达了一种“人生终究不过如此”的无奈和悲凉,带有某种宿命的意味。

书中的两位男主人公,李红卫和雷帐,出生在六十年代末,成长在八十年代,都经历了八十年代末的敏感词,然后在新世纪来到事业的黄金期,赚了钱,财务自由,有了家庭,开始考虑移民,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作者很好地把握住了下笔的分寸,对于他们的生活,不过度渲染,也没手下留情。

李红卫有家庭,有情人,有事业,而且他依恋家庭,各种关系处理得很好。他的故事,简直可以作为成功人士的模版。他的人生,似乎每一步都理所当然。然而李红卫的内心有着深深的不安。看过父亲年轻时写的日记,“逻辑的简单愚昧”让他见识了父辈在沉重的历史环境中的无奈和无助。而事业上对于妻子和岳父的依赖也让他时常不够自信。书中这样写他:

“……是个单纯有福之人,没被情欲捕获,妻贤子健,工作可靠,干干净净,李红卫由衷喜欢和信任这种人。但还有一种人,就是那些深知情欲的幽暗丰富,依然有进有退,有所节制,就更棒了。他认为自己是后一种人,或努力做到那样。”

他是个有分寸的人,也信赖有分寸的人。这种分寸源于他的不安全感。他认为自己的好生活是父亲的委屈带来的补偿,而补偿得来的,不能够用来挥霍。他的中年危机来自于对生活源头的迷惑,对自己拥有的一切的不真实感,他需要用极其精准的技巧来经营生活,避免失去一切。所以无论是对赵晶还是湘远,他都足够克制,不让自己陷进去。用他的话说,他对生活的追求“比爱情大”。即便移民后有种种的不适,不过是他暂时失去生活的控制力的表现,好在最后他挺过来了。

而对于雷帐,作者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他处理感情问题时候的心理。雷帐努力淡化自己对于欲望的臣服,淡化肉体忠诚的重要性,仿佛这是他们这群人应该具备的“优点”。他是这样想的,也这样要求自己的爱人。事实上,这是一种逃避。雷帐身上,非常典型地体现了中年男人处理问题的风格:怕麻烦。中年男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尤其是感情问题的时候,喜欢直指结果,息事宁人,不纠结于过程,更不牵扯情感。过程再狗血,再不堪,只要能顺利解决,就万事大吉。对于喜欢纠结于对错的女人缺乏耐心。这种风格往好里说,是生活的智慧;往坏里说,就是软弱。其中透着一种疲惫感,那是对生活筋疲力尽以后的疲惫感。雷帐有钱,于是认为这种事情就是钱的问题,是一个“事故”,既然是事故,就不是故意的,而且可以用钱解决。然而妻子夏致不愿意被纳入这样的群体,开放了身体以后,她本以为可以得到自由,结果她觉得“恶心”,并且在离开海边别墅的路上吐了出来。书中这一段的描写简直是华彩段落,读完了这段文字,我甚至可以感受到那种恶心,那种呼之欲出的呕吐感。作者对于人物心理的把握非常精准,以至于有了这样的阅读感受。

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西装革履的精致感,用来描写这个人群的故事再合适不过。而精致中隐隐透着一点不屑,作者表明了自己恰到好处的批判。我最惊喜的是,一本都市小说,又有感情故事,作者没有着力构建曲折的故事,或者秀品味,洒狗血,而是深入人物的思想深处,探寻人物内心的无奈和命运的无常,最后还有一点黑色幽默的意味。而人物的故事,又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带着他们成长环境的影子。这是以小见大,可能是作者野心的开端。作为处女作,实在难能可贵。

真正好的小说,就应该让人读着不太舒服。因为好的作品总是触及真相,真相总是让人不太舒服。近距离审视自己的生活,需要很大的勇气,世界上的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的少之又少,大多数人都是不满意,又无可奈何,所谓中年危机,不就是这种心理的集中体现?承认也好,不承认也罢,生活总要继续前进。书中的人物看似选择很多,很自由,那是被丰富的物质条件烘托后的选择,从本质上说,与你我并无太大区别。所以说,危机是普遍存在的,中产阶级什么的,倒不是很重要。

最后来看看本书的标题,中产们觉得生活就像商品,喜欢什么就买下来。结果呢?

《喜欢就买单》读后感(三):是地狱也是天堂,是中产阶级的加州旅馆——《喜欢就买单》书评

翻开书,《加州旅馆》的歌词映入眼帘,于是戴上耳机歪在床上,单曲循环着这首《加州旅馆》,像是在高速公路上油门一踩到底、一路狂奔,一口气读完了这本《喜欢就买单》。读罢,耳机里的音乐还没结束,于是便闭着眼,眼前便是荒漠是高速公路、是繁弦急管的狂欢和致幻,向着血红的夕阳,奔尽暗夜无边。 正如序言中提到的,书中描写的这一代人的青春时代在1990年前后,是思想活跃开放又充满着机遇的年代,是“在这个国家及时‘捞’了一笔的人”,他们的成长拥有着更好的物质条件和时代机遇,他们或凭借着家庭背景或凭借着扎实苦干的本领在时代的大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当下社会的中流砥柱,跻身于上流社会。然而,在光鲜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焦虑与空漠,手握财富的他们却找不到精神上的出路,车是有的,别墅是有的,家庭是有的,事业是有的,唯独看不清自己的价值,平衡不了自己的欲望, 像极了《加州旅馆》风靡美国的那个时代。“加州旅馆”便成为了一个具有极深的时代隐喻的词汇,它代表着美国70年代这一代的物质狂欢——即追逐物质享受和以金钱地位为标准的价值观,与这个焦虑时代的焦虑中产阶级的心态不谋而合,宛如时空对话。 在我看来,隐喻手法的应用成就了这本小说的丰富与深度,如果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文本中有很多深层的隐喻,稍不注意便会被忽略,而我读完后认为极为重要的首先是两本日记——李红卫父亲的日记本和麦当娜的日记本。 这两个笔记本一是以李红卫家庭为线索,另一个则是以雷帐家庭为线索;前者是父辈的写照,后者是新一代85后人的写照。所谓中产阶级,既是对他们的社会地位的定义,也是他们面临的困境——他们面临着父辈和新一代对他们的影响与冲击。 “李红卫父亲的日记”是旧时代的隐喻,甚至李红卫的名字,也带有着深深的历史隐喻(红卫兵),和李红卫一起度过学生时代同甘共苦的奇珍,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带有父辈对他们的性格和人生道路的影响,奇珍的领袖气质与大将风范,李红卫的务实苦干与隐忍中庸,无不是上个时代的家庭背景给他们打下的烙印。在李红卫眼中,父亲的日记里充斥着政治话语,大声疾呼着伟大光荣的理想,逻辑简单而又愚昧,他认为他的父亲无法想清”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问题,他认为“父亲的信息结构不够,只是在某种意志里打转,最后颓废到什么都不信了”,他认为他的母亲和父亲同样是幼稚的,一辈子下来依旧“不谙世事”。但是,他自己,虽然有着完满的家庭和事业,但却只有去北京见自己的“知己”时才会觉得轻松与开心,在生活中除了隐忍,让自己的生活显得体面,却是毫无任何希望与快乐可言的。他抽完了父亲去世前没能抽完的那根烟,却依旧是迷茫,找不到出路所在。 “麦当娜的日记”则是新时代的隐喻,在我看来麦当娜是书中最具有符号性的一个名字,也是一种符号性的时代精神。麦当娜对于他们这代“中产阶级”来讲无不造成了一种冲击,和成熟求稳事业有成的中产阶级一代相比,我们可以用“一无所有”来形容她,但她有自己想法、富有生命力与冒险精神,将自己的未来的主动权紧紧握在自己的手中,她的出场既是雷帐与夏致二人感情的巨大转折点,也是“中产阶级”与新浪潮新时代磨合、阵痛的隐喻。而成为了三人矛盾的集中点的麦当娜产下的孩子,而后成为了麦当娜与雷帐谈判的条件,成为了她美好前程的砝码。雷帐他们呢?一方面,这个孩子的意外产生,实则暗示着雷帐这一代人生命力的逐渐衰退,另一方面,反映出面对这样的难题,雷帐他们除了在矛盾中斡旋、见招拆招、继续用肉欲麻醉和解脱自己,别无出路。他们是这个社会负担最多的一代,也是最难做“减法”的一代,他们活力四射、敢闯敢拼的岁月早已成为历史,不久的将来,随时都有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与上下两代人的对比之中,中产阶级的焦虑与茫然可见一斑,像是在荒漠中驰往地平线的越野车,总是携带着狂欢落幕后的一丝悲壮的,是眼前画面闪过却听不见声响的暂时失聪,是慢动作后从黑白画面中刺破天际的尖叫,是无可奈何的叹息,是内心的歇斯底里。 而他们有没有出路呢?起码到目前为止是没有的。 他们的父辈和麦当娜其实或多或少是有所信仰的,唯独他们,内心是空缺是没有东西来填的,除了一头扎进事业、婚姻、社交,他们一无所有。他们唯一的“出路”(解压的方式),只有性爱,而这种性爱又是被剥离的,是“性”与“爱”分离的“性爱”,他们可以理直气壮地一边婚外情,玩换妻游戏,一边对自己的妻子说我爱你我要和你过一辈子。这一切荒谬的行为反映了他们心中“欲望”与“亲密”的对立,因为“稳定的关系天生就和情欲相对”,他们一方面渴望着婚姻家庭的稳定,一方面又着迷于情欲给他们带来的刺激与放松,久而久之,这成为了一种游戏,一种婚姻的“潜规则”,“她无意瞥到镜中的自己,脸色绯红欢快,既不像得知丈夫偷情后的压抑弃妇,也不像与人私通后的癫狂荡妇,反倒有欢快的表情,甚至有天真的笑容”。而这些“性爱”的副产品便是感情危机的涌现与自我道德价值的动荡,正如夏致在回家的路上回想起来他们“像几头畜生”“恶心得让我想吐”,后来选择了自我放逐…… 这让我想起了王小波,他的“黄金时代”,他写性,用性解构了重大议题,半带戏谑与超然,在他的笔下,性爱是那么美好与自然,像清风徐来,像渐入化境,而这个故事里,中产阶级们的性,满是惶恐不安与无可适从,没有什么美好的细节,只有事后处理不完的麻烦与新一轮的焦虑,正如染上的毒瘾,一晌贪欢,依旧逃离不了焦虑与痛苦。 他们一只脚落在天堂一只脚踩在地狱,他们随时为一切买单,找不回来时的路,他们依旧在这个社会的巨轮前一路向北。 作者生长在这个焦虑时代,却依旧能站在高点俯瞰这个时代的慌张、直面这个焦虑时代的异化,无疑是需要勇气的。我自己不是中产阶级的一代,但作为他们的子辈,却借助这本书,窥见了这个纷繁时代他们这代人的危机与茫然。而这正是我目前在苦苦求索的同一个话题——我们这代已然成长起来的90后,即将挑起社会大梁的这一代人,在父辈和新时代的启示下,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何,我们的价值与出路何在…… 林迟夏

《喜欢就买单》读后感(四):偷情和旅行,是中产阶级最热衷的两件事情

“偷情和旅行,是中产阶级最热衷的两件事情。”

全书几乎都在围绕这一句话展开,其实对于中国中产们来说,这两件事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逃避焦虑的生活。李红卫在深圳事业辉煌,身边有贤妻和一双儿女,但他只有离开家,去北京见红颜知己时才真正开心;另一位男主人公雷帐则长期有着混乱的性生活,快要结婚了还在未婚妻生病期间偷情。从书中可以看出这些并非是他们俩品行不端,抑或说这绝不仅仅是主人公的个人问题,而是因为中国的中产生活着实过的不那么舒坦。

中国的中产阶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群体,他们的青春迎头撞上了中国最波澜壮阔的二十年。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他们轻轻巧巧就攫取了令人艳羡的财富和地位。本来可以说是时势造英雄,可惜时代就像一条贪婪的巨蟒,慢慢吞噬了他们的信仰和灵魂。于是炽烈的爱情被搁在了校园旁的旧旅馆,勇绝的热血被融进了路边摊的冰啤酒。虚伪和油腻渐渐成了他们的标签,焦虑和不安就像每天清晨脱落的头发,缠绕不绝;反倒是欲望和躁动像枕边人的手臂,日渐丰腴。

关于中产的定义一直以来众说纷纭,除了收入以外,作者明显从精神境界和生活品味上也设置了门槛。小说中的主人公们大多是在七十年代出生,在八十年代成了那个时期凤毛麟角的大学生,经历了最自由开放的学生时代,在九十年代挣得了可观的财富,而故事的主线则发生在新世纪的头十年。他们在人前衣冠楚楚,坐拥几处房产,大快朵颐着各式美味,但整本书中这些“精英”们都没有爽朗的大笑过,焦虑的阴云总是笼罩在他们头顶,即使是性爱场景作者也写得冷漠而荒诞。这样的背景和人设使得全书充满了时代感,而作者闻珺里凭借其在广告行业浸淫多年的文字功底和人生阅历,稳稳驾驭了这一主题。尽管在谈及八九十年代的“黄金时代”作者并未着太多笔墨,但几处旧时光的描写都很有韵味。尤其是书中另一位男主“加州不睡”,本来前途光明,因为言论激进被“流放”出北京的大医院,但却在荒凉海边的小小宿舍里邂逅了老同学的艳蕊的造访,单刀直入的告白和单刀直入的性爱,这一段让人不禁联想到王小波笔下的陈清扬,作者把那些明艳的少女写的那么美好,才把最后的的结局衬托得如此苍凉。

遍观世界,中国的中产阶级似乎自成一派,对比于文学经典《革命之路》中所描绘的美国中产生活,中国人表现的更为焦虑。这源于美国的中产大多在童年就享受到了优渥的物质条件和良好的教育,他们也在美国梦和残酷现实中踟蹰纠结,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没有发生巨大变化。而中国的六七十年代物质匮乏,八十年代又经历了全面开放后西方文化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颠覆性地转变,不可避免地产生了更为严重的自我怀疑和焦虑。总的来说作者所展现的中国中产的焦虑来源于三个方面:首先是传统文化和新价值体系的割裂。书中李红卫发现妻子可以自立,并不那么依赖自己就觉得不舒服,非得挤兑几句来显示优越;雷帐认为自己出轨并非犯错,只不过是个”事故“,夫妻一起面对就好了。这其实都是荒唐的传统大男子主义在作祟。中国中产们对于旧时代是有执念的,这和他们在生活中秉行的现代教条本质上相悖。别看小说中那些男主角总是挥着高尔夫杆,喝着洋酒大谈西方哲学和艺术品投资,但真到了李红卫们移民泰晤士河边的时候,他们又浑身不自在,非得回北京胡同拿烤大腰子治治失眠和抑郁。

其二是中国人永远追求着生活越来越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人生阶段都要更进一步,人生平淡和走下坡路在现实中是不可以接受的。真正在中年激流勇退,去享受岁月静好的人寥寥可数。而在婚姻上,受过高等教育的中产往往更不安分,书中说他们对于发妻是一种“总结性爱情”,意思就是虽然在柴米油盐中早已消磨了热情,虽然可以同时对红颜知己海誓山盟,但是临了总结人生时,还是会觉得自己是最爱妻子的。他们也许并不多么喜欢偷情的对象,只不过是追求萍水相逢的刺激、性本能和掌控欲。这也是人群畸形的体现的。

最后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大多数情节发生在”非典‘和北京奥运前夕,那时候整个社会都是躁动不安的,人们一方面对于新时代兴致勃勃,一方面又对未来抱有怀疑和恐慌。同时,新世纪以来人们对于金钱和欲望的渴求明显加深了。从前大家都穷,可改革开放后一大批人先富起来了,人们才发现金钱能给人带来巨大的鸿沟。而随着科技的发展,金钱甚至能延缓死亡。以色列作家尤瓦尔赫拉利在代表作《未来简史》中就提到,通过仿生技术未来某些人甚至能无限延缓生命,一部分“智人”将会成为“智神”,成为新的阶级,而只有更多的金钱才能实现这些。未来人们对于财富的追求势必更加疯狂,中产阶级会越来越难“小富即安”。再加上下一代的寄托,中产们会越来越焦虑。

到最后这些饱经沧桑的人们或是对现实妥协,或是因为恶心而飘然而去。结尾女主人公夏致在经历“换妻play”后断然离开时的描写,颇有些像《挪威的森林》的结尾。雷帐和渡边一样,没有追回曾经的爱,也没有珍惜眼前的人,到头来落得一场空。

“手包里的电话一直在响,是雷帐打来的,还有短信,上面写着:你说的对,我们吃了恶心的东西,不能消化的东西,但天没有塌下来。你先回到车上来,回到安全的地方。快涨潮了,天也快黑了,我在原地等你。

原地在哪儿?

夏致觉得找不回去了,当然可以打电话问,但她不想打,只想千年万年地躺在沙滩上。”

——《喜欢就买单》

“我给绿子打电话,告诉她:自己无论如何都想和她说话,有满肚子话要说,有满肚子非说不可得话。整个世界上除了她别无他求。相见她想同她说话,两人一切从头开始。 绿子在电话的另一头久久默然不语,如同全世界的细雨落在全世界所有的草坪上一般的沉默在持续。这时间里,我一直合着双眼,把额头顶在电话亭玻璃上。良久,绿子用沉静的声音开口道:‘你现在在哪里?’ 我现在在哪里?”

——《挪威的森林》

不知是可悲还是可笑,中国的中产们在焦虑中度过了几十年,奋斗半生,终于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可到头来,却连自己从哪里出发,现在在哪也忘了。

《喜欢就买单》读后感(五):说甜也甜 说痛也是真痛

“每次我刚找到生命的意义,他们就把意思改了。”——莱茵霍尔德·尼布尔

刚看到这个句子我就笑出了声。但是随后还是沉默了。

我才刚刚活了二十年,自然是不敢说对“生命的意义”有什么理解,尚处在对“意义”的探索和追逐中。所以就看书,看电视剧,看电影,看别人是怎么追逐的。在这些被艺术化了的作品里,有人追得让人赞叹,有人追得让人唏嘘。后来我遇到《喜欢就买单》,又感觉:奥!原来还有个追法,叫做“不追”。

看这本书之前,我对“中产阶级”这个概念有耳闻,听过一些解读,也有自己的一些理解。总的来说,我以为这个群体享受的是甜蜜的痛苦——收入可观、精英家庭、物质精神生活双丰,虽说不可避免地焦虑着,却存着一份阶级的优越感和骄傲感。

可读了书,发现我的认知和小说的描绘有太大的偏差。我没有近距离接触和观察过中产阶级们,对小说的描绘几分真实几分虚构,几分得当几分偏差很难有明确的判断,但是不得不说,作者鲜活的笔触让我越读越愿意相信:这就是现实中的“中产阶级”。

李红卫和雷帐是小说的两个男主角,一个温和派、一个狂野派。

李红卫一路顺风顺水,念书、考上重点大学、与共同奋斗的恋人结婚、二人一起开创事业。在李红卫的人生棋盘上,长江是划分两界的线:北京的童年居所是他找回自信、复归沉静、暗动和掩藏激情的地方,是他有归属感,有掌控感,偶尔在红颜知己陪伴下焕然自新的宝居;广州的住处是他“投奔”妻子奇珍后建立的家庭,是他必须承担责任、避无可避、反复权衡现实利益和曾经梦想的地方,是他生活在妻子话语权软性的笼罩下、平静顺受却不堪忍受的地方。

李红卫是显然的温和,少年时看到父亲沉溺于文革余病,在日记中反复检讨自查,试图找出合理的理论依据,他就觉得父亲根本没弄明白,直到伴着一缕烟溘然长逝,也都是稀里糊涂。他不同,他少年接触西方的书籍,自由的思想让他打开了新的窗。他的理性始终在手里握着,不破表面的规、不逾表面的矩,自认游刃有余。但实际上,他胸腹中的闷堵,早在目睹父亲悄然死去那一刻起,就开始郁积了。

在和妻子奇珍扭曲的关系结构中,这种郁积成倍地增长。靠着妻子父辈家庭的关系,他得以从一个高起点收割时代红利,但这也意味着他在事业上不得不次位屈从于妻子。奇珍很聪明啊,她一直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出于补偿心理,奇珍在家庭中几乎是表演般地恪守着对丈夫的维护和推崇,“听你的”、“你说什么就是什么”,让李红卫日渐麻木。几乎同样出于补偿心理,李红卫在孩子面前总是对奇珍有些冷嘲热讽,看起来像老夫老妻的互损,实际上是李红卫竭力给自己找补的方式。没错,李红卫补偿的还是自己。

每年几次“北巡”,回到北京故居的李红卫才得空思考自己。年轻时一心想做个有为青年,用自己的知识投身国家建设,后来热情被磨掉,机器人开发的事情一再被搁置,到底前路在哪里?就像作者所说,他们这群人看不得生活停滞不前,只要生活总体是往前走的,就还有意义。在国内找不到出路,李红卫终于认真考虑起奇珍移居美国的提议。可是直到后来真的定居美国,李红卫又获得了多少新生的感觉?没有。他轻看了“根”对一个中国人的牵绊,也把奋斗想得太简单。

虽然两人是好哥们儿,雷帐却很不同,显然是狂野派。他是那种从青年时就靠自己摸爬滚打一路过来的,性子里有股倔、不认栽,懂得爆发也懂得隐藏,温情软语从不用打草稿,放荡不羁自我至上,果断和缠绵都让小姑娘神魂颠倒的男人。虽然有时并不愿意承认,但不得不说,女人大部分时候都希望有一个可以仰赖、偶尔仰望的人。性格泼直的“花木兰”、沉静细腻的夏致、麦当娜、艳蕊,纵使沉陷的程度不同,但是都没逃脱雷帐的爪牙。

如果说李红卫试图在无波死水中找刺激,那雷帐就是想在浪花迭起里找平静。

比起李红卫一直引以为傲的游刃有余,雷帐在情感关系中的越界竟显得直率且诚恳。被发现与麦当娜偷情,雷帐软语求情不过几句,就受不了夏致的“纠缠不放”、“不解决问题”、“不体谅他”,结果骂声比夏致还高。可以,这很雷帐。加州不睡的意外介入,竟让夏致对雷帐的奇妙思路有些感同身受了:性是性,爱是爱,不捆绑苛求,就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于是,在雷帐和艳蕊、夏致和加州不睡的混乱关系中,二人开始敞开心扉,互诉越轨经历,相互理解,感觉和彼此的关系到达了“灵魂”的层面。

他们纷纷在“自由”中迷失了。夏致在回想她和雷帐在加州不睡家里的诡谲行为,终于产生了从心理到生理的抵触。她逃走了。雷帐这个人,对再诡异的行为都能给自己找到合理的解释,再待下去,夏致害怕自己会变成这样的“大解释家”,拥有超级无敌旋风变态的适应能力。

至于女性角色,除夏致外,其他女子几乎都可以说是寥寥几笔,但是各有各的生动。

湘远,是一个理想化的角色。她做减法,断舍离,不建立确定关系,不作出确定承诺,孑然一身,佛得很,是女性角色里唯一具备男性气质的。可是很难啊,活成湘远这样。于是我每一看到湘远出场,就无比怀疑,湘远表面的云淡风轻,不过分沉迷,在她内心深处,究竟落实了几分?

赵晶,作者没有给她正面描写,这个始终没有露面的女人,究竟是怎么样的?在奇珍、湘远、赵晶这三人中,赵晶竟是李红卫唯一确认动了感情、魂牵梦萦的,这该是个怎样的女人?当然,按照李红卫的秉性,他因为赵晶主动躲离他,让他失去控制和征服感才日思夜想也不是没可能。

雷帐这边,花木兰打头阵,但只是闲闲一笔,多半是对夏致的铺垫和引子。夏致,天真美好,但容易迷失自我。她过分依赖于和雷帐的关系,原生家庭的不足让她极力从雷帐身上自我弥补,但不幸被雷帐带跑了路。

麦当娜,85后,和全书主要人物是两个时代的人。青葱和现实残忍地撕裂在她身上。打游戏、写日记,明明还是青春期末期的少女,烂漫而不谙世事。但又偏偏“思路清晰”,用意外怀孕的孩子和雷帐夫妻做交易,换来自己的“美国梦”,现实得让人哑口无言。

艳蕊,在和加州不睡的故事里,她大胆果断,主动热情,和加州不睡一同遵循他们达成共识的性爱自由观,胸怀大得仿佛能容纳一切。最让我惊讶的是,加州不睡自杀后,她反应极为强烈,一下子从一个活力充沛的女人枯萎下去,仿佛加州不睡的死吸走了她所有的精气。虽然这么说可能有些苛刻残忍,但是,我直觉地以为,对艳蕊来说,没什么能让她觉得难以接受,没什么能打动她生活的热情,即便是加州不睡的死。

把这些单个角色放在一起,就能看出来些他们性情中的共性:

欲望是欲望,心动是心动,不要混为一谈:

李红卫、雷帐和湘远这些人都认为,“心动带来危险”,致力于让自己处在安全区、和对象物保持安全距离,保持游刃有余,并骄傲而满足于自己的游刃有余。

欲望是欲望,心动是心动,欲望来了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但是一动了心,紧接着就是无穷无尽的“麻烦”和“危险”,这对于这些“看破了”的中年人来说,是不值得尝试的。当然,这更多是男人们的视角。所以李红卫欣赏湘远,“从不强求、从不沉溺”,所以雷帐喜欢一开始“温顺”的夏致,用她来代替热烈的辛思雅。

“身动带来麻烦,心动带来危险。”李红卫唱了两句,俩人都笑了,高工一定以为李红卫跟自己一样。

面对生活抛出的跌宕,书里的男人们显然适应心理更强,说是适应,倒不如说是得过且过。雷帐与麦当娜的事被发现,在夏致剧烈的反应下,他迅速冷下来,要求夏致和他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吵闹。还能怎样?事情都出了,只要用心解决,一定过得去。只要过得去,就没什么大不了。

李红卫想到一句话:中年人嘛,即使纠结、难过、伤感、遗憾,但事情还得那样做。

相比之下,女人更有改变现状的动力和热情。或者说,更容易达到绝望的临界值,然后从绝望中尝试复活。夏致虽一度陷入所谓灵魂自由的荒谬观念中,但也不断地审视着自己,最后,也果断结束了这种混乱。雷帐以为他把夏致的性情彻底驯化了,但他那种不辩是非不理黑白的顺应,没能使夏致成功被同化。

一切来得容易,好像自然而然就有了积累:

回想书中这几对人物,生在六七十年代,长在八九十年代,中年又一脚迈进二十一新世纪,这剧烈变化着的几十年,他们一样都没错过。刚一开篇,他们就是小有富足的,获得他们拥有的一切,都没让他们费太大的功夫。新中国边改革边开放,经济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命题,新的市场蓬勃发育,机遇遍地发芽,新时代红利加上老一辈的积累,让他们坐着顺风车就到了“中产”的水平。

也许他们也曾抱有过梦想,但还是被安逸的现实带得顺了拐。李红卫放弃了机器人的研发,一遍遍在北京故居思考人生价值无果,在没能为国家做贡献的自叹中搬到美国,青年的志,早就变成了泡沫。自己究竟有什么价值?他以为他和钻牛角尖的父亲大不相同,但是到底有多不同呢?

“那我自己呢?我为何而来呢?只是承前启后?”(李红卫)

“你?可以玩儿豪车、投资电影玩儿艺术、玩儿小明星呀。”湘远打趣道。

要不,你爱上一个流氓;要不,你自己就是个流氓:

雷帐也好,李红卫也好,不管皮囊如何,内在都是良好的自我认知和混乱不堪的逻辑的综合体。一心想同化别人,但其实最容易被身边的人同化。李红卫公司员工聚会,基本所有人都出去***。偷情,在那个年代,他们这群人中的大多数都在做的一件事,别人都做我不做很丢人,所以李红卫不去当然不是他不需要,而是他自觉有更“高雅”的途径。

以雷帐为首的其他人也有流氓逻辑。他一度觉得自己很清醒,和辛思雅的结束给他带来人生真正走上坡路的“新生活”;遇到夏致,以为可以和合适的人过平静稳定的生活;夏致生病,他迅速从可能的坏结果中建立信心,自喜“从没有被生活驯服过”。但是当他和麦当娜把他的婚姻关系搞得一团糟,夏致几次崩溃最后逃离他,剩他愣在原地,他才意识到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把生活搞得一团糟了。

……他(雷帐)时常觉得这就是吸引异性的内在生命力。跟那些把精力扑在事业上疯狂赚钱的人一样,不过是通过不同方式保持着雄性动物的野性,貌似生活着,但又没被生活真正驯服。

乱到最后,拖到最后,总有人实在感觉累了。夏致走了,加州自杀了。说到底,也还只有加州有勇气结束停止这一切,结束混乱,结束碌碌无为。照雷帐的韧性,也只是“没有死的决心,却有活下去的惯性”。

加州不睡自杀前给艳蕊留下的信中写道:

但是,我感觉在过别人的人生。如保尔·柯察金文中:为碌碌无为而羞耻。

也许是全球化和开放给他们带来了太多新的、自由的风,一股脑吹得昏了头。在中外古新不同思想的对冲下,脑子大开大合,凡是一时半会儿消化不了的,就照单全收。这便产生了这些“混账道理”和“流氓逻辑”。

这是北京的丰富包容,也是北京的苍凉冷酷。全球化真***是个大怪胎,但应运而生,并且茁壮成长了。

实验型关系和总结性爱情:

抵挡不住诱惑,实在想试试看,那就试试看。书中的人物都擅长建立实验型关系。大家相处都是在做实验,行不行,试试才知道。行最好,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

总结下来,他依然是爱奇珍的,这就叫总结性爱情,或者盖棺定论式爱情吧。

李红卫把对奇珍的感情称为“总结性爱情”,总的来说,他还是爱奇珍的。一两个红颜知己不过是他休息的小岛,奇珍才是他偎靠的陆地。对奇珍好的时候他就感觉很踏实,因为奇珍代表着正当关系,是道德标尺所在。

李红卫突然打电话给奇珍“表白”那段让我很想笑,太生动了。我小时候自己偷着做饭烧了锅底,或者打碎了口服液的玻璃瓶,就特别忐忑,妈妈一回家,我就又是拿拖鞋又是倒水的,殷切得很。

突然而至的表白,多半经不起推敲。

“Second life”到底在何处?

这就是我开篇引用的那句话,每当我觉得找到了意义,意义就又变了。这些中产阶级人到中年,以为就要平稳进入富足的下半生了,谁知时代和国家反而越来越快地变化起来,思想、观念,甚至是价值标准一天一个新模样。他们慌了神,不行啊,人人都在奋斗,我怎么能让生活前前后后过成一个样?于是开始各求金方:李红卫搞投资、看佛学、国学、放弃机器人研发去美国定居;湘远恪守忍道,拒绝诱惑,一心在茶;雷帐不明不白得了一个儿子,赔了钱又赔了夫人,又回到了流水般换姑娘的生活,注重起了养生和健身。

我们啊,真是热气腾腾,每个人都无法停在原处,也不甘于停在原处。

但是再看结局,没有谁真的找到了第二人生,反倒是夏致,终于开始搭建自己的生活,颇为清爽。

多半,还是走着走着,就又回到了原点。

通读下来,阅读体验很好。作者熟练运用剪裁的妙处,详略有序,情节紧凑,特别抓人眼球。我自认是十分没有阅读定力的人,读书要在很安静的环境才行,否则很难看得进去。所以我自己对“可读性”有一个界定,具有强可读性的书,是那种我在很嘈杂的环境下依然能读得下去,或者说,即便嘈杂也依然渴求继续读下去的书。《喜欢就买单》便是这样的书。

另外,不得不吹一波作者用词用语的精到。我喜欢在读到感同身受或者大赞“妙啊”的部分做批注,读完再看,书已经被批注得黑黑红红了。作者擅长营造画面,擅长铺设生动的细节,有时直白得让人大呼爽快,有时也用一些隐晦的指代博得读者的会心领悟。作者总能用寥寥几笔戳到点子上,不多不少,读起来太舒服。

聊借几处批注来印证:

在北京,在所谓有些格调的餐厅,经常看到一拨拨的女人们吃喝玩乐;而在街边亲民的小馆子里,又常看到几个男人喝酒划拳,间或在男人中,有个风韵犹存叼着烟的大姐,说,兄弟,我跟你说,我一直把你当个兄弟。

(这个可以说是很生动了。)

“我也同意,我支持女权,享受男权。”雷帐坏笑。

(寥寥几字,雷帐直白却不忘讨巧的大男子主义跃然。)

比有钱英俊更可怕的,是男人的嘴甜服软,湘远感叹。

(这很可怕,男人的服软常给女人营造一种“我们很平等”的假象吧?但在如今妻子话语权提升的家庭结构里,这个服软可能又有了别的意味。)

于是,他学会生活在短暂的时间概念里,一年、两年?不能再预想或回想更多了,他只想对滚滚而来的生活行使接受或拒绝的处理动作,准则是趋利避害,并且尽量让自己不陷入脆弱的情绪中。

(这就是精准的语言。)

人啊,真是复杂的动物,不到某种境地不知道自己的接受程度。谁也别大话说绝对能做到什么,或绝对不能忍受什么。

(小时候会说喜欢什么就一直喜欢,和谁闹别扭就说绝对不再理谁,真的要越成长越发现“绝对”的不靠谱。)

人生总是在继续,不想继续地继续,扑面而来地继续,没完没了,无法一劳永逸,也无法截断,除非死亡到来。

(这个“扑面而来”真是用得结结实实。)

为什么说他们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实际上是种“不追”呢?因为在那快速变化的几十年里,少有人能成为弄潮儿,大部分人如他们,都只能在勉力保证小船不翻的情况下顺流而动。他们多半追不动,也实在没有方向。

但是即便“不追”,他们也仍旧被赋予了一些意义,这让他们能够胜任承前启后的角色,比前辈更上一层楼的同时为后代铺设了高起点。悲壮,但也不可或缺。

之前看来,他们享受的是甜蜜的痛苦。现在看来,原来甜蜜是甜蜜,痛苦是痛苦,谁也缓解不了谁,谁也不能让谁彻底绝望。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