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2202》的读后感大全

发布者:良驹独步 2022-4-15 05:22

《读库2202》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2202》读后感(一):速读之《读库》2022

2022年4月11日到4月13日,读完《读库》2022。总体看来,我个人最喜欢的还是第一篇《素锦的香港往事》,其次是《中国诗的“哥德巴赫猜想”》。

《素锦的香港往事》:

P.15 我感觉在香港这地方,做人只要随机应变,还是能找到一口饭吃。

P.20 ……即有钱人的钱都不是白来的,也不是白花的。……大富靠命运,小富靠勤俭,虽则不能大富,也当致力于小康。

P.24 ……惜衣有衣穿,惜钱有钱用,这并不是什么资产阶级的思想,而是做人之道。……“衣着整洁,一无贫态,此也是香港的哲学。”

P.32 ……“简单的生活与智识是不可脱离的,有智识,即使过最简单的生活也是有技巧的,……”

《读库2202》读后感(二):家书抵万金,读《素锦》有感

最近读了《素锦的香港往事》,作者业余时间热衷收藏民间书信,一次偶然机会在上海文庙,以900元购得一沓装订好的书信,共计326封,这三百多封书信从1956到1976年,时间跨度二十年,作者将这些书信整理摘录成文,让我们得以窥见拼凑出一个真实的人在那个时代的喜怒哀乐、所思所感。

素锦出生于百年前,是一名三个孩子的母亲,为了全家的生计,只身一人从上海前往香港,向孩子的父亲讨要生计,本想个月就回来,没成想竟一去不回,留在了香港。这不是一个母亲抛家弃子的故事,因为从书信中你能感受到素锦作为一名母亲,对家人和孩子的感情及责任。也许他们久未见面,但通过书信,他们的情感未曾断连,主人公在香港漂泊节衣缩食,每月定期往回寄钱寄物。

读完后有些许震撼,一种来自于“真实”的震撼,一种来自于“偶然”的震撼。区别于名人传记,他们总是功成名就般的高高在上,让人崇敬向往却又不易可及。而素锦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普通到100年后就会被人遗忘。素锦作为那个时代底层的普通人,如果没有这些书信记录,如果没有爱好收藏书信作者偶然淘得,应该是没有人会为她撰写属于她的故事,就像宇宙中的尘埃般消失殆尽。所有的一切是那么的偶然性,直至我读完并写下一段文字作为记录。这是书信故事之外的故事,也是一种神奇延续。

家信作为一种私密的内容形式,本就是写给人生中的那么几个亲近的人,父母、孩子、丈夫、妻子、兄弟姐妹,所以素锦和亲人们的信件中,是亲人之间的那种真实,是可以跟家人袒露的心声。而人物传记,基本上人物传记是他人所写,二手的信息,无论是主人公口述,还是作者搜集信息资料,难免会有自我修饰的成分,或为包装自己,或为书籍的畅销,亦会受作者的主观影响。

关于过去的历史,我们有太多的渠道可以获取太多的宏观叙述的记录,这些书信背后是一个真实社会背景,那个时代的香港的环境、人们所经历的大事件,比如大陆逃港、金融危机、通货膨胀、股灾等,都在影响当时每个人,也影响着之后的历史发展。当我们在书本和互联网上查阅这段历史时,我们不会有亲近感,他们被归纳为一个群体,而不是一个人,但每个时代又是由一个个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是个体,他们的所思所想如何,你不得而知。在时代的洪流中,我们能看到这洪流,又看不清这洪流。

上学时候,有首杜甫的诗叫《春望》,其中有一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描写的是,安史之乱后战火不断,人们迫切期盼家人的消息。我成长于数字信息化爆炸的时代,从公用电话,BB机、大哥大、移动电话、QQ微信,信息效率极大的提升的同时,信息也在愈发碎片化。“家书”不属于我的年代,我对它的认知是模糊的概念,而《素锦》让我感受到,“家书”背后的那一份期盼的情感,通过书信被连接。作为互联网人,我们一直在追求信息的价值,而对过去的人们来说,“家书”才是信息最大的价值。毕竟,没有什么比知道“家人一切安好”更有价值的信息了。

《读库2202》读后感(三):一个时代的注脚

《读库》作者里的夫妻档,以张冲波与骆淑景为代表。

《读库1703》里,因缘际会,二人同框,分别发表《大舅回乡》与《盲流》。后者是骆淑景记录整理的其父骆武英的口述史。此后她又有《木匠》成文,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此文先后与《读库1904》《读库2002》擦肩而过,恰似骆老先生多灾多难的一生。

《读库2202》里,骆淑景将目光转向自己的青春往事。阅毕《中师二班》,我又参阅其《第84封情书》一书。可以看出,此书多篇与新作所写时段相同,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对阅历的挖掘更见深度。

在《关注父亲》一文里,骆淑景写道:“年轻时,我们忙,忙着追求理想,追求爱情,追求许多虚无缥缈的东西,好像我们自己的事多么重要,从来没有时间去关注一下父亲。如今当我们进入人生的壮年,懂得回过头总结人生的时候,才忽然发现父亲就站在那个角落里,时刻关注着我们。面对年迈的父亲,我忽然产生了一种‘抢救历史’的紧迫感。父亲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幸存者,如果父亲过世,那么多的故事将永远被尘封。我想,是应该抽出时间多陪陪父亲了,听他讲过去年代发生的故事,讲时势兴衰、人生感悟,和父亲交流一下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就像小时候那样。它让父亲得到快乐,也使我们浮躁的心灵得以净化。”

骆淑景说,她从四十五岁开始关注父母,采写口述实录的同时,也拍照录像,其间自然有张冲波的付出。其父于2021年去世,享年九十岁;其母于2012年去世,享年八十六岁。那些抢救成果,此时更凸显其意义。

其实不仅父辈,我们各自的人生也值得开掘。就像《读库2202》里的《素锦的香港往事》与《中师二班》,以家书或日记为基础,呈现两位不同地域的女性及其所处的社会与生活,各美其美。周素锦属于幸存者偏差,有缘遇到有心人刘涛,才从一堆故纸里“复活”;而骆淑景可谓当事人适格,拥有自觉意识,经由记忆与文本得以“重生”。

从其文与其书可知,骆淑景当年曾与张冲波通信。我判断这对六零后恋人的情书有出版价值,因为在谈情说爱之外,也有对文艺作品的讨论,堪称一个时代的注脚。询问得知,他们的往来信件保存完好,且已录入,合计二十二万字左右。我请来他们交往初期的书信,打开文档,1980年代的气息扑面而来……

转引《读库2202》几段话:

《读库2202》读后感(四):【素锦往事】上海香港的人世间

新一期的读库《素锦的香港往事》很独特,我个人之前还没有看过这样的文章,很受震撼。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刘涛,他业余时间喜欢收藏民间书信,8年前,他在上海旧书摊上花了900块钱买了厚厚一沓旧书信,《素锦的香港往事》就从这旧书信里缓缓展开的一名女子在香港谋生的故事。

作者这段话写的真好:

“ 我知道她的名字,见过她的字迹,却不清楚她的模样;我了解她的人生,洞悉她的脾气,却不知晓她的结局。 她是一百年前出生的人,我有缘和她偶然相遇,那时的她,已然栖身于一堆故纸里,那是一些旧信,跨度长达二十年。她是那位写信的人。 在一摞摞的家信中,拿起第一封展开,我从此跌进了一个女人艰难、隐忍、无奈的人生里去。”

我是先听的app上的朗读音频,当时我正在做饭,男女声交织,语调平缓,娓娓道来。

这段故事发生在1956到1976年,时间跨度二十年。

这个时期与前段时间热播的《人世间》一致,只不过是一个讲东北,一个讲香港。

书信里都是记录的平常的小事,也穿插了大时代背景的波荡,给我的感觉就像是纸质版的《人世间》。

书里很多真实的、小人物的视角与思考,很多柴米油盐、服饰花边的小细节。

很琐碎,但因为细节,显得格外真实,不少地方,很触动人心。

素锦是个假名,是作者为了保护隐私而起的。

素锦家里穷,为了谋生计,在上海当了舞女,养活弟弟妹妹和一家。

后来栖身于一个大她18岁的港商做了外室,生了三个孩子。

港商回去之后,寄的钱越来越少,她得知港商要去美国,赶紧去香港拦截,想要一个说法。

本想半个月就回来,但没想到一去香港就是二三十年。

自己的孩子也留给了妹妹妹夫抚养,虽然没有和子女在一起,

但她无比节俭,辛辛苦苦挣钱攒钱寄回上海。

妹妹也很善良明理,两姐妹文笔都不错。

最打动我的是:两个姐妹在生活很苦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对生活、对美好、对“体面”的追求。

条件有限,但素锦有自己的扮美办法,衣服颜色多选黑色、素色系,以浅灰、深蓝、咖啡等基本色为主,就不容易显得过时……有了自己的穿衣秘籍,不管什么年代,素锦永远都能保证自己体体面面出门,“我每逢出街的时候,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是个有钱人。”1964年,她认识了一个万太太,很有钱,一个月开销足有两千块,但万太太和自己孩子总是穿的敝旧。

1974年6月,她花99元买了个各式各样的花边寄回上海,还喜欢寄玫瑰花、热带鱼等各种图案的立体画片。

最精彩的是妹妹写大女儿结婚那段,不知道是不是受到了张爱玲在那个城市和时代的影响,写的非常详细,无比生动。

辛苦谋生的故事,最后其实并没有非常清晰的结局。

素锦和孩子们分隔半辈子,孩子们和她不亲近。

最后孩子们都已经自己工作挣钱了,素锦依旧非常节省,自己过得很苦,依旧要坚持省下钱来给孩子们。

这算是她对孩子们未曾养育的愧疚心,看的我很唏嘘。

之前信息少、交流渠道少,互相惦念的情谊被清晰的记录在了故纸上。

现在信息渠道多,个人可以通过很多方式了解故乡,因为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也没有什么可以这么写信与托付的兄妹,

对故乡、对亲友的感情真的没有那么浓烈了。

在信里,妹妹素美写:“与内亲们的团结就是导致家道兴旺的潜在力量,但愿春风熙熙,今后我们阖家团结得更为紧密。”

有点羡慕、有点惆怅。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