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往何处去》是一本由[波兰] 亨利克·显克维支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6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往何处去》读后感(一):从何处来,往何处去?
显克微支做出以“不朽之城”——罗马为题材来撰述一部小说的决定,应该跟他曾读过塔西佗的《编年史》及他在罗马长时期游历的经验息息相关。他有一次参观古老的卡普安门附近的一个小礼拜堂时,看到一块有一半字迹已经在时光的流转中湮灭不清的碑铭,上面依稀可以看出曾刻着 “:Quo Vadis, Domine?(主啊,你往何处去?)”铭文引用了圣彼得的故事。传说圣彼得在尼禄王残酷的迫害与压迫下逃出之后,在亚庇安道上遇见基督,彼得问基督 :“主啊,你往何处去?”基督回答 :“由于你背弃了你身后千千万万与你同在的民众,为了弥补你的罪恶,我将再回罗马接受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宿命。”
“ 《你往何处去》被视为波兰文学宝塔塔尖上的明珠,毋庸置疑,它闪动着夺目的光芒。它以隐喻的方式完成了一个具体化的象征,一个激励着波兰这个国家所有伟大作家及诗人的象征。从这个观点而言,这本书完美地承袭了密茨凯维奇、斯沃瓦茨基以及扎勒斯基的爱国诗的传统。此项传统从未中断过。在这篇叙述一个力量已近衰微但仍由一种强大精神力量支撑的民族的小说里,人们可以从中看到波兰在对抗俄国无尽的暴政时期所做的奋斗,更可看到他们对复国的殷切希望。”
一半宗教,一半畅销,一半经典,不好也不坏。
但是着实喜欢对于古罗马的展现,毕竟“光荣属于希腊,伟大属于罗马”,那个时代依旧令人无限向往。有信仰也好,无信仰也罢,人总归是有归处和去处的,且歌且看吧!
《你往何处去》读后感(二):技法纯熟,感情真挚
诺奖得主代表作,不得不说真是给力。尽管翻译得一般般,(译者没有读过圣经,很多引文是直译的),但仍然难以掩饰小说本身的魅力。
作者详细地描述了罗马贵族的奢靡生活,和罗马城的泛华多元。大量的关于罗马多神教的注释,让我们深切体会到“你的神比你的城还多”的多深崇拜现实。神很多,其实就是人自己做主。哪个灵来哪个,裴特罗纽斯就是这样做的。
作者融合事实,以尊重的态度进行了适当的艺术加工,效果非常好。本书也被称作最伟大的jdj文学。简单平实的描写就把保罗、彼得等人物竖起来了。功力不凡。罗马大火和大逼迫带来的震撼溢出纸面。
特别推荐弟兄姐妹们阅读。深入了解罗马帝国的当时的社会、文化,非常有利于我们了解福音书和教牧书信。在切实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就可以更好的明白,保罗和彼得是在和谁对话,是在怎样的情形中发出呼吁。对初代jh的环境也会有直观的体会。(与此同时也推荐电影《使徒保罗》)
最后,这部小说也激起我思考,如何在一个不友好的社会中生活,这个话题。其实当时的罗马远远比wenge,比今日更加残酷。而且帝国的先进和强权,完全看不到任何破口和裂痕。“遍地都是黑暗,唯有罗马是光明”在那时确实是真实的判断。然而主却选择罪恶之城,为自己的都城(这是天主教的观念),实现对世界的征服:不是靠刀剑,乃是靠仁爱。jdt非暴力不服从,在斗兽场内不反抗。我们今天是否也有可以借鉴的?终日被杀,却依旧喜乐而不沮丧,行善而不气馁。坚守道德,把离开今世和主相聚视作极其渴慕的事(在斗兽场内被发给武器也不反抗),并且宽恕加害之人(哪怕在火刑柱上)。必须说,很多初代jh和长老、圣徒、教父的实践在后来一千多年的信仰实践中失去了。我们需要重新汲取其精华,并在当代以合宜的方式行出来。
此外, 小说中维尼茨尤斯对利吉娅的爱情,令人印象深刻且不悖常理:一个不信者,因为jdt女子的美丽、忠贞而爱她。并逐渐认识到她不同凡响的美是来自于信仰。从而更加深刻的爱上这信仰。维尼茨尤斯爱利吉娅,并信主的过程,很可以作为鉴别“男生为和姐妹交往而信主”的一个标杆:不是随便说信主就是信主了,而是认识到美和爱,来自主,并爱主胜过爱她。在维尼茨尤斯追求利吉娅的过程中,经历过伤害、饶恕、和密集的教导(彼得和保罗亲自教导),并且更重要的是和jdt一起生活了半个月,这些都是很值得借鉴的。
《你往何处去》读后感(三):我看你往何处去
一
古希腊信仰诸神,基督徒信仰上帝。你往何处去,讲的就是基督教征服古希腊荒淫的诸神的故事。具有鲜明对比的是,小说中基督徒们面临的是一次次的血腥镇压和挫败,是在荒淫无度的尼禄皇帝和贵族手中的如同草芥和全面胜利。你往何处去,保罗跟随主的脚步重返罗马,走向的虽然是一条征服之路,但是他和诸多的基督徒一样,在当时,他们选择的实际上是十字架,是酷刑和死亡。但是,如显克维奇所说,千年以后,尼禄的统治早已走向毁灭,而基督已经统治罗马并走向世界。在这里,显克维奇显然想对我们说,尼禄的屠杀看似对基督徒的胜利,但是他的胜利不值一提,最后的胜利依然属于耶稣。
不同于西方宗教浸淫下对于这种宗教力量的接受,在豆瓣里,“风雅审判官”显然更加受人的欢迎。他一方面并不真正信仰诸神,同时他自始自终也不接受基督教。他蔑视着粗鄙和荒淫的贵族生活,同时又秉持着享乐和实用主义,以一贯的风度,辗转于皇帝和贵族之间,安心享受着荣华富贵。他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学识和道德,爱护自己的侄儿,反对残暴杀害奴隶,但是,他又始终没有把奴隶当成人来看待。在生命的终点,他又以一贯的风度,尖锐的讽刺了他侍奉的皇帝,安详洒脱的接受死亡的来临。
在不信仰基督的人中,显然,“风雅审判官”更对胃口。相较于当时荒淫的古希腊贵族,他有一定的坚持和追求,受到了民众的拥戴,相对于基督徒,他风度翩翩的安享了富贵,并在赞歌和美酒中死去。所以,看上去“风雅审判官”才是人生赢家。
二
对于那些遭受折磨的基督徒,他们的生活很贫苦,他们的生命被剥夺,但是,他们逆来顺受,安详的接受死亡。他们主张宽恕一切,宽恕仇人恶人。但是,就像很多人说,你怎能将这个世界让给你讨厌的人呢?当然基督徒认为,没有仇恨,因此也没有讨厌,只有爱。那么,以德报怨,何以报德?基督徒宣称,那些不信仰爱的人最终会堕入地狱,当然,是在基督降临的末日,并不在今生今世。
无神论不允许我接受这种宗教的神学。人并没有来世,也没有末日审判。他们今生今世的逆来顺受,遭受的折磨和苦难是真实的,无法磨灭的。他们的信仰给他们带来了什么?仿佛只有无尽的苦难。
但是,回过头来看,正如“风雅审判官”说的,假如皇帝是一个基督徒,那么这些贵族和平民们就不会惶惶终日,而能够得到平安和美德。而那些进行着享乐和屠杀的贵族们,他们的歇斯底里并没有给他们带了真正的幸福和快乐,反而是那些基督徒们,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享受着安心,在面对屠刀时甚至能够面带微笑。而男主角在对贵族糜烂的厌恶中,投向基督教义,而得享那种“身心合一”的“永世”的幸福。基督的信仰,在现世仿佛真的又带来一些东西。
三
信仰是一个人自持的根本,是一个人自信的基础。我们常常将人生比喻为旅途。人生也有涯,在这个短暂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法则和目的,有自己的信仰和怀疑。心理学认为,人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和建立一个心理地图,根据这个地图来行事。基督教带来的这种现世的东西,可能就是虔诚和信仰的力量。
这种力量让人着迷,就像男主角觉得只有女主角不同于古希腊所有的女人一样,它会让人散发出不同寻常的魅力。
虔诚本身就是一种力量,尽管罗马斗兽场观众席上的市民不知道那些基督徒的信仰,但是依然为之深深震撼。我曾经在布达拉宫广场上看到一个个磕长头的藏族信徒,我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信仰的是什么,但是终究要肃然起敬。
信仰是一个人前进的地图。只有信仰才能产生真正的自持和坚定,不论每个人的信仰多么的不同,信仰的地图指向何方。
四
对于人生这个旅途的意义,我一直有一种不确定感。我们应该信些什么呢,如何确定我们应该坚信的东西呢?
要去相信一个虚无缥缈的神,显然与现在大多数人的认知相悖了。哪里有神,哪里有来世,哪里有灵魂呢?
要去极尽所能的享乐和放纵,无论哪种手段,显然,我们又渴望寻求心里地图,构建安全感。
要去探寻生命和宇宙的起源,但是无论是人还是事物,对我们而言都是复杂系统。
佛家讲的,一个人修行,首先是要善护念,其次是不着相。无论空,还是神,人的知见,都是相。真正的值得信仰的东西,不论是佛陀,还是上帝,抑或是宇宙常数,第一真理,其根本是超出人的知见范畴的,超越“相”性的。
五
一直以来,我都时常的试图将自己从我自己这个角色里剥离出来,冷眼旁观我将选择哪一条自己的人生之路。
我不知道自己应当为什么倾心,为什么奋斗,为什么痴狂。我不知道什么值得信仰,什么值得坚持,什么值得牺牲。我不知道。
人生海海,我希望自己能超脱出来,生活如戏,假使自己不是其中的一个演员,那么生活还是很有趣的。
你往何处去?我看你往何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