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家与赞助人》是一本由李铸晋 编著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精选点评:
●西方思考方式下的中国故事,此赞助原来还是迥异于西方。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主题论文集,水平参次不齐,年代感十足。
●一读:泛读 解读职业画家与业余画家对作画的态度,从各类赞助人的角度解读,论文的集合。
●确实是挂羊头卖狗肉。 赞助是个比较明确的概念 如果无限扩大 则只要不是画完自己留着 涉及到他人的都算赞助了 这种非要以西方本位的角度去理解别的文化现象的研究方法 即无尊重 也不学术 让人生厌。读完整本书 不得不佩服编者上哪去汇集了这么一批信口开河的论文 大胆假设到处都是 细心论证却基本见不到 完全失去西式论文逻辑严谨的优点。平时读专著多一点 因为不好可以直接扔掉 论文集因为多是良莠不齐 经常扔也不是 留也不是 这论文集倒是省去了这种纠结 可以直接扔掉 算是个难得的优点吧。
●1980年美国研讨会上的论文集,三十多年过去了,依然有价值。
●1980.11.20-24@堪薩斯市納爾遜博物館由李鑄晉組織的“藝術家與贊助人:中國繪畫中的社會和經濟因素”研究講習會。這是當時中國藝術史方法上的新變化,對畫家個體的關注轉向對社會的關注。
●有一些不能认同之处,比如在论调上没有考虑语言学条件,再者西方少数群体的赞助人背后那套利益链条起码不应该加在中国宗教的供养人形式上。画院方面更是在两个不同的体系里混用了同一套运作程序,有参考价值,但也难免牵强附会
●80年代观点,重在学术史上的意义。
●按照时间顺序,基本上勾勒出从宋到民国时候的画家与其赞助人的大概面目。惜乎文章都太短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读后感(一):【转】大卫·森若鲍: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五)——玉山雅集:十四世纪昆山的赞助情况
大卫·森若鲍:中国画家与赞助人(五)——玉山雅集:十四世纪昆山的赞助情况
【摘要】 据记载,昆山的顾德辉(一三一○-一三六九)认识许多与他同时代的文人学者。他的传记文献开始于圈中好友在一三六九年为他所写的碑铭。传记提到他的文人朋友殷奎、张翥、杨维桢、柯九思、李孝光、郑元佑和倪瓒,他的道教和佛教知己张雨、于立和良琦元璞。他的这些朋友中,多数人是因其文学成就而闻名,也不乏画家。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研究顾德辉与这些文人的关系,以及他是在何种方式中才被看做是赞助人。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读后感(二):【转】克劳黛雅·勃扰恩: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六)——元末苏州的一些赞助情况
苏州是个富庶的地方,大批画家在城中及周边地区活动,苏州自然成为元末赞助的研究中心。四大家中有三人,黄公望、倪攒、王蒙都曾在这个城市生活过,其他著名的画家还包括朱德润、姚彦卿廷美、柯九思、顾安、卫九鼎、张握、张雨、马碗、陆庆、周砒、陈汝言、张中、赵原、徐贡、宋克。苏州以它的财富和文化传统吸引着艺术家。但是苏州还起着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在十四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的叛乱和骚动中,这里成为了一个安全的地方。
《中国画家与赞助人》读后感(三):【转】路易斯·耶华:中国画家与赞助人(八)——赞助人王世贞
对赞助人作用的定义是通过金钱、礼物,努力支持画家的人,或者投资一位画家、作者、博物馆……诸如此类。赞助人在中国后期绘画历史中,尤其是在所谓的业余文人艺术的范畴中,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赞助被理解为是对艺术活动在经济上的支持,那么赞助和业余这二者的地位看来是互相排斥的。众所周知,中国文人以他们能从市场需求中解脱出来而自豪,如果再给他们的作品标价,付给报酬,他们是会不高兴的。另一方面,他们有时也会应付达官贵人、富有的收藏人和朋友的请求有时是满足需求作画,所接受的回报是各类礼物。得到画家作品的人尽管用支付礼物的方法买到作品,却为自己能从文人兼画家的业余从事者手中得到其字画而深以为荣。因此,赞助人和业余画家之间的关系,一者是收藏人对作品的渴求!一者是画家觉得他是在自由的意愿下为赞助人提供作品,这二者之间达到了微妙的平衡。通过对王世贞的研究,可见这些关系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