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是孤独的猎手》是一本由[美] 卡森·麦卡勒斯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51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一):辛格
休息片刻后,他喝了一杯冰咖啡,抽了一根香烟。洗过烟灰缸和玻璃杯后,他从口袋取出一把手抢,往自己胸口开了一枪。
对米克、杰克、比夫、科普兰来说,辛格是排解孤独的存在。对辛格来说,安东尼帕洛斯亦是。现在,好朋友已经不在了,他只剩下孤独了。
或许辛格并不很是理解那些找他倾诉的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想法,但是,在跟他在一起时,米克会对他说出很多对其他人说不出的话、杰克会安静下来、科普兰会放弃种族之间的隔阂。同样,好朋友希腊佬也并不理解辛格,只是静静地倾听,点头,微笑。所以,真正的理解是什么.....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二):我们都终将怀揣着各自的执念,在对抗孤独中独自死去
哑巴辛格就像是每个人的秘密基地,米克在这里存放音乐梦想,杰克在这里释放不得志的愤怒,医生在这里获得理解和认同,比夫试图在这里为好奇心寻找答案。
每个人都有话说,有问题要问,但都无人会听,也无人能解。
哑巴最擅长聆听,也不会做出任何反驳,他坦然接受所有人对他的倾诉和依赖,微笑点头是他认为最合适的回应,因为所有人都会因此满意而归。
没人“倾听”过哑巴,仿佛所有人都默认了,他不会说话,所以无话可说。
但哑巴唯独对老朋友安东尼,完全是另一副模样。他对他有说不完的话,分享不完的生活琐碎。即使安东尼行为再恶劣再过分,哑巴辛格从来都在他的身边,给予他支持和帮助,直到安东尼死去。
一直不明白,安东尼到底有什么值得辛格信任和付出的,后来我想,也许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信念,不管是米克的梦想,还是杰克的狂热,医生的忍耐,都是信念所生的勇气,支撑着每一个他们在这个环顾四周,无人可依可求的巨大孤独里活下去。
而哑巴辛格正是他们这份不融于当下现实的执念最好的存放之地。
那哑巴辛格的信念是什么呢,如果说是有朝一日和安东尼再次回到以前的旧房子,继续生活,那么辛格最后随着安东尼的死去而自杀也就合情合理了。
一个把信念依托于过去,并且执念于过去不愿前进的人,当这个承载所有过去的人不在了,还有什么比活着更孤独的事情呢。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三):希望我是那个咖啡店老板
伤心咖啡馆之歌,大概是中学里就看过了,因为是个中篇,所以在一本小说合集上看过,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条八月空寂炙热的小巷,像极了基里柯最出名的那幅画[街角的神秘与忧伤] 大学毕业以后书店里出了一套麦卡勒斯的小说,然后看了“心是孤独的猎手”。像所有其他小说一样,看完以后完全不记得讲什么了。 今天又看了一遍心是孤独的猎手。这是麦卡勒斯23时候写的长篇,确实天才。 麦卡勒斯的小说是寓言。 “辛格以前是什么样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布朗特和米克眼中,他俨然是某种自制的神。因为他是哑巴,他们能够把自己希望他拥有的品质全都赋予他。” 瘦哑巴被三个人当成了唯一的知己,因为他是哑巴。 因为他是一个看起来体面温和眼神睿智的哑巴,所以他们向他倾诉,并且以为只有他能懂。 他们迫切找寻那个能懂他们的接收器,一旦找到便开始喋喋不休。 其实只是因为对方是个有礼貌的哑巴,碰巧还有着睿智的眼神。 哑巴对他们也没有太多理解与认同,虽然哑巴读口语能力很强,但很多关键时候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 哑巴转身对他唯一深爱着的另一个粗鄙不堪的胖哑巴打着手语喋喋不休,评头论足这些人的时候,也未见有太多善意。其实,瘦哑巴称胖哑巴是他唯一的朋友。 胖哑巴,肥头大耳只知道吃。瘦哑巴对胖哑巴付出了一切,胖哑巴视瘦哑巴为空气一般的存在。胖哑巴对吃的贪念和对瘦哑巴的漠视,在瘦哑巴的眼里也是睿智。为了倾诉,为了被理解和爱的需要,瘦哑巴在记忆里剔除并回避了一切关于这个被爱者的不值,仅留下他幻想中的睿智,他几乎是把睿智的眼神和微笑按在了一头猪身上。 一生反抗种族歧视的黑人医生,来历不明的醉汉赤色分子,酷爱音乐的穷人家的女孩,他们都有理想,在故事的结尾理想也都灰飞烟灭。他们都把自己被理解的渴望投射到了瘦哑巴身上,而瘦哑巴则把自己被理解的渴望投射到了一头猪身上。 胖哑巴被关进疯人院的时候,瘦哑巴思念他,每小时时间流动的底色里都是他。这段时间里,在他每小时思绪的底色都是一头猪的日子里,那三人走进他的生活和他做了“朋友”,他负责“倾听”,于是他自己好像渐渐失语了。他失语的表现是他忘记怎么打手语了,以至于有时他半夜醒来发现他的手在空中乱动是为说梦话。他只能给胖哑巴写信,找尽一切机会去疯人院探望胖哑巴,给他打手语,直到胖哑巴死了,瘦哑巴就自杀了。 其实故事里还有一个主人公,是个咖啡店的老板,是个夜猫子,充满好奇心,喜欢观察别人,尤其喜欢怪人,于是开着一家24小时的咖啡馆,虽然其实晚上一点以后一般没有什么客人了(除了上面说的醉汉赤色分子和瘦哑巴可能在过),但是夜猫子喜欢寂静,喜欢在深夜成为街头唯一一盏灯。想起一句话,其实深夜是脱离了这个社会的。 其实,希望我不是那些理想主义者不是那个瘦哑巴,而是这个咖啡店老板。
《心是孤独的猎手》读后感(四):NO.22心是孤独的猎手
今年初春时,在惠山古镇的先锋书店,天气乍暖还寒,窝在先锋书店的咖啡馆,随手翻到了这本书。可能当时正觉得有些孤独也可能只是觉得书名有些眼熟,恰好豆瓣评分也很高,便买了一本。看作者简介,一位20世纪的美国天才女作家,一生饱受病痛折磨,23岁就完成了这本长篇小说,30岁就去世了,可是从书中看总觉得她经历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生命的长度不够厚度却远远不止。
故事发生在二十世纪的一个美国小镇,镇上的五个主要人物和他们的家庭被中心人物聋哑人辛格联系在了一起。高高瘦瘦干干净净的辛格和同样是聋哑人的安东尼一直生活在一起,安东尼肥胖迟缓智商不高,他们看起来很不搭但是又有种奇怪的和谐,每天都过着复制黏贴般规律的生活。一天乘以七次变成了一周,一周乘以四次变成了一个月,一个月乘以十二次变成了一年,一年乘以十次就成为了辛格和安东尼相处的岁月。
辛格和安东尼的相处,看起来很奇怪。辛格面对任何人或者事都平淡温和,唯独对面对安东尼时,会有喜悦会有紧张,会迫不及待的把一整天发生的事情用手语告诉安东尼,速度快到我都担心他的手会抽筋,而安东尼永远呆呆的笑着,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安东尼生病前,还可以正常的自理生活,突然有一天,安东尼生病了,病好之后的安东尼仿佛一个厌世者,寻衅滋事惹是生非,但不论安东尼做了什么,辛格总是跟在他后面帮他收拾烂摊子,保释赔偿用光了所有的钱。安东尼被送到了远离镇子的精神病医院,辛格无力阻拦,一个人留在了镇上,一时间仿佛灵魂抽离了身体,尽管看起来生活一如往常却什么都不一样了。然后“混混”杰克出现了。
看起来杰克是一个无所事事整日酗酒的无业游民,狂热而暴躁,而实际他是一个年轻的工人运动革命者。杰克总是在四处走动并声嘶力竭的说着解释着,可是他不懂,怎么在自己很清楚的情况下,让其他人也明白,就像曾经努力向大人解释自己的画不是一顶帽子时的小王子。他觉得每个人都瞎了,哑了,头脑失灵又恶意满满。当孤独带来的无助和恐惧使杰克快要沉入海底时,他发现了自己一直在寻找的东西,辛格,他觉得只有他懂。他们阴差阳错的住到了一起。于是,只有面对辛格的时候,杰克才会平缓下来,仿佛一只炸毛的猫躺到了主人脚边。杰克的孤独大概是欲诉却无人能懂,革命者也总是时代逆行者。
科普兰医生是一个医学博士,一个克己复礼并致力于种族平等的黑人。他一个人生活在小镇上,每天出诊并游说其他黑人努力争取自己的人权并学会尊重自己充实自己。他有三个儿女,却在妻子离世之后大部分都不再联系,子女们无法理解和接受自己父亲的偏执和教育方式。在圣诞节的晚会上科普兰的发言激动人心,可就像清末时期一样,民智未开怎可能兴民权。说出口的那些词句慢慢消散失去力量,尚未来及说出的话语,日复一日的积压在他的心间,沉重又不时的蒸腾。科普兰患上了肺结核,一生救治他人却无人为他医治,他的孤独是他在黑人中的孤独,黑人在白人中的孤独,是作为父亲在家庭中的孤独。
十三岁的米克生活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大家庭,怀揣着对音乐的梦想。可是偌大的一幢房子里,只有一个老式的盒子是属于米克的私人空间。人类的悲喜确实并不相通,米克站在拥挤热闹的屋子里,觉得自己格外的孤独,遗世独立。于是米克拥有了自己的“内室”和“外室”,“外室”里装着每天在家和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内室”里装着自己的音乐,也装了一些辛格先生。家庭横遭变故,为了补贴家用,米克提前开始了工作,慢慢的,“内室”离她越来越遥远,独处于“内室”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应该我们很多人一样,忙于应付生活和世俗,已经无暇顾及自己的心在想什么,想要什么。米克的孤独是一曲无处吟唱的莫扎特是一把不可能做成的小提琴。
纽约咖啡店,除了辛格家之外联系起众人的枢纽,店主比夫有一个神不合貌也不合的妻子,他喜欢整洁,喜欢收集报纸,会给儿童打折,会给穷人赊账,而妻子与他完全相反,他们没有一句话是可以讲到一起,而比夫讲什么也毫不重要,好像两个头戴鱼缸的人,一起生活却遥远的像是来自两个星球。不知道妻子的赫然去世是否在比夫的心上留下了什么,怅然若失还是如释重负,总之比夫好像开启了新的生活,让自己的思绪浮于表面不去追忆往事。比夫从一个孤独的星球转到了另一个孤独星球,像是局外人一样,看着他们和辛格先生之间的互动,他好像是孤独的,又好像并不觉得孤独。
他们经常到辛格沉默无声的房间里开口讲述,那些不会对他人启齿的事情。他们觉得无论对他说什么,辛格永远都能理解,甚至比他们想要讲述的,理解得还要多,辛格像是所有人心中的神祇,每个人都在他身上找到了相似的灵魂形状和颜色。而辛格所有的热情都只留给了在精神病院的安东尼。他攒着假期攒着钱,每过一段时间都很郑重其事的去看望安东尼并且带他出去玩,没办法见面的日子里,他就一封一封的给安东尼写信,哪怕安东尼不认识字,哪怕并不是所有的信都会寄出。我无法理解辛格对于安东尼单方面的情感和行为,在最后一次的探视中,辛格得知安东尼去世了,那一刻的辛格像是一具被抽走灵魂的躯壳,回到小镇后他没有一丝犹豫的,往自己心上用力地开一枪,让一切在这声巨响中归零。
当人生没有了寄托,活着也就失去了意义。杰克离开了小镇,前往不知道哪里的远方,去为希望渺茫的工人运动努力,他曾把自己的一切交给了辛格,于是现在他孑然一身行尸走肉,反正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科普兰被送到了曾断绝关系的岳父家养病,哪怕一个人生活这么多年,他从未觉得孤独,因为他有着自己坚定的信念,清楚自己的使命,而在一次次受挫中堆积孤独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强烈;米克在“外室”中努力生活中,也逐渐适应变成了一个大人,偶尔她会到“内室”里坐一坐,想一想辛格先生和音乐;而比夫,在如黑夜般沉寂的纽约咖啡店,脑子在理智和疯狂之间飞速的旋转,最后的最后,他收敛起自我,开始等候起朝阳来。
村上村树的孤独看完就会觉得自己有点孤独,太宰治的孤独看完会觉得孤独好难受,这个孤独看完只觉得,孤独才是常态,不论是少年中年或是老年。“孤独是绝对的,最深切的爱也无法改变人类最终极的孤独。绝望的孤独与其说是原罪,不如说是原罪的原罪。 每个人都孤独,却并未因这相似的孤独相连,人终究是孤独的,好像人终归是要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