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看到已经发生的事情,问‘为什么会这样’,我却梦想一些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然后追问‘为什么不能这样’。”萧伯纳的哲理性名言道出了大多数人的人生常态,也道出了人生的智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需要做的,正是多问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敢于梦想,积极追求,才是我们这代“90后”应有的姿态。
梦想,是“梦”,因为它从未发生,有种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秘;梦想,是“想”,因为它需要我们敢想,不断思考和谋划。在《老人与海》中,老人圣地亚哥已经84天没有捕到鱼了,但是他并没有放弃,仍然梦想着他一定能够捕到大鱼,在他第85天出海时,一条大马林鱼上钩了,然而对手力量的强大给了老人新的挑战。处于极度饥饿,疲惫,困倦,伤痛和孤单之中的老人仍坚持目标,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整整搏斗了三天,最后终于制服了大鱼。老人是个英雄,就是因为他充满自信,敢于梦想,并通过不懈的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
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真心渴望一件东西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它”。若不是敢于梦想,莱特兄弟也不会发明飞机;中国人的飞天梦也不会实现,更别说“神十”上天。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对于远大的梦想总是抱着一种不可能的态度,我们偏爱做的事情多是一种事后反思:为什么会这样?诚然,“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我们需要事后反思,这有助于我们总结失败的教训。但多数的反思已成了“事后诸葛亮”。难道要在女童饿死后才开始反思未成年人的保护?难道要在多少人失足坠入无盖窨井后才开始反思城市安全规划?难道要在多少人冷眼路过“小悦悦”后才开始反思道德滑坡?那还真是咄咄怪事。反思的结果呢?无非是悲剧还在重演,而多少鲜活的生命已经付出了代价。
失败后才反思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晚,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在事情发生之前,就树立目标,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最实现目标呢?一方面,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总带着一点妄自菲薄的心态,总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我肯定不能做到”,在一次次自我确定后,我们也就失去了实现梦想的想法,一人如此,人人如此,不自信的社会也不会有突破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在现在这个规章化体制化的社会,我们缺少一种创新意识和能力,总是安于现状,拘泥于一些现成的已有的东西,而失去了去改变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应该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的理想,敢于梦想。当然我们不能是哈姆雷特,我们更需要把梦想付诸与行动,敢于创新,不断追求和努力。下次进山洞之前,是不是就可以考虑蝴蝶的存在;在城管和小贩发生矛盾之前,是不是就可以考虑各方利益,让城市的规划完美起来;是不是在“中国式过马路”之前,就能创新交通管理。
墨翟说“志不强者智不达”。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无论前方的路是否充满荆棘,都去做一个勇敢的梦想者吧,激发自己最大的潜能,不断前行,让“中国梦”不再只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