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上的斑点》是一本由[英国] 弗吉尼亚·伍尔夫著作,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一):墙上的斑点
还是很羡慕可以天马行空的人,思想穿梭在宇宙间。从墙上的斑点,想到了无数东西。于我而言,我可能只想到表面的东西,以及一些经历。
很想把这篇打印下来,不时地细读,最好将之熟读,学习他的想法和脉络,于此拓展自己的思想。
其实我缺少想象力,也因此不知如何开始一篇小说。或许小说读之太少,散文有着喜欢的,却也不能每篇都可读下去。在读书的道路上,仍然任重而道远。其实在这个时期,这几年的学习时间里,我却说出了这种话,实在是有愧。好像浪费了很多时间,也找寻不到自己喜爱的书籍。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二):读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伍尔夫去世后,伦纳德在之前一部短篇小说集基础上,增加了几篇发表过的短篇以及几篇未经发表和修改过手稿结集而成这部《墙上的斑点》,这也是伍尔夫本人生前的一个计划,只是最后几篇还来不及修订,就发生了那件事情。总体来说,还是前面六篇也就是原来短篇小说集里的更好,比如《幽灵》、《墙上的斑点》可以说是完美的内心独白式经典,从事写作的人应该经常研读,激励自己对想象力和文字控制力的不懈追求;中间在其他杂志发表过的六篇里,《镜中女士》最好,写镜子的名篇很多,不乏奇异诡谲之作,但是伍尔夫这篇以第一人称写作的小说,把意识流小说特征比如象征性,抒情性,主客观空间交叉对比等发挥得从容,流畅,自然,极致;未经修订的几篇里《合与分》非常精彩,把中年男女之间的那种幽微细腻、拧巴动荡的心理变化写得纤毫毕现,结尾又不乏幽默感,余韵无穷。
伍尔夫的短篇小说传世不多,但总体水平很高,主要体现在一些技术细节处理而非整体结构的建立,有的篇目确实更像是随心所欲的练习,或者写作之余的放松,但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三):思想的火花
小记《墙上的斑点》伍尔夫五星
我个人非常喜欢伍尔夫,刚开始看是因为她是女性主义文学先锋。后面更令我着迷的是她意识流的风格。
和隐秘地下岩洞内涓涓流淌着的暗河一样,但是又比水流顺滑,更像是干燥温热的风,无声的那种。有时候我也不知道她笔下写的内容是什么,得重复再辨认一下这一段。很难想象作者是怎么样的天才思绪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人和人就是这么不公平,我翻来覆去的看伍尔夫笔下文字,才能读懂那些火花闪光,而百年前就有另外一个女人,她轻轻松松用手扶过自然,用眼睛看这个社会,然后在抽丝剥茧般提取出她想表达出来的文字。
这真的让人丧气,拨开眼前的迷雾,你看见的是无法逾越的山峰。而且这山峰并不是故意要让你自卑,让你感叹羡慕才长得那么高的。也幸好我还可以抬头看着那一座座山峰,总比埋头对周围视而不见要让我快乐。
这本书是伍尔夫是短篇小说集。十八篇小说,其中四篇只是小说初稿。一篇篇真的挺短的,但是我还是花了一下午去看,它的难以理解是一方面,我也不想读的那么快。我需要时间让我慢慢再体会……伍尔夫在一天穿着口袋装满石头的外套,走进了护城河。当她被冰冷河水浸没的时候,她在想什么呢?我不知道
《墙上的斑点》读后感(四):每日阅读之弗吉尼亚·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伍尔夫短篇小说集》
继续读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作品集——《墙上的斑点|伍尔夫短篇小说集》(<The Mark on the Wall and Other Short Stories>),2022年3月19日读完。
P.35(《弦乐四重奏》) ……人的年纪越大,就越喜欢粗俗。……忧郁像河流般淹没了我们。我们穿过柳林时,月光在柳枝间摇曳……我看见你的脸庞,听见你的声音和鸟儿的鸣唱。你在喃喃细语些什么?悲伤与欢乐,哀愁与欣喜,交织在一起,像月光下的芦苇丛,编来织去,紧密相扣,剪不断理还乱的痛苦与哀愁……哗啦!
P.61(《墙上的斑点》) ……我和大多数英国人一样渴望忧郁,并且觉得在散步结束时想到躺在草地之下的尸骸是件很自然的事情……(P.66)……“我真纳闷为什么墙上会有一只蜗牛。”啊,那墙上的斑点!原来是一只蜗牛。
P.119(《宝物》)……任何物体,一旦凝结了如此深重的思绪,都会在我们眼中改变它本来的模样:它的形状变得越发完美起来,让人不得不时时记起。
P.136(《公爵夫人和珠宝商》) ……他经常回归自己的内心,重又变回那个黢黑小巷里的小男孩。……(P.138)他难道不是一个可悲的人吗?一个永远不满足的人,一个永远在寻觅宝藏的人,虽然他已经赢了。
P.165(《博爱之人》)……他纵容了自己一次,他实在是喜欢一年中远离所有人一段时间,肚子仰卧在原野里,静看云光流转。
P.195(《合与分》)……真傻!傻透了!就算人到四十,也会在天空下犯傻,天空让最明智的人犯傻——最明智的人也不会是沧海一粟——,……是原子、是尘埃,站在达洛维夫人家的窗边,他们的人生由月光见证,如蜉蝣般短暂,渺小得无足轻重。
《墙上的斑点》的结局实在有点儿出人意料,也让人忍俊不禁,但这似乎是生活的常态吧;还有《拉宾和拉宾诺娃》也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