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我都会在附近大学的操场上散步—快走当跑嘛。这里有许多锻炼者,有半身不遂、整个人哆哆嗦嗦但风雨不辍的老人,也有年轻健美、如一棵棵小树的学生。
有一天遇到一位教练在带一群准备体育高考的孩子。一个女生一马当先跑了出去,跑了一圈,计时1分半,教练很诧异:“这么快?”
快还不好?不就是越快越好吗?
我再走过一圈,女生已经跑完,瘫软在草地上,喘成一团,呼吸急促得近乎要呕出心肝,教练说:“4分02—跑400米和800米是不同的。”
學生们聚拢过来,教练说:“如果跑400米,直接火力全开,跑就完了。当然了,更高水准的运动员也会分出层次来,每50米的速度都不一样。但跑800米,你从一开始就要分配好体力。你要考虑到,你的爆发力、肺活量都是有限的,你在第一圈耗尽力气了,之后就没得用了。所以一定要悠着点儿,要保持呼吸均匀。”
有学生问:“教练,那跑马拉松也这样吗?”
教练说:“你们觉得,跑马拉松需要什么?”
这题学生们会呀,异口同声:“坚持。”
教练被他们逗笑了:“跑个800米就累成这样,怎么跑完马拉松?腿还有力气吗?心肺功能跟得上吗?马拉松更讲节奏,更讲体力和精力的分配。不是一个‘我一定要坚持到底’的信念就能完成的。”
一个学生说:“对,我跑800米就是这样。心里特别想跑,但我的腿就是没劲了。”
学生们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我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差点儿想插一嘴:“其实,学习,或者人生也是如此。有时候,靠的不完全是坚持,更不是稍纵即逝的热情,而是一种从容、一种节奏、一种均匀的呼吸。”
听过太多这样的故事:优哉游哉地玩过青春期的孩子,到了高三,突然“睡醒”,惊觉有那么多未知的功课,而高考迫在眉睫,于是给自己做了非常紧凑的时间表,每天只睡4个小时。晚上少睡容易,白天还想保持清醒就难了,掐自己、拧自己、骂自己,强迫自己状态满满—上课光演这出内心戏了,老师讲什么全没听见。多则十几天,少则几天,崩溃了。
也有另一种情况:突然接触到一门新的课程、新的技艺,无论是学习尤克里里还是化学,都像阿里巴巴突然进了山洞,迫不及待地要在短时间内把财宝搜刮干净。车上、枕头上、马桶上,想它、练它、念着它,以为能一蹴而就,但奇怪的是,渐渐地有些恶心,甚至一眼都不想看它了。
为什么会如此?
因为有一句话:刚不可久。
越是上来势不可挡,越是容易在起初的瞬间用完所有能量与热情。
所以,每一次我都对孩子们说:“慢一点儿,耐心一点儿,哪怕时间不多,也不要让焦虑感推着你踉跄前行;哪怕真是一生至爱,也要缓缓行来,容得花开。”
人生总有需要拼命的时刻,但,怎么拼?如何在拼之前养精蓄锐?如何让你的速度与激情供给得了你的目标?
你总有一天会发现:从容比争分夺秒重要,成功之地需要用最适宜的节奏,稳步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