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是一本由顾城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7-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精选点评:
●顾城在我心里就是一个脑袋生了病的无辜孩子,他在独属于自己的外星球里,笨拙地自说自话——不,我在听啊,悄悄地听,小心翼翼地听。 他在画些什么呢,真是难以理解的画风。哦,他在画他的外星球。 在我看来,赤子之心有两种,崇高且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是一种,这种赤子之心令人敬佩;纯白无暇、纯真无伪又是一种,这种赤子之心令人怜爱。顾城当然是第二种。
●好的诗人克制的表达,不把颓废当潇洒,他们会把忧伤藏在脱落的树皮里,然后转身告诉你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智慧又清澈。
●他抄蝴蝶的名字 我把枯萎的花放回地上 我叫他小飞侠,小兰叫我小蝴蝶,我真喜欢这个名字
●灵魂永远是孩子。
●选诗不算顾城最好的水准。他的画倒挺好看,用线条表现为主,细腻,很多画作内容都是多物像叠加呈现,有多样的表达解读,有他诗的影子。
●一些不常见的诗,也读得别有一番滋味。排版得很舒服,画的安插也恰到好处。适合偶尔翻开读两三篇,一下子读完也是罪过。
●老师应该早点告诉我,顾城不止有《一代人》,不止有《远和近》,他有果肉般晶莹,草籽般纤微的一颗心。“感性即自然的理性”,读时会怅然于自己的迟钝。未来送一本给某个小朋友吧,就说是给他介绍一个知心的好朋友。以及为我衔来诗篇的小雀,阿里嘎多!我有在开心地摆动喔!
●短小而婉美,适合摆在家里随处可探的地方
●喜欢
●他是一个好诗人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一):标题
很可爱,也比较有灵气,文字蛮自由的。这本基本上都是睡前读完了,读起来内心没有什么负累,偶尔觉得它无聊或者可爱,都不怎么往心里去。自己不是很偏好这一种类型的诗歌,描述一个童话的世界活着一个孩童看到的巨大的纯净,这些东西都鲜少真的能够召唤出一种相当的遥远的追思或者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思。相反的,我看到的是一个逃避的青年人。我讨厌长不大的永恒的孩子,我喜欢 时不时在成人身上复活的孩子。句子很可爱,但是我还是期待看到诗人对于句子的锤炼。不要可爱,要精巧。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二):藏于落花之间,蜗牛它不冷嘛?
“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这是顾城的《远和近》。读这本诗集,发现除了《一代人》和《远和近》,顾城还有许多哪些非常棒的作品。
首先,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是惊喜的。32开的精装口袋本,精致新巧。纸张很扎实,封面设计得雅致细腻。诗歌的排版也非常漂亮。把集子放在手上欣赏把玩都是很好的体验。
读朦胧诗,就像通过诗人,去听上帝的呓语。诗人就像孩子,用天真无知的眼睛去解读世界。读诗,我们才发现世界还有另一个样貌。
在那个地方,风吹叶子不是风吹叶子,而是
——“绿光闪闪的树林/录下了风的一举一动”
太阳投下花的影子,变成了
——“这是最美的太阳/把花印在地上”
出海赶鱼不用带渔具,因为
——“我想/到空旷的海上/只要说:爱你/鱼群就会跟着我/游向陆地”
一道简单的弧线,可以是
——“葡藤因幻想/而延伸的触丝/海浪因退缩/而耸起的背脊”
读这些诗句,你会惊叹,会幻想,会沉默,会叹息。读不懂的部分,也没有关系。这就是一册适合放在手边的集子。闲暇时读上一两篇。或许下一次读的时候,你就明白了。一次性读完它,反而是一种浪费。
很喜欢姐姐顾乡的编后记。“我有弟弟,这已经是过去的事了。过去十五年了。”淡淡的,有一丝哀伤的笔调。她写弟弟把头磕破了,“于是把对数字的概念也撞坏了”。她写弟弟小时候就经常说出让她吃惊的话,“那么不同于课堂上和听自别处的”。再三再三之后,她知道了他话的出奇,“出于才华不是根本,根本在于那真是以他深切的生命体验和难以克服的深思为代价的”。
顾城的友人说:“他的作品清澈见底。他好像从来没有长大,又从来充满最高的智慧。”
《顾城的诗 顾城的画(口袋本)》读后感(三):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了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我喜欢这本书。
它小巧别致,略比手掌大一些,封面和内页都是温暖的浅黄色调,诗画穿插排版,读起来轻松惬意。
最重要的,是它好像能填补我内心的某处空缺。于是,我把它放在床头,以便随时拿起来读几页。
其实,最近我几乎没打开读过,但是只要它在这里,我就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以及不知来自何处却源源不断的情感力量。所以,即使不读,它也一直摆在床头,像一位老朋友,少有言语但一直陪伴。
顾城最脍炙人口的诗作,应该是《一代人》吧——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全诗只有两句,但不妨碍这是伟大的作品。
当然,这不是重点。
我想向你推荐的,是另外一首同样用了黑暗、眼睛、光明这三个意象的诗,叫《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初读这首诗是在中学时代,十多年过去了,它依然是我的心头好。
这首诗很长,我最喜欢的那句就是“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了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
比起《一代人》,这首诗流传没那么广,但我觉得更能反映诗人的理想情怀。如果说前者激励了一代人去探寻光明,那后者可能传递着为光明献身、造福大众的信仰。
我在一部纪录片中看到一段烈士说过的话,与此诗颇有异曲同工之感——“我愿做地下的泥土,让人们践踏着,走向光明的彼方。”
说这话的,是解放战争时期上海交大的学生运动者穆汉祥,他牺牲后的第七天,上海解放了。
我想,这是另一个版本的“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所用词句不同,但情怀和气魄大同小异。
如果你对上面的安利没兴趣,也可以看看其他的。
比如,我认为顾城对景物的描写非常精准,无论写实还是写意。
写雨穿过叶子和花下到地里,“花都死了/一朵死在高处/叶子高兴极了/它们向阴暗以外移动/停在光那儿”,这跟我见到的一模一样,花总是在风雨中凋零,而叶子往往经过冲刷依然傲立,甚至更加清新。
写直塘月色,“十几里水/十几里月色/水在天上/天在水里”,九个汉字的排列组合,轻松勾勒出了一幅天水相接、月色溶溶的画面,中国人对这种写意式的景物描写不陌生,可难得运用得如此练达。
再比如,顾城一直葆有绝妙的想象力。
“树枝想去撕裂天空,却只戳了几个微小的窟窿,它透出天外的光亮,人们把它叫做月亮和星星”——星月原来是这样来的,我从未想过,却觉得这个想法美丽又合理。
写这首诗的时候顾城12岁,后来的很多年他都保持着这个年龄段的充沛想象力。
下雪是树木哭了(《最凉的早晨》)。
星空是自己如海的忧愁,星星是积雪在眼前漂流(《剥开石榴》)。
花凋落的原因是裁剪新衣服累憔悴了,写了一夜诗泪流尽了,看见露水的孩子心蕊化了,又或是对月亮发脾气把头发拔了(《花是这样落的》)。
我最喜欢的一个想象,是在妈妈发愁怎么做果酱时,“我说:别加糖/在早晨的篱笆上/有一枚甜甜的/红太阳”(《安慰》)。
顾城的浪漫也令人惊叹。
“我吃果子/只是为了跟花/有一点联系” (《要用光芒抚摸》)。
第一次读这首诗,我一下子被击中了,是了,当你有了心上人但还未曾表明心迹时,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不过是为了跟对方建立一点联系,哪怕是一点旁人无法察觉的联系呢,自己也会忍不住暗喜。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门前》),这样的爱情真是令人心向往之!
曾试图把这本书推荐给弟弟,他拒绝了,问我是否了解过顾城的人生经历。
八卦如我,自然略有了解,但并不想因作者的问题而否决天才的作品,毕竟,我们从诗书文章中能窥见的,不只是作者,也有读者自己。
余华说,文学的神秘力量,在于让读者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的作家的作品中读到属于自己的感受。
阅读的过程像打磨一面铜镜,镜面从一片混沌到逐渐清晰,我们在其中看到自己,认识自己,并且塑造更好的自己。
作者的生平重要么?重要的是读者能去芜存菁,不为作者所作所为辩解,但也不要辜负天才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