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玫瑰碎片》是一本由[美]威廉·吉布森著作,北京时代华文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页数:2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全息玫瑰碎片》读后感(一):审稿手记:全息玫瑰碎片
《全息玫瑰碎片》是美国著名小说家威廉•吉布森和其他几位作者合作的短篇小说集,十篇小说从不同角度将现代流行文化、高科技融于笔下,人物角色多为失败者、诈骗犯、精神错乱者,不同于其他硬科幻主角多为“全能之人”。与高速发展中的当下渐渐被注意的人群内心的虚幻和寂寥有陪伴感。如果说有意义的话,就在于此吧。另外,茫茫书海与滔滔人世一样吧,遇到的即是缘~~
看《约翰尼的记忆》 之前,社里的电子书运营小男生给我科普了赛博朋克、生化朋克、蒸汽朋克、钢铁朋克等名词和在游戏电影艺术中的应用等,还讲到“废土”疯狂麦克斯《奇异博士》等。所以读这篇还挺顺利的,这篇画面感、电影感节奏感特别强烈,感觉特别电影,特别爽,后来翻到编辑推荐真还被拍成了电影;但这篇读下来感觉没有太大的意义感,我是一个追寻意义感的七十年代人啊,不如《死灵之书》那种古典气质吸引我。(读完全书之后,确实也是这一篇最精彩,能让我动脑阅读的就是好文。)
晚上回家接着看《根斯巴克连续体》并不好看啊,是因为相对易读吗?接下来是《全息玫瑰碎片》,因为有过三年瑜珈练习经验,将我带入,通篇读下来,最有意义的一句话是:“仔细想想,我们都是彼此生活中的碎片,事实难道不是一直如此吗?”确实是这篇篇名作为书名最合适,又科技又不遥远。
《酒吧里的归栖者》中的科雷蒂就是个神经错乱者。《蛮荒之地》是科技和心理的冲突。《红星,冬季轨道》和《约翰尼的记忆》写作风格略有不同,有评判和一些细节描写,不像后者那么霸道的纯硬核,需要读者串连,有合著的印迹。
《新玫瑰旅馆》等后面几篇粗略翻阅。
对于科幻读物初接触者是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因此,建议增补注释,已经在书稿中列出。个别字、词修改及建议已经在书稿上标出。且每篇小说皆短小不费时,可以快快地爽爽地读完。
之前新星出版过一版,已经绝版,旧书网二三倍以上价格。 这说明也有老读者在召唤本书重版出来。
有评论说威廉•吉布森本人灵感的集大成作,这为他日后最有名的长篇小说《神经漫游者》奠定了伏笔。准备找这本集大成之作来读一读。
阅读快乐!
《全息玫瑰碎片》读后感(二):科幻史上的拨乱反正
提起威廉·吉布森,大部分读者的印象限定在《神经漫游者》上,如果了解再多一点,还会知道他和布鲁斯·斯特林合著的《差分机》。毕竟,《黑客帝国》和赛博朋克的大名,科幻圈圈里圈外人尽皆知。
实际上,吉布森的作品当然远远不止于此,短篇《全息玫瑰碎片》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自此之后,他一生创作的作品获奖无数,他自身也是赛博朋克的掌门人。
《全息玫瑰碎片》的同名短篇集,收录了他数十年创作中最精华的十篇作品。在这部集子里,读者会更深入体会到赛博朋克的魅力。
大多数作品的序言可以直接跳过,但是这部作品的精华全都在序言上,布鲁斯·斯特林讲述了他们对科幻、对吉布森的作品独特的看法,吉布森的自序对自己的创作历程进行了整体的回顾。
在序言中,斯特林也给予吉布森高度的评价:威廉·吉布森是我们最美好的预兆之一——一个更好的时代即将到来。
在科幻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幻执着于“写真正的科学”,在那段时期,科幻是文学中的一朵奇葩,从廉价杂志到出版书籍,一路上备受主流文学的冷眼。
随着书中预言接连实现,人们对这些事物逐渐失去了兴趣。以奥尔迪斯等人为代表的作家,开创了科幻新浪潮时代,作家们将视角转向社会,借用科幻表达自己对哲学、心理、宗教、政治等事物的观点。
这个时期科幻的文学性十分出众,也极大被主流文学接受。但是,新浪潮作品对科学的冷落,让科幻失去了灵魂,跟着主流文学在社会上随波逐流。
威廉·吉布森十分清楚得认识科幻与主流文学间迥然不同的差异。在《全息玫瑰碎片》短篇集的自序中,他写道:科幻小说就像反方向的历史,它顺着时间轴的方向探索而非回溯。
在这部短篇集中, 读者可以看到许多新鲜的事物:义体改造、全息技术、赛博空间,人机交互、意识上传......这些事物都是当时热门的话题,在今天看来,依然是犹如天方夜谭般让人着迷。
虽然吉布森的作品重回科学本身,但与过去的作品完全不同。以前,科学是科幻小说的主角,而在吉布森笔下,科学成了构建社会的工具,在此环境中人本身的状态,才是故事的核心。
以前的作品,写的是科学界正儿八经的人们,而吉布森的作品,则是街头百态,游走于街头的人们,从书中鲜活得跃入读者眼睛。
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空战》中那场逼真生动的全息对抗游戏、《整垮铬萝米》里那场神乎其神的赛博空间攻防战,以及《根斯巴克连续体》中作者硬核的艺术知识。
在浓浓的未来风中,读者会体会到一种颓废感,高科技低生活是赛博朋克经典的二元设定。一方面,吉布森受到来自凯鲁亚克他们的影响,另一方面,他用这种方式表达对新浪潮科幻的反抗。
正是这种反抗世俗的精神,将科幻从新浪潮中解救出来。从他的自序里,我们能看到一名科幻作家最为纯粹的内心。他在自序里写道:我对于文学批评理论一窍不通,能做的只是把心中的故事写下来。
无论是新浪潮还是赛博朋克,都存在物极必反的现象,我认为十分有趣。
《全息玫瑰碎片》读后感(三):真实的“虚构出的假象”
中文版的吉布森短篇杰作集取Fragments of a Hologram Rose这篇为名,《全息玫瑰碎片》,但这本书原本的题名是Burning Chrome, 如果用它的中文译名《整垮珂萝米》做整书的题目,便缺少了点吉布森在作品中制造的那种近未来的高科技下低品质生活中所特有的迷人的失落感。“全息玫瑰碎片”这个名字在我脑海里引起的形象即使在我读过故事之后也依然不是故事里的帕克用垃圾处理机粉碎后的明信片的碎片,而是在《星际牛仔》的片尾出现的那朵玫瑰。
我没有去查证《星际牛仔》与吉布森的故事是否有关,不过斯派克的搭档杰特的确是一个拥有一条义肢胳膊的硬手,就像在《整垮珂萝米》里,叙述者是杰克有一条自动臂,对于硬件样样在行,就像杰特格外擅长维修和炒菜这种对付实体的精细的活儿一样。《星际牛仔》里还有一个通过网络全息投影的对战国际象棋的故事,这种想象,和本书中《空战游戏》里的想象也有相似或者说承袭之处。
自从威廉·吉布森写下这些东西,后来者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写下的这些东西,吉布森称之为“虚构出的假象”的东西在整个科幻世界以及由此辐射到的空间里,已经都是真实存在的东西了。或者说,吉布森生造了一个空间,在传统科幻小说式微、新浪潮运动走向末路的时候,他在本就存在的空间里装满了新奇但又充满现实考量的装置,使之成为后来者必然要踏入的房间。
这个空间不一定是赛博空间,应该说这个空间包括了赛博空间。关于吉布森所布置的这个空间的诸多特征人们已经描述得太多,甚至一直以来也有人断言我们几乎已经生活在这个空间里了,只是具体形态不那么相似。吉布森所成长的年代,正是全世界年轻一代集体反主流的时代,他成长在一个嬉皮士们信奉爱与和平的年代,但实际上爱与和平很可能是面对现实时最后一道防线,它是一种悲观的表达。吉布森熟悉这种味道,边缘人对现实的敏锐领悟是一种传统。不过他往前多走了一些——悲观已经过早地由H.G.威尔斯表达过了——世界还没毁灭,人们如何生活、生活在何种境地下或许才是吉布森作品中重要的基准。
在本书的前言中,布鲁斯·斯特林介绍说吉布森是“隐形的文学”观点的拥趸,“这种观点认为,科学报告、政府文件和专业化广告已经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在潜意识里塑造了我们的文化”。在这本短篇集中,吉布森也的确有意无意地反映着这样的观点。塑造了这个空间的文化与生活的,是那些掌握高科技的大公司与财阀,他们制造了种种予人便利与幻觉的商品,同时也掌握着人们的希望与梦想。《冬季市场》这篇中的唱片公司“自主领航”无疑是一个代表,尽管丽丝已经死去,但他们还是要敲骨吸髓,榨干最后的价值。
吉布森是否在批判这样的世界运行,或者他只是描述出这样的状态。因为在这样的世界里,人们也自己接受着种种规训进行着主体化的过程。这并不是要将责任转给那些现实的承受者,它是有关自我与文化的双向反馈的。在《酒吧里的归栖者》这篇中,主人公是一个教授语言学导论的教师,但他却无法与别人顺畅地寒暄,甚至连穿衣风格都像是被抛弃了几个时代。然而故事的最后,当他变为那些归栖者之一时,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变化服装与发型,而且“他说话的语气恰到好处,与真正的人类无异”。对主角来说,这是他欲念的实现,然而,我们已经无法确认到底何为真正的人类。
就是在这样的无数条线交织起来的看似无处可退的空间里,吉布森还赋予了这个世界那些身不由己的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渴望与意志,比如《蛮荒之地》中做着近乎死者代言人的工作却再也无法深入宇宙的人们怀着内心对宇宙的渴望而在吊床里做起关于宇宙的游戏,比如《空战游戏》里支撑着被兴奋剂与真实战争毁掉人生的蒂尼活下去的追求胜利的意志,比如《冬季市场》里对垃圾进行重新创造、反对物体的具体用途赋予它们新的功能的创作能力。当然还有一些和爱很相似的东西,只是很难确定。正是这些东西的存在,使得近未来的世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世界。
《全息玫瑰碎片》读后感(四):《全息玫瑰碎片》赛博空间的启门人
《全息玫瑰碎片》赛博空间的启门人
任何一个成名作家的练笔起始,我想大概他们都会从写短篇小说开始吧。《全息玫瑰碎片》就是世界著名科幻小说家,“赛伯朋克”科幻流派宗师、“蒸汽朋克”科幻流派创始人之一、---威廉·吉布森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根据资料的显示,这也应该是作者的唯一一部的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往往最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写作特色。
《全息玫瑰碎片》这本书里收集的短篇小说就充分的体现了威廉 吉布森,从他的处女作开始,
一直延续到他成熟时的所有写作特色,创作思维,以及他的文学诉求。
我们从他在1977年发表的第一篇短篇小说《全息玫瑰碎片》里,就已经能看出他选择的方向。吉布森的典型特征已经成形:将现代流行文化、高科技和先进的文学表现手法融于笔下,共同构成了他作品的复杂属性。
在《全系玫瑰碎片中》威廉 吉布森,创造出来,一个个超越现实的人类形态,这些也许就是人们所创想的后人类的形态吧,人机交互,智能植入,在这本小说中已经是普遍的存在形态了,生命有机体已经和机器之间出现了完美的融合,甚至还有了机体的升级迭代的功能,已经超越了我们现在认知的器官移植,基因改造,智能抑制等等身体技术的时代。
第一篇《约翰尼的记忆》中,人类不再是纯粹有机体的人类了,人们的身体可以介入各种不同的功能,并且优化出各种不同特色的特区功能。莫莉·米利安,那副镜面眼镜就是是植入物,银色镜片从颧骨处升起,一道弧形曲线,扣在眼窝上。他的十根手指下还装配了十片可以伸缩的刀刃,伸缩自如,杀人无形。小个子技术员的人工指甲里也安装了金刚石线足底座与单分子细丝,可以边干净利落的切开身体、切断神经。在这里人的面部形象也可以随意的改变,不再需要化妆术或者是易容术,需要哪个明星的面孔就可以改变成他的模样。在一篇中的约翰尼,他自身就像是一个信息存储器,像一个人形智能硬盘一样,他的身体功能已经充分的工具化了。他的某种手段就是替别人存储信息。虽然他的身体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功能,但是他也并未获得超能的自由。比如在开始的时候,在航空港酒吧里。他像拉尔菲 费斯索要他的一大笔欠款时,就被拉尔菲用神经阻断控制器,操控住了他的身体,连一根指头都不能动弹。所以在但你内心的深处,其实他想恢复一个普通人的生活的。他自己就坦言:他已经受够了,做别人容器的日子。希望最终能将芯片全部取出,只保存自己的记忆,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同名的那篇《 全息玫瑰碎片》中,在感观体验公司工作过的帕克通过德尔塔脑波诱发仪,他真实的再次回溯体验了他曾经历过的生活,甚至他还能真实的体验,通过自己女朋友的视角,他们曾经在雅典的许多美好回忆:雅典,希腊语的路牌,尘土的气味,灰色纪念碑、战马石雕,鸽子在上空盘旋……,他的精神生活几乎完全依赖于这种安慰了,是偶尔的断电带来的仪器停止工作,已经影响到它的正常生理安眠了。
“赛博空间”这种构建的主体和技术相融共生的崭新空间形态,它不仅仅是科技领域重点研究的对象,更是因为其虚拟性、沉浸性的特质与主体的精神体验息息相关,所以就具有了人文学科层面研究意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