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1000字

发布者:梦醒小径边 2022-2-13 05:13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岳麓书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18-8-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一):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看完这本书,才知道原来“圣人”并不生来就是“圣人”的。原来天资平平甚至天资愚钝也可以成为“伟人”,原来“伟人”也曾历经环境与自身的格格不入的痛苦与煎熬,原来“伟人”也曾为自己“爱热闹,好交际”而浪费了很多看书的时间而自责。

身在复杂的官场,曾国藩有自己内心的信条与追求,可是面对现实,却也不得不做一些适应和调整,不然,就会像他前半生那样,“一再受辱”。他做到了,努力协调内心世界与外界的“陋规”,并且严守自己的内心底线,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时甚至对于自己的兄弟过分失之于“宽”,这也是对自己家庭家人的愧疚的无奈之举。

这本书非常有趣,从中窥视到许多历史的细节,比如清朝末年高官的收入,政府如何运转,地方官员收入来源,从中窥视到清朝官场和社会的基本运转情况,十分接地气。同时,一个栩栩如生的、接地气的曾国藩形象也立了起来。我看到的不止是一个在战场上运筹帷幄的大将形象,同时他还是一个在经济上处处小心谨慎,关心家人,努力维持收支平衡的普通人。

“圣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到了几乎不近人情的地步,对家人的要求亦是如此,做“圣人”的家人是辛苦的,不能尽情地享受荣华富贵,反倒比普通人家还要努力、刻苦。今天的我们看来,曾国藩似乎有些太“迂”,失去了很多做人的乐趣,但也惟因如此,才使得他超出我们一般人的视界。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二):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很庆幸在人生这个阶段读了这本书,于中年步向老年时。

很遗憾在人生这个阶段才读此书,早就该读了!在2012年就已做了标记,那时恰是盛年,那么营养那么有用,读了肯定少历曲折大受裨益。

有些人一出生就自带光源,到哪都是发光体,注定耀眼无比光芒万丈,比如左宗棠。有些人却从平凡中走来,就像一粒草籽需从贫瘠的土地里发奋破土而出,每一步都是困而求知、每一步都要艰难求索,没有灵光乍现,没有突然顿悟,而是靠着而拙而诚,而勤而恒,坚韧踏实的慢工夫,打造扎实的地基,一砖一瓦地砌成了摩天大厦。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这样一个模范生的一生,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真诚地投入自我完善,他的本领可以增长十倍,见识可以高明十倍,心胸可以扩展十倍,气质可以纯净十倍。愚钝之人,通过自我磨砺,也可以看得透,立得定,说得出,办得来。浮嚣之人,也可以变得清风朗月般从容澄净。偏执之人,亦可以做到心胸开阔,不矜不伐。”这一条路径,意味着不论以庸人或中人之资,人人均可有所作为。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这位被称为立德立言立身三不朽的半个圣人,却长相拙朴木讷如农夫,没有任何伟人或精英气象,衣着古旧,言行迟讷,一辈子严以克己俭苦无已,还几月不洗澡,动不动就长篇大论写很唐僧的家书。但就如柴静在序言中所说,他就是靠着一根穷骨头,养活的这一点春意思,却能在中国大地上渐流渐广,代代都有中国人,如梁启超、毛主席、蒋中正等人那样,从他身上得到建设之力。

曾国藩形容过这种力量,“风之为物”,试图把握它时,像是空无一物,试图钳制它时,像是很容易衰落,但是“及其既成,发大木,拔大屋,一动而万里应,穷天下之力而莫之能御”。

这是今年正月的第三本书,看完后感慨良多心绪难平,想买下多套送人,想重温一遍做读书笔记,想做成PPT在读书会分享给更多的人……于是熬夜记下点滴,提醒每个有缘的书友——错过真的很可惜哦!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三):第一册读书笔记

曾国藩终于认识到,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所谓“天下之至柔,驰聘天下之至坚”。“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所谓“大柔非柔,至刚无刚”。中国社会的潜规则是不可能一下子被扫荡的。那些他以前所看不起的虚伪、麻木、圆滑、机诈,是在这片土地上生存的必需手段。只有必要时和光同尘,圆滑柔软,才能顺利通过一个个困难的隘口。只有海纳百川、兼收并蓄,才能调动各方面的力量,达到胜利的彼岸。 谈到领导力的时候,多数人也会把领导力和权力混为一谈,甚至认为领导艺术就是权术,就是手腕。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曾国藩的名言“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这个才是他领导力的源泉。 “纵人以巧诈来,我仍以浑含应之,以诚愚之,久之,则人之意也消。若钩心斗角,相迎相距,则报复无已时耳。” 毛泽东引用这个故事,……他由此得出一个结论:弱军通过诱敌深入可以后发制人,制胜强敌。…… 曾国藩的作战思想正是这样。他说:“两人持矛格斗,先动手戳第一下者为客,后动手即格开而即戳者为主。”他又说:“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善用兵者,最喜为主,不喜作客。” 两个人打仗,在那等着对方进攻的是主,主动进攻的是客。 主占优势,客占劣势,所以打仗一定要做主,而不要做客,要善于变容为主。 古往今来,绝大多数人的一生都处于昏睡或赖床状态。有的人,一生被物欲所禁锢,如同被困在圈中的猪,终生没能清醒,有的人,意识到醒来的必要,但终生处于一种“勤奋地懒惰着”的状态,一生想用力力不足,想振刷刷不清,在关键处突破不了。其原因固然有很多,但根本原因是对自己下不了狠心,不能毅然横起,扫绝一切罗网。 曾国藩后来曾以培养“恕”德,来说明如何通过坚韧不屈的努力,将一项外在的美德变成自己内在的品性。他说,人的本性是争强好胜,不愿意宽恕体谅别人:“凡有血气,必有争心,人之好胜,谁不如我。” 所以即使不愿意,也要耐着性子强迫自己这样做。“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此强恕之事也。” 我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将曾国藩的“迷信”归入”愚昧”。… 而曾国藩要面对的世界却是复杂的、宽阔的、流动不息的。…他要指挥战斗,治理地方,修身齐家,内圣外王。他要恢复社会的秩序,指引国家方向,重建世道人心。对于这些,仅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样的空疏教条是不够的。 曾国藩不得不上穷碧落下黄泉,去寻找一切可能的精神依傍。他以最广阔的胸怀、最勤苦的态度去对待古人留下的智慧。…… 神秘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凡事都愿亲身尝试一遍的曾国藩仍然要榨取一下,才能放心。 也就是说,世上万物是千差万别的,亲亲与爱民不同,仁民与爱物有别,亲疏有差,贤愚有等。如果不加以区分而去妄加施舍,就会过仁,这样会导致墨家偏执的兼爱之弊;如果不加以区分而统统厌恶,就会过于义,则会导致杨朱极端“贵生” “重己“之弊。 ——读《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第一册 摘录 2021.8.3—2021.8.9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四):凡人成圣的现实参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曾国藩,以前一直以为他只是地摊上的成功学和厚黑学大师。

有几点让我很有感触,且记下来:

1.关于中国近代以前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宋儒,他们所希望的是那种一旦豁然通达的绝对智慧,感觉就是一个点突破了,然后万事万物都可以通晓。所谓的无上智慧,所谓的成圣,所谓的成佛。我觉得这其中包含了一个中国人思维中很大的一个隐患:没有逻辑思维的习惯。习惯性的从一个宏观的,一个大的,角度去总结一件事情,但是这种总结往往是从直觉去考虑的。

2.成大事者都需要经历一些磨难。当然,不能被磨难磨死。磨难可以去磨练人的心性和意志力。磨练可以把人内心中最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挖掘出来。顺境中的人是不会有很强的意志力的。人做成事情必然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打击,这时需要人坚韧的毅力去面对。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重新来过。从不服输,遇到困难,打起全部精神,打得通的,才是好汉。这是品质。

3.接着上一点说,曾公一直认为精神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但是韧性是从哪里来的?是志向,是内心中最最真实的,自己一辈子最想完成的一个目标,只有有这种目标感在心中,才能支撑起失败以后一次次的再战。这是志向。

最后需要的是方法,光有热情是没用的,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去学习去调查。 所以要完成一件事。志向,品质,方法。缺一不可。

4.这一点是对于曾公关于第2点的延伸。曾公的韧性其实是他为人,他性格的一种延伸。他不聪明,所以从不取巧。所以对于一个困难,他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死磕。打仗也是一样,用最笨的方法,一步一步,扎营,挖战壕,整个军队就像是一个工程队。但是这种步步为营的方法,为他一步一步取得了一小点的胜利,这些胜利加起来,就是大捷。

军事中的战略思想也同样不会以主动出击为主。在双方对峙中,其往往先让敌方现出手:主动进攻的是客,等待对方先进攻的是主。这种思维在其辨人时也一样,曾公识人,用的是观察,感觉他的精气神,所以他见人时,从来都是先盯着别人几分钟,听别人讲话。

5.关于初建湘军时候的用人,曾公用的竟然是没有经验的农民。没有经验意味着没有习性,这一点其实在我们开拓新市场时也可以借鉴。而农民意味着朴实。

在军队中,不仅要用好人,还要给他们高待遇,特别是一线的兵。基层部队才是组织力量的来源,千万不可以去亏待基层。

6.关于曾公的执行日课:1.心念专注 2.静坐半小时每天 3.黎明早起 4.坚持读书 5.慎言,每天记下自己言语上的过失。

这是曾公执行力的表现,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有了志向,还需要有执行力,中国大有大志向者,而没有执行力的。我认为这和曾公的钝的性格,也有关系,认定一个理,就执行到底。

一个人只有把理念执行了以后,才能真正的对其理念有认识,不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只有从细节上抓起,才叫真正的执行,大部分人是遇到细节就轻松的滑过去,到了大的方向上,就没有斩钉截铁的力量。这是执行力,细节和理念志向的认知这几者的关系。

7.在改变自己的路上,只有慢慢的去磨,去修正,才会有一些改变。曾认为,戒烟这种看得见的事情是容易的,但是性格的改变,是难的。性格上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要文火煮,才能慢慢的化解。不要气馁,意识到一次就是一次进步。习性的改变是非常难的,同时也是非常缓慢的。

8.曾公的金钱观是:自己要勤俭,孩子的钱一分不留。

他认为,富人家的孩子,如果懂得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大器。如果从小锦衣玉食,肯定没有大出息。要是没出息,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份孽。

总的来说,奢侈的生活不利于子孙的发展。

9.曾公的为人比较油滑,但是他的油滑只是外衣,以前的耿直给他带来很多的麻烦,让他无法成事。他必须圆滑,这样才能在官场中生存,让他能够调动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帮他办成他志向中的事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过去柔弱,含蓄退让的人。

海瑞相比之下,就没有这么大气,只是为了廉洁的一个名号,没有发挥出一个做官的真正的用处。

10.晚年的曾公,更加的相信命运。我自己总结的是:

作为人,我们对于大的事件的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远没有时机 运气这些因素重要。这些果,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人能左右的是现实中能看到的 小于等于 自己维度事情。但是对于一件很大的事,人能做的,就是对过程负责,至于大事的结果,确实不归人管。就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坚韧的去做我们能改变的事,不求结果,但求过程,求不愧于心。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

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曾国藩,以前一直以为他只是地摊上的成功学和厚黑学大师。

有几点让我很有感触,且记下来:

1.关于中国近代以前的思维模式,特别是宋儒,他们所希望的是那种一旦豁然通达的绝对智慧,感觉就是一个点突破了,然后万事万物都可以通晓。所谓的无上智慧,所谓的成圣,所谓的成佛。我觉得这其中包含了一个中国人思维中很大的一个隐患:没有逻辑思维的习惯。习惯性的从一个宏观的,一个大的,角度去总结一件事情,但是这种总结往往是从直觉去考虑的。

2.成大事者都需要经历一些磨难。当然,不能被磨难磨死。磨难可以去磨练人的心性和意志力。磨练可以把人内心中最最强大的精神力量,挖掘出来。顺境中的人是不会有很强的意志力的。人做成事情必然会遭遇一次又一次的困难和打击,这时需要人坚韧的毅力去面对。一次一次的失败,一次一次的重新来过。从不服输,遇到困难,打起全部精神,打得通的,才是好汉。这是品质。

3.接着上一点说,曾公一直认为精神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但是韧性是从哪里来的?是志向,是内心中最最真实的,自己一辈子最想完成的一个目标,只有有这种目标感在心中,才能支撑起失败以后一次次的再战。这是志向。

最后需要的是方法,光有热情是没用的,需要有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去学习去调查。 所以要完成一件事。志向,品质,方法。缺一不可。

4.这一点是对于曾公关于第2点的延伸。曾公的韧性其实是他为人,他性格的一种延伸。他不聪明,所以从不取巧。所以对于一个困难,他的方法就是两个字:死磕。打仗也是一样,用最笨的方法,一步一步,扎营,挖战壕,整个军队就像是一个工程队。但是这种步步为营的方法,为他一步一步取得了一小点的胜利,这些胜利加起来,就是大捷。

军事中的战略思想也同样不会以主动出击为主。在双方对峙中,其往往先让敌方现出手:主动进攻的是客,等待对方先进攻的是主。这种思维在其辨人时也一样,曾公识人,用的是观察,感觉他的精气神,所以他见人时,从来都是先盯着别人几分钟,听别人讲话。

5.关于初建湘军时候的用人,曾公用的竟然是没有经验的农民。没有经验意味着没有习性,这一点其实在我们开拓新市场时也可以借鉴。而农民意味着朴实。

在军队中,不仅要用好人,还要给他们高待遇,特别是一线的兵。基层部队才是组织力量的来源,千万不可以去亏待基层。

6.关于曾公的执行日课:1.心念专注 2.静坐半小时每天 3.黎明早起 4.坚持读书 5.慎言,每天记下自己言语上的过失。

这是曾公执行力的表现,是每天都必须做的事情。有了志向,还需要有执行力,中国大有大志向者,而没有执行力的。我认为这和曾公的钝的性格,也有关系,认定一个理,就执行到底。

一个人只有把理念执行了以后,才能真正的对其理念有认识,不然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只有从细节上抓起,才叫真正的执行,大部分人是遇到细节就轻松的滑过去,到了大的方向上,就没有斩钉截铁的力量。这是执行力,细节和理念志向的认知这几者的关系。

7.在改变自己的路上,只有慢慢的去磨,去修正,才会有一些改变。曾认为,戒烟这种看得见的事情是容易的,但是性格的改变,是难的。性格上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要文火煮,才能慢慢的化解。不要气馁,意识到一次就是一次进步。习性的改变是非常难的,同时也是非常缓慢的。

8.曾公的金钱观是:自己要勤俭,孩子的钱一分不留。

他认为,富人家的孩子,如果懂得约束自己,才有可能成大器。如果从小锦衣玉食,肯定没有大出息。要是没出息,多一分钱,他就会多造一份孽。

总的来说,奢侈的生活不利于子孙的发展。

9.曾公的为人比较油滑,但是他的油滑只是外衣,以前的耿直给他带来很多的麻烦,让他无法成事。他必须圆滑,这样才能在官场中生存,让他能够调动可以调动的力量,来帮他办成他志向中的事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过去柔弱,含蓄退让的人。

海瑞相比之下,就没有这么大气,只是为了廉洁的一个名号,没有发挥出一个做官的真正的用处。

10.晚年的曾公,更加的相信命运。我自己总结的是:

作为人,我们对于大的事件的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远没有时机 运气这些因素重要。这些果,并不是人力所能左右的,人能左右的是现实中能看到的 小于等于 自己维度事情。但是对于一件很大的事,人能做的,就是对过程负责,至于大事的结果,确实不归人管。就因如此,我们才需要更加努力更加坚韧的去做我们能改变的事,不求结果,但求过程,求不愧于心。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