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是一本由[荷] 斯汀娜·彦森 / [荷] 卡斯特-杨内克·洛噶尔著作,后浪丨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1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一):揭开幸福的面纱,感受幸福
孩子的喜怒哀乐总是那么的简单,除夕下午给儿子买了一包他期待很久的玩具卡片,他非常开心地说:“妈妈,我觉得特别幸福。”此刻,幸福对他而言,就是这包卡片。那么幸福是怎样产生的呢?幸福可以测量吗?动物们觉得幸福吗?有钱就可以幸福吗?怎样才能让别人觉得幸福呢?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是一本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探讨深刻的人生问题的小书。作者斯汀娜•彦森是荷兰的女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她将亚里士多德、叔本华及当代学者等哲学家对于幸福的研究,和生活中的事例结合起来,讨论关于幸福的方方面面,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幸福观。 01 一本孩子也能读懂的幸福哲学书。 书的引言从“什么是幸福”谈起,全书共讨论了8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从而引导孩子逐步深入地思考到底“什么是幸福”。从幸福产生的生理机制到幸福的衡量标准,从幸福是如何产生的,遇到不幸的事情如何应付到影响幸福的因素,作者试图从不同层面揭开幸福的面纱,让孩子对“幸福”有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在讨论每个问题时,作者都分成了若干个小问题进行分析。比如在“金钱能带给人幸福吗”这个问题时,探讨了“如果你的生日礼物是一根香蕉,你会高兴吗?”“如果你有一百万,你会做什么”“有什么是用钱买不到,却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你的父母是有钱人吗?这是你们幸福的原因吗?”孩子们跟随着这些问题逐步思考,就会明白金钱不是决定幸福的唯一条件。我们之所以会觉得没有钱就会不幸福是因为总是与别人攀比的缘故。 02 和孩子的互动访谈,可以让小读者了解同龄人的想法 在每章的最后,都有一段作者对孩子的访谈。孩子们对这些关于幸福的问题的回答,真诚又不失童真,有时可以引起人们的思索。 8岁的丹尼尔对他而言,幸福就是他脑子里的派对,玩平板电脑、很别人一起追打玩闹、跟他喜欢的人抱怨就可以让他感到幸福;13岁的鲁维说读书、打游戏、钓鱼可以使自己感到幸福。他对于幸福的建议“多看看自己拥有什么,而不是盯着自己没有的。想想世界上还有过得很艰难的人,为自己过得好而感到庆幸吧”很多自己的见地。 孩子们的想法简单而率真,却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幸福的真谛。 03 幸福小贴士,让读者感受幸福 书中有很多幸福小贴士,提供让人感到幸福的具体的方法,可以在生活中感到幸福。比如抱抱别人或者让别人抱抱自己;在悲伤难过的时候,露出微笑,昂首挺胸;写下100件感觉幸福的小事等等。 这些切实可行的幸福小贴士容易操作,把“幸福”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了一个具体可感的行动和感受,看似简单的行为中充满了创意和爱。我打算和孩子把这些小贴士写在便利贴上,在家里找个专门的区域贴起来,在实践中感知生活中的小幸福。 《哲学家与孩子幸福》是本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幸福哲学书,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作者通过开放式的提问、清晰的回答和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展示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关于幸福这个问题的看法,引导孩子们对幸福这个问题进行思考,从日常生活中感知属于自己的幸福,从而形成自己的幸福观。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二):太难过,太伤心,请读一读这本书,可能你会幸福
很多年前,央视做了一个调查,问一个老大爷:“大爷,您幸福么?”大爷淡定地说:"姑娘,我姓王,不姓福."
当年听完之后,觉得脑子被狠狠地敲了一下,这个,这个,难道不知道幸福的本质,因为就在身边,所以不会去寻找,不会去去感受,幸福是一个那么虚的东西,谁能说清楚呢?
荷兰哲学家斯汀娜·彦森和她孩子聊完幸福之后,心里感触良多,一口气写下了这本《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带着好奇心看完这本书,嗯,果然,孩子才是哲学家!他们对幸福的感知真的很直接呀!!
我在想,这应该是因为孩子的世界很单纯,只要有一点点的甜,就能让他们幸福很久,整本绘本的颜色明丽,让人一看就觉得幸福满满,原来这就是幸福的颜色呀。
这本书是一本儿童绘本,但是我看完之后觉得,这本书同样适合我啊,我也想要追求幸福。
对于幸福,作者有两个观点让我有非常强的共鸣: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金字塔底部往上爬,我们解决了温饱问题,我们创造了稳定的生活环境,我们和别人有一定的联结,我们被不同的人关爱,我们开始专注于个人的发展。
作者认为,我们的幸福感和我们体内的这四个物质关系密切:
多巴胺:这是给大脑的奖励,就是说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小目标,然后实现了,就会非常幸福,例如,我今年的目标是写100篇笔记,我现在已经写了8篇,虽然看得人不多,但是在慢慢实现目标的路上很幸福。
内啡肽:运动时释放的物质,说到这个,我真的非常有发言权,在我不开心的时候,我就会在楼下跑圈,那种迎风奔跑的感觉让我觉得,要啥好不开心的, 我们先跑一圈,如果还不开心,那就再跑一圈。
血清素:这个名词较为陌生,看了书才知道,这和情绪有关,它主要负责去除焦虑和抑郁,我们在阴天的时候血清素会少一些,整个人会变得很不开心,但是到了明媚的夏天就会非常明丽。
催产素:当人们相互接触和拥抱的时候,就会有催产素,嗯,我好像找到了爱情开始的原因,不过说真的,我很难过的时候真的很希望能有人给我一个大大的怀抱。
如果你还在寻找幸福的方法,这本书《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推荐给你,你会发现,幸福就在你的身后。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三):你幸福吗?你一定是幸福的!跟着哲学家一起与孩子谈幸福
美好的假期总是短暂的,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又不得不度过了一个“特殊的新年”。春节假期中你做了哪些有意义的事情吗?又立了怎样新的一年的flag?在假期一拖二的日子里我也是好久没有码字了,不过并没有停止陪伴孩子读书,亲子阅读的画面回想起来还是很温馨的。在这里问大家一句,你认为在过去的2021年里你幸福吗?在已经到来的2022年你会幸福吗?
你通常会因为什么而感到幸福?是买了一件新衣服,还是吃到了自己喜欢的美食,还是因为学习好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还是因为自己有钱了?没错,这些都可以为我们带来幸福感,拥有这些,你真的就幸福了吗?关于幸福,我们一起来看看荷兰哲学家斯汀娜·彦森怎么说,在《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中她以8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为线索,引导孩子逐步深入探寻“什么是幸福” 的答案。
你幸福吗?
有的人不断在逆境中寻找幸福,有的人生在福中不知福,每个人看待幸福的标准各不相同。你幸福吗?你的幸福从何而来?
你一定有过这样的时刻--迫切地想买一样东西,比如一管口红,一个名牌包包,对于孩子而言,比方一件玩具,一辆滑板车,或者一本故事书……至于为什么想买,如果你一直不停地追问下去的话,一定可以得到类似这样的答案--“因为这让我感到幸福”。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变得越来越幸福,我们可不可以在生活中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幸福?作者在书中给了我们贴心小贴士,比如我们可以记录幸福日记,或许你也参加过各种打卡活动,运动打卡100天,读书打卡365天,那不如你就从今天开始记录自己的幸福吧,“幸福100天”,还是“幸福365天”看你心情喽,内容不用很复杂,自己理解就好,再次翻阅的时候你的幸福一定可以加倍。
小孩的幸福和大人的幸福一样吗?
作者对此问题采访了不同的孩子和一位童书作家,有八岁的丹尼尔,有十三岁的鲁维,也有八十九岁高龄的童书作家多尔夫·菲鲁恩,还有几位七至十一岁不同的孩子们,八个被采访者对这个问题也有这自己不同的见解。
孩子们有的说不知道,更多的孩子认为是不一样。究竟孩子的幸福更容易满足,比如有新玩具,或者去游乐场,而我们大人的幸福达到就没那么容易了,我们需要面对的事情更繁杂。然而,童书作家多尔夫·菲鲁恩的答案却引发了我的思考,他说,“他们的感受是相同的”。
幸福的时候,你有怎样的感觉?欢呼雀跃,昂首挺胸!总之,不用你说,别人一眼就可以辨别出你的幸福感。
我们的幸福感其实与我们身体里的物质有着很大的关系,主宰着我们幸福感的激素有四种--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
所以,要问小孩的幸福和我们大人的幸福一样吗?表面上看似不同,而实际的幸福感是相同的。
有钱人就一定幸福吗?
我们很多人都羡慕有钱人,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人的生活真的就那么幸福吗?短时间内金钱也许可以为你带来幸福,带来满足感。长此以往,或许你会因此变得贪婪,也或许你会因而变得压力加倍,甚至为此而勾心斗角。
这个问题我问了Hedda,她说,金钱不一定就可以为我们带来幸福,金钱给不了我们时间,金钱给不了我们爸爸妈妈的陪伴!
你幸福吗?停下来,仔细感受,你一定是幸福的!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四):感受幸福,走入哲学家与孩子交流的世界里看看
幸福是什么呢?当我们这样提问时,幸福就似乎变成了我们脑海里一个抽象的词,而不是那个让我们能够哈哈大笑的一个状态,事实上,如果你问一个小孩子,幸福是什么,他更可能会说,是具体的生活中令他感觉开心的东西,比如爸爸妈妈给我买的好吃的,和好朋友一起去游乐园玩,或者得到一个小红花等,这些都是如此真实可爱的存在。
伴随着孩子们天真活泼的笑容,那些欣喜不带杂质的喜悦,幸福就变成了有一个好看的钢笔,一个漂亮的洋娃娃,得到一个变形金刚。所有这些都可以是幸福,它让我们把成人脑海里抽象的名词变成了具体的生活体验。在荷兰女哲学家和文学理论家斯汀娜·彦森(Stine Jensen)所写的《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将我们脑海里模糊的幸福变得深入浅出,又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是如何将幸福呈现给我们的呢?
当无法给幸福做一个更明晰的答案时,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将幸福落实为幸福感,这种感觉它来源于我们身体内的荷尔蒙,包含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
那么这四种荷尔蒙又是如何作用在我们身上,让我们体会那种无法言喻的幸福感呢?
这四种荷尔蒙通过完成目标获得奖励,比如你努力了很久的功课,终于得到突破性的发展,这个瞬间,你身体内多巴胺的释放,让你感觉到满足,这种满足让你感觉到幸福,有时是我们在体育运动是,通过运动身体分泌出内啡肽,它让我们感受到身体的愉悦,又或者是维系情绪的血清素,通过积极的内心感受,以及能触发你心情愉悦的事物,让大脑内这种物质有所提升。
而作为催产素,它在我们陷入爱情或有了宝宝时,身体内产生的物质,也被称为:“抱抱荷尔蒙”,当我们在彼此拥抱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喜悦幸福。
这样看来,想要幸福,一些简单的动作行为习惯,是可以让我们训练出幸福感:运动相关的,比如跑步、瑜伽等促进身心的运动。比如听好听的音乐,看好看的人,完成努力的目标,或者去拥抱与微笑,都是让我们感觉幸福的方式。
当我们把幸福感来源于身体的荷尔蒙,看似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身体的荷尔蒙来控制我们的喜悦,那我们需要严格按照做实验的刻度一点点的输入或控制荷尔蒙吗?
这样想来那真是一个严肃的场景。然而在真实的世界里,我们对于幸福不会像科学家研究那般严谨,而只需知道我们希望的幸福感通过怎样的练习来获得就好,在这一点上作者在每个论述幸福问题的背后,添加小贴士,增加愉悦感的练习,这份练习将深入浅出的原理,增加了更多的实践性。
这份实用让我们在阅读时,更能立马用起来,比如在其中一个小贴士中以通过呼吸想象描述感受,这种正念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很是有所收获。
随同讨论而呈现的,还有对好多个小朋友的采访,他们对于幸福一系列的回答,既简单明了,却藏着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童真与趣味,但又触发这我们对于幸福本质的感触。
在快速探索作者对于书籍的问题表述,以及各类小练习的尝试,真正回看全书时,我们可以看见,它带给我们怎样的层次,作者作为一个曾在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学习哲学和文学理论,获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奈梅亨大学任教并从事写作、兼任荷兰主流报纸《新鹿特丹商务日报》的文学评论员。
在这本童书的趣味性中有着非常严密的逻辑层次,宛如一份对幸福的童真版论述,细细辨析,它的严谨让我们可以很好的将幸福这个概念理解透彻,同时在生动性上,配合着荷兰卡斯特-杨内克.洛噶尔的绘画,将一个难以言语的议题,变得通俗易懂,却又没有缺失该有层次与严谨。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带给我们实用又趣味的讨论,深度又不失童真的可爱,严谨又不落空泛的思辨,于感知里获得美好,于思考里获得理性,于阅读里获得幸福!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五):幸福就是,我很幸福
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渴了有水喝,饿了有饭吃;精神有依托,活的有价值。最通俗的就是满足就是幸福,每个人经历不同、世界观不一样,对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样,幸福就在每个人的心里,只有自己能感觉到,每个人的一生中得到的幸福是不一样的……
“你最想要的是什么?”
“一辆崭新的、漂亮的自行车。”
“你为什么想要一辆崭新的、漂亮的自行车?”
……
“因为这会让我感到幸福。”
只要你不停的追问,最终一定会得到“因为这会让我感到幸福”这个答案。这本《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是一本讲述幸福的书籍,和《哲学家写给孩子的二十封信》是一个系列。它站在哲学的角度向我们阐述了幸福的种种内容,配合孩子的采访回答,阅读起来十分轻松,在孩子们阅读的过程中,总会自己去寻找答案。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
这本书是哲学家对待幸福的看法,包括幸福的定义、运转方式、产生,还有幸福与人类的关系,详细且生动。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是作者斯汀娜·彦森与其出版社商玛利斯卡·布汀一同喝咖啡时,觉得自己很幸福,再到采访自己的女儿,什么是让她幸福的事,然后与其他孩子们交谈,于是有了这本关于幸福的书。书中精美的插画由荷兰的卡斯特-杨内克·洛噶尔绘制,风格大胆,色彩精美。这些充满神奇的色彩插画,将幸福呈现出来。
幸福如何在人体内运转
这本书中研究人员认为,主宰我们幸福感的荷尔蒙有四种: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
一起来看看是什么吧:
多巴胺是送给大脑的奖赏,实现目标,人感到满足就会得到释放,还会激发我们尝试新鲜事物。
内啡肽能抑制疼痛,还能带来无穷的幸福感。运动使人幸福,这个说法也在喜欢跳舞的人身上得到了印证,只要你别在跳舞的时候纠结自己够不够好这个问题。
血清素是大脑里的一种物质,与情绪有着很大的关联。它负责驱赶抑郁或者其他的焦虑感受。晒太阳就有利于这种物质的分泌。谈心也是一个解决办法,或者也可以采取药物和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催产素,当人们相互触碰或者拥抱的时候,它就会被分泌出来。小孩子就很喜欢抱抱。
幸福是怎么产生的
想要弄清楚幸福是怎么产生的,你就必须要了解不信是怎么产生的。人类是欲望满满的生物。
小贴士1,每天思考一下今天发生了哪些觉得幸福的事,写下幸福日记。等你再去翻的时候就会再一次感觉到幸福。
小贴士2,制作一个幸福骰子,每一面写上高兴的事,经常和小伙伴们玩。
怎么让人觉得幸福
每天去赞扬一个人,可以是任何人,但是不能赞扬他的外表,得打心底觉得他怎么样,而不是随口说说。
这是个实验,可你的行为却可以让别人感到幸福。
助人为乐不仅能给对方带来幸福,还有自己,因为帮助和给予能制造幸福。
换位思考,如果有人不太幸福,我们可以给一些建议,但不能强加给别人,或者,学会倾听就可以了。
想要带给别人幸福,那就得先学会让自己幸福,偶尔也可以表扬一下自己。
幸福太重要了,以至于孩子们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通过阅读《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可以再次加增强孩子的幸福感。
在这本书里,除了可以了解到什么是幸福之外,你还能了解到幸福可不可以测量、可塑性有多大、长得好看的人能不能带给人幸福以及金钱能不能给人带来幸福,并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有多幸福。
比如孩子们可以了解到幸福是需要自己创造的,是等不来的,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到有人不开心,那我们可以给予他一个微笑,甚至一个关心,我们就会收获幸福。但如果我们可以每天给予自己一个表扬,我相信你会更幸福。
这本书从幸福的定义、产生、可塑性和对8个人的采访,把幸福完全呈现给我们,让我们从而得知自己到底有多幸福。
《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读后感(六):幸福感只是“我”觉得吗?不妨来听听哲学家跟孩子的对话
第一次带孩子去海边大约是在他7岁的时候,在海边玩的时候,他的嘴里总是会冒出:好幸福啊!后来到了十几岁,在海边的发现他还是会情不自禁地冒出这句话。
听到这样的话,不仅是妈妈,就连旁人都会被感染。
我也曾想当被人问我“你幸福吗?”的时候,我又是怎么回答?
或许有的人认为开心了就是幸福。那么高兴和幸福是一回事吗?究竟什么让我们感到幸福?我们会因为拥有外在的东西,比如金钱,美貌和事业有成,就会感到幸福吗?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很难给幸福下一个标准的定义,那我们又该如何给孩子解释出幸福的范式呢?
有一位荷兰的哲学家斯汀娜·彦森对幸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专门为孩子撰写了这样一本书《哲学家与孩子谈幸福》。作者曾获荷兰儿童文学银石笔奖,她很擅长与孩子谈论一些关于人生的话题。
在这本书里她通过开放式问题、以8个关于“幸福”的问题为线索,清晰明了的解答和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引发孩子对幸福的体验,观察和思考。她在书中为孩子展示了古往今来的人们是如何看待幸福的。这本书语言浅显、幽默,叙述的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
幸福感是怎样产生的?
研究发现我们的幸福感与我们身体里的物质有着很大关联,而主宰幸福感的荷尔蒙总共有4种,分别是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催产素。
作者图文并茂地为我们阐述了这四种幸福激素产生的条件,我们可以通过物质和身体影响自己的感觉,让我们学会了如何“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比如当我们感到悲伤或者心情沉重的时候,就可以糊弄糊弄大脑,露出微笑,昂首挺胸,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开心了。
虽然这远远不是幸福的全部,但是我们可以渡过当下的不良状态。
其实幸福只是当下的一种美好感觉,它往往转瞬即逝,我们大多数情况下要面对更多的不开心或者说是不幸福。那如何让这种转瞬即逝的幸福感觉多频率出现或者学会硬度那些不幸福的时光呢?
作者告诉我们可以通过正念练习,在书中作者详细阐述了这个步骤!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有点期待呢?
动物们幸福吗?
我们会从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很多有关动物的情感,它们有幸福感吗?。我们无法从科学的角度去提供证据,只能从感性的角度来说了:在地球上除了人类之外,狐狸的幸福感看起来超高的。
有一位荷兰摄影师拍摄的小狐狸,放松的肢体、表情、蓬松的毛发,没有防备的眼神, 慢慢的舒适感能让我们从心理上感知到,这只小动物正在当下活得无比自在。
日本宫城县的白石市里有一个“藏王狐狸村”,是一个私人动物园和主题公园,那里饲养了超过 100 只多品种的网红小狐狸,一点不惧怕人类,总是一副超可爱超满足的模样。
当然了我们不能完全肯定,动物的笑容一定代表幸福,但是我们能够肯定的是动物可以表现出自己是在享受还是在遭受痛苦。比如猫咪在享受主人抚摸时情不自禁闭眼,肚子也跟随着咕噜咕噜叫个不停,将从水中鱼儿捞起时倍感它们乱摆的压力。
作者告诉我们无论动物们幸不幸福,它们与人类之间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它们是我们生命中的组成部分,我们思考它们的幸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作者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思考“什么能让你真正快乐”是一件有益的事情,这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与他人,并让我们知道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关系。
说在最后
在书中作者从幸福感的生理机制到幸福的衡量标准,再到幸福产生的基础、应对不幸的方法,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钱与外貌等外在因素对幸福的影响,涵盖了多个思考的维度,让孩子关注到了想不到的层面,从而对于“幸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幸福其实是转瞬即逝的,它既不是终点,也不是早晚会实现的目标,而是一种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生活的东西。诗人贺拉斯曾说过:生命稍纵即逝,要珍惜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