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树读后感100字

发布者:北风客 2022-2-11 05:26

《药树》是一本由朱建军著作,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3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药树》读后感(一):这棵树是爱,是治愈-----《药树》

“这棵树是爱,是治愈,” 女娲的声音回响在太空,“你身为药树,百病不生,你的叶子是药,你的枝干是药,你的果实是药,你的根系是药,陈于大地,用于苍生,所以你的名字是 ‘ 陈树 ’ 。”

看到这个开头,你是不是会以为今天我和大家聊的这本书是部古典神话著作,nonono,且听我娓娓道来。

2022年1月由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出版、颉腾文化策划的新书《药树》正式面世。作者朱建军,是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心理学中国化先行者,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是国内最早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和最知名的咨询师之一,迄今已从事心理咨询30多年。

本书通过讲述一个漂亮且能干,却身患癌症的都市白领女性,在濒临死亡死时接受心理咨询,通过不断探险自己的意象世界,逐渐看清生病背后的爱恨情仇多重心理真相,经过跌宕动魄、险中求生的一场心灵奇旅后,最终找回了自我。生命的张力在正与反、虚与实之间迸发。

用了三个晚上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书中的主人公都市白领陈树和心理咨询师海音,两个人性格迥异,通过长达将近三年时间的咨访,在各自剥离了无数个子人格之后,达到了彼此心灵的共情。心理咨询师在疗愈别人的同时,也在被别人、被每一个自己在治愈着。

读书过程中数次泪目,心灵仿佛也跟随着海音对陈树的意象对话而进入意象中,感同身受,让我能有完全的共鸣,因为身边有亲人在两个月前也因为癌症而离世了,亲人患病治疗断断续续也是近三年,弥留的最后那一个月,我每天都会去病房探望,真实感受到了癌症病人的痛苦、以及她们对生命的眷恋。书中的陈树因为同病房的病友小代姑娘的离世而悲痛欲绝,甚至回避之后的心理咨询,她也想放弃自己的生命了。是啊,爱和努力在命运面前是多么的不堪一击。

“她已经学会在面对任何可怕的场景时,尽可能的不去逃避,而是直面它,承受恐惧。尽管这很难做到,但正是如此,她也越来越勇敢。”

“是的,许多时候,活下去比死亡要困难得多。和艰难地活着相比,死亡越来越像是一个舒适的假期、一个平静的港湾、一种仁慈的解脱。” 海音在给陈树做意象对话时,一直在鼓励陈树大胆的往前走,才能理解人们为什么要努力活着的理由。

“你看,这草在每个冬天虽然都会枯死,但是到了春天又会再生。死亡的确是不可战胜的,但是-----连死亡也无法战胜生命。” 陈树在一次次和海音的意象对话里跌倒、爬起、再跌倒、再爬起,心灵不断的被洗涤、顿悟,直到能够勇敢的面对死亡,面对生活。

陈树在海音一段时间的意象疗愈后,身体一度好转了很多,还和对她一直不离不弃的丈夫一起去了海边旅游,彻底放松了疲惫身心,在回程的飞机上陈树还在意象里看到了40年之后的自己和丈夫温馨的生活,一切都是美好的。

但是,陈树毕竟还是个癌症患者,死神再次来袭,她的癌症复发了。跟着书中的内容,我阅读的心情也是跌宕起伏的,这一次她能挺过来么?命运是善良的,复发的三个月时间里,海音又是一次次的掏空自己来疗愈陈树,自己的元气也损耗殆尽。但谁又能说,陈树没有给海音力量呢?陈树对生命的笃定,在那羸弱的小身体中,若隐若现却日渐清晰的笃定,又何尝不是同样给了海音一份宝贵的支持?两颗心因为爱和治愈还有对彼此的尊重而紧紧的契合在一起。

故事的最后是理想的开放式结尾,海音笑望着陈树,“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怀疑-----因为有了怀疑,才有了决定;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恨-----因为有了恨,才有了爱;这世界从不是没有病-----因为有了病,才有了药,才有了治愈和新生。”

爱即此刻,守护永恒。

这本书,从开篇第一章节的内容就很引人入胜,一气儿读到最后意犹未尽,整个故事让人身临其境,仿佛陈树和海音、还有她们性格各异的家人们就在眼前,抓住读者的心,心随书动。这是一本少见的心理治疗范本,从专业深度,到大众阅读通俗性的完美结合,的确是一场震撼、惊喜的小说盛宴。带给读者不凡的阅读体验和心灵收获。强烈推荐大家去拜读!

因看见而感动,因爱而疗愈。生病之处,必有解药。

《药树》读后感(二):一场心理咨询引发的思考

《药树》是著名心理学家朱建军写的一部小说,朱建军是意象对话疗法的创始人,他为我们讲述了一位身患绝症的高知女性,在接受意象对话治疗后产生的身心变化。

故事中的主人公陈树身患癌症,想在离世前与未婚夫夏靖之举办一场梦想中的婚礼。然而,她在接受了心理师海音的治疗后,决定取消婚礼,将全部的精力用在与死神战斗上。

海音通过意象对话疗法,一次次将陈树引入了潜意识的深处,探索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自我认知这些我们每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在意向对话疗法中,心理师海音首先要同陈树一起理清楚子人格的特征,在陈树的意向世界中,一共有14个子人格。

这些子人格之中,有些人在勇敢的捍卫着生命,而有些人阴郁而绝望。死神曾经幻化成陈树爱人的模样,想要引导陈树到另一个世界中与他举办婚礼。陈树也因此将婚礼与死亡结合在一起,将婚礼现场视为自己生命最后时刻的回光返照。

在海音的帮助下,陈树意识到她举办婚礼的真正意图之后,决定取消婚礼,她的身体也开始逐渐好转,病灶一点点减少,到后来甚至达到了出院的标准。

这也不禁让我们反思:一个人为何会生病,是否在死神降临之前,临终者是否自己先放弃了活着的权力。在陈树的子人格中,代表创伤的小海参早已将自己的内脏贡献给了其他人,当小海参在意向世界中通过努力重新获得内脏之后,陈树的身体也逐渐恢复了。

如果一个人可以达到高度的自我接纳,是否就不会陷于绝症之中呢?

只要活着,身体与心灵便相偎相依。

与陈树同在一个病房的小代是个女大学生,她有一个暗恋的男生。在她的回忆中,男生很喜欢她一头秀美的长发,她很担心同学们来探望自己的时候,被这个男生看到自己秃头的样子。

在小代听说意象心理疗法可以减轻掉头发的症状后,想要让海音也为自己治疗,但海音没有空闲的时间可以安排了。这个时候,小代向陈树求助,希望陈树引导自己进行意象对话。

只是陈树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儿,无法救起即将溺水身亡的小代。然而,小代依旧凭借自己的心力,在同学们来拜访的时候展现了自己容光焕发的样子。同学们离去后,她的头发一把一把地脱落,很快便离开了人世。

小代的离去,打击了陈树对心理治疗的信心,陈树觉得意象对话疗法对自己的疾病不会有帮助,自己终归难逃一死。在这样的心态之下,陈树的病情迅速恶化。

这又给我们留下了疑问,是否在大病之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就可以战胜病魔呢?

在这个故事中,陈树有一个理想爱人夏靖之,他年轻有为、对患病的陈树不离不弃、身在花丛中半点不沾身。在夏靖之的关爱下,陈树得以闯过一个个难关,她拥有抵抗病魔的绝佳外在条件。

而在现实中,大多数病人都是一个人在战斗,亲朋好友的精力大多在维护自己的一方天地。陈树有大多数人没有的经济支撑,让她可以安心的采用需要的治疗手段,也可以随时请教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也就是说,回到现实世界,一个人大概率只能依靠自己,靠自己来梳理内在的纠结与不安。

面对疾病的时候,要记住书中的叮咛:

“或许,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怀疑——因为有了怀疑,才有了坚定;这世界从不是没有恨——因为有了恨,才有了爱;这世界从不是没有病——因为有了病,才有了药,才有了治愈和新生。”

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药树。

《药树》读后感(三):逆境既需要解药,又能成为解药

伤心忧郁、疾病痛苦甚至死亡都是人们不愿触及的事情,但是,无论你如何回避,它们依旧在那里等候着我们,唯一的区别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么,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当面对它们时,是选择俯首称臣、任其摆布,还是尽力抗争、寻求解药呢? 《药树》这本心理类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癌症患者,在面对病痛和死亡的折磨下,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现实与虚幻的双重世界这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碰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专业的意象对话疗法,带领我们走入主人公陈树的世界,了解她那爱恨情仇背后隐藏的心理真相,解开困扰她也同样困扰我们的各种情结,从而让我们都能靠近真实的自己,重构自我,重塑生命的意义。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始人朱建军教授,他创立了我国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 意象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图像,它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或者说是最深层的人格中。 意象对话疗法是一套可以把内心世界用意象呈现出来的心理技术,也是通过对意象调节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内心的一切喜悦、忧伤、矛盾、恐惧等情绪都可以转化为形象展现出来,生动而鲜明。 朱教授运用该疗法帮助许多人打开了无法自知的心结,让我们明白每一个行为或者情绪背后都有可以为之解释的原因。 当一个人足够了解自己时,才能够更好地主宰命运的走向。 1·疾病是一把双刃剑 当我们生病时,都会出现情绪低落、阻抗甚至恐惧的情绪。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尤其在身患重症的时候,患者通常会有如下的心理反应:焦虑和震惊、否认和怀疑、羞辱和罪恶感、卑微和孤独感、退化和依赖、退缩和抑郁、恐惧感。 书中的陈树,她从小到大都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乖巧、努力、多才多金,又肯为他人着想。然而,命运却偏偏和这位优秀的女孩儿开了一个玩笑,让她罹患上了癌症。 就在她准备筹办完病房婚礼,奔赴死亡的前夕,她接受了心理咨询师海音的治疗。面对心理咨询师,陈树卸下了一些伪装,她敢于谈论死亡,要知道,这个话题是她和父母、男友之间的禁忌。 虽然家人和陈树对于疾病死亡心照不宣,但是这却让她倍感压抑和孤独。尤其对于乖巧懂事的她来说,自己的离去是对亲人的一种背叛,她不甘心。 于是,她第一次反抗母亲,要求推迟婚礼,理由是要等弟弟回来。其实,在她的潜意识里并不认同这个理由,她反而希望婚礼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她也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不甘心这么快地死去,她想知道让自己不甘心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理,让陈树在海音的帮助下,勇敢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正视自己的每一个人格侧面,与它们真诚对话,慢慢地解开困扰她已久的心结。 在这个过程中,陈树经历过恐惧悲伤、彷徨退缩甚至濒死的感觉,但也体验到了重生的喜悦、自我价值实现的感动。 正如她所说:生病是有好处的,第一,自己有时间去想问题,过去所追求的也许就有问题;第二,自己有时间休息了,让自己弱小的一面有机会呈现出来。身体的痛苦似乎缓解了精神的痛苦。 试着回忆一下,这种感受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所以说,生病固然不好,但是,它却用它独有的方式提醒我们:你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爱恨并非对立,恨是最深处的爱 陈树虽然是母亲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她生病之前,这对母女就始终不亲近。甚至,陈树经常用沉默来对抗母亲的指责,这更加激发了母亲对她的不满。 其实,在家庭中,用“沉默是金”来处理夫妻关系或亲子关系都是不恰当的。 因为家是让人卸下一切伪装的地方,家庭成员应该成为彼此倾听或者倾诉的对象,只有这样,爱才会在家中流淌。 同样,2008年豆瓣网上曾有个名为"父母皆祸害"讨论小组。这里聚集了一群在亲子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两年后,组员竟发展约两万人。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时代的不同造就了两代人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父母皆祸害"定性为逆经叛道,也不能把它当做一次集体情感的非理性表达。人们与其从正统的道德观层面去解读它,不如去反思中国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失败之处。 无独有偶,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写过一本名为《为何家会伤人》的书,同样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本该爱意融融的家,为何变成了冰冷不堪的地方;本该互相关怀的亲人为何互相伤害。 一切症结必有其形成的原因。《药树》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家族传递。 陈树一直以来认为母亲不喜欢她,而专宠弟弟。母亲却对此矢口否认。直到病中的陈树说出了一个多次出现的梦境,母亲才道出了缘由,母女间的隔阂才慢慢消除。 陈树梦见四五岁的自己即将被一个老头带走,然而,任凭她如何拉扯妈妈的衣角,苦苦哀求,都不能打动妈妈的心,妈妈反而会痛斥她,让她赶紧离开。 陈树刚一说完,母亲就泪流满面。她说这是陈树姥姥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将女孩送人是常有的事,要想不被家人抛弃,只有努力做事讨好家人才行。 所以,在 陈树姥姥的心中,一直活着那个害怕被抛弃的小孩,她又把陈树妈妈看成这个小孩,于是严苛地对待她,压抑她,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留在家中。 同样,在陈树妈妈心中也活着这样一个可怜的小孩,她为了防止陈树遭遇同样的命运,又把这种恐惧和严苛复制在了陈树身上。 如此这般,三代女性的命运就这样在家族中顺理成章地传递了下来。 听完妈妈的讲述,陈树立刻明白了妈妈重男轻女的原因。妈妈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她理解了妈妈爱她的这种方式。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爱或恨,它们也并非对立,往往,爱恨交织,恨到深处便是爱。人们只要真诚沟通,相互理解,便会接纳包容,恨便能转化为爱。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换个方式爱彼此呢? 3·因自知而感动,因爱而疗愈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呢? 其实,自知是一个不断向内探究自己的过程。这需要坚持的精神和接纳的勇气。 就在陈树病情好转之际,她却遭遇了病友小代的离世。小代是一个缺少家庭关爱的女孩,这让陈树感同身受,她视小代为妹妹,并希望小代也能通过意象对话疗法重获新生。 可想而知,小代的离世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她的内心仿佛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小代嫉妒你,小代生命太短暂而你却可以留在世上,小代没有男朋友而你却有,小代没有机会出国而你却可以…… 这样的自责愧疚,让陈树一度放弃心理治疗,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异常。眼看着陈树的状态一天天萎缩,海音也对心理咨询倍感怀疑和担心。 “这一切有用吗?”这唤起了陈树和海音内心无能为力的感受。如果这是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即可。但这是无力的感受,需要做的是心理能量的转化,要把消极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海音继续引导陈树做心理治疗,并告诉她,换一个角度看待小代的离开。她活着其实是给小代一个更长的生命,就是用她的余生记住小代。 她的记忆和爱,会证明小代来过、活过、美过和盛开过。虽然这个过程有纠结有不舍有痛苦,但是,最终陈树还是渐渐地从小代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后来,陈树出院了,继续着意象对话疗法,生活也渐渐地步入了正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她醉心于美丽的海滨风景,感受自然的静谧和谐,感动于生命的美好瞬间。 一年零八个月的时光悄悄流逝,陈树的病情再次复发,但是,此时的陈树却淡定从容了许多,她带着从头再来的决心和信心,直面事实,只想过好每一天。 因为经过这一年多的磨砺,陈树给出的和获得的爱,都让她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内心不再被无助恐惧所支配。她惟愿自己长成一棵药树,给予别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疗愈别人的同时是在成全自己,正如海音对陈树,陈树对小代。 4·结语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心理咨询的任务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通过意象对话疗法对患者做心理调节,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减少死亡的冲动,增加痊愈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对于患者来说,就是那黑暗中的一束光亮,一个火种。 当生命中每一个阴影被沮丧、怀疑、抗拒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占据时,心理咨询师会引导患者找到它们的对立面,让积极、信任、坚持和勇气接纳它们,与它们达成和解,重构自我,重建生命,奇迹也许就会发生。 愿身处逆境的人们,都能找到解药,但也请相信逆境本身往往就是解药。

《药树》读后感(四):逆境既需要解药,又能成为解药

伤心忧郁、疾病痛苦甚至死亡都是人们不愿触及的事情,但是,无论你如何回避,它们依旧在那里等候着我们,唯一的区别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那么,既然我们无法回避它们,当面对它们时,是选择俯首称臣、任其摆布,还是尽力抗争、寻求解药呢? 《药树》这本心理类小说,向我们展现了一位癌症患者,在面对病痛和死亡的折磨下,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 故事围绕着主人公现实与虚幻的双重世界这两条主线,相互交织碰撞,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专业的意象对话疗法,带领我们走入主人公陈树的世界,了解她那爱恨情仇背后隐藏的心理真相,解开困扰她也同样困扰我们的各种情结,从而让我们都能靠近真实的自己,重构自我,重塑生命的意义。 本书的作者是北京林业大学心理系创始人朱建军教授,他创立了我国本土的心理治疗技术——意象对话疗法。 意象是指具有象征意义的心理图像,它存在于人的潜意识中或者说是最深层的人格中。 意象对话疗法是一套可以把内心世界用意象呈现出来的心理技术,也是通过对意象调节来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在使用这个方法的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内心的一切喜悦、忧伤、矛盾、恐惧等情绪都可以转化为形象展现出来,生动而鲜明。 朱教授运用该疗法帮助许多人打开了无法自知的心结,让我们明白每一个行为或者情绪背后都有可以为之解释的原因。 当一个人足够了解自己时,才能够更好地主宰命运的走向。 1·疾病是一把双刃剑 当我们生病时,都会出现情绪低落、阻抗甚至恐惧的情绪。这是人的本能反应。 尤其在身患重症的时候,患者通常会有如下的心理反应:焦虑和震惊、否认和怀疑、羞辱和罪恶感、卑微和孤独感、退化和依赖、退缩和抑郁、恐惧感。 书中的陈树,她从小到大都是人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她乖巧、努力、多才多金,又肯为他人着想。然而,命运却偏偏和这位优秀的女孩儿开了一个玩笑,让她罹患上了癌症。 就在她准备筹办完病房婚礼,奔赴死亡的前夕,她接受了心理咨询师海音的治疗。面对心理咨询师,陈树卸下了一些伪装,她敢于谈论死亡,要知道,这个话题是她和父母、男友之间的禁忌。 虽然家人和陈树对于疾病死亡心照不宣,但是这却让她倍感压抑和孤独。尤其对于乖巧懂事的她来说,自己的离去是对亲人的一种背叛,她不甘心。 于是,她第一次反抗母亲,要求推迟婚礼,理由是要等弟弟回来。其实,在她的潜意识里并不认同这个理由,她反而希望婚礼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她也越来越明白,自己是不甘心这么快地死去,她想知道让自己不甘心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正是这样的一种心理,让陈树在海音的帮助下,勇敢地走进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正视自己的每一个人格侧面,与它们真诚对话,慢慢地解开困扰她已久的心结。 在这个过程中,陈树经历过恐惧悲伤、彷徨退缩甚至濒死的感觉,但也体验到了重生的喜悦、自我价值实现的感动。 正如她所说:生病是有好处的,第一,自己有时间去想问题,过去所追求的也许就有问题;第二,自己有时间休息了,让自己弱小的一面有机会呈现出来。身体的痛苦似乎缓解了精神的痛苦。 试着回忆一下,这种感受是不是似曾相识呢? 所以说,生病固然不好,但是,它却用它独有的方式提醒我们:你真正在意的是什么,你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2·爱恨并非对立,恨是最深处的爱 陈树虽然是母亲眼中的乖乖女,但是,在她生病之前,这对母女就始终不亲近。甚至,陈树经常用沉默来对抗母亲的指责,这更加激发了母亲对她的不满。 其实,在家庭中,用“沉默是金”来处理夫妻关系或亲子关系都是不恰当的。 因为家是让人卸下一切伪装的地方,家庭成员应该成为彼此倾听或者倾诉的对象,只有这样,爱才会在家中流淌。 同样,2008年豆瓣网上曾有个名为"父母皆祸害"讨论小组。这里聚集了一群在亲子关系中受到挫折、苦苦思索出路的年轻人。“父母皆祸害”小组成立两年后,组员竟发展约两万人。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就能看出一些端倪来,时代的不同造就了两代人的认知差异。所以,我们既不能简单地把"父母皆祸害"定性为逆经叛道,也不能把它当做一次集体情感的非理性表达。人们与其从正统的道德观层面去解读它,不如去反思中国社会和家庭教育的失败之处。 无独有偶,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写过一本名为《为何家会伤人》的书,同样引起许多人的共鸣。 本该爱意融融的家,为何变成了冰冷不堪的地方;本该互相关怀的亲人为何互相伤害。 一切症结必有其形成的原因。《药树》这本书中提到了一个词:家族传递。 陈树一直以来认为母亲不喜欢她,而专宠弟弟。母亲却对此矢口否认。直到病中的陈树说出了一个多次出现的梦境,母亲才道出了缘由,母女间的隔阂才慢慢消除。 陈树梦见四五岁的自己即将被一个老头带走,然而,任凭她如何拉扯妈妈的衣角,苦苦哀求,都不能打动妈妈的心,妈妈反而会痛斥她,让她赶紧离开。 陈树刚一说完,母亲就泪流满面。她说这是陈树姥姥小时候亲身经历的事情。 那个年代重男轻女,将女孩送人是常有的事,要想不被家人抛弃,只有努力做事讨好家人才行。 所以,在 陈树姥姥的心中,一直活着那个害怕被抛弃的小孩,她又把陈树妈妈看成这个小孩,于是严苛地对待她,压抑她,目的就是为了让孩子留在家中。 同样,在陈树妈妈心中也活着这样一个可怜的小孩,她为了防止陈树遭遇同样的命运,又把这种恐惧和严苛复制在了陈树身上。 如此这般,三代女性的命运就这样在家族中顺理成章地传递了下来。 听完妈妈的讲述,陈树立刻明白了妈妈重男轻女的原因。妈妈既是施暴者也是受害者,她理解了妈妈爱她的这种方式。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爱或恨,它们也并非对立,往往,爱恨交织,恨到深处便是爱。人们只要真诚沟通,相互理解,便会接纳包容,恨便能转化为爱。既然如此,那我们何不换个方式爱彼此呢? 3·因自知而感动,因爱而疗愈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了解自己呢? 其实,自知是一个不断向内探究自己的过程。这需要坚持的精神和接纳的勇气。 就在陈树病情好转之际,她却遭遇了病友小代的离世。小代是一个缺少家庭关爱的女孩,这让陈树感同身受,她视小代为妹妹,并希望小代也能通过意象对话疗法重获新生。 可想而知,小代的离世对她的打击是致命的。她的内心仿佛一直有个声音在呐喊:小代嫉妒你,小代生命太短暂而你却可以留在世上,小代没有男朋友而你却有,小代没有机会出国而你却可以…… 这样的自责愧疚,让陈树一度放弃心理治疗,她的身体也出现了异常。眼看着陈树的状态一天天萎缩,海音也对心理咨询倍感怀疑和担心。 “这一切有用吗?”这唤起了陈树和海音内心无能为力的感受。如果这是一个问题,找到答案即可。但这是无力的感受,需要做的是心理能量的转化,要把消极的能量转化为积极的能量。 海音继续引导陈树做心理治疗,并告诉她,换一个角度看待小代的离开。她活着其实是给小代一个更长的生命,就是用她的余生记住小代。 她的记忆和爱,会证明小代来过、活过、美过和盛开过。虽然这个过程有纠结有不舍有痛苦,但是,最终陈树还是渐渐地从小代离世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后来,陈树出院了,继续着意象对话疗法,生活也渐渐地步入了正轨。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她醉心于美丽的海滨风景,感受自然的静谧和谐,感动于生命的美好瞬间。 一年零八个月的时光悄悄流逝,陈树的病情再次复发,但是,此时的陈树却淡定从容了许多,她带着从头再来的决心和信心,直面事实,只想过好每一天。 因为经过这一年多的磨砺,陈树给出的和获得的爱,都让她获得了真正的成长,内心不再被无助恐惧所支配。她惟愿自己长成一棵药树,给予别人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疗愈别人的同时是在成全自己,正如海音对陈树,陈树对小代。 4·结语 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心理咨询的任务不是治疗疾病本身,而是通过意象对话疗法对患者做心理调节,帮助患者调整好心态,减少死亡的冲动,增加痊愈的机会。 心理咨询师对于患者来说,就是那黑暗中的一束光亮,一个火种。 当生命中每一个阴影被沮丧、怀疑、抗拒和恐惧等不良情绪所占据时,心理咨询师会引导患者找到它们的对立面,让积极、信任、坚持和勇气接纳它们,与它们达成和解,重构自我,重建生命,奇迹也许就会发生。 愿身处逆境的人们,都能找到解药,但也请相信逆境本身往往就是解药。

《药树》读后感(五):生命与生病,读《药树》顿悟生命的意义

十二年前,我失去了两个最亲近的人。

一个是外婆,发现不舒服时已肺癌晚期,无药可医,得年87岁,也算喜丧。

一个是没有血缘关系,却看着我长大的阿姨,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肠癌骨转移,得年63岁。

要说外婆抽烟超过七十年,生了肺癌也不无道理。但是那位阿姨,是个老师,桃李天下,一心向佛,不烟不酒,怎么会生癌症呢?直到最近读了《药树》才恍然大悟,我们的子人格以及自人格之间的关系,真的让人细思极恐。

内封面,树干如动脉一般有活力

书中的女主叫陈树,年纪轻轻,成就不凡,可惜却生了癌症,命不久矣,为了不留下遗憾,决定在离世前与爱人举办婚礼……

也许是因为有亲人由于癌症离世,此书读来颇为感伤。

女主的名字叫做“树”,我想,这是作者的特别用意。古今中外,各种文化中都有把人的生命与植物做类比的现象。植物在春天生发,开花结果,在秋冬落叶,死亡或者蛰伏等待来年,恰如人生老病死。而且,心理咨询师常用的分析和诊断工具房树人,其中的“树”就体现了一个人生命的成长历程,也透露出个人与环境、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书中也不止一次出现树根、树干和树叶的意象,也出现了不少与树相关的场景、生物,如森林,溪水,蟒蛇……陈树的很多子人格也会出现在与树相关的环境里,包括死神在内。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场景是陈树的一个保护型子人格不停地挖树根,清理黑森林,地面的泥浆里“有倒下的半腐朽的巨大树干、半腐朽的藤蔓和枝叶”。很显然,“黑”,“泥浆”,“半腐朽”等词语都反映了主人公的生命状态——病入膏肓的、腐烂的、接近灭亡了。

如果说死亡有颜色,那么必然是黑色。在几乎所有的文化中,死神都是黑色的,属于黑夜的。而黑色的或者与黑夜有关的动物,也被认为会带来死亡或者厄运,比如黑猫、乌鸦、猫头鹰、吸血鬼……这是属于原始的集体无意识。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深藏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全人类的,跨文化的,不需要去学习就知晓,属于出厂自带的系统。人们本能地就会害怕并回避黑夜,黑色的死神以及能够联想到死亡的一切。所以我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中世纪那场鼠疫为什么被称为“黑死病”了。因为没有什么能比黑和死更让人绝望了。

陈树也很绝望,一度要放弃生命了。不过她活过来了,她是一棵树呀,而且是一棵药树。生命的颜色最终战胜了死亡的颜色。红色的血脉和绿色的生命力越来越旺盛,甚至死神也承诺,可以耐心地等待她。最重要的是,陈树找到了不死的理由和活下去的意义。

不死的理由是什么?为什么要活下去?

可以说,每一个认真活着的人都需要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要什么,我们为什么死,我们为什么活。

可能每个人都能够立刻回答自己想要什么,比如想要钱,想要大房子,想要家庭,想要孩子……但这些都是实际的东西,并不是最高的追求。真正的追求通常都是精神层面的,比如想要安全感,想要被爱,被重视被理解……而这些东西其实非常难以获得。因为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缺少这些东西,当然也无法主动地有意识地去寻找。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寻寻觅觅,从未满足,大概率是因为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所以即便拥有了在他人看来的一切,依然不幸福。其实这是特别悲哀的事情,物质上特别富足的人说自己不幸的时候,其他人很难相信,还会觉得这人太凡尔赛,身在福中不知福。可他人不知道的是,这个人不知道自己缺少了哪个“部分”,而这个“缺少的部分”带来的痛苦和折磨是多少物质也难以弥补的。

在陈树接受心理咨询之前,她也不知道自己究竟缺少什么东西。随着咨询的深入,她的意象世界要求她找回丢失的东西,好在她最后找到了,病也好了。可能正是因为生病,她能够停下脚步,好好思考“自我”以及“自我”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生病有生病的好处。小孩子都知道能通过生病获益,比如可以不去幼儿园,可以赖床,可以吃好吃的,可以提各种愿望……生病还可以是不去上班的借口,也可以是事情没做好的理由。

可以说,生病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机会。我们的心灵真的非常神奇,一旦通过生病获得了某些好处,那么我们的大脑和身体就会记录下来,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自动”生病了,其实就是身体产生了条件反射。

很多心身疾病就是这样产生的。女主陈树的成长历程很压抑,很痛苦,因此她也很拼很努力,从不敢放慢脚步,更不敢停。所以她的身体发出了警示,用接近毁灭的方式告诉她,“停一停吧”。

虽然身体的物质世界和心理的精神世界差异很大,但对于一个人来说,这两个世界是可以共通的。很多免疫系统的疾病,是有心理原因的。当心理的免疫能力难以承受重压,就会转移到身体上。因为我们都知道,身体的痛比心理的痛容易忍耐得多。精神的折磨比断手断脚更会让人崩溃和毁灭。但是当身体的免疫系统也难以承受时,疾病就爆发了。既是心病,当然只有心药才医得。

找到心病的缘由,才知道用什么药。

黑暗的、光明的、强大的、弱小的、乐观的、悲观的、自私的、慷慨的……陈树的这些子人格轮番上阵,在她与癌症共存或者搏斗的过程中扮演了各种各样的角色,也让她充分认识到,自己为什么生病,而且是如此严重的“绝症”。

陈树缺少的东西恰好也是她的妈妈缺少的,也是她的外婆缺少的。但是因为陈树妈妈外婆的行为方式不一样,所以她生病了,她为了妈妈“牺牲”了自己。

她以为妈妈不爱她,她以为自己死了是解脱,对妈妈来说也是,可以让妈妈做自己,对全家人都好,也能成全她的爱人和别人共度余生……书中也说,“和艰难地活着相比,死亡越来越像一个舒适的假期,一种仁慈的解脱。” 对于绝症患者和自杀者来说,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死了对所有人都好,也可能是达成他人的愿望,或者死亡这个结果是全家人“共谋”来的。

但是陈树错了,她的妈妈很爱她,正因为爱,才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待她,反而造成了深深的伤害。同样,妈妈也被外婆如此深深地伤害。哪个母亲会不爱自己的孩子呢?为什么重男轻女的女性受害者总会成为“加害者”,继续伤害自己亲爱的女儿呢?就是因为爱。她们认为,只有这样对待家里的女儿,女儿才能在家里生存下去,而不被卖掉或遗弃。这是一代代女性换来的血泪教训。

养育方式会世代传递,好的会,坏的当然也会。陈树,妈妈,外婆都是受害者,妈妈和外婆也不知不觉成了加害者。但是她们也没有错,妈妈都爱自己的孩子,女人也曾经都是天真烂漫的女孩,就像贾宝玉说的: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得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社会让女孩们变了,让女孩们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这样说话做事。女孩们痛苦,被宠爱的男孩们也一样痛苦,父母们也痛苦,所有人都要吞下苦果……

陈树找到了缘由,知道了妈妈爱她,那么也无需折磨自己,病自然就好了。我想,那些自杀的孩子,出于种种原因,一定是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才用毁灭自己这种极端的方式完成对父母“最大的背叛”。就像哪吒那样,割肉还母剔骨还父,都还回去,至于爱与不爱都不重要了。在故事里,哪吒能重生,但是那些自杀的孩子,却再也回不来了。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棵树,记得自己的根——我们的父母和父母的爱,然后尽力生长,向高处,向阳光,正如尼采所说: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最终你要失去它。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4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