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讷河往事》是一本由黄蓉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讷河往事》读后感(一):《纳河往事》:被职业操守强行扭转的人生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的记忆存储功能自然而然的开启了合并同类项的效用——于是童年阴影系列之电影《追凶五十年》涌上心头,记得当年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不仅仅是吹着糖人的赵松林,更是对高庆祥执着的五十年的紧紧围绕着一个轴心转动的人生的唏嘘不已:原是解放军某卫生院队长高庆祥,受团长之托去接他的女儿小燕,因其疏忽小燕被人杀害。为了孩子报仇,高庆祥此后几十年的人生都是围绕着破案展开,他的婚礼不欢而散直至离婚、复员留在了事发地派出所,高庆祥无怨无悔,始终盯着嫌疑人,直到半个世纪才终于实现夙愿。这部电影结束的时候,并没有让观众产生抓获犯人的喜悦,更是一种惆怅的情绪,高庆祥内心的操守让他的后半生背弃了自己的理想和家人,都源于小燕被害这这个案件。
一件案件,怎么会改变一个警察的人生?
同理,在《纳河往事》里,作者黄蓉没有像《守护解放西》的纪录片那样去直接全面的记录基层民警的职业奉献,而是通过一个要案对一个或者几个警察人生的影响来描写,犯罪分子的残酷阴暗与警察同志的光亮人性形成对比,让读者心生敬畏。
故事的开始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杭州市上城区公安分局破获一个重特大杀人抢劫团伙,该团伙在齐齐哈尔市纳河当地杀害42人。似乎随着耳边响起的如《漠河舞厅》般年代感的音乐,就开启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刑侦之旅。但是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整个案件的过程很快浮出水面,在不经意间,已经转向了故事的另一个主角——调查惨案的民警们:犯下重案的姑娘徐骊为什么会对那个民警坦白、这个民警为什么在立功之后离开警察岗位等等。
于是,我们又看到了惨案背后被改变命运的另一个极其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参与办案的民警的心理变化和人生命运。
作为纳河惨案被侦破的重要突破口徐骊,既是惨案的参与者,更是被害者。因为在歹徒手下侥幸生存后,被磨平了逃生的企图后参与到谋害他人的行为中苟且偷生,因尚存的良知在民警黄国华帮其购买了卫生巾和贴心的照顾之下被触发,后坦白并告发了一切。
正式因为徐骊的双重身份及其可能在歹徒的威逼利诱之下产生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而成为他们的帮凶的现实,使得黄国华在结案之后也走不出她的悲惨境遇带来的影响,徐骊的那句:“我肯定死,你肯定是立大功”也像唐僧的颈箍咒一般,在心理上扼住了黄国华的命运,于是至此以后,他开启了逃离现实、辞去公职、每周剃头的仪式感的行为,甚至妻离子散。
他以这种方式来纾解他觉得徐骊不该被处死的命运和他的一等功是徐骊的生命换来的魔咒,在此后的几十年,这件事也在心理上对其造成了刻骨铭心的影响:“警察的牺牲,不只是生命,不只是幸福的机会,不只是个人名利,他们这些看起来无比坚强的人,内心也有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郁结,而这种情绪和心理上的隐形牺牲,更不为人所知。”
命运,除了心理上的改写,更有身体上的改写。
比如此案中的法医裕文君,因长时间高强度的尸体挖掘工作中了严重的尸毒,此后,一样没法治愈身体和心灵的创伤。
人的内心的坍塌和重建,也许就在某个平凡的工作中,而我们回忆往事,就是为了善良、为了诚实、为了不相互遗忘。
《讷河往事》读后感(二):行走在极恶的边缘
对于警察,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成龙在《警察故事》中的形象:身手敏捷、正义无畏,而且每次面对危险都能化险为夷。但是,实际上,警察真的是金刚不坏之身吗?他们的内心真的没有恐惧吗?这些守护着城市和平和安定的卫士,我们对他们了解得太少。
《讷河往事》弥补了这个空缺。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是一本非虚构的关于警察故事的采访录,也因为作者黄蓉,她自己就曾经当过警察。离职之后,随着对警察这份职业的深厚情感,黄蓉又创办了“真水无香”公益基金会,致力于寻访警察故事,挖掘其中的人性温度,并且帮助那些处在困境中的警察。
不可因为这本书是本采访实录,就认为这是一本本干巴巴的新闻记录。实际上,该书的文笔得到了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充分肯定。麦家盛赞黄蓉是“一个会讲好故事的人”,有着“高超的魔法”。当然,这并不是说,书里面的故事是虚构的,而是说,作者以极大的共情去描述那些警察故事,在饱含深情的笔墨下,读者得以进入那个在外人看来有点陌生的善与恶的世界,近距离地观察、乃至体验到警察行走在极恶的边缘、与罪恶进行殊死斗争时,所呈现出来的无比勇气以及所承受到的巨大伤害。唯其伤害是如此巨大,不仅伤害到警察自身,还伤害到他的家属,才越发凸显出他们守卫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高贵品质。
《讷河往事》讲了五个故事。有刑警、缉毒警、法医、警犬,也有警属。有警察内心的精神挣扎,也有警察与警犬之间难舍的情谊,还有家属与警察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亲情。
其中,同名的故事《讷河往事》及其续篇是情感浓度最高、惨烈程度最重、人性纠结最复杂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复杂程度超出所有人的想象,她不仅仅是犯罪嫌疑人,也是立功者、受害者。良知尚未泯灭的犯罪嫌疑人,不仅仅衬托出了穷凶极恶的连环杀人案犯,而且也深深地触及了办案警察的内心。其行可诛、其心情有可原。一方面,刑警、法医们行走在极恶的边缘,面对着42具受害者的尸体,内心的义愤和恐惧,几乎溢出纸面;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家人被迫犯罪、自己也被罪魁祸首深深戕害的女犯罪嫌疑人徐骊,又让他们充满着同情,使他们在情感与法理之间矛盾犹疑。最终,这样的内心无法派遣的人性冲突,使得办案刑警黄国华一辈子也无法走出内心的愧疚:他为犯罪嫌疑人求情,希望能免去死刑,但未果;这使他觉得自己的立功是建立在她的人头上。这讲的何止是一个警察故事,这几乎让所有曾经有过内心挣扎的人都感同身受。
如果说,同名故事《讷河往事》让人对残酷的凶杀内心充满余悸的话,《不认命就是这位刑警的命》则让人对警察的坚强品质心生敬佩。故事的主人公鲁金祥在一次训练任务中意外受伤,此后进出医院十多次,累计住院超过1800天,多次有过轻生念头,但最终没有在厄运面前低下头。他在单位同事的无私帮助下,在全球换肝病友的事迹鼓励下,连续参加6届世界移植器官受者运动会,最终获得了16块奖牌,在另一条路上获得了人生价值。这样的“扼住命运喉咙”故事,不仅仅激励着无数身处一线的警察,也激励着无数普普通通的人,让他们身处逆境也亳不放弃对生命的热爱。
不必去一一简述每个故事都讲了什么。任何简单的讲述都会削弱这些故事本身的力量。只能说,每个故事都是不可替代的,每份情感都是独一无二的。可贵的是,这些故事、这些人,实际上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就是这些人,用他们的付出,在守卫着我们的安全和安宁。
每一位读者,都应该去认真读读这些故事,了解他们的爱与恨、苦与痛,看看他们为了这个社会、为了这个城市,付出了什么、失去了什么。致敬警察!
《讷河往事》读后感(三):平视视角下的别样警察故事
流行文化中的警察形象,往往带有许多传奇色彩,侧重展现他们如何英勇睿智、胆色非凡,屡屡破获大要案。但真实的公安工作中,警察日常经历的大多是繁琐的勤务、无尽的报告、连续的加班和由此导致的病痛,而这些往往被“英雄”滤镜过滤掉了。《讷河往事》收录了曾经从事公安工作的黄蓉撰写的几篇警察故事,作为一名“前警察”,黄蓉在书中难能可贵地呈现了平视视角,带读者看到了警察这份职业背后作为普通人的他们,真实展现了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如何看待这份特殊的职业。
《不认命就是这位刑警的命》讲述了因身患重病在死亡线上挣扎的刑警,如何在家人、战友的支持鼓励下,于困境中发现了希望之光,战胜命运、战胜自我。《“爸爸,这一次我没法再带你回家了”》以女儿的视角讲述了一个平凡民警的职业生涯。《我生命的创口,长出了翅膀》讲述了正在读大学的杭州姑娘沈悦如何因为姐姐的命案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她带着这份伤痛进入了警察队伍,从此经历了别样的人生。《漫长的告别》则讲述了一群警犬的故事。
书中篇幅最长、刑事元素最多、也最为震撼的是《讷河往事》。我曾在微信公号上读过这段故事,这也成了我阅读本书的因由。这段尘封已久的大案至今读来仍令人毛骨悚然。上世纪90年代初,几名案犯流窜至浙江杭州,实施了麻醉抢劫,之后因形迹可疑被苏州火车站民警细心盘查,导致案发,结果在案件讯问过程中竟牵扯出了在东北犯下的惊天大案,其骇人程度连办案民警都怀疑其真实性。最终,根据杭州警方提供的线索,黑龙江警方经勘查,从案犯家中地窖发现了41具尸体,一起连环抢劫杀人案浮出水面,甚至惊动了公安部。一定程度上,讷河的这起案件只是一个引子,作者并没有聚焦这起大案及其侦破过程,而是通过这起案件,着重讲述了当时刚参加刑侦工作不久,侦破了此案的杭州民警黄国华与案犯徐骊的交集,以及这起案件对黄国华的冲击。而黄国华的人生也因这起案件走向了意想不到的方向。徐骊自首后对黄国华说:“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她当时说过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表情,都像烙印一样刻在了黄国华的脑海里,怎么也忘不掉,他的余生就被困在这个案件里。直到多年后,他前往讷河,与办案民警和徐骊家属见面,试图解开这个心结。而当时在杭州和黑龙江参与案件办理的多位民警、法医的故事也在这条主线外逐个展开。在《讷河往事》续中,作者铺陈了更多与此案有关的警察的故事,其中有人甚至已不知姓名。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接到苏州警方协查通报后,刑侦处的一名老民警发现派出所没有报案记录,他怀疑是麻醉抢劫案的电话报警人最终没有报案,于是在周末放弃休息,人工翻找人口登记卡,最终找到了受害人。对他来说,这也许只是职责所在,但如果没有他的这番举动,也许案犯就不会被移交杭州警方,最终被放虎归山,从此真相不为人知。
文字带来的冲击力使人震动,应该说这还是个很适合影视化的故事——90年代初东北的冰封小城,误入歧途的女孩、深藏不露的杀手、层层叠叠的尸体、初入警界的民警,令人震惊的恐怖罪行,一波三折的办案经过,绝望中的人性挣扎……通过这一切,时代和人性都展现了出来。
这本书中的故事也让我们反思,什么是好的公安报道。其实无需拔高,我们无需刻意将公安队伍塑造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这只会产生距离感。不妨平视——他们在工作以外是父母、是儿女、是夫妻,有普通人的牵挂,有柴米油盐带来的烦恼,但最终面对罪恶挺身而出的正是这些普通人,这更容易使公众产生共鸣。正如在这个故事里,责任感、悲悯、善良乃至纠结就这么如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感受到这些守护着公众安全的人们的忠诚与敬业、苦乐与悲欢,坚强与脆弱,某种程度上,更能让人感受到公安工作的不易,从而多一份理解。
《讷河往事》读后感(四):讷河往事,一份为了被忘却的纪念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2年1月出版)
近几年来,非虚构写作越来越有影响力,往往能引起读者强烈震撼和深度共鸣,它强调以在场的方式,求真严谨的态度去呈现一段历史往事的真实面目,还原事实真相,并将正义的价值观念通过专业的调查报告记录呈现,这就需要详尽的具体细节充实到文本结构,真实地的记录、真诚的感受、真切的表达所发生的事实,具有独家深度报道所产生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让一个事件中的当事人与周围的人产生共情关系,让事件本身重新焕发出价值和影响。在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来临之际,一本向中国普通警察致敬的书——《讷河往事》,让社会和公众更加了解警察真实生活和内心世界,理解警察他们在和平时期为守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所做的奉献。
故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女嫌犯徐骊在杭州因犯了麻醉抢劫的案子被抓,遇到了主审警察黄国华,在审问过程中面对这个素昧平生的警察,徐骊有一种被尊重,自己被当人对待的感动,于是瞬间崩溃交代说:“我还有一个大案子,比这个案子还大得多,如果我把这个案子讲出来,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因此牵出震惊全国的惊天大案,在黑龙江讷河发生了特大杀害42人的惨案,杭州警方在齐齐哈尔警方核查确认后,把三位罪犯贾汶戈、李川、徐骊带回讷河公审后并执行死刑。因此案当时处于严格的保密期,媒体和公安内部都再也没有任何消息。随着时间的流逝并没有淡忘,却成为作者黄蓉放不下的执念,各种复杂情绪掺杂在一起,牵挂着经办此案警察的命运和案件前后的具体细节,于是与黄国华去讷河实地采访,了结盘旋在两人挥之不去的诸多疑问和心结。
“我肯定是死,你肯定是立大功”。这句话是黄国华一生的伤痛,一辈子的阴影,一想起来心里就有说不出的苦涩,将他拖入无边的黑暗中。他为了内心的安宁,28年来每周五都会去理发店剃光头,只有剃光头才能缓解内心的不安,在黄国华的心里一直认为徐骊是罪不至死的受害者,应该为她争取个死缓才能对得起良知,如果这个案子没有徐骊的主动坦白和揭发同伙的犯罪行为,这个案子就有可能石沉大海,他们还会在社会上继续作恶伤害他人,因此徐骊也是重大立功表现者,虽然所犯下的罪行一样不可饶恕,应该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法理之外的情理也应酌情考量,她之所以不敢举报团伙的犯罪行为,是害怕贾汶戈对她的心理威胁有很大关系,一旦举报贾汶戈就会杀害她的儿子和全家,她彼时只有选择隐忍,这就是徐骊人性纠结的地方,是一个被胁迫犯罪,悲惨受害者,她是一个深陷特殊环境中的悲情人物,也应理解她当时的无奈抉择。
讷河往事留下的,还有参与该案件的警察事迹和被此案影响的一生。黄国华荣立一等功后,在工作上毫无建树,早早就办理了退休手续,离开了警察岗位,后来婚姻也破裂解体,与老父亲在黄山深居简出。荣立二等功警察梁宝年,也不幸因病英年早逝;当年刑场的验尸法医裕文君,因长时间面临高强度的尸体挖掘工作,他中了严重的尸毒,一直也无法治愈。法医高馨玉长时间与尸体打交道也患上了肺炎。这些警察,不仅面对着身体的受伤,而情绪上和心理上的隐形牺牲,荣誉的背后往往是付出身体和心理的代价,而这些往往是被人们忽视的地方。警察的悲欢不仅是同行才懂得惺惺相惜,而读了这本书书的人更应该去理解他们。我们希望黄国华放下纠结多年的心结,与过去疗愈,与未来和解,正如徐骊的姐姐徐叶劝她:“你是个好警察,我替我妹妹谢谢你,你看了她的遗书,不要再去剃光头了,把心结放下吧,我们都要好好地过下去。”
黄国华的“忠义”和“善良”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嫌犯也可能和一个受害者,人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法律无情人有情,违法犯罪必须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但是法律之外的人性是有温度的,关怀和拯救比冷漠和无视更重要,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重新做人的机会,而不是被社会无情的抛弃,自己的自暴自弃,更不能让他们再次走向犯罪道路去危害社会。
每一段往事的艰辛与不易,都需要记载和倾听;每一个无法释怀的心结,都需要寻找一个入口和出口。作者黄蓉的深入采访的目的只有一个,真实而温暖地还原一段往事,用朋友式心贴心的温暖,记录一个个暖心故事,书写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的不事张扬的奉献精神,如经历换肝手术的刑警鲁金祥,坚强地与疾病做斗争,凭着顽强的毅力强身健体,在世界移植受者运动会上获得多枚奖牌;社区民警老何每天耐心细心地与琐碎的小事打交道,调节邻里的纠纷和家庭的和谐;缉毒女警察沈悦长年行走在刀尖上的禁毒一线,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勇敢地与犯罪分子做斗争;还有忠于职守,立下赫赫战功的警犬,与警察并肩战斗的亲密战友等,正因为他们的负重前行,肩负着金色盾牌,热血铸就的担当,才有今天社会的安宁和岁月静好。他们需要理解,需要被关爱。这就是“真水无香”创建的宗旨,真水无香,大爱无疆,致力于寻访中国警察故事,有过从警经历的黄蓉,将继续以警察了解警察的贴心和温暖,朋友与朋友之间的相知与理解,采访警察群体背后的故事,呈现行业深层的真实,留下一份份有温度的记录,立此存照,让一个个警察故事不该成为被忘却的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