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精选

发布者:水木菁华 2022-1-16 05:21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是一本由税琳琳 / 郭垭霓 / 任欣雨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80元,页数:2021-11-2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一):笔记7:创新:中国人是玄学vs外国人玩流程,有点疑问

在读到中国古代传统和西方现代科学的关系时,人们都有一些误解。

这个误解反而成了这个年代大家通常的理解了。最近在读一本关于设计思维的书,一本有个创新的书。

【作者说】

我们常说“妙手偶得”“浑然天成”,创新像是玄学,不可捉摸,往往依赖那些有天赋的个人照亮世界;西方文化理解事物的方式比较具体,它们把创新拆开来研究,总结提炼出一套方法论,有流程、步骤、工具,让创新变得有章可循。

从这段原文我们可以读出几个意思:

l 作者认为中国式的创新不可捉摸,只能依靠天赋;

l 中国式创新没有流程和步骤,也没有什么路径;

l 西方文化是把创新拆开来研究,创新有章可循。

这样的观点是现在很通常的认知了。其实,很多学习国学的朋友都知道,中国人在研究学问的时候是不需要创新的。因为中国思想中的道是独一无二的,这是不变易的。而我们现在所谓的创新,只不过是三生万物或者万物再生万物的层面。

如果把生万物的层次叫做创新,那中国式的创新更是有丰富而严谨、简单而明了的思维思路和方法论体系。这个稍微接触一点儿国学著作就可以了解,我就不掉书袋了。

现在我们很多伙伴认为,推崇西方推崇科学,不认可玄学。这是因为我们这代人都是在改革开放后,教育制度在不断改革细化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们中几乎没有人过私塾和传统家学的影响。

我的理解是,我们中国人有一整套认识宇宙天地,世间万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不过现代的人还没有学习而已。一旦有机会平心静气地学习了,就可以豁然开朗了。

我们继续学习吧。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二):失败是过程

很明显,我们将之前做过的事情,再做一遍,表现会更好,在可以重做的事情面前,失败只是中间过程。在设计过程中,不断更改调整,不要纠结于一刻的得失。

“失败不是终点,只是中间过程。我们应该把失败看作一条路,而不是一堵墙。如果失败不可避免,我们要做的就是用快速迭代、小步快跑的方式来降低失败的成本和概率。”

——税琳琳、郭垭霓《设计思维行动手册》

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有很多的第一次,同时也意味着这些事都有再做第二次、第三次的机会,那第一次的表现,或者期间的失败有那么重要吗?

我最近在练习控制情绪,检验环节,与我不喜欢的人是否能平稳沟通。我总是会因为,在与他们的沟通中,不能将情绪控制在平稳的范围内而沮丧。每次被激怒后,反思,我都会先吐槽下对方的不可理喻,再责怪下自己没进步,然后停下来,心理建设好久,才有勇气,再次开始。这些小失败对有点社恐的我,心理打击比较大。

告诉我,这不断地反复,这每一次失败,是一条向前的路,小步快跑,或者小步快走,或者小步走,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它不会一直在那里,它会像车外的树一样,过去的。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三):笔记3:把CT检查变成一场海盗主题的冒险,创新的办法真多

【故事】

在医院,道格发现,有80%的孩子是哭着做CT的。这让身为医用成像设备设计师道格,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没有可能把令人恐惧的CT检查变为充满乐趣的探险之旅呢?

于是,道格的团队从孩子的视角出发,并重新设计了孩子的CT检查之旅。

孩子确定预约CT检查之后,孩子会收到一封信:

“亲爱的×××小朋友,我们很荣幸地邀请你参加一次海盗船体验,……”

等到真正的检查日到来,CT机已经改装成海盗船的样子,医生、护士也都装扮成海盗主题人物,说着提前设定的台词,对孩子而言,一次检查变成了一场海盗主题的冒险。

结果是戏剧化的,经测试,有80%的孩子在检查时会主动选择海盗船CT机。

这个故事给我的感想是,创新无处不在,创新的办法真多。

附录:

专家故事1:人力资源vs设计思维

博士中国学习与领导力发展总监蔡咏,在人力资源领域应用设计思维,提升了大家敏捷开发的能力。

专家故事2:把脚伸进用户的鞋里

SAP中国研究院的创新顾问向梅,帮助同事们更快速、更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用访谈法更加透彻地了解顾客。

专家故事3:瞄准你的客户。

北京联想研究院新兴设备与用户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曾宪钰倡导,首先要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加强跨背景团队的合作。

专家故事4:用图说话。

视觉引导专家毛泡泡非常重视设计思维中“可视化”的特点,用视觉化思维辅助团队沟通,让大家表达的思想能看得见。

专家故事5:永远没有“完成时态”

宜家中国家居创意总监石力,时刻关注结果数据,把流程中的最后部分“测试环节”当做下一轮环节的开始,不断推陈出新,让产品和创意不断升级。

专家故事6:让思维长出新肌肉。

同心实验学校校长沈金花对于留守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的主动思维,不断解决问题。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四):笔记5:找到10个精彩案例,却发现自己是个「读小白」

再次感觉《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这本书不是给入门级别的读者看的,而这本书是从入门升级到设计思维的专业人士的进阶书。

这本书是“行动手册”,不再关注吸引人的案例,而是关注读者对理论模型和工具的掌握。学会了这些理论和工具,可以让我们快速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

我在读的时候,感觉有点专业,浏览全书后,对10个故事印象深刻。如下:

故事1:把CT检查变成一场海盗主题的冒险

故事2:让车险保障看得见摸得着

故事3:“穿了么”让你一小时穿上新衣服

故事4:变纸尿裤为拉拉裤,小做法见证孩子成长

故事5:看不见的互联网,摸得到的USB闪存

故事6:银行办业务从监狱探监变为咖啡厅氛围

故事7:这家医院LED屏幕后,竟然藏了一把爱心椅子

故事8:让说出来的话能够看得见

故事9:顾客的逛街路线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

故事10:禁止同学们去踩草坪,无效!要让大家有事做

看了这些内容,我总感觉这本书读得不过瘾,才10个故事。不过,也发现自己在设计领域是小白的水平。是我的水平还在小白的层次,是需要继续升级了!

是的。在我的理解中,读者的级别是不一样的。根据我的经验读者可以分为5个层次:

【读小白】:对一个领域接触不多,刚入门。需要了解入门的知识和故事案例。

【读小知】:对一个领域有了初步兴趣,已经了解其中的重要人物和典型事件。

【读小会】:对这个领域的专业理论和工具有掌握,成为领域中的专业人士。

【读小通】:对一个领域的发展历史,主要理论,各种模型和流派、著作等了若指掌。

【读小专】:在领域中可以著书立说,有了自己独到的观点了,也渐渐有影响,可以称为专家了。

当然,这里是分领域的。你在理财方面是专家,但到了文学领域或许是【读小白】【读小知】的层次。这也是术业有专攻的表现。当然,虽然隔着领域,但读书的道理是相通的。读通了一个领域,会帮助我们通其他更多领域。

对照这个读者进阶5层次,我现在仅仅关注知识和故事案例,就是典型的【读小白】的层次了。

这本书是“行动手册”,不在关注吸引人的案例,而是关注读者对理论模型和工具的掌握。学会了这些理论和工具,可以让我们快速成为这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

继续学习!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五):笔记9:「读书笔记」usb存储器变成us dollars,是这样被创新出来

一个问题问你个问题,你手里现在有几块移动硬盘,有多少U盘?

我自己的1T以上的移动硬盘有4块,优盘是用过几十个。我身边的朋友同事也都差不多是这样。

这些USB产品是怎么出现的呢?

1998年,位于美国波特兰的设计咨询公司Ziba,受一家半导体制造企业的委托,设计一种新式USB闪存产品。当时,软盘还是最流行的可移动存储介质,全球正在使用多达50亿张软盘。(软盘早期的储存设备,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在当时是被广泛使用)

在用户认知方面,一方面,20世纪90年代末的人们习惯于使用软盘进行1.44 MB以下日常工作数据的存储和读写;另一方面,这时互联网已经兴起,人们已经意识到在不远的将来,用于保存大规模数据的有形“物品”将不会存在,取而代之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形状的互联网。

于是,usb闪存设备陆续出现了。

如何分析市场,确定方向呢?设计师使用了2×2的四象限图。

这是一种帮助我们做信息整理、梳理性质并发现机会点的小工具。总的来说,它的原则就是从很多数据点中提取两个性质作为坐标系,用一个横轴、一个纵轴组成一个2×2的四象限图。能快速组织信息,并直观地展现目前的情况,同时帮助我们从中引申,发现新机会。

于是,奇迹就出现了。哈哈。

这种情形下,设计师们首先将目光投向“未知的象限”——使用有形的“物品”储存大规模的数据(右上角)。能触摸得到,成为这款新式USB存储产品的第一条设计准则。

这个故事非常精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设计师让我们现在用上USB产品,绝对不是画一个坐标系这样简单。前前后后一定做了多方面的调研,经过很多轮的决策,甚至是下了很大的决心,承担了很多的风险的。

任何创新不会是仅仅靠一个模型就万事大吉的。了解更全面的信息,了解更准确的信息,分辨更接近更有用的信息是前提。正如《荀子·劝学篇》中说,做事第一是“全”(信息全面),第二是“粹”(信息准确),否则就不是做事周全的君子了。

在《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一书中,介绍了33种创新工具,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工具都有所理解,并能够得心应手,就可以逐渐步入专业人士的行列了。

当然,不是为了获得什么名头,而是像书的目的一样,“提供改变一切的方法”,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六):笔记8: 从三大方面,未来创新必须要依靠团队

用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生活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让我们的投入更有成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的。对于一个组织,一个企业来说,更是需要。

我们这里的创新,是广义方面的创新,目标是为解决一切问题提供方法。所以,《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中说,即便是普通人,可以学会。对组织(团队)而言,这就意味着在创新领域,还能激发更多的可能性。

不过,在“共情”-“重构”-“创意”-“测试”的四大设计流程中,每个步骤都有很多细致的工作要做,还有33中思维管理工具可以选择。如果不是一个团队,要准确地完成整个规定动作,是有非常大的难度的。

团队创新是趋势

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校长廖祥忠曾对比过“互联网思维”与“设计思维”的不同。

他认为,非常火热的互联网思维强调个人能力和个人表现,是一种创造英雄的思维模式,而设计思维强调团队合作,强调从个人模式到人人模式,从个人的“智商”到团队“众商”,从单一领域到行业跨界,我们应该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入理解设计思维创新理念,运用好设计思维创新方法。

看待团队角色的新角度

团队顾名思义是有一群人组成的。我们谈到企业管理的团队概念时,往往会想到《西游记》中的师徒几个人。也有各种模型,而本书认为,要让创新在组织里发生,团队里最好有一些不同的角色,我们把他们称为探险者、魔术师、合唱团成员和专家。

这里是按照个人-集体、研究-行动这几个维度分类的。也让我们有了另一个视角,发现也有一个可以对照的。即:

专家:唐僧

探险者:孙悟空

魔术师:猪八戒

合唱团成员:沙和尚。

当然合唱团的成员还有很多,比如白龙马,四值功曹、五方揭谛、六丁六甲等。他们绝大多数是听不到他们出场发声的。

所以,只要这几个角色齐备,就可以有不断的创新。

团队创新不担心个人有不同

创新的流程有四个大的步骤,当团队进入重构这一环节时,不同背景的人的出发点不尽相同,导致关注点不同、有不同的想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曾宪钰说,个人的认知盲区一定会被别人看见。对团队来说,能够拥有不同的视角,能从多个角度来重新看待某件事情,并给出属于这个团队的新定义。

我们现在面临的场景也是越来越复杂,信息量也越来越大,接触的人群也是千差万别。所以,融入团队共同创新的趋势已经展现了。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七):笔记4:你知道吗?设计师的设计影响着我们的逛街线路

一个问题

到了饭点,有点饭馆人少冷冷清清,有的饭馆开始排号,你会选哪个?

你愿意去什么样的商区,是人多的地方,还是时尚的地方?

这些问题,我们自己恐怕都说不清楚。但设计师却心知肚明。

作为设计师,是通过“共情”-“重构”-“创意”-“测试”的流程,设计出最佳的景观和内容引导人们的前行路线,给人们带来真正的享受。为此,他们不断地尝试和测试。

从数据看结果

在《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一书中,有个专家案例。这是宜家中国家居创意总监石力提供的,她主持设计了上海的网红新地标——宜家静安店。

书中介绍,宜家静安店的一层放置了精选的具有宜家风格的服饰和生活用品,创意总监石力期望顾客能在有时尚设计的一楼多做停留,保持300多人的人流量。然而,经过顾客动向测试后发现,一层仅有七八十人的人流量。而保持300人流量的是三层。三层大多是家庭厨房用品和餐厅。

我们看静安店最初情况:

一层:有时尚设计。希望一层人流量大,而实际人少。

三层:厨房+餐厅。没想到这里“永远拥挤”。

关于逛街的共鸣

我本人不太爱逛街,但陪爱人逛了几次宜家,感觉还不错。原因是其他的一些商场都是道貌岸然、高端精致的样子,我们都累得腿软了都找不到几个坐的地方。而在宜家,床上、沙发上、地毯上,你只要觉得舒服了,就可以随意找个姿势休息一会儿。我对宜家的印象是比较“亲民”。一定是是商家的设计师下了不少功夫,让远道而来的顾客,可以身心放松,宾至如归,甚至可以安然入睡。

还有个经历,去年十一去北京某个大型商场,因为是在疫情期,商家没有设计,顾客可以自由闲逛。从一层到4层一路走来,前三层都是冷冷清清的,而四层是人满为患——四层是饭馆层。尽管当时有疫情的因素,而四层仍然是摩肩接踵的拥挤场景。

看到这里,我很感慨。

尽管我们现在都跨入小康社会了,但“民以食为天”的传统让我们对“餐饮”仍然有无法抗拒的眷恋。在没有外界信息强烈引导的情况下,人还是会选择“厨房”+“餐厅”。

对此,石力发现,顾客可能更喜欢贴近日常生活的产品。之后,她根据中秋节、开学季等话题对一层的售卖品进行调整,以此满足人们在特定时期的需求。

测试不是“完成时态”

在通过“共情”-“重构”-“创意”-“测试”的设计流程中,石力认为,永远没有“完成时态”,宜家的所有原型都是在实践中测试出来的。

在设计思维流程中,“测试”通常是一个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而在实际的产品服务开发与设计过程中,测试并不等于创新流程的结束。对于设计团队来说,在早期测试中的结论没有达到预期情况,不是表明项目失败,而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测试是下一轮服务升级和改善的开始。

我们明天再去一个商区,或许也可以从展台的布置中,体会设计师的思路。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八):笔记2:专家更倾向“研究”or“行动”——我们该如何定义

一点感觉——读书有点吃力

今天继续读《设计思维行动手册》。由于有一定的专业性,读起来有点吃力。

吃力的感觉,一方面来自对这个工作领域的不熟悉,另一方面是来自于做创新涉及需要严谨细致的流程和团队的配合,读起来需要有一定的耐心。

作者在介绍中说,本书对于创新创业人群及从事创新教育的人来说,是一本值得放在案头的工具书。所以,读到这里就有点释然了,这本书不是给一般人看的。哈哈。

一个疑问——专家擅长什么

在第一章《设计思维行动地图》中,有关于创新团队的部分。作者认为,一个团队里最好有一些不同的角色,包括探险者、魔术师、合唱团成员和专家。

书中认为:探险者和专家是更偏向个人的行为特质,而魔术师和合唱团成员是偏向集体的;如果从创新的不同阶段,是学习还是行动来看,探险者和魔术师是在观察世界,学习整合信息,而合唱团成员和专家则是在采取行动,改变世界。

但我认为,书中在这里对“探险者”和“专家”这两个角色的位置可以商榷。

全图是:

图中红色标准都是我标准的疑问

从图中看到,这是国外专家比较常用的2x2的四象限图。

我的小疑问是:横轴代表“研究”和“行动”两个方向,两个角色中“探险家”和“专家”,谁更侧重于研究,谁更侧重于行动呢?

一点拓展——角色连连看

什么是【研究】呢?研究是主动寻求根本性原因与更高可靠性依据,从而为提高事业或功利的可靠性和稳健性而做的工作。“研究”一词常被用来描述关于一个特殊主题的资讯收集。利用有计划与有系统的资料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过程。

什么是【行动】呢?行动是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

什么是【探险者】?探险家是为了探测新事物等目的而深入危险或不为人知的地方进行探索的人。探险者通常是来自一个国家或文明最先到达某个陌生地方的人。

什么是【专家】?专家是指在学术、技艺等方面有专门技能或专业知识全面的人。特别精通某一学科或某项技艺的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士。

我认为,【探险家】更倾向于【行动】,而【专家】更倾向于【研究】。

所以,感觉书中2x2的图形位置可以调整为下图。

本图的上半部是我调整后的呈现

认真阅读全书,一定是在与作者的学习和探讨中不断拓展自己的认知的。我的想法未必正确,作者或许还有很多信息或案例限于书籍的篇幅和体例没有来得及表述,或许后续还有更多的解读我没有读到。不过,从现有的内容看,我表达了自己的一点儿读书感受。

请各位大咖指正。我也继续研读本书!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九):笔记1:设计思维是什么?感觉没有读懂作者的表达,就自己找了个答案

接触到一个新事物就需要澄清一下,这是什么。

比如读《设计思维行动手册》一书的时候,就想弄明白“什么是设计思维”。

我们都知道,从思维形态方面,可以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

而思维技巧方面,则可以有归纳思维、演绎思维、批判思维、集中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想像思维、分解思维、推理思维等等。

那么,什么是设计思维呢?

对此,作者也曾经向很多专家请教过。

【回答一】

德国HPI学院院长乌尔里希·温伯格教授说:“设计思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创新方法。”

【回答二】

IDEO上海分公司的查尔斯·海耶斯先生说:“设计思维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回答三】

作者也曾经向很多人求证,最终作者在斯坦福d.school的创始人戴维·凯利(David Kelley)先生那里得到了“满意的答案”。

作者问:“什么是设计思维?”

戴维·凯利认为:“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可以帮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为所服务的人群持续创新。”

但读到这里,我却有点糊涂了。通常定义的格式是“A是B”,复杂一些的就是“A是这样的那样的或这种或那种的或这里的那里的B”。

这里的定义是:“设计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是“A是B+C”的形式。而方式和方法是在不同的层面。

关于方式与方法

有人说:

方式是指言行所采用的方法和样式。

方法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途径、步骤、手段等。

有人说:

1、方式: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

2、方法: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

有人说:

方式= 方法+形式

方法=套路=办法

从这些理解来感觉,方式和方法在不一样的,甚至是不在同一层次的。

所以,感觉对什么是设计思维还没有得到自己可以理解的答案。

我的理解

后来,在2014年的一篇新闻报道中读到了一个定义,感觉记者的表示很简单明了。

【报道中介绍】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是诞生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一种整合了人文、商业和技术等要素来解决问题的创新方法。设计思维追求以人为中心,通过整合团队成员的不同观点、创建特殊的交互环境,进行反复而快速的原型设计。这种方法不仅能成功应用于创新性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开发,同时更是思维方式的变革,帮助个人和企业更好地链接和激发他们的构思过程。

这里有三句话,第一句是简明的定义。第二句是设计思维的使用范畴,第三句是应用产生的效果。

一位资深人士还从个人与团队应用场景不同的角度做了分析,我也认为不错。他认为,现在非常火热的互联网思维强调个人能力和个人表现,是一种创造英雄的思维模式,而设计思维强调团队合作,强调从个人模式到人人模式,从个人的“智商”到团队“众商”,从单一领域到行业跨界,我们应该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入理解设计思维创新理念,运用好设计思维创新方法。

这本书里有一份行动地图,33个实用工具,6个专家故事,都有什么样的精彩内容呢?……

咱继续阅读……

《设计思维行动手册》读后感(十):釜底抽薪,小学生都会用的创新方法……

一点儿好奇在读《设计思维行动手册》的封面有一句话,“提供改变一切的方法”。

这是真的吗?

书中提供了六位专家,让我们能体会到,在不同的场景和工作领域中,创新的做法都是可以实现。

有的是在人力资源领域,有的是属于技术流,有的是在工作沟通方面,有的是有关客户体验设计。这给我们的感觉是,设计思维是高大上的,是企业场景居多。

而其中第六个故事则拓展了我们的认知,这是在校园,而且是在留守儿童一所小学。

北京市朝阳区金盏乡皮村一所留守儿童小学——同心实验学校,开展过一次教育探索,那就是将斯坦福大学的设计思维课程引入国内小学生的课堂。这是设计思维第一次在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留守儿童小学的课堂上进行实践。

在2017年,在张正明、赵红军两位设计思维课程专业督导的帮助下,同心实验学校为学前班、小学部320余名学生开展了275课时的设计思维课程。创新项目覆盖校服设计、校园绿化、图书馆改造等,并在学期末的活动成果展示上,让460余名师生体验和感受了课程成果。

学生学习这个真的有用吗?

一个学校铺设了一块人工草坪,同学们下课之后都爱去草坪上玩。很多人在上面打滚玩耍或者坐在那儿聊天,但也发现有人在草坪上吃东西。

于是,校方打印了一张通知,上面写着不能在草坪上吃东西,还有大家不要穿鞋上去。但效果一般。

负责的同学在重新梳理课间观察结果时发现,大家课间玩游戏的品类太少了。所以,同学们的关注点就从怎样给草皮建围栏、不让别人穿鞋上去等“禁止”“阻拦”的角度,变成了发放体育器材让同学们活动起来。

于是在课间,高年级的同学带领低年级的同学一起活动起来,踢毽子、摇大绳或者打乒乓球……大家各自玩自己的,踩踏草坪的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

「读书笔记」釜底抽薪,小学生都会用的创新方法……

【我的感想】

1. 禁止不如疏导,从疏导的方向想办法。

2. 面对问题,先要看清事实是什么,答案就在事实之中。

3. 要想解决问题,要从更全面的角度或者更高的层面去入手。

对此,沈校长说,不论学习成绩如何,孩子都能在参与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角色,贡献自己的力量,并获得成就感。

看来,这是真的了。掌握了书中的理论,“提供改变一切的方法!”

专家故事1:人力资源vs设计思维

博士中国学习与领导力发展总监蔡咏,在人力资源领域应用设计思维,提升了大家敏捷开发的能力。

专家故事2:把脚伸进用户的鞋里

SAP中国研究院的创新顾问向梅,帮助同事们更快速、更有效地发现和解决问题。用访谈法更加透彻地了解顾客。

专家故事3:瞄准你的客户。

北京联想研究院新兴设备与用户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曾宪钰倡导,首先要打破先入为主的观念,加强跨背景团队的合作。

专家故事4:用图说话。

视觉引导专家毛泡泡非常重视设计思维中“可视化”的特点,用视觉化思维辅助团队沟通,让大家表达的思想能看得见。

专家故事5:永远没有“完成时态”

宜家中国家居创意总监石力,时刻关注结果数据,把流程中的最后部分“测试环节”当做下一轮环节的开始,不断推陈出新,让产品和创意不断升级。

专家故事6:让思维长出新肌肉。

同心实验学校校长沈金花对于留守学生进行启发,让他们自己面对生活中的问题,让他们的主动思维,不断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小说推荐丨﹤古言﹥作者:李息隐《掌中宝》 文案:他是少年成名的元帅,驰骋沙场,威名赫赫。 她是长于市井的姑娘,温柔可亲,手巧人美。 小城初次相遇,他就把她看进了眼...

    07-15

  •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山大春晖泗海承风支教队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物资

    7月14日,山东大学学生春晖社泗海承风支教队队员前往“微爱·泗水超市”打包“清风化暑”项目的清凉物资,三名负责队员分工明确、做事高效,顺利地完成了“清风化暑”项目...

    07-15

  •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革命精神浸润童心,红色血脉铸魂育人

    为进一步弘扬革命传统文化,赓续红色基因,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情怀。2022年7月7日,“同心燃梦”社会实践队赴湛江市赤坎区银球幼儿园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次活动将分...

    07-15

  •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传承泥塑文化,感受非遗魅力

    吴川泥塑又称泥公仔,以当地盛产的陶泥和稻草为材料,后经着色而成。吴川泥塑一般以人物造型为主,是中国一种古老和传统的民间艺术,被誉为民间艺术的“三绝”之一。 为进...

    07-15

  •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情系乡村发展,扎根基层调研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飞跃鹰隼”社会实践队来到杨柑镇布政村开展调研活动,旨在以采访调研、实地考察等形式了解布政村火龙果产业的实际发展...

    07-15

  • 社会实践心得5

    社会实践心得5

    昨晚带队老师和我们开了小短会,他提到了当地的农作物如何走出湛江、如何走到全国还有现在这边存在的许许多多问题,还有他的一个好朋友开厂遇到的包装袋风格、包装规格、菠...

    07-15

  •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参加“暑假防溺水教育”班会有感

    为期10天的“三下乡”活动,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日子,让我过得十分充实。在放假之前,每次放假回家,一躺就是一整天,在“三下乡”这段日子里,我们每天都会安排的满满的...

    07-15

  •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点燃“馨星”之火,绽放时代光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而“馨星”之火,可以让更多人感受到外语与党史相互交融魅力与新时代新青年的力量。我们作为新青年,在馨星这个队伍中,对未来的行动做出了进一步的规...

    07-15

  •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齐心协力,开启下乡之行

    7月4日上午,“朝阳行”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集合在宿舍苑区门口,队员们个个心怀憧憬、摩拳擦掌,一举一动无不散发着一股斗志昂扬的少年精神气。 迎着连绵大雨后的朝阳,展...

    07-15

  •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篇一:关于神话故事的作文300字吴刚伐桂的故事...

    07-14

阅读排行

Copyright © 2021-2025 领读者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提供好文章在线阅读,经典好文章推荐好文章摘抄日志随笔等各种文章应有尽有。

蜀ICP备09043158号-3